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牛恶性黑色素巨瘤为少见疾病,国内很少报道。1981年10月我站遇到一例,瘤体重达4.8公斤,经手术摘除,一周后痊愈。据同年12月4日和1982年4月10日专程随访观察,近期效果满意,未见转移和复发。现报告如下: (一)病例摘要 患畜系达旗解放滩公社天义长大队社员户养的一岁母牛,购于包头市黄河牛奶厂。据畜主诉:患畜出生后就见右上额部有一似核桃大的黑色瘤状物,以后随着牛的生长该瘤状物亦显著增大,逐渐呈球状,并下垂覆盖右眼全部,严重影响视力及活动(图1,见封三,下同)。1981年10月18日来我站就诊。经临床检查,患畜发育中等,精神尚好,食欲正常,瘤体长于右眼眶上,大如小盆,形似馒头,遮盖于右侧面部。瘤体附着部较平整,底面4×50厘米~2,瘤底椭圆形,其横径21厘米,纵径22.5厘米,瘤体高16厘米,表面呈黑色,被包皮肤完整无破溃,顶端皮肤明显角化,质地坚硬,穿刺瘤体后流出棕黑色粘液。临床诊断为恶性黑色素瘤。  相似文献   

2.
1例肝有巨大肿瘤的鸡,其肝右叶与右侧肾上腺愈着为一体,肝的巨瑰形肿瘤与肾上腺的肿瘤结构一样,完全由与肾上腺皮质组织细胞相似的肾上腺皮质癌组织及与肾上腺髓质神经上皮细胞相似的褐色细胞瘤组织相互交织而成.褐色细胞瘤组织内散在神经母细胞增殖巢,肿瘤被膜的纤维组织内可见呈花环样结构的神经母细胞结节及交感神经节肿瘤结节.因瘤体巨大、肿瘤成分复杂、恶性度极高,诊断为鸡肝恶性肾上腺肿瘤.  相似文献   

3.
牛的肠道肿瘤较少见。现将我们在门诊上遇到的一例牛结肠肿瘤诊疗情况报道如下。 患牛系四川牛,4岁,已孕4个月,于1981年引入淮北地区,1982年春发病,表现腹痛,不食,反刍停止,不排粪,经治无效,转本站。 (一)临床检查 体温38.5℃、呼吸20次/分,心跳80次/分,可视粘膜苍白及轻度黄染,大便稀、黑、少,附有肠粘液,混有血丝,小便短少色黄,瘤胃积液,腹围增大,特别是右侧增大明显,腹痛表现。初诊为肠便秘。 (二)治疗 因按便秘治疗无效,决定直检以确诊。先导胃以利于直检。直检发现,癌胃积草较多,直  相似文献   

4.
我县冯小庄1头6岁黄色母牛,于1991年8月20日上午来我院就诊。初步诊断为胃肠卡他,应用50万单位的氯霉素4支1次肌注。用药后约10分钟,患牛表现不安,频频摆头,四肢不停地走动或踏地,在保定栏上磨擦颈部及其它部位皮肤。颈部肌注部位出现约5×8cm大的疹块,头颈部,胸腹部也出现大小不等的疹块,大如铜钱,小如黄豆。患牛呼吸稍困难,心跳加快。诊断为氯霉素过敏。  相似文献   

5.
哈密市一农民饲养1头3岁母牛,每天喂20kg洋葱,2天后牛排红尿,食欲不振,第3天拒食,兴奋不安,送市兽医站求诊。经查:T39℃,R40次/分,P110次/分。强迫运动步态蹒跚,并且恐惧不安,用蹄刨地,不停舐其鼻孔;有时挣拉缰绳,不避障碍,向前猛进,跳起,眼神凶恶,抵角甩尾,时而哞叫;排尿时表现不安、弓腰,尿液红色。诊断与治疗 根据病史和在短期内饲喂大量洋葱,诊断为洋葱中毒。随令畜主立即停喂洋葱,改喂青草。用呋喃(?)啶1.2g,1次肌肉注射;硫酸镁250g、乌洛托品粉10g加水适量混合1次内服。第2天症状好转,又肌注呋喃(?)啶1.2g,2天后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6.
临床症状 病初患牛极度不安,食欲废绝,全身肌肉震颤,回头顾腹,有磨牙现象。随之精神沉郁,低声呻吟,心率渐弱。脉搏112次/分,体温38.7℃,左腹部稍感充实。病前期仅排少量粪便,并带有肠粘膜。中后期未见排粪。可听到瘤胃微弱摩擦音,腹围日渐增大。直检,肠道干燥空虚,可明显感到肠壁菲薄,腹腔右侧可触摸到袋样、充满气体的气囊,直肠粘膜脱落。经多次治疗,病情无任何好转,终因心力衰竭而死亡。  相似文献   

7.
我们在从牛脑中提取酶时,在一头牛小脑半球与蚓部之间的中部、脑桥脚之上方发现一块黄白色硬块结石(见图),于重0.8克。大小为1.8×1.8×1.2厘米,形状扁平如银耳,表面粗糙呈黄白色,切面亦呈黄白色而不分层,无中心核,质轻、较硬,燃烧时变黑,稍有羽臭,残留物多呈土黄色。  相似文献   

8.
1990年笔者在对一头实验牛施行脾脏切除术时,在正常的左腹部开口,按牛脾脏的解剖位置在瘤胃的左侧和膈的左脚触摸,未发现脾脏;经反复探查,脾脏似在瘤胃的腹侧囊和结肠襻之间。因脾脏不在正常解剖位置而未施手术闲合创口。今年初,该牛用双芽巴贝斯虫作感染试验时急性死亡,剖检尸体,对脾脏的位置进行了观察,与前述探查的结果基本相同。脾体的位置由瘤胃的左侧面完全移到瘤胃的右侧面,脾体被夹在瘤胃的腹侧囊与结肠襻之间;整个脾体几乎游离,只有脾门周围与左肾及瘤胃右侧面顶部的结缔组织稍有粘  相似文献   

9.
发病情况 1985年5月5日,发现患牛后肢跛行,经注射安痛定病情未见好转,晚上发现左股部肿胀,并逐渐扩展到左荐臀部,阴道口有污江色液体流出。当晚病畜死亡,病程约8小时。 剖检变化 患畜尸僵正常,左股部至荐臀部显著肿胀,患部肤色紫红,阴户肿胀。肿胀部触诊,有海绵样感觉和捻发音。皮下和肌间结缔组织有多量淡黄色、红褐色液体浸润,并有大量气泡,肿胀部位切开时有腥臭味,肌间略呈暗红色,骨盆腔浆膜和子宫水肿,有大量淡黄色、红褐色液体流出,生殖道粘膜面有污秽带恶臭的粘绸物复盖。脾略有肿大,淋巴结水肿。  相似文献   

10.
貉感染旋毛虫病还很少有记载,笔者于1986年1月16日收到本县农机站送来一只家养野生貉病料,经检查,先见该貉膈肌有明显乳白色密集针尖大小白点。对此做了24片肉压片镜检,发现旋毛虫包囊及虫体高达144个。后又请貉主将肉尸拿来做进一步检查,在肉尸全身骨骼肌中,无论是在浅表肌层或深层肌肉甚至在脂肪中,均见有为数甚多的虫体或包囊。病料十分典型,密集的白点遍布全县各部,肉眼清晰可见。这种自然感染现象在各种易感动物中实属罕见。  相似文献   

11.
牛的原发性膀胱肿瘤包括原发在膀胱的良性或恶性的、上皮或非上皮性的肿瘤。这些肿瘤多呈乳头状、菜花状或息肉状生长。在世界的某些地区,牛的原发性膀胱肿瘤比较普遍,且通常与地方流行性血尿有密切关系。本文拟对其发生情况、病理及病因等问题进行文献复习,并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2.
动物的间皮瘤(Mesothelioma)比较少见。在Smith(1966)所统计的1371例牛肿瘤中仅有19例(1.3%)为间皮瘤,其他动物的更为罕见。1980年朱坤熹等用黄曲霉毒素污染玉米对鸭子进行诱癌实验,在50只鸭子所引出的22例肿瘤中,竟有19例(86.3%)为恶性间皮瘤(9例同时伴发原发性肝癌),引起了兽医界的广泛注意。1973~1982年10年间,我们从贵州省的耕牛中发现各种类型的肿瘤共369例,其中5例为恶性间皮瘤(Malignant  相似文献   

13.
牛皮肤乳头瘤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以多发性皮肤疣为特征的慢性增生性传染病,许多产牛国家都有发生。本病可直接影响皮张质量,并可间接影响生长发育或继发感染而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贵州省历史上无本病的正式记载,1982年4月,我们在绥阳县发现一头1岁黄牛全身皮肤密布疣样赘生物,经临床及病理学检查为皮肤乳头瘤病,在贵州为首次病例报道。现述于后,以引起有关兽医业务部门对本病必要的重视。 临床检查 此例为绥阳县红旗公社龙泉大队黄鱼生产队一位社员喂养的1岁本地公黄牛,1982年初畜主发现该牛皮肤上出现疣样赘生物,并逐渐缓慢地增大和增多。同年4月到县畜牧兽医站诊治。检查发现该牛体况中等,反刍、精神、食欲无明显异常。体温(38.7℃)、呼吸(38次/分)、脉搏(70次/分)均在正  相似文献   

14.
牛阴道粘膜脂肪瘤一例某村11岁红色母牛在分娩时于产道口努出排球大小、坚硬如石的肿物,前来请求出诊。临床检查患牛左侧卧地,精神尚佳,体温38.7℃,呼吸15次/分,脉搏83次/分,不断努责,从产道中突出一粉红色大囊肿,包囊上血管怒张呈暗红色,按压坚硬如...  相似文献   

15.
为了保护和发展野生动物资源并充分利用其药用价值 ,四川养麝研究所养熊场从 2 0世纪 80年代初期即进行黑熊人工自繁自养的研究工作。 2 0 0 0年 8月 ,1头自繁 4岁龄、体重 14 0kg、雄性黑熊发生恶性淋巴瘤 ,经对症与辅助治疗 3个多月无效 ,于 2 0 0 0年 11月 14日死亡。1 临床症状该熊病初精神和食欲无多大变化 ,排出不成形的粘液血便 ;随着病程的发展 ,黑熊食欲下降 ,精神不振 ,粪便中血液、脓汁和粘液增多 ,并有腐败味 ,排便次数紊乱 ,肛门松弛并粘满粪便 ,体况逐渐消瘦。探查肛门内发现直肠壁上有较硬的包块凸起 ,肠粘膜脱落。发病后…  相似文献   

16.
1999年 7月 2日 ,我园饲养的 1只雄性华南虎死亡 ,经诊断为恶性纤维肉瘤。该虎 1980年出生于重庆动物园 ,谱系号为12 7,同年运抵我园 ,入园后该虎生长发育良好 ;1999年初 ,该虎臀部左侧出现一肿块 ,以后皮肤破溃、体况渐进性消瘦呈恶病质至死亡。1 病灶情况病灶部位在该虎左侧髋关节的体表对应处 ,初期肿胀部突出体表 ,呈鹅卵大小、较坚实 ;在此期间该虎饮食、活动及排便均无异常 ,经使用抗菌消炎及局部药物处理后均无效 ,约 1月肿胀部自行破溃。经检查 ,肿胀部破溃边缘不收口 ,外缘表面鲜红 ,不时流出新鲜血液 ;创口内有盲囊腔 ,探查肿胀…  相似文献   

17.
犬睾丸肿瘤一例病例病犬为一只社得兰公犬,8岁,体重10.9kg,主诉:病犬发病当天早上突然发生呕吐、流涎、精神不振,食欲废绝。该犬4年前曾因发生原因不明的下痢、血尿、食欲不振,来院接受治疗,两年前右侧耳翼发生血肿,其后不久,反复发生间歇性后肢跛行、外...  相似文献   

18.
骡的脾脏肿瘤在临床上很少见,且生前诊断较为困难。现将我们遇到的一例报告如下。 病例 城关公社崇相西大队第六生产队一头黑骟骡,两岁。主诉:该骡在半年内草料减食,逐渐瘦弱、精神一天不如一天,常有腹痛表现,于1981年4月3日病情加重,来院就诊。 检查 病畜营养不良,精神沉郁,被毛粗乱,舌色淡白,结膜发绀,体温37.8℃,每分钟呼吸24次、心跳57次,脉搏细弱,慢性起卧,肚胀,有时头向后观腹。听诊无肠音,心脏有杂音,放出腹水为红色。直肠检查脾脏后移,并有似人头大两硬块,牵引时能移动,初步认为是套叠并肿瘤。  相似文献   

19.
我站于1974年2月诊治驴的肿瘤一例。经检查:病驴体温、脉搏、呼吸等均正常。在直肠膨大部生长有一个5×4.5×4厘米大小的肿瘤。瘤体由二个“核”组成。肿瘤界线清楚,呈游离状,有“根”深入靠近肛门内括约肌的直肠肠粘膜之下。瘤体及其根部均有被膜覆盖包裹,已破溃,并有出血。瘤体平时不可见,只有在驴排粪努责时,才微露于肛门处,用手向外拉,也难完全暴露。初步认为是良性肿瘤(以后于1975年经甘肃农业大学原牧医系兽医教研组作病理切  相似文献   

20.
广州动物园的一只20岁的雌性雪豹,体重40kg,1990年5月3日开始,表现间歇性食欲不振,无疼痛性血尿(每次持续2~3天),经对症治疗,食欲恢复,血尿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