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社会主义研究》1988年第3期发表了唐慧同志的《现实社会主义国家的危机问题初探》一文。作者把实践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出现的许多悲惨事件、社会灾难,看成是社会主义危机的表现,不同意只用挫折或失误来概括,这无疑是对社会主义实践和理论的一种深刻探索,对于社会主义实践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作者在文章中所论述的一些具体观点、看法,我们很难苟同。借此文与作者讨论。  相似文献   

2.
《传承》2015,(9)
当前,我国部分人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存在危机,国内经济政治生活的变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挫折、党在某些时期的政策失误、不同价值观和信仰体系的渗透,是我国马克思主义信仰出现危机的主要原因。理清我国当前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的历史根源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1986年下半年,《光明日报》开辟了“关于社会主义社会是否存在劳动力市场问题的探讨”专栏。广大经济理论工作者和经济工作者就我国劳动力流动的原因及形式,特别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是否商品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为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人们在看待社会主义的时候,往往只用生产关系标准和上层建筑标准,而不提生产力标准或者不敢承认生产力标准。结果是离开了生产力,盲目追求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高级形式,违背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遭到了重大挫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恢复和发展了关于生产力的一系列科学观点。这些科学观点,集中体现在十三大报告提出的两个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关于"未来社会"的一系列设想。以"苏联模式"为代表的传统社会主义遭受挫折,事实促使我们加深对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理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进程中,我们对贯彻社会主义原则的基本要求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  相似文献   

6.
教学问答     
如何理解邓小平理论是“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7.
预言之一:新自由主义将成为全球普遍模式历史背景:1989年,社会主义的挫折和计划经济的失败使广大发展中国家无所适从,出现了意识形态真空,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思想和改革思路引导广大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深陷债务危机的拉美各国)摆脱贫困。为此,美  相似文献   

8.
<正>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学说,是在斗争实践中经受了检验、得到了发展的科学理论。科学社会主义的进步和发展,毫无疑义地要遭到反动势力的仇视和破坏。当前,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敌对势力利用社会主义国家在建设和改革中遇到的暂时困难及挫折  相似文献   

9.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关系着中国的历史命运,关系着社会主义的未来前景,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它无疑是我党和我国人民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0.
革命导师列宁在苏联开创的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由于斯大林从理论上否认矛盾,实践上混淆矛盾的错误,使社会主义发展面临严重的危机。 毛泽东同志在我国社会发展的关键时刻,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为社会主义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前进。 然而,毛泽东同志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理论界围绕建立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内容体系问题,展开了广泛的讨论。但是,有一个重要的理论前提尚未引起人们的重视,即现在是否具备必要的客观条件,建立起适用于整个社会主义阶段的政治经济学体系?在现阶段,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大厦”应当建立在什么样的“地基”上?这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立足点问题。不首先讨论清楚这个理论前提,关于怎样建立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的讨论就失去了意义。  相似文献   

12.
《政工师指南》2008,(2):14-15
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3.
市场经济概念的提出,既是经济改革实践向前推进的历史和逻辑结果,也是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点人们已经取得了共识。但围绕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问题,理论界自去年以来展开了热烈地讨论,现将关于这一问题讨论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统战理论与实践黄铸十五大报告指出;“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它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  相似文献   

15.
近20多年来,在我国兴起了一股对民主社会主义研究的热潮,这内涵着对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的冷静反思。其背后的原因主要有西方的社会民主党在当今世界的影响日益扩大,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发展中遭遇挫折。改革带来的深层次矛盾的积累使得现行政治体制的合理性受到质疑。而冷静反思之后还应清醒地认识到只有正确而坚定地坚持科学社会主义才是应对民主社会主义挑战的唯一选择,也是能够展示社会主义优越性并最终超越资本主义的不二选择。  相似文献   

16.
自从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指出要防右但主要是反“左”以来,论述我国“左”倾顽症之表现及其危害的文章可谓不少。“左”不仅在中国是一种顽症,而且在十月革命后建立的一批社会主义国家中普遍存在。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左”不仅使社会主义遭受重大挫折,而且还会葬送社会主义,使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政权得而复失,社会主义毁于一旦。“左”之所以频频发生,防而不止,有其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存在、孳生的厚土,有其深刻的理论、思想、社会、历史根源。所  相似文献   

17.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在第一节“可爱的祖国”的基础上,进一步讲述社会主义的祖国为什么可爱。教材紧紧围绕“前进”这个中心,从我国社会制度的变革、三十多年的建设成就以及不断地克服困难和挫折这三个方面进行了概括。在这三者之中,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最根本的,因为正是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才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也只有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够克服困难和挫折,使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更迅速地前进。二、学生的问题: 通过了解,一方面,学生总是拿发达的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8.
加深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及优越性的认识夏国兴在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上,近些年来有两大难点困扰着人们.一是社会主义在理论上能不能说清楚,二是社会主义制度在实践中有没有优越性,为什么苏联东欧会出现演变,为什么我国社会主义在实践中老出现失误和挫折?如何正确地...  相似文献   

19.
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本刊评论员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邓小平理论来之于实践,已经...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在国际风云变幻,共产主义运动遭受挫折,社会主义国家面临严重考验的形势下,向国内外声明:中国决不照搬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制度和政党制度,而是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多党合作中,中国共产党处于领导地位。共产党对多党合作的领导是长期历史形成的,是民主党派自身的选择我国实行的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的政党体制是我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点,这种新型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在我国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各民主党派逐渐团结到共产党的旗帜下,接受共产党的领导而形成的。各民主党派产生的社会基础是民族资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