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云亲自领导建立了中央财经委员会的工作机构、工作队伍和工作制度;陈云领导中央财经委员会在建国初期成功地完成了平抑物价、统一财经、调整工商业、支援抗美援朝、实行粮食统购统销等工作;陈云之所以能够领导中央财经委员会在建国初期成功地完成指导全国财经工作的任务,是因为陈云具有领导财经工作的丰富经验,注重运用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法,重视提高财经干部的素质,强调财经各部门之间在工作上的相互配合.  相似文献   

2.
在建国后领导经济工作的实践中,陈云深刻认识到粮食对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粮食是稳定市场、保障供给的重要物资;事关国家的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是决定国家建设规模与速度的重要因素。为了解决建国后出现的粮食问题,陈云提出了统购统销、动员城市人口下乡、增加粮食生产、搞好粮食分配、做好粮食储备、保证粮田面积等重要建议。  相似文献   

3.
唐正芒 《党史博采》2007,(12):28-29
1960年是三年"大跃进"时期粮食最困难最紧张的时候。国家竭尽全力在全国范围内调剂粮食,甚至迫不得已采取拆东墙补西墙的办法,但饥饿、逃荒、浮肿病及人口的非正常死亡仍呈增加趋势。就在这个关口,陈云果断提出粮食进口的建议。这在当时是许多人不敢想的。因为中国自建国后每年都出口粮食,并早已宣布中国已解决了粮食问题,甚至说把全世界的人口都集中起来中国也能养活。那么陈云的建议提出后中央其他领导是何反应?结果又如何呢?  相似文献   

4.
李征 《理论建设》2007,(5):73-74
近几年来,各级粮食部门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粮食政策,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粮食企业自身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富余人  相似文献   

5.
李晓榕 《党史文苑》2005,3(2):16-17
陈云毕生坚持实事求是,从革命年代到建设时期,从领导干部工作到领导经济工作,他的思想路线、领导原则、工作方法以及为人处事,都贯穿了实事求是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陈云与困难时期的粮食进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正芒 《党史天地》2007,(10):22-23
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左倾错误,在粮食上高估产、高征购加上办公共食堂放开肚皮吃饭的浪费,再加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使粮荒很快威胁着中国。在严重困难时期,陈云力谏从国外进口粮食,为度过粮荒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由于"大跃进"开始后的瞎指挥和对粮食产量的浮夸风、高指标和高征购,再加上从1959年起严重自然灾害的影响,我国在20世纪60年代初出现了粮食供给空前紧张的局势.在严峻的形势面前,周恩来担起了领导扭转国家粮食供给紧张局势的重任,领导全党全国人民同心同德、共渡难关.他亲自指挥,统筹全局,使用国家手中的机动粮和进行地区间的调拨,为一些地区解了燃眉之急.他主持起草了中共中央《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积极开展调研,推动政策调整,调动农民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他还从国民经济的全局考虑,综合施策,把指导城市精简工作和解决粮食困难问题结合起来.在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国家渡过了粮食难关,农业生产逐步重新进入正常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8.
陈云毕生坚持实事求是,从革命年代到建设时期,从领导干部工作到领导经济工作,他的思想路线、领导原则、工作方法以及为人处事,都贯穿了实事求是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20世纪50~60年代,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我国出现严重经济困难。其中一个突出问题是城镇人口数量过快增长,给国民经济,特别是人民生活造成一系列严重困难。1961年起,党中央对经济进行全面调整。陈云是经济调整的主要谋划者、组织者和领导者。在领导经济调整工作中,陈云提出了一系列压缩城镇人口的主张。压缩城镇人口这一举措取得显著成效,对于缓解粮食供应短缺,促进经济恢复发挥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县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粮食购销市场化和经营主体多元化格局初步形成,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积极稳妥推进,粮食工作负责制进一步落实,粮食产销衔接进一步加强,粮食宏观调控取得明显成效,保持了粮食市场和价格的基本稳定,保护了种粮农民  相似文献   

11.
万飞 《广东党史》2016,(6):33-37
1952—1954年,陈云作为中财委主任在推进中南区"一五"计划的过程中与主管中南区财经工作的李先念进行了密切的合作,并取得了不俗的成就。首先,二人共同推进了武汉钢铁公司的决策与选址工作,为日后武汉钢铁公司成为我国第二大钢铁工业基地奠定了基础。其次,在中南区粮食统购统销的过程中二人密切合作,为粮食统购统销的科学决策、部署与顺利落实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林爱民  江敏  王来国 《世纪风采》2006,(12):I0004-I0004
“十五”期间,在扬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粮食干部职工在深化企业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发展粮食购销,稳定粮食市场;推进粮食产业化,促进农民增收;依法管理粮政,确保粮食安全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3.
正陈云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初期,陈云成功指挥三次金融保卫战,取得经济战线上"淮海战役"的胜利;探索新中国工业化道路,推进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推动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带领中国经济摆脱危局。这些历史功绩使其成为公认的党内稀缺的能够胜任财经工作的能手。当然,陈云领导财经  相似文献   

14.
陈云是长期担任新中国财经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对建国以来的经济发展和平稳运行作出了重要贡献。改革开放后,陈云虽然不再具体领导经济工作,但他对中国经济发展和运行仍然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提出了一些重要的思想。他认为调整产业结构、加强粮食生产是中国经济平稳运行的前提,正确处理计划和市场关系是经济运行的体制基础,加强中央经济权威、完善宏观调控是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中共第一、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重要成员的陈云和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重要成员的李先念,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奠基人和领导者,他们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推进,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今天,我们回顾、思考陈云和李先念正确应对20世纪60年代初期我国严重的粮食危机这段史实,对于缅怀他们的历史功绩,学习他们应对经济工作严重危机时表现出来的高度革命事业心和责任感、处理过程中的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提高我们在新形势下应对突发事件的自觉性与应对能力和水平,都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党对粮食工作进行了卓有成效的领导,领导“米棉之战”以稳定粮食价格;领导土地改革以增加粮食产量;领导公粮征收以保障国家粮食供给;坚持公私统筹以繁荣粮食市场;领导灾荒救济以改善人民生活,这对我们今天的粮食工作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仍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李文  王晓耕 《党的文献》2012,(5):125-127
三年困难时期,陈云为解决人民群众的吃饭问题提出了粮食增产和进口、减少吃商品粮人口和少吃四条办法,同时大力推广食用大豆来克服营养不良问题,为当今实行公众营养干预提供了一个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18.
正在改革开放、中美建交新时代背景下,陈云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要思想观点。面对"文革"结束后急需改善的国内经济形势,为了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稳定农村工作,陈云不仅提出"粮食进口多一些不要紧"的观点,还大胆表示"可以直接向美国买粮食"。"进口粮食的时间,不只是三五年,时间还可能长些。"就此,他还强调:农民稳住了,事情就好办了。这是大计,是经济措施中最大的一条。既要看到外国的情况,又要看到本国的实际。针对"文革"结束后党内外  相似文献   

19.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认同目标.今天,当我们为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而有序运行之目的孜孜努力之时,重新审视五、六十年代,特别是党的八大前后陈云同志对计划与市场关系的探索,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新中国成立后,陈云同志作为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之一,长期主持和负责经济工作,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长期领导经济工作的实践中,他始终十分注重对计划与市场关系的探索,特别是在党的八大前后,曾系统地提出了一整套极富有建设性的改革方案.在“一五”计划实行过程中,陈云同志结合实践,着重从理论上对计划和市场关系进行探索.陈云同志指出,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过去那种对资本主义商业采取利用、限制、改造的办法的消极因素开始反映出来.陈云同志设想,在巩固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实行一定程度的自由推销和自由选购.他主张在放宽市场管理的同时,重要物资如粮食、布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为了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邢台国家粮食储备库切实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周密安排,狠抓落实,大力推进企业改革,工作稳健有力,目前基本完成了改革的工作任务,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实现了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机制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