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鐘麗玲 《中国法律》2014,(2):42-43,105,107
正本篇是筆者就新公司條例(香港法例第622章)(下稱「新條例」)撰寫的第二篇文章。本系列的第一篇文章載列了新條例為使法例現代化及加強企業管治所引入的主要新猷,並已刋登於《中國法律》的2014年第1期。本文旨在講述新條例為達致方便營商及確保規管更為妥善這兩個目的所引入的主要改變。一、方便營商(1)簡化程序為方便營商所簡化的程序包括:就減少股本而言,新條例引入以償付能力測試作為依據的必經法院程序。這程序較舊《公司條例》(第32章)  相似文献   

2.
在这“一天等于二十年”的日子里,我們单位的同志,已比較普遍地树立了敢想、敢說、敢干的共产主义风格,打破了陈規,簡化了程序,办案貭量提高了,速度也加快了很多。但在跃进中,也曾經出現了一些不够踏实的步伐。最近接触到印象又比較深刻的两件事。第一件,某檢察院为了及时批准逮捕一名案犯,  相似文献   

3.
法院体制改革,是我国司法改革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能否实现司法公正和社会公平正义。在法院体制改革过程中,应当修改宪法,将法院独立审判制度宪法化;改革现行法院体制,重新划分司法管辖区域,使司法管辖区域与行政管辖区域相分离,以保证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整合现行法院结构,将中级法院、基层法院设置为初审法院,将高级法院设置为上诉法院,最高法院作为终审法院,以区分初审和上诉审,区分事实审和法律审,实现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4.
审判长选任制度是省法院审判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两年多的实际运行,审判长选任制度在提高审判质量和效率、维护司法权威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近期,我们对省法院审判长选任制度的运行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  相似文献   

5.
审判委员会改革的设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各级人民法院设立审判委员会这一组织,是我国审判制度的一大特色。根据人民法院组织法第11条规定,审判委员会的任务分为三个方面:总结审判经验;第二,讨论重大的或者疑难的案件;第三,讨论其他有关审判工作的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审判委员会制度在保证各级法院的审判质量,实行审判民主,提高人民法院的审判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一、审判委员会及其运作中存在的问题但是,审判委员会在运作过程中,也逐渐产生一些问题,集中表现在审判委员会在总结法院的审判经验方面,做得并不多,没有提出多少能从政策法律上指导法院审判工作的…  相似文献   

6.
田芳 《法律科学》2007,25(6):3-11
目前我国宪法解释权以及法律统一解释权处于一种权力真空状态,人们希望最高人民法院能填补这一权力空白.然而根据我国宪法所规范的国家权力结构,最高人民法院是无力承担起这一重任的.最高人民法院的法律统一解释功能是有限的,只能统一各级法院的审判解释.我国的司法改革应着眼于通过构建合理的审判制度、判例制度以及合理划分最高人民法院与各级法院解释范围,完善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统一解释功能.  相似文献   

7.
"先定后审"是指法院对案件在法庭审理和评议之前就已作出决定.这种现象的产生直接涉及人民法院案件的内部审批制度.随着改革的深化,各类案件的大量增加,社会主义法制的日益健全,改变这种现象,改革法院审判制度,完善法院自身机制,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关于审判委员会制度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审判委员会制度已经成为我国法院中一种重要的内部组织形式,并已存在40多年之久。作为一种制度设施,它必然要经历建立、发展、改革的过程,沿着这一轨迹,深入地思考审判委员会制度生长过程中的问题将有助于更加理性地认识它,更加科学地改造它。一、审判委员会制度的建立及发展审判委员会制度在我国各级法院内建立是50年代的事情。新中国建立伊始,依据《共同纲领》的规定:"废除国民党反动政府一切压迫人民的法律、法令和司法制度,制定保护人民的法律、法令、建立人民司法制度",废除旧制度,开始了建立社会主义性质审判制度的历程…  相似文献   

9.
王真平 《法制与社会》2014,(13):114-116
缺席审判制度是民事诉讼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缺席审判发生条件、审判程序以及事后救济等一系列制度的总和。鉴于世界各国的历史传统、民族文化、法治理念等的差异,各国间对其理解仍存在较大分歧。无论是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的国家,缺席审判制度都在其本国的法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弥补了对席审判所留下的空白和不足,同时兼顾了司法公正和效率的价值要求,很好的处理了在司法实践中可能存在当事人缺席这一情况,使得整个法律体系更加健全和完整。我国刑事诉讼法对缺席审判制度未作明确规定,民事诉讼法虽有提及,但其立法观念陈旧、技术落后、可操作性差,缺席审判制度在实践中很难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本文在借鉴、吸收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法治国家对缺席审判制度改革现状的基础上,以我国民事缺席审判制度为切入点,对缺席审判制度作一些初步探讨,以期能提高自身认识,为我国缺席审判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提供积极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市黃浦区人民法院通过整风运动,尤其在这次“双反”运动中,狠狠地批判了右傾思想,清算了旧法观点以后,着重的对工作上存在着的問題,狠狠地进行了整改。在打破陈規、大胆革新的口号推动下,继民事案件下里弄到群众中去办案后,刑事案件也改变了坐堂問案的作风。审判員走出法院大門,携卷深入群众,下里弄、下厂、下店去办案。通过实踐后,效果良好,使法院的面貌为之一新。过去法院門庭若市,一片鬧哄哄,爭法庭的現象已經成为历史的事实了。过去办公室內电話忙,現在办公室內人少見。这是整风以来司法工作的一个新局面,一个新气象。正象一張大字报中所写的: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随着日本"知识产权立国"战略的实施,日本采取了一系列加快知识产权创造、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措施,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知识产权审判方面的改革。近几年,日本在知识产权实体法、诉讼法和法院(裁判所)法方面都进行了修改。下面将本人了解的日本知识产权审判方面的情况作一简要介绍,以期对做好我国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有所裨益。一、日本审判制度和法院体系 日本实行三审终审制,对一审法院的判决不服,当事人可以向二审法院"控诉",对二审法院的判决不服,当事人可以向三审法院"上告","控诉"和"上告"一般并称为"上诉"。 日本的法院体系主要包括最高法院、高等法院、地方  相似文献   

12.
检察机关在我国是唯一的法律监督机关,它不仅享有公诉权,而且还对法院及其他部门的法律行为实施监督,这与国际上的立法惯例和普遍认识有所不同。本文通过对不同制度下的检察机关职权的比较,分析了平衡诉讼模式下检察机关的地位和职能,提出了今后我国检察制度及审判制度改革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杨光 《政法学刊》2009,26(3):91-95
我国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立法理念欠明确,理论上存在一些误区;立法过粗,制度规范上有些欠周全;操作性不强,难以实现该制度应有的价值设计。司法实务中,缺席审判制度的运作也处于混乱状态,存在许多难以解决的法律尴尬问题,也容易被法官或当事人误用和滥用,对法院的正当审判和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护极为不利。  相似文献   

14.
欧盟法院体系包括欧共体法院、欧共体初审法院和包括欧盟公务员法庭在内的欧盟专门法庭。欧共体法院通过其判例所建立的一系列重要的法律原则,在促进欧洲一体化进程,推动欧共体法律体系的发展和宪法化等方面发挥了中心的或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发展,欧共体法院的受案数量急速增  相似文献   

15.
张延军 《行政与法》2005,(4):123-124
审判委员会是依据现行的法律规定在法院内部设立的重要的审判机制,是我国独具特色的一项司法审判制度。其任务是总结审判经验,讨论重大或者疑难案件和其他有关审判工作的问题。审判委员会制度在其确立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尤其是建国时期,曾发挥了较为重要的作用。然而,近年来随着法院机构改革的不断推进,审判委员会的弊端也日益显现以致阻碍了司法公正的实现必须对其予以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法院调解制度、法官管理制度、审判委员会制度、个案监督、陪审制度司法自由裁量权等几个方面综述了三年来我国法学界关于审判制度改革的理论研究。探讨了审判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陈有西 《知识产权》1996,6(4):19-22,27
《反不正当竞争法》实施后,各种类型的不正当竞争案件开始不断诉至法院。由于不正当竞争案件本身的复杂性、法律规范的多样性,以及法院自身还刚开始这方面的司法实践,经验积累和法律理论研究都还相对不足,在诉讼实践中已开始不断遇到一些疑难问题。随着这类案件审判的进一步开展,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都会冒出来。本文围绕若干已经遇到和可能遇到的疑难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以期引起大家的关注和进一步研究。其中的有些问题,还有待立法机关和最高人民法院作出司法解释以明确。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我国极为重视且大力倡导法院调解,审判实务中的大多数民事、经济纠纷也是以调解结案的,法院调解已成为我国民事审判中最富有特色的制度。这一肇始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并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数十年间不断得到巩固和强化的制度契合于改革开放前的中国社会实际,它与当时经济计划化、利益单一化、法律简约化、权利淡漠化的社会生活条件相适应,对于及时、有效地解决民事、经济纠纷,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良好的社会秩序都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我国政治体制的改革、经济体制的转轨以及民事、经济法律的不断颁行,现行…  相似文献   

19.
袁野  杨延超 《中国公证》2005,(11):50-52
公证和审判是人们常常比较的焦点.作为整个法律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公证制度和审判制度在本质上是不同的,即虽然在法律的帝国中,"法院是法律帝国的首都,法官是法律帝国的王侯",但审判总是在纠纷进入诉讼才开始介入,对纠纷的前期预防无能为力,而公证却可将各种纠纷遏制在萌芽状态.公证的这一优势可以说是它能走过漫长的历史,在今天依然蓬勃发展的一个本质性要素.  相似文献   

20.
中国陪审制度及其完善   总被引:55,自引:0,他引:5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陪审作为我国审判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法律的规定中曾是一项重要的原则。有关法律对于陪审制度的规定,虽然现在未将其作为原则,但法院组织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及行政诉讼法等均仍予明确肯定。有关法律对陪审制度的肯定曾经历过变化,变化过程大致可分为两个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