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欧盟文化政策与文化治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欧洲文化政策有两个层面:一是民族国家的文化政策,二是泛欧洲的文化政策。在欧洲层面,主导文化政策的政治实体主要是欧洲联盟和欧洲理事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作为国际机构也对欧洲文化政策发挥着重要影响。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欧盟文化政策,着重考察欧盟作为欧洲范围的行动者,如何通过其显形和隐形的文化政策,塑造新的文化治理体系、推进欧洲公民社会各种力量的新型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2.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最核心的内容,是一定要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能够不断引领社会的进步和文明。法治是现代文明社会最具代表性的标志,推进法治建设,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应该遵循的最高法则。改革创新,完善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经济制度,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不可动摇的坚实基础。充分发挥党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中的核心作用,是加快和保证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屑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决定,强调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政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适应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努力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更大作用。这一重要思想,阐明了人民政协同国家治理的内在联系,从国家治理的角度肯定了人民政协的重要政治地位。新中国成立70年来,人民政协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国家治理水平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充分彰显了人民政协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特色和优势。实践证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离不开人民政协作用的发挥,人民政协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这一契合的突出特点为契合的程度是“高度”,而不是一般的相似;契合具有内生性,更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主动选择、积极塑造的结果。二者高度契合的原因有文化因素,但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科学社会主义是救国救民的真理,要使之在中国扎根并指导实践,必须寻求其价值观主张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契合。另外,中国共产党人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科学理性态度,也是推动“高度契合”的关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高度契合体现在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诸多方面,为“两个结合”奠定了深厚的思想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6.
"文化外交"是国际文化关系的一部分,指一国政府主导下的、以实现某种战略意图为目的的对外文化活动。法国是最早有意识地将文化手段付诸外交目的的国家之一,也是最重视、最善于开展和运用文化外交、并形成了显著特点的一个国家。本文将对法国文化外交的历史演变、主要特点和政策工具做一个系统的阐释,以期通过这一个案来展示当代西方国家在外交实践中打"文化"牌、利用"文化"软实力优势扩大自身影响、谋求国家利益的战略意图。  相似文献   

7.
段颖 《东南亚研究》2012,(5):99-105
众所周知,佛教为泰国民族国家的三大支柱之一,同时也是现代泰国社会与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立足于人类学视野,认为泰国佛教是一个意涵丰富的文化体系。本文通过对泰国佛教观念和实践的考察,以及对佛教与泰民族国家、日常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相互关系的叙述与分析,阐述以"业"为实践核心的佛教如何渗透至泰国人民的社会生活当中,并成为现代泰国国家社会重要的文化特质,以及泰民族持久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8.
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新时代文化建设与文化发展的重要任务。本文着眼于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不忘本来,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梳理现当代儒学发展历程与新时代儒学发展的现状,揭示新时代儒学建构的理论价值和运用价值,探索儒学服务现代治理的现实路径,提出新时代儒学创新并服务现...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一个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伟大工程,在党的历史上具有独特性和唯一性,具有里程碑意义。它构筑了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制度建设的基本框架。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最根本的制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众星捧月"格局是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目前的关键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和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1]我们要不断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把各方面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政党协商与政协协商都以我国新型政党制度为基础,实现两者融合发展,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自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以来,有关“中国之治”的探讨业已成为学术热点。作为一种新型国家治理体系,“中国之治”的本质就在于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并转化为治理效能,不断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制度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质与路径依赖,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加强制度现代化建设,核心是确立正确的制度现代化价值取向,树立和强化制度人民化、制度民主化、制度法治化、制度公正化、制度科学化、制度合理化、制度协同化、制度公开化、制度稳定化、制度可行化等十大理念。  相似文献   

12.
廉政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破”“承”“立”是从整体上推进我国廉政文化建设的三维路径。“破”是前提,破除腐败文化,为廉政文化建设正本清源;“承”是基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廉政文化,为廉政文化建设固本培元;“立”是根本,确立廉洁价值观,守正创新,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文化之魂。“破”“承”“立”三维路径是有机统一体,需...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并讨论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这是富于强烈政治制度色彩以及持续性极强的国家治理方式和举措,是党的政治领导与思想指导反映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领域的重要制度安排,是中央政府宏观指导地方与地方党委政府了解把握全局的结合点和切入点,是引导社会与凝聚民心士气的有效方式和重...  相似文献   

14.
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马克思主义是红色文化的理论来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与改革实践是红色文化的实践基础。红色文化具有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精神内核,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表征,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发挥重大影响。坚定文化自信,蕴含着红色文化的当代价值,只有克服当前弘扬红色文化的一系列梗阻,才能实现对这一价值的塑造。  相似文献   

15.
2020年是实现全面精准脱贫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是中国共产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也是执政党兑现向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之年。脱贫攻坚是执政党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民生发展彰显制度体系和治理体系的强劲优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实基础。制度体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支撑,需要构建精...  相似文献   

16.
基层党建在构建符合城市特色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在基层党组织的引导下,南京市江心洲街道抓住“中新国际生态科技岛”建设的机遇,创造性地进行了具有江心洲特色的“五微共享、五联共治”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探索。系统阐述“五微”“五联”的基本内涵,总结出其在职能定位、结构优化、机制整合和赋权保障方面的经验做法,并进一步探索现代化社区建设中党建智能化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的启示,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历史飞跃"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功,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中国人不但"在世界上站起来,而且站住了"。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实现"富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将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强起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结束。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既是对党的奋斗历程的历史叙述,又是逻辑叙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是历史叙述,也是逻辑叙述,可以说是对党的基本路线的形象概括。  相似文献   

18.
John Irgengioro 《East Asia》2018,35(4):317-346
This paper seeks to examine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s (China) self-defined national identity and the consequences on China’s ethnic relations with its ethnic minorities. This paper argues that China’s identity is equated with the identity and culture of its ethnic Han Chinese majority—a narrative originally constructed by the Chinese state which its ethnic Han Chinese majority since indulges in. However, this hegemonic narrative is at the root of interethnic issues and tensions in China today, as further ethnic tensions stem from the resistance of ethnic minorities against Sinicization and the imposition of this “Chinese” identity against them. These phenomena thus both indicate what I term a weak “internal soft power appeal” of Han Chinese Confucian culture for ethnic minorities living in the PRC, and imply that China must adopt a different, more inclusive national identity if it were to maintain ethnic stability in the long term.  相似文献   

19.
In recent years, South African literature, art, and cultural criticism have been registering the feelings of disappointment, nostalgia, and of a general impasse that signify a crisis of postapartheid imaginations. At the same time, we can observe a turn in cultural production toward reexamining South Africa’s socialist archives and reconnecting them to the present-day predicaments and emerging social movements. Reading these processes in Imraan Coovadia’s latest novel, artworks by Haroon Gunn-Salie, and an exhibition by the Stellenbosch Open Forum,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they confront the feelings of postapartheid disillusionment by critically re-invoking memories of the 1970–80s socialist practices in South Africa and the transnational frameworks they involved. It argues that these changing approaches to the socialist archives can be read as a decolonial critique, which links the described trends in South African culture to other “post-dependence” (and specifically, post-socialist) contexts worldwide.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治理优势是具有集成性、高效性、吸纳性和自主性特性的结构性优势。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的优势认同,对进一步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治理优势意义重大,必须增强国家治理优势主体内容的认同,消除国家治理优势理解上的认同偏颇。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优势的认同自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治理优势认同奠定实践基础,深化在具体体制机制、运行环节和方式方法上的改革创新,强化斗争意识、增强斗争本领,是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优势认同的入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