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盛茗 《观察与思考》2009,(20):30-31
江苏丝绸 著名的文化古城苏州,不仅是一座园林之城,而且也是一座丝绸之府。唐宋时期,苏州就是全国丝绸中心;明清时代,皇家高级丝绸织品也大多出自苏州织工之手。现在,苏州两星期生产的绸缎,即可从古丝绸之路的起点长安,铺到终点君士坦丁堡;近10年生产的绸缎,就可绕地球45圈,因此,苏州又素有“丝绸之乡”的美誉。  相似文献   

2.
李冀平 《政协天地》2013,(11):18-20
泉州在义化部今年主办的首届“东亚文化之都”评选活动中,从苏州、杭州、黄山、青岛、济宁、武汉、桂林、西安、咸阳等10个人围城市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唯一入选首届“东亚文化之都”的城市。泉州是一座具有“深远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鲜明奇特的多元文化大观、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悠久广泛的对外交流”的城市。她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东方第一大港走来,  相似文献   

3.
苏州市长访谈苏州人是幸福的,因为他们生活在物产丰富、鱼米之乡的“人间天堂”。苏州人是自豪的,因为他们有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和“甲天下”的古典园林,还有别名“东方威尼斯”的“水乡泽园”。苏州人是骄傲的,因为5个国家级开发区正在使这座古老城市焕发蓬勃生机和活力。这些“因为”,让我走访苏州市长陈德铭。采访是在陈市长办公室进行的,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墙壁上那幅宋代范仲淹的名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股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在前几天的采访中,不少市民都提及陈市长实施的实事工程。陈德铭为人谦和,平易…  相似文献   

4.
泉州在文化部2013年主办的首届“东亚文化之都”评选活动中,从苏州、杭州、黄山、青岛、济宁、武汉、桂林、西安、咸阳等10个入围城市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唯一入选首届“东亚文化之都”的城市。泉州是一座具有“深远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鲜明奇特的多元文化大观、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悠久广泛的对外交流”的城市。她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东方第一大港走来,从东方海洋文明和人类深沉温馨的海洋文化记忆中走来……泉州文化在千年传承发展中,形成了融闽越文化、中原文化、海洋文化为一体,独具中华文明和东方海洋文明特色的文化。泉州作为首届“东亚文化之都”,再次吸引世界的目光,它既代表了中国,也代表了福建,应有的荣誉当之无愧,其关键因素在于她是一座以中华海洋文明为代表的东方海洋文明的魅力之城。  相似文献   

5.
上海掌故     
《上海支部生活》2010,(1):55-55
外白渡桥 跨苏州河出口处的第一座桥梁。1日也称“威尔斯桥”、“花园桥”、“公园桥”、“外摆渡桥”等名。近代以前,上海苏州河上除了以拦泥沙为主要功能的“考闸桥”和“新闸桥”外,没有用于人行的桥梁。1845年(清道光二十五年)英租界在苏州河南岸建立,1848年美租界也在苏州河北岸的虹口建立,两租界之间的往来只自色通过设在今上海大厦附近的摆渡口,摆渡过江。  相似文献   

6.
荣荣 《今日上海》2009,(3):60-61
西塘,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离上海,苏州,杭州都在100公里以内。西塘是一座已有千年历史文化的古镇。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是吴越两国的相交之地,故有“吴根越角”和“越角人家”之称。西塘在唐、宋时期就已形成村镇,到了元、明朝时,西塘凭借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经济基础和水道之便,发展成一座繁华、富庶的大集镇,窑业、米市、食品、制陶业等行业日益兴旺。  相似文献   

7.
尤拉 《今日上海》2010,(6):50-51
上海的苏州河沿岸已出现多座行业博物馆,共同演绎着上海的近代工业文明。今天我们就来走一走这条“苏州河文化长廊”。  相似文献   

8.
《群众》2022,(9):F0004-F0004
苏州城市学院的前身是1998年创建的苏州大学文正学院。2020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苏州大学文正学院转设为苏州城市学院,系独立设置的本科层次公办普通高等学校,由江苏省人民政府领导,隶属苏州市人民政府管理。学校坐落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素有“天堂”之称的苏州,毗邻国家级太湖风景名胜区石湖景区,自然环境优美,历史人文荟萃,交通便捷通畅。学校图书馆位于翠微湖畔,是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王澍的代表作之一,其巧妙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山”“水”的概念,并深涵苏州古典园林造园艺术精髓,蜚声海内外。  相似文献   

9.
“开放是苏州之魂,开放再出发是苏州的唯一选择!”1月3日,苏州市委市政府召开“开放再出发”大会,全面吹响新时代全市开放再出发的嘹亮号角。会上,苏州重磅发布开放再出发30条政策举措,大手笔推出68.8平方公里产业用地,全球首发“苏州开放创新合作热力图”,以满满干货、满满诚意向全球推介苏州营商环境、投资政策、发展愿景。来自海内外约3000名创新创业人才、企业家、投资者、国际友人等参会,共同见证苏州高水平开放重要历史时刻,携手创造苏州开放发展新奇迹,再创一个激情燃烧、干事创业的火红年代。  相似文献   

10.
李雪 《中国民政》2023,(19):51-52
<正>苏州是一座宜居之城,拥有独特的江南风情和文化底蕴;苏州也是一座宜养之城,有着秀美的环境和浓厚的人文氛围;苏州更是一座深耕养老改革试验田的创新之城,从建成全国首家养老护理院,到入选全国首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再到首创家庭养老夜间照护服务……近年来,苏州在拓展养老服务对象、延伸养老服务触角等方面积极探索。面向未来,如何推动新时代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让苏州全体老年人享受品质颐养生活,进一步放大苏式颐养品牌效应,是我们努力方向。”苏州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正峰说。  相似文献   

11.
话题/热点     
, 《创造》2012,(10):12-12
关键词:名楼“申遗” 国庆节后,一则文化信息令人关注:南昌滕王阁、武汉黄鹤楼等十座中国历史文化名楼将于11月在长沙共同申报世界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2.
“黄鹤楼中吹玉笛, 江城五月落梅花。” 这优美的诗句出自于唐朝大诗人李白,而被他称誉为“江城”的则是包括了汉口、汉阳、武昌的武汉。 武汉是大自然造物主撒落在江汉平原上的晶莹宝玉、镶嵌在长江边上的灿烂明珠,她是一座龟、蛇对舞的美丽城市,尤其是其中的汉口更是历史悠久的商业名城。 古代汉口:四大名镇、天下四聚 到过汉口的外国人常常赞叹武汉是“东方芝加哥”以此说明武汉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繁盛的程度。中国人则赞武汉的汉口为“明清四大名镇”,“天下四聚”。所谓“四大名镇”即河南朱仙镇、江西景德镇、广东佛山镇和湖北汉口镇。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集镇勃兴,城市发育而“四大名镇”则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天下四聚”则是指北京、苏州、佛山、汉口,“汉口不特为楚省咽喉,而云贵、四川、湖南、广西、陕西、河南、江西之货,皆于此焉转。虽欲不雄于天下,而不可得也。天下有四聚,北则京师,南则佛山,东则苏州,西则汉口。然东海之滨,苏州而外,更有芜湖、扬州、江宁、杭州以分其势,西则唯汉口耳。”(刘献庭:《广阳杂记》,卷4)就是说,“四大名镇”也好,“天下四聚”也罢,都少不了汉口,由此可见“汉口”在明清时其商业、流通的繁盛程度及在中国商品经济发展中的  相似文献   

13.
《群众》2007,(6):F0004-F0004
太湖,中国第三大淡水湖,面积2400平方公里,苏州拥有三分之二的水面。苏州太湖自然山水秀丽,人文资源丰富。太湖水灌溉着长三角的“鱼米之乡”,滋养着长三角七千万人民,是整个长三角永葆发展活力的心脏和绿肺。苏州太湖是太湖岸线最曲折、山体最密集、植物最茂盛、空气和水质量最好的区域,是苏州山水容量最大、历史积淀最深厚、人文景观最多的地区,是苏州最具发展潜力的宝地。近年来,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以规划为“蓝本”,充分利用特有的文化历史底蕴和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始终坚持将文化、生态的理念贯穿于发展之中,精心打造“文化太湖、绿色太湖、健康太湖”品牌,加快形成集国际会展、休闲度假、绿色生态、观光旅游、康体疗养于一体的旅游经济产业带。湿地公园、生态景观大道、高尔夫球场、游艇俱乐部、宝岛花园、缥缈峰景区、太湖山水间等项目在自然山水的映衬下,正逐步成为苏州大旅游格局中新的亮点;太湖文化论坛、太湖水底世界、渔洋山文化园、体育休闲公园等一幅幅规划蓝图即将成为美好的现实。太湖,苏州的绿色请柬!度假区的建设者们正致力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度假区热诚邀请海内外嘉宾来休闲度假,体验“天人合一”的文化生态意境。  相似文献   

14.
刘强 《台声》2010,(7):28-29
<正> 阳春五月的苏州,烟雨朦胧,苏州园林、名城古镇、幽湖古寺和水乡胜景等秀丽温软的江南风情,曾引发无数文人雅士的垂青和墨赞。清代龚自珍的名句"三生花草梦苏州"似乎已达极致,而元代马致远的"小桥流水人家"则更加令人神往。她一次次地让人们感受着这座城市独有的浑厚底蕴和无限柔情,向世人展示出她的千年文化画卷。为充分发挥这个以工艺闻名海内外的古城的优势,打造"中国工艺之都"。5  相似文献   

15.
苏州,自古以来一直被誉为“人间天堂”。然而,在20世纪70年代末,苏州因“化工四面包围,造纸位居上游,印染到处开花,电镀星罗棋布”,被新闻媒体称为“污染了的天堂”。20年后的今天,苏州的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天、水、城、居”焕然一新,改革创新成就斐然,成为一座5  相似文献   

16.
在苏州市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会员手册的序言中,协会会长、苏州三阳高尔夫球场董事长林茂吉先生深情地写道:人说苏州是水乡,有水即有桥,苏州成了多桥的都市。而今又一座“桥”架在了苏州的台资企业与政府之间、台资企业之间,那就是1995年9月28日成立起来的苏州市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 转眼之间,两年多过去了。苏州市台资企业协会这座兼具多种功能的“桥”,在沟通政府各部门与台资企业的联系,增进会员间的了解与合作,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了很好  相似文献   

17.
《今日浙江》2012,(16):70-70,F0003
塘栖镇素有“鱼米之乡、花果之地、丝绸之府、文化之邦”的美誉,先后荣获全国千强镇、浙江省综合实力百强乡镇、浙江省文化强镇、浙江省旅游强镇、浙江省教育强镇、浙江省森林城镇、杭州市首批“风情小镇”、中国枇杷之乡等称号,是杭州市“一城三副六组团”城市总体规划中临平副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杭州市实施城市化战略中的20座“新城”之一。  相似文献   

18.
李灿 《半月谈》2004,(3):21-25
苏州被誉为中国城市中的“赶超明星”、“全能选手”:国内生产总值仅次于上海、北京、广州和深圳,位居全国城市第五位;荣获了包括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事业发展以及环境保护等多领域的国家级先进称号。放眼全国数百座大中城市,苏州的发展之所以既快又稳,秘诀就在于苏州走的是一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9.
温德朝  储东巍 《群众》2024,(4):51-52
<正>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深刻阐释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大命题。随后,总书记在苏州考察时嘱托江苏勇担“四个新”的重大任务,特别是要“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徐州素有“两汉文化看徐州”之美誉,在中国历史的时间纵轴和空间横轴上具有特殊地位。近年来,徐州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大力实施“舞动汉风”文化工程,推动汉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断探索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经验。  相似文献   

20.
潘讯 《群众》2020,(3):42-43
2020年新年伊始,屹立于改革开放潮头的苏州,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气魄,召开“开放再出发大会”,引发各路媒体高度关注。对于站在新的历史坐标系中的苏州而言,开放再出发具有全局性、引领性意义,是决胜全面小康的“动员令”,也是开启现代化新征程的“宣言书”。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蓝绍敏多次强调:“苏州既要做创新的高地、产业的高地,也要做生态的高地、文化的高地。”在“开放再出发”的新要求下,应如何建构苏州的文化高地?激活苏州文化传统的开放基因开放是历代苏州繁荣的驱动力,是苏州文化最深厚的基因。开放基因根源于经济、商业的培育与刺激。明代中叶大运河疏通之后,苏州以开放的胸怀迎接南来北往的行商坐贾,甚至跨江逾洋、联通海外,一跃成为中国经济枢纽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