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主体间性"理论是西方哲学家从存在主义、对话主义以及交往行为等理论视角提出的。"主体间性"理论的提出,给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研究和发展注入了新的力量、提供了新的视角。以主体间性理论为指导,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邱少珠 《工会论坛》2008,14(3):104-105
后现代理论教学观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对话教学中本着民主平等的精神,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就教学内容相互交流、探讨,并由此产生思考、探究。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一教师一文本构成了对话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生态学的发展为社会科学提供了新的研究范式。本文追溯了生态哲学观的历史渊源,梳理了教育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教育生态化的特征,认为应该转变教学主体的角色并着力提出教学主体间关系生态化的思想。即:教学主体的民主性、平等性、理解性、交往性和动态平衡性。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努力营造自然和谐的师生生态关系。  相似文献   

4.
对话教学是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而备受推崇的一种教学方法。巴西著名教育家保罗·弗莱雷主张改变传统的灌输教育。他认为应该用"对话式教学"取代"讲解式教学"。在我国,对话教学多应用于中小学教学,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鲜少运用对话教学。实践证明,对话教学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论成人教育课堂教学交往的改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座谈与反思,我们发现成人教育课堂教学交往呈现出“单边化”和“静态化”的倾向,课堂教学以教师面向全体成人学员的单向交流为主,造成学员不能以主动、积极、自由的主体参与教学交往,导致师生之间缺乏真正的互动与反馈,教学效果不佳,改造成人教育课堂教学交往,可以从师生加强实质性对话,建构新型师生关系,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6.
主体间性是20世纪西方哲学中凸现的一个概念。在干部教育中引入"主体间性"这一方法原则,主张在教员和学员间建立主体间性的关系,目的是倡导用交往的精神来创新现代干部教育,使现代干部教育更科学、更具有人性化。根据主体间性教育的主体的交互性等特点,当前干部教育培训应从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等方面进行改革:在教育理念上,从单"主体"走向"双主体";在教育方法上,从"独白"走向"对话;在教育形式上,从"一元型"走向"多元型";在教育内容上,从"单一性"走向"丰富性"。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管理是以制度组织为中介的教育管理主体间的交流与沟通过程,本质上是一种对话的过程。作为当代哲学思潮和时代精神的反映,对话已经成为管理中各主体解决问题、达成目的的有效策略。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管理理念,对话体现出的是主体之间平等、民主、合作的关系。对话理念既是对"独白式"传统管理理念的解构,又是对现代管理理念的重构。与传统的"独白式"管理理念不同,对话理念具有平等性、互动性和包容性的特点。多元主体参与、团结与协作、民主化是实现高等教育管理理念由独白到对话的应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交往关系的异化,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建构一种以地位平等、以人为本、贴近生活、相互理解、互惠共赢为本蕴的主体间良性交往的思想政治教育很有必要。转变教育者的思维方式、强化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推行双向互动的教育模式、采取平等对话的语言交流方式、选取贴近生活世界的教育内容,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良性交往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9.
学生工作中的对话教育是以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式相互作用来达到学生自主和自由发展的教育,是主体双方在平等基础上相互理解和交流的过程。旨在紧密联系学生实际,创新工作方式和内容,充分发掘大学生的潜能,在“你-我”的对话中进行心灵对话和精神的沟通过程。  相似文献   

10.
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深度探讨和具体论证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的生成方式,表现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的生成形态,是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重要基石,为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的深度探索提供了崭新的理论视角。要通过生产、交往、教育等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加以一定程度的新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