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北省平山县因西柏坡而闻名全国。西柏坡是中共中央在取得全国政权以前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毛主席在这里指挥了三大战役,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平山县于1931年建立党组织,1932年成立中共平山县委,因其群众基础好,曾被聂荣臻称为“晋察冀边区的乌克兰”。抗日战争中,12065位平山青年参加了革命军队,6000名平山藉干部奔赴大江南北。当毛主席离开西柏坡时,把进北平、掌握全国政权比作进京“赶考”,并且语重心长地说,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我们决不当李自成,不能从北平退回去,退回去就失败了。 领袖言犹在耳,西柏坡所在的平山县却发生了十几位乡镇干部竞相买官的事件,而向他们“供货”的便是中共平山县委书记刘秀田。 中共中央组织部曾就此类事件发出通报,斥责刘秀田等人“利令智昏,大肆买官、卖官,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玷污了人民公仆的形象,在社会上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西柏坡,一个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毛泽东同志和中共中央曾在这里领导了全国的土地改革运动,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可以这样说,西柏坡,是一个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壮丽诗篇的圣地,是一个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课堂.  相似文献   

3.
1948年春,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大决战的前夜,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和中共中央机关来到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在这里,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奠定了中国革命夺取全国胜利的大局.西柏坡,这个原本并不知名的北方小山村,作为中国革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从此成为名扬天下的革命圣地.而在革命战争年代孕育形成的西柏坡精神,则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4.
为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各单位组织党员干部到西柏坡进行了革命传统教育,坚定政治信仰,牢记根本宗旨,使西柏坡精神成为推动学习实践活动的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中共中央移驻西柏坡50周年。50年前,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从陕北来到西柏坡,掀开了中国革命史上最成功、最辉煌的一页。从此,西柏坡这个普通的小山村,便成了中国革命领导中心和指挥中枢所在地。为了让读者了解这段光辉的历史,本刊从《中共中央移驻西柏坡前后》(中共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辑,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一书中选取了两个片断,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革命即将胜利的关键时刻,面对建设新中国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考验,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西柏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西柏坡时期的重要文化建设成果.它不仅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对优秀历史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而且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创造先进文化的政治诉求;西柏坡精神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西柏坡是河北省平山县一座普通的山区小村镇,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西柏坡指挥了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的战略决战;召开了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等重要会议;创新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理论和国家理论,铸就了西柏坡精神;为新中国的诞生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里程碑地位.  相似文献   

8.
魏四海  曹海霞 《党建》2021,(5):42-44
西柏坡,一个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一个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留下壮丽篇章的圣地.作为“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这片土地上引领了一场波澜壮阔的革命实践,书写出了民主革命时期最成功、最辉煌的时代华章,并孕育形成了宝贵的西柏坡精神.  相似文献   

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研究西柏坡精神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思想.十六大报告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本文通过考察党中央在西柏坡时期完成的革命转变时期的战略任务,研究当时历史条件下产生的西柏坡精神,论证了西柏坡精神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联系,从三个方面揭示了西柏坡精神凝聚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即:与时俱进--西柏坡精神的基本特征;坚持党的先进性--西柏坡精神的核心内容:执政为民--西柏坡精神的特质.试图说明,西柏坡精神虽然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但它是党的性质、宗旨的集中体现,是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新征程中,仍需要学习继承、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0.
西柏坡,一个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50年前,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这里领导了全国的土地改革运动,指挥了著名的三大战役,召开了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为新中国的建立描绘了壮丽蓝图。毛泽东同志和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欺臆创立的光辉业绩,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上最辉煌的篇章。 伟大的革命实践产生伟大的革命精神。西柏坡精  相似文献   

11.
西柏坡精神作为在伟大历史转折时期形成的一种革命精神,它继承和发展了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等党的优良传统和精神,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内涵。其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精神。在将革命由局部胜利引向全国胜利的重要历史转折关头,党中央在西柏坡及时召开了会议,明确要求人民解放军要敢于打前所未有的大仗,敢于夺取全国胜利,这体现了西柏坡精神中彻底革命、勇于胜利的革命精神。 第二,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精神。西柏坡时期,面对全国即将胜利的新形势,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提出了既要善于破坏旧世界,又要善于建设新世界的要求,确定了工作重心  相似文献   

12.
冷溶 《党的文献》2012,(5):23-26
西柏坡是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从1947年5月刘少奇、朱德同志抵达西柏坡,1948年5月毛泽东同志和党中央抵达西柏坡,到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同志和党中央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党中央在这里工作了将近两年时问。  相似文献   

13.
肖广森 《奋斗》2011,(6):27-29
西柏坡,这个太行山下的小村庄是那样神奇、那样伟大,一个崭新的中国从这里走来……西柏坡位于河北省平山县境内。平山县地处太行山东麓,是革命老区,20世纪30年代初就正式建立了党组织:抗日战争时期,是晋察冀重要的革命根据地。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机关1948年撤出陕甘宁,东渡黄河后选择了西柏坡。  相似文献   

14.
为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各单位组织党员干部到西柏坡进行了革命传统教育,坚定政治信仰,牢记根本宗旨,使西柏坡精神成为推动学习实践活动的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5.
西柏坡,一个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毛泽东同志和中共中央曾在这里领导了全国的土地改革运动,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可以这样说,西柏坡,是一个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壮丽诗篇的圣地,是一个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课堂。党中央选择西柏坡作为最后一个农村工作的指挥所,从历史环境角度看,既占“天时”又占“地利”,还占“人和”。  相似文献   

16.
西柏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优秀的革命文化遗产,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西柏坡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根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西柏坡精神的升华。高校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将西柏坡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和实践育人教育中,充分发挥西柏坡精神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时期,不仅创造了辉煌业绩,而且铸就了宝贵的西柏坡精神。西柏坡精神的内涵与党领导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内容相一致。特别是“赶考进取”精神,使西柏坡精神内涵更具特色。因此,认真研读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形势下关于“进京赶考”的重要思想,对新时期弘扬西柏坡精神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西柏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尤其是解放战争后期的精神风貌、精神境界、精神力量的总写照,内涵深刻,博大精深。在"十三五"新时期,为了让西柏坡精神更好的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精神动力,需要我们准确把握西柏坡精神内涵,探索西柏坡精神传承路径,提升西柏坡精神的传承自觉。  相似文献   

19.
正红色文化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不断地选择、融化、重组、整合中外优秀文化思想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特定文化精神和文化形态。西柏坡文化是红色文化的典型代表,对推进河北省文化建设,增强文化软实力,打造河北文化强省具有重要的作用。一、西柏坡红色文化的基本内涵及其特征西柏坡红色文化其实是在这个特殊的革命时期、特殊的革命圣地产生的以红色革命道路、红色革命文化和红色革命精神为主线的集物态、事件、  相似文献   

20.
在神州大地喜迎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时,2011年6月25日,革命圣地西柏坡纪念碑和西柏坡丰碑林工程同时竣工,为纪念建党90周年隆重献礼。此两项工程的竣工和对外开放,意味着西柏坡纪念馆在缅怀革命先烈丰功伟绩,继承革命传统,弘扬西柏坡精神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得到了极大的增强。强力推进了大西柏坡核心景区建设,成为西柏坡纪念馆建设发展的强大助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