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区是全国重要的民族文化大区,文化遗产十分丰富,并且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格,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区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自治区人民政府转发了自治区文化厅提出的《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2.
<正>鄂政办函[2016]110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为加快推进"建成支点、走在前列"和"五个湖北"建设进程,加强地域文化遗产挖掘整理和保护利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湖北地域文化创新发展,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就开展千年古县调研、做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重要意义开展湖北千年古县调研、做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挖掘整理和振兴湖北地域文化的重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政报》2006,(7):29-30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发[2005]42号)精神,为进一步加强我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充分认识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我区是全国重要的民族文化大区之一,文化遗产十分丰富,并且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格,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意义、文化科研意义和经济意义。近年来,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区的珍贵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我区文化遗产保护的任务仍十分艰巨。  相似文献   

4.
正水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凝聚着中华民族的辉煌创造,镌刻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保护和利用好水文化遗产,对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水文化软实力,展现水乡地域特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建议:一、增强责任意识,确保  相似文献   

5.
广东"开平碉楼与村落"已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同处岭南的客家围屋,同样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及地域特质,是古老农耕文明中不可多得的文化遗存,为何迟迟未见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6.
为贯彻落实湖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实施壮腰工程、加快荆州振兴"的战略决策,4月24日至27日,湖北省社科联组织开展了"2012湖北省社会科学专家咨询团荆州行"活动。咨询团深入荆州县区、部门、行业、企业、开发区调查研究,现场咨询,答疑解惑,就荆州实施壮腰工程的战略重点和发展路径向荆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咨询意见和建议,受到了荆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积极评价。  相似文献   

7.
张端芳  李如义 《政策》2011,(10):64-66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家园,是国家和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文化对一个地区和城市的繁荣与振兴,起着重大的引导和支撑作用。大力构建适应城市发展的文化,是强化"软资源"的一项基础性工程。荆州文化底蕴深厚,加强城市主题文化建设,提升荆州软实力,对于增强发展大荆州活力,推动荆州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一、曹操抢占荆州建安十三年(208年)七月,曹操在平定三郡乌桓返回邺都才半年时间,就下令进军荆州。荆州占有今湖北、湖南及河南之一部分,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正像诸葛亮在《隆中对策》中所说:“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可见据有荆州,沿江东下可吞灭孙吴,西上能规并巴蜀,乃兵家必争之地。更其要者,占领荆州的刘表年老昏聩,内部不  相似文献   

9.
张传斌 《楚天主人》2012,(11):14-15
金秋十月是丰收的季节,来自全省各条战线的70余位企业界人大代表来到荆州,为"壮腰工程"出谋划策,并与荆州签订投资项目。10月17日,由省人大常委会组织的"企业界人大代表楚天行"视察活动在这里举行。活动组织代表们视察了荆州区、沙市区和荆州  相似文献   

10.
胡明荣 《楚天主人》2013,(12):33-33
<正>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城市的根基和灵魂,保护和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打造历史文化名城、弘扬民族科学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我省首个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武汉高龙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园,虽然只是初具雏形,但却是一个新兴的"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因此,建议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基地的力度,尽快出台配  相似文献   

11.
波光粼粼兮——荆州城,正从梦想变成现实今年"十一"到荆州旅游,古城墙内外的河啊、湖啊、沟啊,水都要流起来了。这是荆州以近三年之功,打造人水和谐之城的初步成果。  相似文献   

12.
"我对荆州是很有感情的。1990年我分管农村工作后,第一次调研就在荆州。从仙桃、洪湖到监利、荆州市区,一路走来,每个地方都住过。1998年抗洪救灾,我到荆州去了八次。  相似文献   

13.
宜昌、荆州、荆门三地在湖北省地图版块中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三地资源互补、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当,彼此间高速公路、铁路、水运互通。这种地理位置的邻近性成为构筑城市群的重要基础。2003年9月省政府《关于加强城镇建设工作的决定》指出,"加快省域副中心城市宜昌的发展,形成强有力的群体效应,更好发挥其对省域西南部地域的辐射带动作用"。相关规划要求,在新的鄂西南地区(此概念较以前有所扩大,除了原来的宜昌、恩施、神农架之外,还"扩"进了荆州、荆门)建设以宜昌为中心的城市圈。省"十一五"规划纲要还明确要求,"建设宜荆(州)荆(门)物流圈,形成辐射鄂西、连接渝东、湘西的区域物流中心"。湖北省政府2010年工作报告中也提出,在坚持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抓好武汉城市圈建设的同时,逐步形成"宜荆荆("宜昌、荆州、荆门)、"襄十随("襄樊、十堰、随州)等新的城市群。至此,构筑宜荆荆城市群由研究性概念转变为现实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4.
建塘锅庄舞     
李斌  杨志刚 《今日民族》2012,(10):25-27
藏语中,"锅庄"就是"圆圈舞",是一种无伴奏的集体舞,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锅庄舞因地域不同,而形成不同特色,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建塘镇的锅庄舞就有其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5.
正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突破地域、交通和信息障碍,寻求地域间资源、产品方面的优势互补,开展区域旅游合作是当今世界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云南旅游资源丰富、地缘优势明显,开展跨境旅游合作可谓具备"天时地利人和"。云南和周边国家都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珍贵的自然文化遗产、热情好客  相似文献   

16.
雷昕山 《世纪行》2014,(10):21-22
<正>荆州地处长江中游,江汉平原腹地。辖荆州、沙市两区,江陵、公安、监利三县,松滋、石首、洪湖三市,设立荆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荆州纪南生态文化旅游区。现有国土面积1.4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664万人。荆州是华夏上古九州之一。荆州之名源于《尚书·禹贡》"荆及衡阳惟荆州",是我国最为古老的地名之一。距今5万年鸡公山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发现,填补了我国旧石器时代平原居住遗址的空白。多达  相似文献   

17.
《两岸关系》2021,(9):44-45
正七月的荆州,满城欢庆建党百年;七月的桃园,一片夏日艳阳高照。2021年7月2日至9日,第四届"相逢荆州、结义桃园"荆台基层民众交流活动在湖北荆州与台湾桃园成功举行。2016年以来,荆州与桃园持续开展基层交往交流,不断增进同胞亲情。  相似文献   

18.
正大力保护利用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传统的"通州味"。一是高度重视京杭大运河的生态建设和景观建设;二是保护和利用好物质文化遗产,留住固态"通州味";三是保护和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活态"通州味"。文化特色是城市的灵魂。在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的过程中传承和发展"通州味",对副中心提升文化品位、塑造对外形象、加深文化内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辽宁是一个文化大省,拥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辽宁地区民族众多,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所拥有的满族、锡伯族等特色民族文化都是其他地区不可比拟的。此外,辽宁还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居全国前列。面对众多的文化资源,我们更有理由、有条件实现辽宁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转变,打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群众文化。  相似文献   

20.
王文淼 《乡音》2015,(3):19
非物质文化遗产彰显民族特色、传递地域风情、负载文化记忆,是国家和民族"活着的宝藏"。在工业化、全球化日益加速的情况下,传统的民间文化已逐渐丧失了赖以生存的环境,保护工作的迫切性刻不容缓。如何将无形的历史文化内容进行有形化利用,为其营造所属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空间,使之活化,从而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延绵不断地传递下去,是需要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一、有形化利用的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大量非物质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