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高尔基在《我的文学修养》中谈到巴尔扎克小说时写道:“在巴尔扎克的《鲛皮》(按通译《驴皮记》)里,看到银行家的邸宅中的晚餐会那一段的时候,我完全惊服了。20多个人同时在喧嚷着谈天,但却有许多形态,写得好像我亲自听见。重要的是──我不但听见,还目睹了各人在怎样地谈天。来宾们的相貌,巴尔扎克是没有描写的。但我却看见了人们的眼睛,微笑和姿势。我总是叹服着从巴尔扎克起,以至一切法国人的用会话来描写人物的巧妙,把所描写的人物的会话,写得活泼泼地好像耳闻一般的手段,以及那对话的完全。”大师的眼睛不会打盹,作品中深…  相似文献   

2.
林良 《台声》2011,(5):87-87
我爱看青少年小说,自己也写过一些,但当我读完《猪八妹》之后,忍不住赞叹:真是好另类的青少年小说啊!这今书很奇妙的是,没有可以作为曲范的“模范生”。  相似文献   

3.
与读“红楼”有相同感觉的,是读《铁木前传》。我19岁在《天津日报》发表处女作《麦花香》。23岁,头顶一脑袋高粱花子走进天津日报社做文艺记者。有前辈编辑问,你写东西是不是受《铁木前传》影响?我如实回答:我不知道有一部书叫《铁木前传》。在文学荒漠的年代,在我那冀中平原的土炕上,能读到的唯一小说是《金光大道》。  相似文献   

4.
萧乾与奇书《尤利西斯》梅朵“我活一天,就写一天”。在北京闹市区一栋普通的居民楼里,住着蜚声海内外的作家、记者、翻译家萧乾。当我试图将这极平常的居住环境,与年届85高龄还在翻译意识流小说《尤利西斯》的前辈作家划等号的时候,萧老出现了:我竟没能在他脸上找...  相似文献   

5.
10多年前 ,神州大地兴起了“文化散文”热。我第一次读到余秋雨的《文化苦旅》 ,惊奇之余随之倾倒。我受到启发 :既然可以写文化散文 ,为什么不能写文化小说、文化诗歌甚至文化影视剧呢 ?于是我着手搜集资料 ,动笔写作 ,完成三卷全三册的《唐代社会生活》手稿 ,今年初由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这可以说是我实践“文化小说”理念的第一个成果。文化小说 ,顾名思义就是写文化的小说 ,或是用小说写文化。它当然具有两大特点 :一是在题材或内容上是文化 ,二是在体裁或形式上是小说。这应该容易理解。鉴于现在“文化散文”理念已被公众接受 ,我们…  相似文献   

6.
顾土 《同舟共进》2010,(11):63-64
前些年,我在北京国际音乐节中相继听到肖斯塔科维奇的歌剧《姆斯钦克县的麦克白夫人》和《鼻子》,作者一生仅写过这两部歌剧,能有机会一睹全貌,让我无比兴奋。其中的《姆斯钦克县的麦克白夫人》取材于俄国作家列斯科夫的同名小说。为写音乐,  相似文献   

7.
战火纷飞,兵荒马乱,乡村小女孩偷偷读书学文化,并迷上了看小说。一部巴金的小说《家》令她如痴如醉,被国民党兵撕碎时,她咬牙切齿:“你撕了,我写!”从此她便迷上了文学创作。退休后,她边做厨娘边写作,已发表文学作品127万字——  相似文献   

8.
冯巩能和我走在一起可以说是偶然之中的偶然。我写过数百万字的小说从未被改编成电影,偶然的一篇小说《左邻右舍》被改成电影《站直啦,别趴下》,主演竟然是我早已欣赏和喜爱的相声演员冯巩。难得的是冯巩看了我的小说似乎大感兴趣,几次约我邀我直到相聚。  相似文献   

9.
正黄佩华在长篇小说《河之上》(载《作家》2015年第6期,上海文艺出版社2016年9月出版)的创作谈中说:"这些年,仿佛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指着我的鼻子说,你写了不少河流的小说,写了红水河,也写了驮娘河和西洋江,为什么不写一写右江?于是,又有另一只手从我的背后把我搡了一下。这样,我就只好往右江里跳了。"这段话在告诉我们《河之上》的缘起的同时,不经意地透露出一个秘密,就是黄佩华是个爱水的智者。让小说"逐水而  相似文献   

10.
开心乐园     
一位年轻人想成为一名歌星,未能如愿,他就又想当作家。为此,他苦熬三天三夜写了一篇小说投寄到一家有名的杂志社,投稿信是这样写的:“哈罗,朋友们好!我叫XX,来自XX,很高兴认识你们,在这里,我为大家献上一篇我自己创作的小说,题目是《XX》,请给点掌声鼓励好不好?谢谢。对了,要是哪位朋友有足够的勇气,请帮我修改一下,谢谢!”很快,年轻人的稿件被退回来了,编辑的回信只有一个字:“嘘!”有一对夫妇从结婚的第一天起就开始闹别扭。时间一长,女的认为这样过下去也没什么意思,就向法院提出离婚。男的说啥也不同意。又…  相似文献   

11.
新生代作家、批评家葛红兵的长篇实验文本《我的N种生活》2001年初由《花城》发表后,在批评界产生了热烈反响,《文艺报》等多家报刊刊载了专评文章。同年10月由民族出版社推出该书单行本。日前,小说首发式暨创作研讨会在上海举行,来自山东、北京、广州以及在沪的部分作家、批评家和理论工作者出席了会议。秦维宪:葛红兵作为我们《探索与争鸣》的骨干作者,写过很多好的稿子,在社会上产生过很大的影响,我对葛红兵写的东西,包括这本书,有比较深的了解。这本书,以一种意识流的写法,以思想碎片的方式,来阐述自己的人生体验,…  相似文献   

12.
中央电视台1月14日下午播放了根据我的作品改编、由江浩等同志导演的儿童电视剧《爷爷,你真逗!》(上、下集) 有人奇怪,马上问我:“你写过《爷爷,你真逗!》的小说么?”没有,我没有写过,我只写过中篇小说《小兵的脚印》和短篇小说《那年我十六岁》,那部  相似文献   

13.
日理万机的温家宝总理在看望季菱林时,说道:我拜读了你的《留德十每》一书。写得很好。书中你说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那个母亲;一个是我的祖国母亲。缘此,我特地去书店寻买了季羡林的《留德十年》、《漫谈人生》两书,拜读完毕,感慨良多。  相似文献   

14.
叶芳 《台声》2003,(1):25-26
忽然收到《台声》杂志的一封约稿信,一时间有些惊诧,又有些茫然,惊诧的是:仿佛一晃之间,《台声》已走过了长长的20个年头;茫然的是:我一时竟不知道要对这封热情的邀约说些什么,写些什么。正像《台声》的副主编汪舟先生所说,我父亲叶纪东和我与《台声》杂志有着父女两代人的情缘,总该有些要说的,要写的。把它写出来,做个回忆、做个怀念、做个感言,或是其他什么,都算是对《台声》办刊20周年的一种庆贺吧!20年前,台联刚刚成立之时,父亲被在京台胞推选为北京市台联副会长,由于他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做对台湾广播工作己有…  相似文献   

15.
感悟微笑     
张弘 《现代领导》2008,(1):44-44
微笑是情感的语言,无声而亲切;微笑是动听的音乐.美妙而婉约。 微笑,使人年轻。心态平和的人,宠辱不惊.往往把微笑挂在脸上。晚间,我抖落工作的疲惫,参加舞蹈队活动,在优美的旋律中,律动着身姿,踏着欢快的节拍,脸上写满笑容。  相似文献   

16.
《党史博览》2012年第1期刊登了一篇文章——《刘少奇“文革”中两次公开“答辩”》,该文有不少史实不准确或不对。该文作者窦应泰先生写了十几部传记作品和小说,还有许多文章,是一位多产作家;他送我好几本书,  相似文献   

17.
走在路上——读女作家蒋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也许瘦弱的人生命力更强,否则,你无法解释蒋韵的那个二百余万字。读着她的五部长篇:《栎树的囚徒》、《红殇》、《谁在屋檐下歌唱》、《闪烁在你的枝头》、《我的内陆》;三部中篇:《上世纪的爱情》、《鲜艳的季节》、《完美的旅行》;两部小说集:《完美的旅行》、《现场逃逸》;一部散文随笔集:《春天看罗丹》。想着她曾获过的“上海文学奖”、“山西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和日前获得的“小说选刊优秀小说提名”(《完美的旅行》),“2000年中国优秀小说排行榜短篇小说第五位”(《一点红》)排列情况,你不由地感叹,不肯…  相似文献   

18.
1999年3月19日,《新疆石油报》登载了这样一封信:“编辑同志:老汉我已丧偶8年,春节前,我带上身份证、户口本及单位开的婚姻状况证明去领结婚证。没没想到,区民政局还要前妻死亡通知书。我的天呀,8年了谁还去保存那个东西?再说婚姻状况证明书上的婚姻状况一栏,清清楚楚地写着‘丧’字,这说明已是丧偶,另外户口本子也清清楚楚登记的是两人(我和我儿子),这还要什么死亡通知书吗?……本来打算在春节办事,也只能等春节过后再办了,老汉我再婚领证为何这样难?……”据查:老人反映的问题基本属实。那么,看来是婚姻登记管理机关…  相似文献   

19.
张爱玲在她的小说《沉香屑第二炉香》中这样写正午:“……那是个淡色的,高音的世界,到处是光与音乐。他的庞大的快乐,在他的烧热的耳朵里正像夏天正午的蝉一般,无休无止地叫着:‘吱……吱……吱’,一阵子清烈的歌声,细,细得要断了;然而震得人发聋。”小说中的“...  相似文献   

20.
朱大路先生的长篇小说《上海爷叔》问世已近一年了。年过知命的大路待人和蔼,脸上常挂着浅浅的笑容。他在《文汇报》笔会部编杂文多年,可他不写杂文,他写散文、写传奇、写小说,而且所写作品总以笑为主旨。他的第一个长篇写带泪的笑,第二个长篇写无奈的笑,这部《上海爷叔》又写什么笑呢?如果我的直觉不错,我猜这回他是写了惨淡的笑。欧阳修《秋声赋》云,“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大路塑造的小说主人公、费姓上海爷叔,恰在一汪秋色中,在抗战胜利的吹呼声中,重返上海滩,展开其色彩斑斓的传奇人生的。老爷叔本为常州人,年轻时就到上海学生意,成了阿拉上海人,而今年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