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少数民族特色产业的内涵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少数民族特色产业的内涵,认为少数民族特色产业至少应该具备民族性、历史性、特需性和文化性四个基本特征。少数民族特色产业的创新与发展能够有效克服产业结构趋同的弊端,以己之长,避己之短,迅速提升产业竞争力,推动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优化升级,缩小与非民族地区的经济差距,进而形成特色城市,为民族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一条新的发展模式和路径。  相似文献   

2.
韦茂才 《当代广西》2009,(12):48-49
县域经济其实质就是特色经济,而产业是县域经济的根本支撑,实现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关键在于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只有按照非均衡发展的理念,突出特色,加快特色产业的优化升级步伐,进而打造形成具有较高知名度、较强竞争力的区域性特色产业基地,才能壮大县域经济总体规模,提升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光泽县位于闽北边陲。近年来.我们主动对接省市的发展战略格局,把发展目标定位为“可持续发展的特色产业生态经济区”。实现这个目标很不容易,要找到怎么样的一个工作切人点,既能突出光泽的特色和优势,又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我认为,唯一可走的路子就是抓调整.这种调整包括思想观念、思路办法、政策体制、经济结构等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阳小华  李莹 《理论月刊》2012,(2):124-127
特色经济是基于某种资源、技术等生产要素优势所形成的,具有地域特色和比较优势的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特色就是品牌,就是优势,就是竞争力。湖北要实现跨越发展,应充分挖掘和利用特色资源,着力培育特色产业,壮大特色经济。本文通过对湖北特色经济发展的研究,深入分析了特色产业发展是湖北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支撑,提出实现湖北跨越发展、壮大特色经济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苏冬 《群众》2009,(9):51-52
产业发展决定经济发展,打造特色产业是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的科学选择,是推进富民强县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们建湖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力推进特色产业高端化、规模化、品牌化、集群化,石油装备、节能灯具等特色产业已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扬特色产业之长,走特色产业之路,推进产业集聚向集群发展,已成为建湖县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跨越式前进的重要课题和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6.
汪江渔 《今日浙江》2007,(18):42-43
如果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看作一张弓,富有特色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无疑是这张弓上的一支利箭. 特色产业弱,则经济衰;特色产业强,则经济兴.欠发达地区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唯有走特色竞争之路.  相似文献   

7.
绿色经济是未来经济发展重要方向之一,也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由之路。辽东绿色经济区的设立是辽宁省区域发展格局重大调整与部署,也是践行“两山”理论的重要实践。辽东绿色经济区内生态资源丰富,但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生态资源优势未能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本文提出发展现代农业、延伸产业链、发展特色产业、加快旅游业发展、加强体制机制建设等政策建议,以提升辽东绿色经济区发展水平,实现辽宁省各区域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黄云革 《传承》2012,(1):35-35
凭祥市是边境口岸城市,边境贸易和特色产业是该市发展开放型经济的两大支撑。当地政府要做好发展定位与规划,为边境贸易和特色产业转型升级打造“龙头”,加强政策研究与利用,为边境贸易和特色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政策支持,努力实现“六个转变”,夯实边境贸易和特色产业转型升级的基础和支撑。  相似文献   

9.
绥化市是一个农业大市,市妇联抓住农村产业调整的机遇,把握关键,发挥优势,实施了发展妇女特色经济的“精品工程”战略。目前,全市有85万农村妇女从事特色产业,占从事特色产业劳动力总数的48.3%;形成了产加销一体化妇女特色产业系列8个;建立精品园区100余个,年创产值2.5亿元,从事特色产业的农村妇女人均收入4000余元,广大农村妇女已成为全市特色农业发展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打基础,确保活动规范运作 各级妇联组织把农村妇女进入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战场作为新课题,注重调查研究,打好基础,做到起步高标准、运作规范化,确…  相似文献   

10.
钟祥市磷矿镇党委、政府把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为实践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积极发展特色产业,打花木牌,下调整棋,为全镇的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开辟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1.
镇域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山东省"调结构、转方式"的背景下,应大力发展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地方特色产业,实现"点状-块状-串状"的积聚式演变,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并对生产要素进行集约利用,努力发展镇域特色,形成镇域品牌优势效应,打造"山东省-村-品示范村镇"。这对于中小企业优化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和对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稳定国民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文利用"钻石模型"对山东省发展特色产业镇的条件进行分析,阐明山东省发展特色产业镇的可行性和巨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2.
李泉 《思想战线》2005,31(5):1-5
西部开发的进一步推进,必须以生态经济理念为指导,破解产业经济生态化发展面临的多重制约,重视特色产业和生态资本积累,以产业经济生态化发展增强西部地区区域经济的自我发展能力,在改革开放中建立节约型社会,真正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璧山县位于重庆市西部近郊,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我们定位于发展大城市郊区型特色经济,即充分利用近郊区县经济基础较好、交通通讯便利畅通、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地域等优势,面向城市和全国大市场,发展有竞争力、辐射力的区域特色产业。中国西部鞋都就是我们在发展城郊型经济,挖掘地方特色经济资源的基础上培育发展起来的一项区域特色产业。特色产业是区域经济的支撑点,只有找准自己的特色优势,并将其培育成特色产业,区域经济才会有激发点。没有特色,就没有竞争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经济的发展必须走特色经济的路子,因为,东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嘉善县抓住机遇,发挥和强化紧邻上海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实现了外资与民资的融合发展,培育和集聚成以木业、电子信息、机械五金、纺织服装四大特色产业为主的块状经济.目前,四大特色产业共有企业1000多家,拥有固定资产52亿元,吸纳劳动力8万余人,经济总量185亿元,占全县工业经济总量的60%.开放型经济和特色经济的大发展,使嘉善由一个农业县发展成为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和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  相似文献   

15.
张斯琴  张璞  杨丽梅 《前沿》2011,(13):151-153
努力促进特色产业的发展与创新是少数民族缩小自身与发达地区差距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少数民族特色产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胜出,就要求各少数民族在充分了解自身优劣势及外部环境的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选树好适应市场需要的特色优势产业,按照低碳高效的原则确立正确的产业发展战略,发展经济效率、生态效益兼备的优质产业。  相似文献   

16.
叶振宇 《人民论坛》2023,(20):55-59
县域经济是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重要板块,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理论与实践表明,工业化与城镇化相互促进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市场作用充分发挥与政府积极有为共同作用下产业实现动态转型升级的结果。当前,我国县域经济发展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面向未来,地方政府宜率先从优势特色产业入手,优化人才资源的配置效率,提高城市品质,改善营商环境,适时采取有效策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塑造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新优势、新动能、新业态。  相似文献   

17.
《今日民族》2006,(9):I0003-I0003
近年来,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以"生态农业县、基础工业县、加工基地县"为目标,重点抓好矿电、蔗糖、烤烟、畜牧、旅游五大优势产业,着力培育林果后续产业,成功绘就了一幅以特色资源发展特色产业,以特色产业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蓝图。2005年,五大产业实现增加值9.56亿元,占  相似文献   

18.
陈章 《今日海南》2010,(8):15-15
产业是经济的具体形式,产业的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支柱,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升级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也是衡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本文从海南的实际出发,就学习《规划纲要》的认识,对构建新型特色产业结构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9.
正编者按开发区是产业发展的载体,是云南推进"产业强省"产业结构调整中,以园区为载体,推动企业集约、节约、是云南实现"产业强省"的必由之路战略的主战场,是带动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的火车头,在新一轮的集群发展,建立起特色鲜明、支撑有力、富于竞争的产业体系,近日,经昆明市政府办公厅推荐,由中共云南省委党校组成调研学习组,赴云南发展园区经济的排头兵单位——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经开区)开展了"打造特色产业集群"的课题调研学习活动。调研组先后深入到经开区多家基  相似文献   

20.
发展县域经济,内生动力因素决定其发展基础与发展潜力,外生动力因素决定其发展空间的大小和发展速度的高低。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变迁会导致效率的变化。因此,必须努力创建县域经济发展的新机制。一方面,激活县域经济内生动力,包括依托比较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和构建县域经济内生性发展的市场主体机制;另一方面,加快外生动力机制调整,包括财政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以及大力推进产业化、城镇化进程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