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顾闻 《法制与社会》2010,(25):161-162,181
网络反腐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反腐新形式,网络反腐具有传统反腐模式所不具备的新特点和优势,并在我国反腐败斗争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然而网络反腐仍然存在一些缺陷。本文认为其中最大的缺陷就是缺少法律的规制,因此文中拟从规范网络举报行为、规范举报材料处理程序、建立举报人保护法律制度三个方面展开讨论,拟为网络反腐探索一条法制化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
网络反腐作为传统反腐手段的重要弥补是一把双刃剑,在有效揭露腐败现象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因此,需要从健全相关法律制度、规范网络平台运作、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提高网民素质、完善监督制度等各方面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以更好地发挥网络反腐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焦绪泽 《法制与社会》2014,(15):150-151
腐败问题是现代社会中需要重视的问题,各种腐败问题是否能够得到有效地解决,一定程度上直接关系着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然而传统的反腐败方式具有许多局限性,不能很好的达到反腐的目的。互联网的产生开拓了反腐倡廉的新途径,即网络反腐。我国的网络反腐目前还在初级阶段,面对网络反腐应该有正确、理性的认识,有必要对网络监督进行规范化的管理。相关部门应该建立健全与网络监督有关的机制,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提高、深化社会各界对网络监督反腐的思考,健全网络监督,完善网络监督反腐相关制度,促进网络反腐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4.
公民社会视域下网络反腐制度化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反腐是网络公民社会的作用形式,具备匿名性、抗干扰和开放性等优势,也存在法律规范缺失、主流媒体整合不足、地方官员抵制等困境,本文从政府信息公开、完善法律建设、整合反腐平台、培养公民意识等角度对网络反腐制度化和公民社会培育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法治视野下的网络反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反腐法治化建设的宪政意义在于它是电子民主时代公民参政权的重要展现。参政权作为宪法及法律规定的现代社会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在于确认和保障公民参与国家管理及社会事务的管理,监督和抑制权力滥用及其腐败。电子民主时代,网络参政拓宽了公民民主参与的渠道,公民参政权的实现变得切实可行。网络反腐法治化有利于公民参政权的落实,进而有力地推进民主监督制度的发展。网络反腐法治化的基本理念包括公众参与、规范统一、网民保护、信息公开,而建立健全网络反腐的法律制度,保护并激励网络举报人是其法治化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网络反腐迅速发展,但个人信息保护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从相关调查出发,阐述并分析我国网络反腐过程中个人信息的保护现状,提出了如何平衡两者之间关系的问题.并参考美国和韩国的相关制度,对问题提出了各维度的建议和意见,以期对我国相关领域的改进带来裨益.  相似文献   

7.
联网的不断普及和发展,我国的网民数量不断增长,公民尤其是网民利用互联网参与政治生活的机会越来越多。近年来,由网络反腐揪出的贪腐分子数见不鲜,表明网络反腐在反腐败斗争中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然而,由于网络反腐自身消极性的一面和相关制度的缺失或不够完善,网络反腐仍需要规范化和制度化。在政府信息公开的视野下规范网络反腐,不仅可以进一步完善丰富我国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而且可以更好地与贪腐行径作斗争,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相似文献   

8.
自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出台以后,网络消费的无因退货制度一直是一个热点话题.目前国内法律对其的规制尚处于一个较为初级的阶段,需要进一步完善.文章首先从法律规范层面和行业行规层面对我国现行的网络消费无因退货制度进行了总结.其次,在对域外相关立法进行考察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这一制度完善的方向.最后,从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利益平衡角度出发并结合域外各国的法律,对如何完善我国网络消费的无因退货制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王博 《行政与法》2014,(10):34-37
当前,网络已成为人类生活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利用网络进行反腐是对廉政建设的重要补充.网络反腐的诸多特点使其成为网民热衷的监督形式.解决网络反腐中存在的问题,需要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网民素质的提高以及互联网企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0.
戴仁荣 《行政与法》2013,(12):22-27
网络反腐已成为我国反腐的一大利器,但网络反腐又是一把双刃剑.针对网络反腐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有必要以法治文化为理论机理,通过建设网络反腐法律制度文化、观念文化、基础设施和组织文化以及行为文化等,逐步培育网络反腐主体正确和自觉的网络反腐法治文化观念,唯有如此,方能从根本上实现网路反腐的制度化和法治化,消除网络反腐善治过程中的“人治”文化阻碍.  相似文献   

11.
林宇清 《法制与社会》2013,(14):143-145
十八大以来,网络反腐又开始新一轮的博弈,越来越多的腐败事件在网络中进入公众视野,社会的反腐败工作表面上得到大力推进,犹如经济危机前夕市场的虚假繁荣,实际上网络反腐中存在的诸多漏洞不可小觑。本文根据实际调研与理性分析,就网络反腐的现状,网络反腐对建设法治社会的正负面影响进行深入探讨,最后提出法治社会建设进程中如何进行网络反腐的建议。如建立健全关于网络信息收集举报的相关法律制度;建立以网络为起点的电子信息公开平台,架起网民和政府部门的连接;提高举报信息的质量和数量;建立新闻媒体和司法独立等。  相似文献   

12.
在新的反腐倡廉形势下,网络反腐作为一种新型的监督手段,以其自身优势不断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对推进反腐倡廉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文从法哲学、法经济学的角度探究网络反腐的内在机理,并从法律角度对规范网络反腐提出意见和建议,推动网络反腐更好的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张涵之 《法制与社会》2011,(18):148-149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反腐逐渐成为一种新的反腐手段。它具有广泛透明、高效便捷、直观互动、可匿名等特性,成为传统反腐方式的重要补充。但由于其发展还不完善,目前存在着诸多缺陷,如网络信息的不可靠、反腐过程中易构成民事侵权或犯罪、影响案件侦破的进展、影响司法处理的公证性、被利用成为打击报复的工具等。因此如何规范和完善网络反腐,使其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克服其自身缺陷,是一个亟须研究和解决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网络反腐案件层出不穷,网络反腐也成为新时期治理腐败的一个新的途径和重要手段,在人民心中的认可度也不断提高.从结果来看网络反腐在查处和抑制腐败的过程中确实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其弊端也日益显现.我们如何做到趋利避害,利用好网络反腐这个新兴的治理手段是我们接下来所要认真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将从周久耕案着手,阐述网络反腐的利与弊,通过本文的分析让大家对网络反腐有一个清晰而又理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姚佳 《犯罪研究》2013,(4):38-43
近年来,在中央的权威认可肯定和地方的相继推动之下,网络反腐作为我国公民新型的监督方式与反腐手段,对推进反腐败事业与落实公民民主参政权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当前对网络反腐作用的发挥取决于公权力的跟进,其法定依据仅为从支配、管理角度出发的政府临时性文件。表面“喧嚣”热闹的网络反腐,要在真正发挥反腐实效的同时,又兼顾社会公众的其他合法权益,就必须以相对独立的制度定位,在我国当前反腐败制度体系下,进行理性的制度设计,并与权力反腐相互促进,共同走制度反腐的法治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6.
网络金融监管在蓬勃发展的网络金融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但我国的网络金融监管存在着监管法律体系不完善、监管模式滞后等缺陷,这些问题阻碍了我国网络金融的积极发展。未来可以从我国的网络金融监管的现状和问题着手,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协调监管和创新,实现跨境合作的立法监管,建立专业化监管模式,完善我国网络金融监管法律制度体系,从而更好地控制网络金融发展各个阶段出现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谢发荣 《法制与社会》2013,(35):167-168
网络反腐作为一种新兴的反腐方式,是当今信息网络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近期,人民群众通过网络揭发腐败现象取得了重要成果,本文从探讨其正面意义开始,对网络反腐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网络举报在民众监督反腐中越来越显现出其独特的优势。不同于传统的民众监督方式,网络举报快捷便利、安全低成本,为民众参与权力监督提供了一条绿色通道。然而目前,关于网络举报还没有完善的制度与法律保障,在看到网络举报的先天优势、欢喜于网络举报取得的显著成效的同时,仍需要理智的分析其存在的不足,建立相应的法治保障,为网络反腐铺就一条平坦的法治大道。  相似文献   

19.
网络购物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和经济行为,其出现往往伴随着新的法律问题。本文主要论述了现实网络购物中所出现的法律问题,继而剖析了我国现行规制网络购物相关法律规范的困境,最终从立法、执法和司法三个维度阐述了完善网络购物法律规制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以民间组织为基础力量的公民社会在世界反腐败的斗争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从理论.实践和法律三个角度阐述了民间组织参与反腐的依据,分析了民间组织参与反腐的优越性,并指出了我国民间组织参与反腐存在的法律障碍,以期为完善我国的反肩败制度体系作出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