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与洋洋洒洒的长篇通讯和面面俱到的综合新闻相比,现场短新闻更像一把匕首,出手迅捷而且一针见血。说它像匕首,是就其突出的战斗性而言,在新闻实践中凭借灵活的形式将新闻的某些特性发挥到极致,从而更鲜明地体现出新闻的真谛。除了与其它新闻写作体裁同样需要的新闻价值和真实性  相似文献   

2.
“现场新闻”又称为“现场速写”。它一方面是提供新闻写作素材的客观“现场”;一方面它又是记者主观经过判断、归纳、提炼出的“新闻”。这说明它是用“现场”限制和规范“新闻”的类别。它不是一种新闻体裁,消息、特写、见闻、侧记、散记等,是它主要的载体。  相似文献   

3.
编辑每天面对大量的、来自四面八方的新闻稿件,哪些是鲜活的,哪些是能抓住读者目光的,这就要求编辑具备一双慧眼,从众多稿件中选编一些新鲜的、生动的、形式活泼的、富有时代气息的、读者喜闻乐见的新闻,给受众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根据笔名多年的编辑工作实践,就编辑心目中的鲜活新闻,谈一些粗浅的看法。现场新闻现场新闻是指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的现场,采写制作的一种新闻价值较高、现场感较强的新闻作品这样的新闻作品不仅鲜活、而且能使受众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产生强烈的感染力。比如,宿迁日报发表并获1999年度宿迁市报纸新闻二等奖的作品《爆破声中唤精品》,就是作者深入该市重点建设工程宁宿徐高速公路靳桥分离式立交桥拆除  相似文献   

4.
直播新闻,是新闻播音的一种形式。直播与录播相比,有利也有弊,直播其利在于: (1)有利于增强新闻的时效性,充分体现新闻报道短、新、快特点。 (2)有利于节省录音时间,减少录音环节。 (3)有利于培养播音员在话筒前的应变能力和注意力。其弊在于:差错多,由于怕打结,语言运用不自如,情感不易发挥。那么,直播与录播相比较,究竟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 ?对于这个问题,这里不想作其论述,只就如何兴利除弊,搞好新闻直播作一探讨。   消除紧张心理,保持良好状态,是直播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作为一个播音员,要想准确无误,轻…  相似文献   

5.
现场短新闻是纪实性报道,就单篇而言,它所截取的、真实记录的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件新事、一个画面、一个片断、一个剪影中的最佳瞬间的“一刹那”,以表达一种意境,产生一种导向,展现一种风貌,揭示一种现象。犹如电影中的特写镜头那样,是对拍摄对象的特别“靠近”和“放大”。  相似文献   

6.
我国已告别短缺经济时代,报纸早已不是卖方市场。在受众阅读需求趋向多元化、客观上可供选择的报纸又太多的情况下,报人特别是地市报人应该怎么办?我们常德日报社的思考和实践是:在增强必读性上下功夫。增强必读性,必须强化受众本位观念,将市场规律与新闻规律结合起来,嫁接各类报纸优势,使新闻传播的形式和内容更具影响力、吸引力。一、强档推出“特别报道”,靠冲击力增强必读性。“新闻要短”、“新闻以短取胜”,这是业内人士的共识。但是,今天的党报读者,其阅读需求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浏览短、平、快的新闻,但他们特别喜受有深度、有厚度的,由表及里,与人们喜怒哀乐  相似文献   

7.
新闻摄影的价值包括新闻摄影的新闻价值和新闻摄影的形象价值。长期以来,许多新闻摄影的研究人员和实际工作者认为,在这两大要素中新闻价值居于首位。但是许多摄影工作者和学者近年来提出,在实际拍摄中形象价值也非常重要,甚至超出新闻照片的新闻价值。那么新闻摄影  相似文献   

8.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或事件的报道。但这决不意味着任何一个新近发生的事实或事件都有新闻价值。那么,该怎样发现、判断一个事实或事件是否具有新闻价值呢?这就牵涉到人们常常提到的新闻敏感了。新闻敏感很抽象,看不见摸不着,说法也很多。比较通常的观点是:新闻敏感是新  相似文献   

9.
随着"读图时代"和"网络时代"的来临,受众对信息的需求更倾向于短、平、快。如何凸现新闻照片的新闻价值,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要确保新闻照片的"第一时效",摄影记者快速反应与新闻同步效率。这就要求新闻摄影记者  相似文献   

10.
近来,“包容性增长”成为舆论热议的话题。一些新闻事件、新闻现场也不时给人们带来有关“包容”的讯息和体验。  相似文献   

11.
正"还记得2013年3月4日第一次步入新闻发布会现场时,能够容纳五百多人的发布厅被记者坐得满满的,电视摄像师、拍照记者架着‘长枪短炮’严阵以待。突然面对如此强大的媒体阵势,我心中的压力感陡然上升,那种感觉终生难忘……我在发布会上虽然讲得口干舌燥,却硬是一口水都没敢喝,因为一端起水杯就会引发相机咔嚓咔  相似文献   

12.
一样的新闻源,但采编出来的新闻,其广度、深度和角度却大不相同。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新闻的"另一面"。那么,培养记者发现新闻"另一面"的路径何在呢?《牛城晚报》开办的"新闻采编一点通"研讨班,值得我们去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3.
正走出西方新闻观的迷思习近平同志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当前,随着媒体格局变化尤其是新媒体的发展壮大,一些新闻工作者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不那么重视了,甚至认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过时了,只有西方新闻观才能保证新闻自由和客观中立。这种认识  相似文献   

14.
点击短新闻     
让受众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新信息,既是读者对新闻媒体的要求,也是各媒体增强可读性、获得更多读者欢迎所必须的。为此,各报在增设短新闻栏目,打造短新闻精品方面,下了不少工夫。《内蒙古日报》(汉文版)一版有“短讯集锦”;三版时事版有“今日要闻”、“集装箱”、“体坛快递”;经济周刊2002年10月28日五版的“信息检索”有13条短新闻,七版“多棱镜”有18条,八版的“八面来风”有信息20条之多;社会周刊有“法苑快递”,农牧天地版有“农村信息”;科教文周刊的“了望塔”、“送你一把金钥匙”等,都是比较好的短新闻专栏。《北方…  相似文献   

15.
王雪梅  刘志筠 《奋斗》2005,(5):54-54
现实生活中,一些新闻事件的发生往往有着各种各样复杂的背景。尤其是灾难的发生也常常暴露出一些平时不被入注意的问题。如果新闻报道止步于受灾现场情景的简单记述和对死难者家属悲痛欲绝画面的捕捉。那么就很难满足读者的需要。因为人们不但要了解发生了什么,更想知道灾难因何而发生?今后如何避免悲剧的重演?这就需要媒体能及时做出调整。从最初的消息报道转向深入报道,  相似文献   

16.
当今新闻竞争日趋激烈,各类信息的过量传播,人们普遍感到视觉疲劳、听觉疲劳和大脑疲劳,特别是受网络媒体以及读图时代的眼球经济的形式影响,读者对新闻的了解有了更高的要求,要使新闻报道引起受众关注,并进一步使其阅读和接受,提升新闻报道的竞争力,就需要增强新闻现场视觉感来提升新闻竞争力。所谓新闻报道的视觉化,  相似文献   

17.
陈立丹 《学习月刊》2011,(19):34-35
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去职了,其实他本人只是铁道部的代表,新闻发布会不成功,不完全是他的责任,他在中国各部委的新闻发言人里还算是比较优秀的。他最早到达现场,即刻召开新闻发布会,面对新闻记者的咄咄逼问,没有怒发冲冠离席而去,已经很不错了,不宜过分为难他。  相似文献   

18.
直击新闻现场,与当事人进行零距离接触,聆听专家评说。从本期起,我们推出《新闻调查》的新栏目,引领读者见证重大新闻事件,寻找新闻背后的新闻,给读者带来全方位的视觉和情感冲击。本栏目欢迎广大读者踊跃参与讨论,提供新闻线索。新闻热线:朱记者(027)50769365、63120707  相似文献   

19.
如果把新闻单位的记者、编辑称为在编人员的话,那么,为新闻单位提供稿件而不享受除稿费以外其它待遇的通讯员就可称为“新闻队伍的编外大军”了。这支队伍凭借分布广、基层情况熟悉等众多的优势,以自己的辛勤劳动为新闻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成为不可代替的特殊一族。  相似文献   

20.
有人说,新闻报道策划是新闻出新的“魔棒”;有人说,新闻报道策划是新闻信息量新的“增长点”;还有人说,新闻报道策划是新闻报道的“又一次成熟”。这些话都从某个侧面说明了新闻报道策划对于充分利用新闻资源、提高新闻媒体竞争力的重要性。那么,新闻报道策划应该如何进行?它有哪些基本要求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