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徐彬 《法制与经济》2010,(15):93-93
公正和效率是司法机关生命线,而如何提高公正与效率一直是当前司法机关改革的重点,具体到检察机关,提审工作是检察机关的重点工作,而如何提高提审工作的效率,本文从如何应用远程视频系统在检察提审工作中应用作出了大胆的设想。  相似文献   

2.
陈卫东 《法学论坛》2003,18(1):27-34
我国刑事诉讼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方式包括决定再审、提审、指令再审以及抗诉四种方式。文章对四种方式的含义、特征、要求进行了论述 ,并着重围绕着提审、指令再审和抗诉中有争论的几个问题 ,如在什么情况下提审或指令再审、谁有权决定提审或指令再审、指令再审的下级法院如何界定 ?以及对检察院按审判监督程序提起的抗诉 ,法院是否必须受理和审理、可否指令下级法院再审 ?等等 ,进行了深入地分析探讨 ,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浅谈远程视频提审系统的建设和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河南省邓州市检察院按照上级要求和部’署.高度重视并积极探索以看守所信息化建设为平台.整合检察资源.强化对刑事诉讼各环节的法律监督.率先建成了远程视频提审系统,并实现了与驻所检察独立监控系统、同步录音录像系统、局域网系统的互联互通.产生了良好的实践效果。在2010年5月份召开的全省“强化以看守所为平台的刑事诉讼法律监督研讨会”上.该院就远程视频提审工作作了典型发言.并播放了其制作的远程视频提审工作流程演示片.引起广泛关注。邓州院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4.
新羁押场所在改善办案环境的同时,给办案部门提审带来诸多困难和问题,建议从筛选提审案件、建立提审预约机制、设立远程提审机制等方面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5.
正物联网在智能交通典型应用之一就是车牌扑捉。在物联网智能交通的框架下,智能视频车牌捕捉仪作为能自动辨别车辆行为、捕捉车辆照片的智能感知器,能为后端平台应用系统挖掘出有效和准确的车辆行为管理原始数据,并对违法行为进行自动取证,从而可以带来优秀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6.
<正> 我国刑事诉讼法中规定的提审有三种:一是一审案件管辖移送中的提审;二是死刑复核程序中的提审,三是审判监督程序中的提审。但由于法律条文规定得比较原则,也不够完善,造成司法实践中理  相似文献   

7.
由一台360°全景摄像机、一台高速智能球和一台系统控制主机组成的IORS-Tracking System视频追踪监控系统是一套功能强大的智能型追踪监控系统.如图1所示.该视频追踪系统利用360°全景摄像机视觉无死角的监控特性,提供监控空间内360°全区影像.再巧妙搭配高速智能球快速追踪功能,当有可疑人物进入时可立刻以鼠标在影像上点取以进一步放大监看,或是启动智能型动态侦测功能让高速智能球自动锁定目标进行自动跟踪,通过人性化的操作接口,在一静一动、宏观细审之间让管理者轻松达到监控目的.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七条: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确有错误,认为需要再审的,应当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最高人民法院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确有错误的,有权提审或者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该条两个条款中都对确有错误的判决、裁定、规定可以适用审判监督程序进行提审或再审。但是,对于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是否也能按照审判监督程序进行提审或再审呢?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  相似文献   

9.
张可  胡悦 《行政与法》2020,(3):108-116
智能合约是运行在区块链上能够自动履行合同义务的新型合同,因其具备"自动履行"和"去中心化"等优势,故可降低合同履行成本、提高合同运行效率,但也导致了智能合约难以直接适用现行合同制度的订立规则、生效要件和救济方式等问题。本文从理论角度分析了智能合约的运行过程,通过对合同法理论的解释使智能合约与合同制度相契合;从技术角度分析了智能合约的原理与架构,利用技术手段对其进行修正,使智能合约符合《合同法》的规定。  相似文献   

10.
<正>南京交管部门近日在公交车上安装100套移动智能自动抓拍监控设备,对占用公交专用道违法行为进行自动抓拍取证。据了解,该设备能够根据GPS定位拍摄时间、路段等信息,自动定位、自动抓拍、自动传输违法车辆照片,并通过3G网络自动上传交管局应用管理平台,经审核把关确认后,录入违法系统曝光并对违法车辆进行处罚。  相似文献   

11.
<正>全球电力基础设施通常称为"电网",是一套用于能源生成、传输、转换和分配的互连资产。为提高电网系统的运行效率,当今国内外对都致力于智能电网和智能电表的开发与投资,即广泛的部署智能电网基础设施和自动抄表系统(AMR)、自动计量系统(AMI)。然而在这同时,也伴随了输电基础设施的安全性问题,这是何因呐?其一是因为智能电力电网在安全上易受攻击如数据黑客、系统恶意软  相似文献   

12.
提审制度是我国民事诉讼中较为独特的制度。完善提审制度是本次四级法院职能定位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作为改造案件报请的制度依托,其目的是在审判重心下沉的背景下,通过提高特定类型案件的审理级别,促进法律统一适用和避免地方保护主义。提审是有别于其他管辖规则的主动调整规则和例外裁量规则。提审受我国四级法院兼治初审管辖的传统以及司法行政化管理理念的影响。从实践来看,提审在过往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其运行逻辑本质上与司法权和司法组织的运行理念及应有机理有隙,因此,未来可逐步通过完善保障司法公正和促进法律统一的制度予以弥补,逐渐弱化提审。  相似文献   

13.
公诉工作中,提审犯罪嫌疑人是一个重要环节,在整个审查起诉阶段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公诉人在审查全部案件材料后往往需要进一步提审犯罪嫌疑人,对案件事实、证据进一步明确巩固;对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案件,也需要从犯罪嫌疑人那里寻找突破口,从而进一步指导侦查机关补充侦查,  相似文献   

14.
再审和提审制度已经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第12条作了规定.由于诉讼法规还没有颁布,因而对于如何具体运用再审和提审的程序,目前不但各个法院之间的做法不一,就是同志和同志之间的做法也不尽相同.在这种情况下,就有关刑事审判中的再审和提审问题作一探讨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九条第二款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发现确有错误,有权提审或者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 提审就是最高人民法院发现各级人民法院或者上级人民法院发现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  相似文献   

16.
刑事诉讼法第150条规定:“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判的案件,应当另行组成合议庭进行……,如果原来是第二审案件或者是上级人民法院提审的案件,应当依照第二审程序进行审判,所作的判决、裁定,是终审的判决、裁定.”由此可见,上级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审的案件,可以依法改判,加重被告人的刑罚,所作的裁判是终审裁判,被告人无权根据上诉程序提出上诉. 但是,再审程序中依法提审的上级法院能否直接改判死刑?刑诉法对此并无明确规定,在司法实践与学理解释中对此观点也不尽一致.例如: 被告人刘某,外贸干部,收受外商巨额贿赂,  相似文献   

17.
所谓提级再审,是指下级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如果发现可能有错误确需提起再审的,应由上级法院提审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拆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均规定,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发现确有错误,可以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也可以提审。但在审判实践中,上级法院为了减轻或缓解再审案件的压力,基本上均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极少适用提审程序,有的案件即使适用提审程序也基本未作实体判决,而是裁定发回重审。  相似文献   

18.
<正>视频监控作为物联网的一部分,正在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图像的智能分析即成为视频处理系统应用的技术之一。通过智能分析,系统将会自动识别图像的几何形状、色彩、噪声、模糊度、融合度,并对超分辨等图像效果进行自动分析和处理。随着对模糊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图像处理技术的智能化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功能汽车"正呈现出向"智能汽车"逐渐进化的革命性趋势,其原因在于智能汽车对非结构化环境的高适应性。从安全监管角度来看,功能汽车的车用电子控制系统具有高度可预见性,因此功能汽车之ECU嵌入式控制单元对于环境的理解程度十分接近地面实况。然而,德国TüV安全认证机构的研究报告指出这一切将可能不再适用在智能汽车上面,特别是当驾驶辅助系统开始展现一些(半)自动行为以后。除"智能汽车"之外,无人介入的"自动驾驶汽车"亦将引发更多关于安全监管和道德伦理等问题,因此有必要以自动化伴随的"开放组织风险"为中心,来贯穿这股科技变革的起点("智能汽车")和终点("自动驾驶汽车"),并分析其潜在安全隐患以及治理之道。  相似文献   

20.
编辑同志:中级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处被告人死刑,被告人未提出上诉,检察院也未提出抗诉的案件,高级人民法院在复核时,发现原判决量刑过重,因而不同意判处死刑的,可以提审后用判决直接改判。这种由高级人民法院提审后用判决直接改判的案件,与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条规定的“上级人民法院提审的案件”的审判程序是否相同?根据刑事诉讼法和法院组织法的规定,对于判处死刑的案件,只有经最高人民法院或高级人民法院,判处死缓的案件经高级人民法院依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