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贫富差距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和谐社会是一种理想的社会发展状态,是我们为之不懈努力的发展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举措。当前我国存在着一些不和谐与不协调的因素,其中贫富差距过大是其重要因素之一。贫富差距过大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最大障碍,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从我国社会贫富差距过大的现状中分析了产生原因和贫富差距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
缩小贫富差距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已经由一个绝对平均主义的国家转变为贫富差距几乎超过警戒线的国家.贫富差距扩大导致人们心理失衡,逐渐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之一.如果听之任之,则不仅影响到我们构建和谐社会,也会影响到改革开放的命运.贫富差距呼吁和谐社会的建立;缩小贫富差距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缩小贫富差距,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重视教育机会的均等,加强税制改革,促进工业反哺农业和东部地区反哺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宏伟目标。这是一项里程碑式的战略举措,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保障公民权利,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最重要的基础。一、保障公民权利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础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必然内涵,而保障公民权利又是实现公平正义的基础。保障公民权利实质上反映的是保障基本的社会公正。而当前影响社会公正的最大问题是社会贫富差距拉大。贫富悬殊必然导致犯罪的增多,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就提到了这个问题。社会贫…  相似文献   

4.
“和谐”理念已渗透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诸多探索性实践渐次展开。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解决我国现阶段的城乡、地区.贫富差距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快发展经济,增加社会财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不断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收入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5.
司法公正与社会和谐之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树立法律信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理性基础,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坚实基石,公正司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障.要坚持和贯彻“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指导方针,以公平正义作为一切法治活动的总目标,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司法保障.  相似文献   

6.
缩小贫富差距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国的贫富差距也日趋严重,我们必须充分分析贫富差距过大的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工作部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根据这一内涵,和谐国税应是一个法治、公平、文明、高效、廉洁、平安的国税。构建云南和谐国税应致力于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论法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社会主义同一制度框架内所要实现的两个不同目标。法治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作用尤其重要。当前要充分发挥法治的社会整合、社会稳定、社会控制、社会调节等积极作用,为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这一目标提供坚实保障。  相似文献   

9.
社会的安定和为贵,全面发展谐当先。促“和”抓“谐”要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构建和谐社会,制度创新是保障;和谐社会的发展,公平是条件。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贫富差距拉大、城乡发展不均衡等一系列社会不公平问题凸显出来.因此,促进社会公平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在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公平的过程中,政府作为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应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  相似文献   

11.
法治社会是和谐社会的首要特征和核心内容,是和谐社会的前提基础和制度保障,因此,和谐社会实质上就是一种法治社会。法治社会的终极目标就是和谐社会,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与保障,所以,构建和谐社会应当首先创建法冶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法治理念,构建和谐社会的法治目标,构建和谐社会的法治途径。  相似文献   

12.
贫富差距的存在是构成社会不和谐的主要因素,只有消除两极分化才能够实现真正意义的和会和谐,促进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本文试从两极分化导致的社会不公正对构建和谐和会的影响出发,分析了缩小贫富差距的必要性,以及消除两极分化、构建和谐社会的相关政策性措施.  相似文献   

13.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我国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树立了新的标杆,为推进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而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就必须全面理解和把握“八荣八耻”的深刻内涵。一“、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首先,“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对和谐社会建设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一定要使社会有一个共同的规范,务必使人们明白应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抵制什么。同时要用这种共同的社会规范去调节人们的行为…  相似文献   

14.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重大问题,这对于各级政府提高执政能力,加快政府转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政府转型的目标之一就是建设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引导公民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建设“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大多数人能够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的系统工程,就必须加快推进政府改革,实现政府的转型。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九项目标和主要任务,其中第一项就是要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我们致力构建的这样一个十分美好的和谐社会,应该也是一个多元互动、合作互助、理性人本的社会,而这个社会目标的实现都必须有赖于完善的法律对社会关系的全面有效调整。为此,作为一个立法工作者,就有了关于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依靠法律和如何为构建和谐社会制造“良法”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王琦 《海南人大》2006,(10):47-4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纠纷与和谐社会并不具有天然的排斥性。社会纠纷的妥善解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手段和重要保障。一、和谐社会和社会纠纷的涵义“和谐社会”就是说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在和谐社会中,社会的管理控制体系能够充分发挥作用,政府各个部门和各级组织能高效运行;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念有凝聚…  相似文献   

17.
当前,党中央明确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作为国家治理社会的手段之一,犯罪网结构的设置理应遵循这一目标的要求。所以,应克服盲目求“严”而适当求“疏”,真正做到刑事法网的严疏有致,力求和谐统一,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刑法保障。  相似文献   

18.
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当前,不断提高党应对复杂局面能力,应结合原有应对模式,按照现代社会治理要求,构建起一个全面整合的应对系统,从而不断提高党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能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9.
“以人为本”的思想源远流长,其精神实质是追求社会和谐。“以人为本”是相对于“以物为本”提出来的,它是目的不是手段。和谐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协调状态。它具有相对性、层次性、动态性和必然性。其必然性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根本的哲学根据。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是为了人,构建和谐社会要依靠人“,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  相似文献   

20.
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由此看出,民主法治不仅是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而且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首要问题。我们要构建的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而民主法治现代化建设则是和谐社会的基础。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