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王光美对一则有关八大史实的回忆作为立足点,重新探讨了八大前后毛泽东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脉络,认为毛泽东自始就不同意八大政治决议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观点,但由于理论和历史条件的限制,他不可能在八大政治决议通过前重新把阶级斗争确立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八大结束后,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毛泽东逐步在理论上提出"政治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和"修正主义比教条主义更有害"的观点,经过1957年整风反右的实践,最终在八届三中全会上公开改变了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断.这标志着20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提出的"以苏为鉴",开始向斯大林的社会主义模式复归.  相似文献   

2.
陈毅和朱德两位中国无产阶级军事家,对提出"毛泽东军事思想"学科概念贡献了个人重要智慧.陈毅在1944年5月至1945年3月期间为七大起草的<建军报告>中,最先使用"毛泽东军事学派"概念;朱德1945年5月30日在七大作军事问题结论时,明确提出"毛泽东军事思想"学科概念.  相似文献   

3.
中共八届十中全会后,毛泽东为了"反修防修",防止"和平演变",决定在全国城乡发动一次普遍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开展大规模的阶级斗争.农村的运动,以清理账目、清理仓库、清理财务、清理工分为主要内容,简称"四清".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七大报告特别强调"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应该说,这抓住了目前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表现,即人民内部利益关系亟待调整.改善民生、解决民生问题的深处,是政府通过基本制度的设计和政策的实施来处理不同利益群体之间各种利益关系和矛盾.……  相似文献   

5.
刘少奇在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中处于仅次于毛泽东的重要历史地位,因此,他在毛泽东1945年去重庆谈判、1949年底至1950年初访苏和1954年去杭州休假期间,三次代理中共中央主席职务.在此期间,他敏锐地把握战略发展方向,提出"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正确指导华北、华中的军事斗争;主持建国初的各项工作;主持召开七届四中全会,带头作自我批评,为加强执政党建设起了重要作用,并在起草七届四中全会的政治局报告草稿中,提出了八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最初思想萌芽.  相似文献   

6.
批"反冒进"与党内反"右派" 1958年的"大跃进",是以反"反冒进"开路的.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建设是"多快好省",还是"少慢差费",是两条路线.前者是马克思主义路线,后者是非马克思主义路线.反"冒进",是非马克思主义.按照斯大林的逻辑,党内斗争是党外阶级斗争的反映.毛泽东得出结论说,反"冒进",是政治问题,离资产阶级右派只有50米远了.如果说周恩来、陈云等领导人只是受到了毛泽东的严厉批评,那么省一级领导人被打成"右派"的,却不在少数.  相似文献   

7.
<正>"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然而,某报通过整理28个机关单位的民主生活会报告发现,"大部分报告的行文逻辑和语言构架比较一致"。如果说一两份报告内容雷同尚情有可原,这么多报告大同小异就恐怕不是"纯属巧合"了。有人会说,之所以出现报告大同小异、逻辑措辞相似,是因为共性问题太多。问题有共性更有个性,同一个问题也会因时因地因人而有所不同,绝不可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将报告雷同仅归结为"共性问题多",显然有失简单,甚至可能遮掩问题。报告大同小异,是官腔八股的直接表现。早在70多年前,毛泽东就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痛陈"党八股"的"八大罪状"。  相似文献   

8.
“八大悬案”释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共八大政治报告决议的起草虽然动手较晚,但也经过了四至五稿的修改,并且经过了四至五轮讨论。八大之后,毛泽东始对决议有关国内主要矛盾的结论的表述不满,继而从实质上加以否定。毛泽东对这个结论的异议和否定,除了有理论上、逻辑上的原因外,还有当时的背景性因素。  相似文献   

9.
1955年下半年全国掀起了农业生产合作化高潮;随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加速进行。全国出现了"跑人社会主义"的情景。毛泽东在农业生产合作化将要实现而又尚未完成之际,已在筹划下一步怎样走。毛泽东常说:办事情走第一步,就要考虑第二步、第三步,打了一个仗,马上就要提出新任务。这时,他正在酝酿一个宏远的战略规划,即合作化完成后的农业发展问题。刘少奇作为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需要配合毛泽东调查了解这方面的情况以便科学决策。与此同时,党的"j\大"即将召开。刘少奇为起草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  相似文献   

10.
1958年10月31日,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第一、二两版发表了毛泽东论《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政治论文;第三、四两版刊登了杨勇上将《中国人民志愿军八年来抗美援朝工作报告》.当时,就有读者反映:"如果看罢毛泽东同志的论文,再看杨勇同志的报告,就会立刻使人感觉到,毛泽东同志所提出的'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天才论断,已经在杨勇同志的报告中得到了彻底的证明.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与中共八大政治报告的诞生 为了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中共中央在毛泽东的主持下,作了长时间的充分而周密的准备工作。 起草政治报告,是八大准备工作的重中之重。政治报告的指导思想是什么?这是首先要定下来的。原先,根据毛泽东的意见,是以反对右倾保守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领导了八大文件的起草工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英国学者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罗德里克·麦克法夸尔所写的《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与毛泽东的地位》(以下简称《麦文》)一文,认为自苏共二十大起,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内部开展反对个人崇拜斗争所带来的影响,多少会传到中国共产党的最高领导层,以至动摇了毛泽东的领袖地位。刘少奇在其中扮演了一个积极和重要的角色。麦克法夸尔认为,刘少奇试图减少毛泽东作用的具体做法有:1.八大召开前,指定一个新党章起草班子;2.赞同并采纳彭德怀提出的在新党章中删去两处涉及毛泽东思想的部分(这一删节成为文化大革命中谴责刘少奇和邓小平的主要理由之一);3.在八大政治报告中,对毛泽东及其思想的重要性,作打折扣的评价等。  相似文献   

13.
1956年9月召开的党的八大提出了我国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关于国内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次年9月,在八届三中全会上,毛泽东又率先改变了八大关于国内主要矛盾的提法,重提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此后20多年的历史已经从正反两个方面充分证明,这个改变是50年代后期以来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发生一系列曲折的一个重要理论根源。一、改变八大关于国内主要矛盾的提法是毛泽东个人主观作为党的八大,曾对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作出了正确的论述。八…  相似文献   

14.
革命的里程碑发展的新机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1929年12月在福建上杭县古田召开的红四军第九次党代会即"古田会议",解决了党和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问题.由毛泽东亲自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成为建党建军的纲领性文献.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与八大党章的两个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毛泽东同志主持下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全国代表大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大会的政治报告(刘少奇作)和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经济建设报告(周恩来作),修改党章报告(邓小平  相似文献   

16.
韩晓青 《党的文献》2021,(4):99-106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是党的历史上的第二个历史决议.在这个决议的起草过程中,邓小平给予了重要指导.他从历史唯物主义高度准确把握新中国成立后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为《决议》定下写作思路和原则,从弄清大是大非、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要求出发,对《决议》的起草和修改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指导;明确要求把"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作为"最核心的一条"和"最核心、最根本的问题",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地对毛泽东的历史功过和毛泽东思想进行评价和分析;要求对新中国成立后党史上的重大事件"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客观、辩证地看待党的历史;强调总结过去是为了引导大家团结一致向前看,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打下坚实基础.今天,重温邓小平对起草第二个历史决议的指导,学习其中蕴含的立场、观点、方法,对于我们树立正确党史观,端起历史望远镜回顾过去、总结历史规律,展望未来、把握历史前进大势,把党和人民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陈毅和朱德两位中国无产阶级军事家,对提出"毛泽东军事思想"学科概念贡献了个人重要智慧。陈毅在1944年5月至1945年3月期间为七大起草的《建军报告》中,最先使用"毛泽东军事学派"概念;朱德1945年5月30日在七大作军事问题结论时,明确提出"毛泽东军事思想"学科概念。  相似文献   

18.
《党的建设》2000,(3):38-41
毛泽东在党的代表大会上,向全体代表们介绍自己的"老朋友",只有一次.那是在中共九大全体会议上,被介绍的是河南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纪登奎.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的名称问题,大约在1947年中共中央十二月会议后考虑组建中央政府时开始出现.毛泽东在1948年9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报告和结论>中谈到:"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是以人民代表会议产生的政府来代表它的.中央政府的问题,十二月会议只是想到了它,这次会议就必须作为议事日程来讨论."①根据这一论述,中央政府的问题在1947年12月还只是"想到了它",那么,"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名称的出现不可能比这一时间更早了.  相似文献   

20.
陈云谈"文化大革命"未能避免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蕴晖 《党史纵横》2006,(10):18-21
(一) 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引起的伤痛,不能不使与毛泽东同辈的领导人进行深刻反思,为什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会发动这样一场"无法无天"被称为"革命"的内乱.陈云在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曾多次谈到"文化大革命"的教训.1980年11月,陈云两次与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具体负责人胡乔木谈话,向他指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