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卢金明  李俊宏 《学理论》2014,(8):146-147
中国传统建筑环境观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中国传统的时间文化、空间文化以及社会意识形态对传统建筑环境观有着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人与建筑、自然三者之间关系的处理上,也产生了各种不同的理论及观点。它们之间合理、科学的联系就有着深刻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如下:对于中国现代建筑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对现代中国城市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发展与繁荣中国传统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2.
析中国传统建筑的民族审美观李元明,赵伯飞中国建筑是世界上独树一帜的建筑体系,有着悠久的民族传统。但是关于这个独特的建筑艺术体系,却很少有人从它的审美特征方面作过深入的、令人信服的分析。加之中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官方统治者和士大夫历来视工艺为末技,尽管...  相似文献   

3.
城市建筑形象关系着一个城市形象,城市形象是城市发展的基础,是城市魅力的重要表现。城市建筑形象的培育和形成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大事,是城市诸建设中的基本和重要建设。哈尔滨是中国北方的大城市,有着自己独特的建筑形象和建筑风格,表现较突出的城市建筑形象特色是中西合璧、冰雪文化建筑特色鲜明、教堂建筑集中的城市建筑形象。保护和培育哈尔滨城市独有的建筑形象,要唤起大家对哈尔滨独有建筑形象的保护和认知、新建筑中要注意反映和配合哈尔滨建筑形象、建设好必要的标志性建筑物和标志性景区、注意气候和冰雪文化在建筑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有着百年红色基因的特大型建筑产业集团。1950年,邓小平、贺龙等领导人将“开路先锋”大旗授予了中国中铁成渝铁路建设者。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雄安新区时,称赞中国中铁京雄城际建设者是千年大计建设的“开路先锋”。  相似文献   

5.
明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很特殊的主题。其既有古建筑和考古遗迹的存留,又有历代保留下来的大量文献材料。对于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历代经学文化、制度文化的流变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明堂文化中所特有的对"天命"、"天人"统治观念的承载,以及以建筑和礼仪制度形式为表现的与阴阳、五行、天文、地理、历法、月令等各种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相关联的象征意蕴,都使得明堂具有非同一般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6.
郭东波 《学理论》2010,(2):109-110
罗马城的建设活动有着较重要的意义。从公元前2世纪初至公元2世纪,罗马由共和国向帝国转变,社会、政治、经济等不断变化,同时其建设的规模、建筑的种类、功能、建筑活动的运作方式也不断发展,两者之间相互影响;而且罗马城建设的高峰时期也恰是罗马的政治制度发生转变的时期。罗马城的建设对帝制的诞生和发展有着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对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深刻的现实意义。作为国营大中型企业,努力学习和自觉运用这一理论,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们上海建筑防水材料(集团)公司结合企业自身发展,制订了学习《邓小平文选》的计划,特别是抓了企业党政班子中心组学习和党员干部定期学习。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在认真研读原著,领会精神实质的基础上,运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抓理论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既注重精神实…  相似文献   

8.
《瞭望》2008,(10)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建筑")于2007年12月10日由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整体重组改制发起设立,她承袭了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几乎全部的资产和企业文化,她以建筑业、地产业、勘察设计和基础设施建设为核心业务,活跃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在商海群雄竞争的格局中脱颖而出,使"中国建筑"成为国际知名的民族品牌。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这片土地上,逐步具备了进行世界级高水平建筑作品创作的条件中国近三十年的建筑设计有非常迅速的发展,它与中国整体经济社会的转型密不可分。我们从分别于1959年、1988年、2001年、2007年进行的4次北京十大建筑评选的背景和结果可见一斑。1950年代北京十大建筑也可视为国家十大建筑,它是建国10周年的献礼工程。周恩来总理提出古  相似文献   

10.
<正>“忠诚担当、使命必达”的企业精神是进入新时代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建筑”)共同奋斗、争创世界一流企业过程中展现出来的精神风貌,诠释了中国建筑存在的终极价值,蕴含着中国建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精神密码,是全体中建人用以滋养初心、汲取信仰力量、查找自身差距、校准前进方向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11.
张兰政 《侨园》2013,(6):80-80
<正>5月17日,由锦州世界园林博览会执委会和中国艺术摄影学会共同主办的"多彩看世界光影助锦州"2013锦州世园会杨元惺、朱宪民、肖作福,张立彦、高文秀5人摄影作品联展,在锦州世园会四大标志性建筑之一的海洋科学创意馆揭幕。5位摄影艺术大师的作品为锦州世园盛会锦上添花。原辽宁省政协主席、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会员肖作福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从事摄影创作十余年,创作作品几千幅。他承袭博大精深且绵延不绝的山水审美文化,移情于景、借景抒情,作品中透着浑厚、壮美和质朴,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建筑把品牌建设作为"软实力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以文化建设为重要依托,从外到内,形成一套组合拳,将企业经营之道的精神底蕴和价值追求,注入到"中国建筑"的大品牌之中,体系化提升企业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推进企业文化变革,提升品牌内涵2012年,面对企业发展的新阶段,中国建筑大力推行文化变革和文化融合,经过文化调研、诊断、提炼、升华,重新调整了企业使命、企业愿景、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精神等文化核心理念,发布  相似文献   

13.
李丹 《理论导刊》2018,(11):100-105
建筑装饰是建筑实体的一种表现形式,它运用工艺和技术手段对建筑物进行修饰装扮,以表现其物质和精神功能,增添艺术魅力。明清时期山陕会馆的建筑装饰,尤其是石雕、木雕、砖雕、铁雕和琉璃雕,集中国古建筑雕刻技艺之大成,达到了"无木不雕,无石不刻"的程度,使山陕会馆呈现出金碧辉煌、流光溢彩的装饰效果,成为中国古建筑雕刻装饰艺术的珍品。山陕会馆的这些建筑雕刻艺术构思新颖、工艺精湛,表现了中国古建筑雕刻艺术的美学意蕴和审美追求。研究山陕会馆雕刻艺术,探寻其中包含的精神情趣和美学价值,对于提炼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展现其文化精髓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王瑾瑾 《理论视野》2012,(12):62-64
从广义建筑学、民俗学、环境心理学,尤其是中国古代建筑观念看,家宅,显然不仅仅是安置我们身躯的建筑,它还肩负着安置我们心灵的重任。中国文化非常重视家宅对我们人格乃至心灵的教化。因此,我们也许可以说,城市建筑是社会人心的物化,反过来城市建筑也会影响和改变置身其中的人的心。从居住者心灵感受的角度,反观在城市建设中我们家园的变迁,也许能给我们建设“美丽中国”带来更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哈洪双 《学理论》2009,(19):172-173
在历史的发展中,文化的交融是极富研究价值而又十分有趣的现象,尤其是发生在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文化碰撞时。滇西滇南(昆明、大理、个旧)回族建筑与其他民族建筑有着共同的渊源,因此不可避免地受到汉文化、白族文化、国外伊斯兰文化的深刻影响,多元文化的交融使云南伊斯兰教建筑展现了丰富多彩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6.
现在的吉林西站是当年"吉海铁路总站"的旧址.提起"吉海铁路总站",不能不提到林徽因.这位史称"中国一代才女"的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正是这座杰出建筑的设计者,而她的丈夫、著名建筑设计家梁思成又是这个设计的审定者.由此,这座著名的建筑便具有了极高价值,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有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17.
开罗专电 开罗是一座集世界建筑艺术大成的国际城市。这里各种几何图形的高层建筑群林立,不久以后,这里将增添一座具有中国建筑艺术特色和埃及建筑风格、象征中埃友谊的现代化建筑群。它就是由我国援助、设计和承建的“开罗国际会议中心”。李先念主席三月中旬作为第一个访问埃及的中国  相似文献   

18.
何鹏  郭聪 《学理论》2012,(16):167-168
建筑是民族文化的结晶,也是民族文化的象征。传统建筑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在当前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期的关键时刻,国内传统文化艺术正遭受西方文化意识的侵蚀,我们要掌握文化领域里的领导权,在建筑艺术领域就要复归中国传统建筑艺术。  相似文献   

19.
依据SWOT分析法,企业战略分为增长型战略、多元化战略、扭转型战略和防御型战略四种类型,不同的发展战略对绩效管理有着不同的要求,建筑企业的绩效管理只有与自身发展战略相结合,才能有效提升其整体绩效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20.
秦刚 《瞭望》2004,(31)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围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展开的,都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两者有着思想交汇、理论相融的特点,是有着密切联系的两大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