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律对动机错误的调整是出于对当事人真实意思的探求,而对动机违法的考察则出于对社会公共利益的保护。动机问题不会成为立法调整的对象,但是在法律制度的具体适用中却难免会涉及到动机问题的考察。本文的努力在于梳理了动机错误和动机违法中的一些基本问题,以期对我国有关制度的具体贯彻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考研动机与行为能使本科大学生"破茧成蝶"、"培趣练能"、"化知蓄养";基于个人发展,本科大学生考研动机与行为需要博弈。"迎合型"、"逃避型"、"虚荣型"考研动机与行为更需要矫正。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指出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治领域内政府的所有执行动机都是自利动机的不足之处后,结合公共服务动机提出了将组织行为学中的动机研究理论运用到地方政府行政管理理论中来的转换模型。文中认为这一模型揭示出了地方政府执行动机包括公共选择理论下自利动机和公共服务动机理论下的公共服务动机,这两者在一定的政治文化,制度和社会价值观的影响下是可以不断发展和互相转化的。  相似文献   

4.
转让定价行为的动机有减少税务成本、非税动机和其他动机等。对于动机的分析有助于我们理解与防范这类行为。  相似文献   

5.
"期待可能性"是近年来我国刑法界所热衷的一个话题——起因在于对域外刑法理论的研习借鉴。但实际上这是一个未加恰当调适便植入中国刑法理论而致长时期"水土不服"的问题。考察期待可能性之机理实质,实为我国刑法通说理论中犯罪动机中一种反向类型。以犯罪动机的原理及功能,可以较为简捷清晰地解说期待可能性问题,且对司法运用亦具高度之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春秋·大义——且看原心定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心论罪"是古代重要的司法原则,重视主观动机对案件定罪量刑的影响,但由于过份强调主观因素而忽视客观方面使其不可避免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地方,我们应当辩证地看待它。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刑法中的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建清 《法学评论》2007,25(5):127-132
学界关于动机与目的争论的主要原因是,刑事立法和刑法理论没有严格按照犯罪目的既有的概念来使用这一用语,同时,动机与目的的相对性也使两者的界限并非泾渭分明。以现行立法为基础、以动机与目的之本质属性为根据,在"超过的主观要素"中划分出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是可行的。目的内容的客观性和动机内容的纯主观性是划分两种主观心理因素的根本标志。在学理上,目的犯可以分为肯定性目的犯与否定性目的犯,单一性目的犯和选择性目的犯,实质上的目的犯和形式上的目的犯。刑法应当取消形式上的目的犯的规定,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认识分歧和认定困惑。我国刑法指明的犯罪目的,多为犯罪目的,个别属于犯罪动机,也有一些并非属于超过的主观要素,其实是该罪的意志因素。其中,既有明示的规定,也有隐含的规定。金融诈骗犯罪、非法占有型财产犯罪以及贪污罪中的"非法占有目的"并非是超过的主观要素,实属各罪的意志因素。  相似文献   

8.
本案的主要问题在于耿某某、董某是否具有使他人逃避法律制裁的动机,二人的行为是否构成包庇罪.行为人是否具有使他人选避法律制裁的动机或目的不明确时,需要综合全案考察行为人作假证明的行为客观上是否具有使他人逃避法律制裁的效果,而是否具有这样的效果也不能仅从实然角度考察.  相似文献   

9.
关于犯罪动机的跨学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动机是刑法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又一直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本文在对现代心理学关于动机概念和基本理沦的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将心理学中的一般动机概念与刑法学中的犯罪动机概念进行了比较,分析了犯罪动机所独具的特点和功能;并从犯罪动机形成的角度出度,提出了犯罪动机的性质应当具有的刑法评价。同时,对犯罪动机不明显问题的实质进行了考察。综合前述研究,并结合我国刑法的具体规定,本文还进一步探讨了犯罪动机的刑法意义。  相似文献   

10.
矫治罪犯手段的创新是在继承优良传统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将时代的新鲜内容融进教育改造、监管改造和劳动改造,是一种新的超越和发展。心得矫治应当成为与三大手段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新型改造手段。在感化教育上,要变外在动机为内在动机,形成自我改造的良好循环。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大学生中存在的几种入党动机情况,找出了目前大学生出现不良动机的原因,并提出了大学生树立正确入党动机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犯罪动机的生物性是犯罪人在犯罪动机形成过程中生物因素的特征,是犯罪动机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对于犯罪动机生物性研究包括其先天性、生理性因素、机制与成分三个方面。本文旨在探讨表现为犯罪人特异性神经介质、边缘系统、激素、气质、应激状态等生理因素对于犯罪动机的作用,它们通过高级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系统的自动机制体现于生存、性本能、竞争、勇敢等本能性成分之中。  相似文献   

13.
高校新生面临新环境而产生的迷茫心理,通过参加社团前各种动机的选择,体现新生的各种因素的思考。因此,本文分析研究了新生在迷茫状态下如何形成理性的动机,以及这个过程又是通过什么方式影响新生动机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学界对犯罪动机的认识存在不少误区。实际上,犯罪人的需要无是非善恶之分;通常所谓的犯罪意图或犯罪意向实际上都是犯罪动机;犯罪动机是恶性的,不存在所谓中性或善的犯罪动机;犯罪动机具有意识性,不存在所谓无意识犯罪动机。犯罪调节能力是犯罪动机形成的核心;犯罪动机可以独立于犯罪行为而存在,犯罪动机的产生并不意味着犯罪行为的必然发生。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末的自由法学认为,实在法是存有漏洞的,法官的任务便是进行漏洞填补.为解决法官"法律约束"与"个案正义"难题,自由法学将法官裁判区别为"主观动机"与"客观论证"结构,并将法律约束置于"客观论证"层面,通过公开论理使暗含在判决中的法官"主观动机"以客观化的方式展示出来.对此,纯粹法学通过法位阶秩序理论予以批判,然该批判误解了自由法学的理论诉求,同时也就无法洞悉司法过程的真实状态.  相似文献   

16.
随着"消费社会"的成形,人们物质精神生活的现代性之体现越来越受到消费的影响。本文通过描述某地星巴克消费表现,分析本地居民的星巴克消费行为和消费动机,在总结星巴克消费群体结构、消费行为演变过程的基础上,对消费行为动机中的炫耀性成分进行探讨研究。据此,本文认为星巴克的消费行为与传统的奢侈品消费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且炫耀性为主的消费成分弱化,逐渐纳入到个人的生活日常消费中,发展至今其消费行为呈现多元化内涵。最后对其星巴克消费选择的结果进行了开放性的思考和讨论。  相似文献   

17.
证据法常常是从法官的角度加以事后考虑的,而法官决定着是否采纳当事人提供的证据。本文对法律进行了事前审视,探讨了法律如何影响考虑起诉或者正进行诉讼的当事人的行为。由这一角度观察,证据规则产生了各种激励与抑制的动机。在讨论很常见的、尤其是那些源自对抗制的激励与抑制动机之后,本文将探讨很多并不令人熟知的且会影响创造、保存和提出证据的激励与抑制动机。在结论部分,本文将考虑一些对于将证据法作为一个动机体系的观点的异议。  相似文献   

18.
儿童学习动机类型与创造力倾向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小学生的学习动机类型,创造性倾向以及二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368名有效被试来自南京市三所普通小学的三、四、五年级学生。研究结果表明:(1)在我国小学生中,确实存在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两种学习动机类型,三年级学生与四、五年级学生相比,更多地表现出外部动机占主导地位,随着年级的增长,小学生中学习动机类型为内部动机的人数逐渐增多。但两种不同的动机类型依然存在。(2)随着年级的增长,小学生的创造性倾向呈现出一种正增长的趋势:四、五年级学生比三年级学生有更高的创造性倾向。(3)不同学习动机类型小学生的创造性倾向表现出显差异。持内部学习动机的小学生在总的创造性倾向上优于持外部动机的小学生。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战士需要和人格缺陷两个方面分析了战士犯罪动机形成的原因。作者认为,战士存在需要是客观事实,是战士行为的一般动因,与战士犯罪动机相关的需要层面是战士需要的变异以及与此相连的战士需要供求失衡和失范。战士的人格缺陷是战士产生犯罪动机的决定因素,战士的人格缺陷初步形成于入伍之前,发展于入伍之后。它主要由价值取向系统缺陷和犯罪抑制系统缺陷组成。需要始发犯罪动机,人格缺陷选择,强化犯罪动机。  相似文献   

20.
谢望原 《法学家》2012,(2):56-65,177,178
本文从刑法上承诺之正当化根据入手,重点研究了中国刑法理论以及刑事审判关于被害人承诺的理解和处理案件的基本立场。承诺之正当化的根据乃是意思自治;在中国,被害人承诺是一种超法规的正当化事由;没有达到法定年龄的人的同意是无效承诺;重型精神病人无论是同意和他人发生性关系,还是同意他人拿走自己的财物等,其"同意"都不能排除相对行为人的强奸或盗窃等行为的犯罪性。中国刑法学一般将基于认识错误的承诺分为"事实错误"与"动机错误"两类。事实错误不能排除相对行为人之行为的犯罪性,动机错误则可以排除相对行为人之行为的犯罪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