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从文化共同体到后古典民族国家:德国民族国家演进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解朴 《欧洲研究》2012,(2):33-48,160
长期封建割据造成德国民族国家的形成晚于英、法等传统西方国家。其建立民族国家的路径是先有民族,后有国家。德国民族国家是建立在由血缘、历史、语言、文化等要素构成的"文化共同体"的基础上,这一文化共同体同时也构成了德国民族认同的核心要素。受到历史和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德国民族国家的发展道路较为特殊,这也决定了其融入西方过程的曲折与漫长。20世纪90年代,两德重新统一后,德国与其他欧盟成员国一样进入后古典民族国家形态,将主权部分地让渡给超国家共同体。德国民族国家目前需要解决的是欧盟治理结构中的"新德国问题"。  相似文献   

2.
合作主义理论在德国的发展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郑春荣 《德国研究》2008,23(4):7-13
德国的利益中介体制包含着许多合作主义特征,从国际比较看,德国属于中等强度的合作主义国家。本文旨在分析德国有关利益集团以及利益中介体制理论(多元主义、新多元主义和合作主义)的讨论,从中揭示合作主义理论在德国的发展过程,在此基础上,主要从宏观层面论述德国合作主义的具体实践及其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相似文献   

3.
德国历来是欧洲重要大国,历史上在欧洲、在世界都有过重大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曾被分裂为不同社会制度的两个国家。西德外交因其国家的特殊地位(战败国)和特殊形态而具有不同于一般国家的特色。随着1989年柏林墙倒塌,1990年德国实现统一以及紧随...  相似文献   

4.
权威主义政治文化与德国国家性格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明芳 《欧洲研究》2005,23(6):32-40
个人的性格受制于其成长的背景,国家性格则来源于文化传统,而文化传统的形成是历史和地理两方面作用的结果。军国主义是德国历史上典型的国家性格,但是其文化根基却是权威主义。军国主义因为它激烈的外部性较为引人瞩目,但其文化的内敛性却常为人忽视。本文探讨了德国军国主义国家性格和权威主义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认为普鲁士的军国主义孕育了德国权威主义政治文化,而文化的顽固性、渗透性和继承性,又使得权威主义政治文化极大地支撑了德国后来的军国主义。二战以后德国改变了军国主义的国家性格,但是彻底改变了的却是传统的权威主义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5.
德国曾长期将国民同质性作为民族国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然而二战后多次移民潮使德国成为事实上的移民国家。面对内部日益庞大、多元化和文化背景迥异的移民群体,德国始终在历史因素和现实体制的制约中探索合适的道路,以平衡外来移民族群带来的文化多元性和国家认同的统一性问题。近20年来,面对国内日趋激化的文化、宗教和国家认同冲突问题,主导文化(Leitkultur)的主张开始浮出水面,其核心正是围绕着"我们是谁"的问题来重新塑造坚实的国家认同。与之相关的争论,也激发了各界对德意志民族国家认同、民众共同生活基础和移民融合原则的深刻反思。在此过程中,主导文化的主张不仅逐渐成为德国中右翼政党和新兴政党的共识而被纳入党纲,也在整个欧美范围内成为文化保守主义反对多元文化主义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6.
叶隽 《德国研究》2008,23(4):66-74
本文选择近代中国两名重要的德国传教士安治泰与卫礼贤为研究个案,探讨他们在近代德国已建构完成的民族一国家背景下,是如何肩负传播基督文明(注意到天主教与新教的背景差异以及个体因素的重要性)的使命来到中国,并如何协调其间张力,在远东国际关系大背景下来参与中德政治关系进程并发生影响;以及时代命题是如何通过传教士这样特殊的群体而得以彰显的。  相似文献   

7.
德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法学家——萨维尼的生平与学说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慧 《德国研究》2003,18(4):54-59
萨维尼是德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法学家,历史法学派的创立人.他主张法律是"民族精神"的体现,坚决反对制订民法典.他的理论对世界各国法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2 0世纪 70年代末以来 ,欧洲一体化研究领域逐渐形成了一个“欧洲修正派”。它对新功能主义持有异议 ,认为欧洲一体化并不是一个走向欧洲合众国的不可逆转的过程 ,也没有削弱欧洲民族国家 ;在方法上坚持论从史出 ,注重在研究历史档案的基础上再现欧洲一体化的历史过程 ,而不是从抽象的观念出发解释欧洲一体化。该学派的不足之处是缺少理论分析框架、单因性诠释倾向等。  相似文献   

9.
继全球化理论之后,德国学者乔格·弗里德里希通过对“中世纪主义”的类比和隐喻方法,极富想象力地创造了“新中世纪主义”这个概念,作为分析“后国际”体系的新范式。新中世纪主义被定义为“一个由民族国家体系和跨国市场经济的竞争性二元普世主义凝聚起来的权威重叠和多重忠诚的体系”。新中世纪主义对全球化理论的话语霸权构成了挑战,它认为全球化国际关系理论断定主权国家行将消亡的结论是十分偏执的,在后国际体系中,民族国家和跨国市场经济是两种长期并存、相互竞争的普世主义,它们与社会行为体一起构成并行不悖的三大行动领域。新中世纪主义认为,缺乏无可争议的至尊权威是后国际体系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0.
德国历史学派与民国时期中国经济学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鹏 《德国研究》2011,(2):40-45,79
德国历史学派对民国时期中国经济学的发展具有广泛的影响.民国经济学者主要关注这一学派诞生的渊源,其保护主义政策以及历史主义方法.在构建本土经济学的进程中,民国学者一方面视德国历史学派为榜样,另一方面对其进行扬弃,为中国经济学的创立开辟了广泛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