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一种现代政治文化,公民文化是民主政治的文化基础.公民文化以民主的价值理性和形式理性为基本理念,又包容了民主的社会心理基础,对民主政治影响深刻.中国应培育与民主政治相适应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民文化.  相似文献   

2.
社会资本与公民文化的理论渊源均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古罗马时期,但是对公民文化理论的系统研究则相对较早,是在行为主义政治学时期;而对社会资本理论的系统研究则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社会资本与公民文化理论都是强调一个实现良好治理的公民社会对于自由民主制度的意义。本文在对社会资本与公民文化理论进行回顾与梳理的基础上,对这两种理论加以简要的比较,从中尝试发现两种理论之间存在的一些异同点。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现代政治文明的两种传统及其基本价值,指出人是政治文明的主体和核心。发展政治文明,需要培育具有权利意识和理性精神的现代公民社会。培育现代公民社会,是建设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前提。首先,公民社会的成长,是推动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其次,公民社会是公民意识和公民文化高度发展的产物。再次,现代公民社会要求建立协商政治。  相似文献   

4.
"规则意识"是人们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的良好态度和自觉按章办事的行为习惯,是公民意识中最基本的要素,也是建构现代社会秩序的客观要求和前提条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增长,但公民的规则意识还很薄弱。这需要我们破除落后的文化传统的羁绊,充分利用道德和法律两种基本手段,树立规则意识,提高公民素质,推动中国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公民政治文化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中国公民政治文化的建设 ,至今走过了三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的公民政治文化 ,都有自己的表现形态。历史充分证明 ,公民政治文化的正常发育 ,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健康发展息息相关。只有培育出社会主义性质的公民政治文化 ,造就出新型的社会主义公民 ,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才可能实现。  相似文献   

6.
法治的实现需要以法律规范为载体的制度化要素,更需要整个社会的公民从思想意识上普遍接受和信仰法律,并且外化为一种理性化的行为方式,即依法办事。公民的法律意识在实现良好和谐的法律秩序、法制社会目标和理想中起到思想基础和内在支撑的关键作用。公民法律意识受到市场经济、传统文化、管理体制和法律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可以从改善法律环境入手,建立和完善一系列机制,促进公民法律意识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与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社会是指围绕共同的利益、目的和价值上的非强制性的集体行为。我国的公民社会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逐步孕育、发展、壮大。特别是进入新时期新阶段以来,我国公民社会迅速崛起,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产生了日益重大的影响。一方面,公民社会的发展,有助于确认个人的价值和公民的社会地位,推动中国的社会转型以及实现社会自治;但另一方面,公民社会的兴起,也给中国社会发展、党的执政建设等多个方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正确认识和积极应对公民社会在中国的兴起和发展,已成为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8.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核心问题是人的现代化,其标志就是实现由人民向公民的转变,并使之具有公民意识.目前占全国青年人口大多数的农村青年,由于受社会、历史、文化、体制的影响和教育的缺失,普遍存在公民意识淡漠的现象.扭转这种现象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奠定公民意识发展的经济基石;大力推进公民文化建设,建立公民意识发展的价值导向;大力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提供公民意识发展的社会保障;大力推行公民教育,做好公民意识发展的思想启蒙,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公民社会".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结构的变化,非营利组织作为社会第三部门得到迅速发展,已成为我国公民社会的核心主体要素,促进了我国公民社会的发展。当务之急,我们应该大力发展非营利组织,发挥非营利组织的功能与作用,并将此作为构建有中国特色公民社会的关键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公民社会在我国悄然兴起。公民社会以平等、自由、权利等为核心价值观。公民社会是政府权力的制约力量和沟通政府和公民的桥梁,公民社会孕育民主政治文化,激发了公民政治参与的热情,它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随着改革的深入,公民社会必将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阐释多元文化公民教育内涵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多元文化公民教育具有积极和消极双重面向。学术界多注意到多元文化公民教育尊重文化差异、践行民主价值理念和提升社会正义的积极面向,忽视了其理论困境和实践悖论的消极面向。全面分析多元文化公民教育意义的双重性,有助于我们从理论上认清多元文化公民教育的实质。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公民社会组织必须重视并处理好与政府的关系,应当通过正规的与非正规的渠道,与政府及其领导人建立良好的关系,积极寻求政府的理解与支持,建立公民社会与政府、市场共生共强机制。现代政府对新生的公民组织来说,依然是处于强势地位,政府的侵权行为不仅侵害了公民的利益还动摇了政府的合法性基础。实现政府管理的科学化、社会管理的法制化、人民生活的民主化,必须首先实现政府和公民的理性博弈。为了使公民社会组织得到健康的发展,充分发挥其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作用,民主体制下唯一良好的权力配置就是强社会与强政府共存。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公民文化发展现状与建设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我国公民文化的发展状况与特点的分析,结合我国特定的国情和时代机遇,从发展市场经济、建设公民社会、推行公民教育、提升公民政治参与几个方面,对建设中国公民文化的对策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4.
在以后现代生态社群对绿色生存环境的诉求成为主体和引导理念的今天,建成生态社会,培育具有环境人权意识、良好美德和责任意识、世界主义意识、文明生态意识的致力于生态文明之建设的现代公民的养成是生态城市建设中的主体动力.而耻感文化作为我国德育文化传统中的合理内核和思想精华,在利用道德的力量育成生态公民的过程中具有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公共政策是民主国家治理社会的主要工具,公民参与则是当今世界政治发展的基本趋势。我国公共政策公民参与面临"内输入"公共决策系统、"附属物"社会利益团体、"官本位"政治参与文化、"残缺化"制度保障机制、"喉舌论"大众传媒体系等问题,要改善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还需从还原利益团体的政治本色,构建以民为本的参与文化,增强大众传媒的公共话语权,完善公民参与的制度框架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公民社会兴起的背景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公民社会也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尚不成熟。当前发展公民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有助于巩固和增强中共的执政合法性,有助于实现美丽中国梦,是通往善治的必经之路。党和政府要从经济、政治和文化三个方面积极促进我国公民社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是现代社会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体现,也是衡量民主政治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由于受传统政治文化的消极影响、经济发展不均衡和组织基础薄弱的制约,中国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参与面临诸多政治、经济、文化困境,因此应从积极营造参与型政治文化、疏通多元公民参与渠道、培育公民社会、强化公民主体意识入手,着力优化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效度。  相似文献   

18.
公民参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有效的扩大公民政治参与。其途径主要有: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增强公民参与的物质基础;加强法律制度建设,促进公民参与法治化;推进参与型政治文化建设,积极培育公民社会;优化民意表达结构,拓宽公民参与的渠道。  相似文献   

19.
城市社区建设的核心是提高社区公民的素质,创造良好的社区文化,实现社区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推动城市民主政治的发展。社区公民教育是国家公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城市社区公民教育对于培养合格的公民,推动城市民主政治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现代民主与宽容有着内在的价值关联,民主政体的巩固也需要宽容的社会心理和公民美德。公民文化理论将宽容理解为多元主义社会价值取向,它有助于在公民结社中培育共同情感、淡漠政治分歧、增进信任与合作、缓和政治冲突。公民美德理论认为宽容是公民超越私人利益的局限,在公共生活和交往中表现出的市民风范和公共理性,它缓和了市场社会过度竞争造成的人际关系恶化.使政治行为文明化.并有利于民主的巩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