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解放》周刊作为我们党的政治理论刊物,对纪念十月革命话语的建构有重要贡献。《解放》周刊虽然存续四年多时间,但它采用翻译宣言、报告等方法,传播苏联纪念十月革命话语;它刊发纪念特辑等文章,塑造延安纪念十月革命话语;它运用时评、贺电、广告等方式,建构纪念十月革命大众话语。总之,《解放》周刊为纪念十月革命建构起愿景话语、批驳话语和大众话语等话语体系,有效的传递了纪念十月革命的价值意义,对当今办刊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中共历来重视借助纪念讲话来表达历史观、塑造国家形象。对习近平纪念讲话的即时性与共时性的研究,可揭示其据以表达当代中国政治的必要性、可能性和科学性。剖析习近平纪念讲话如何传承中国共产党的纪念政治文化传统,可诠释当代中国政治话语表达的时代经验,借以推进当代中国政治话语建构、话语表达和话语自信,启迪在新的历史时期纪念活动作为政治符号和社会仪式的话语表达功能。  相似文献   

3.
中共自成立以来,就非常重视对辛亥革命纪念意义的发掘.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共通过纪念辛亥革命,打造和形成某种纪念话语,表达与更张其社会、政治、思想的纪念诉求.大革命初期,突出辛亥革命“原因教训”话语;土地革命时期,突出“动员民众”话语;抗日战争时期,突出“统一战线”话语;解放战争时期,突出“打到蒋匪”话语;建国以来,突出“...  相似文献   

4.
话语内蕴着话语权,话语权内蕴着意识形态话语权,可以说,话语的建构其实也就是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建构.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形成既不是自发而成的过程,也不是顺畅无阻的过程,而是需要我们进行自觉有为的建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在实现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过程中,既要关注现实问题,以问题为向导,也要立足实践,以实践为基础;既要明确话语体系的建构目标,坚持正确的话语方向,又要强调话语主导权,占据话语的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5.
纪念活动因其所具有的情感烘托、符号承载及价值传递等功能,成为话语表达的重要载体。毛泽东诞辰纪念文本的话语表达,主要体现在话语主题、话语特征和话语功能等方面。话语主题包括评价历史地位、缅怀历史事迹和弘扬时代旋律。话语特征表现为具有历史的继承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形式的多样性。话语功能主要有价值认同与意识构筑的政治功能、话语建构与改革创新的社会功能、历史记忆与情感寄托的情感功能。  相似文献   

6.
《中国青年》刊出苏俄革命纪念特刊,系统而翔实地宣传、介绍了十月革命、列宁主义的基本思想、十月革命以来苏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上所取得的成就、十月革命与中国革命运动的关系等情况。这对于中国广大革命青年深入了解十月革命,坚定革命信念,走上革命道路,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青年》刊出“苏俄革命纪念特刊”,系统而翔实地宣传、介绍了十月革命、列宁主义的基本思想、十月革命以来苏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上所取得的成就、十月革命与中国革命运动的关系等情况。这对于中国广大革命青年深入了解十月革命,坚定革命信念,走上革命道路,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五一国际劳动节是属于工人阶级的节日。早期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先进知识分子和中国共产党组织通过"五一"纪念这一载体,传播革命理念,为工人阶级建立了一套融阶级斗争和民族解放为一体的独特话语体系。在这一话语体系建构的过程中,他们以报刊和戏剧文学为传播载体,针对工人阶级的特点进行价值扩大和信念扩大,促进工人阶级形成自我意识,对革命斗争和民族解放的实际发生起到了动员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构具有独特的建构逻辑,体现在政治立场、理论体系、思维方法、话语表达、话语传播、价值体系建构有机统一的基本逻辑之中。政治立场建构是前提和基础,集中体现在话语内容和话语标识的鲜明立场建构之中;理论体系建构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的话语范畴和话语基础为依据,呈现科学性和统合力;话语表达建构要以准确性、生动性、主导性、规范性为必要条件;传播体系建构要充分体现话语传播的融合性、有效性、多样性、可感性,不断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表现力;价值体系构建要彰显话语核心和话语发展的价值性、导向性、开放性和创新性,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力和发展力,牢牢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和话语权。  相似文献   

10.
制度话语是制度建设理论的基石。话语转换反映了话语演进的客观过程,话语建构体现了话语创新的主体自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话语转换有着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反映了制度形态、制度思想、制度表达的内在一致性。建构新时代的制度话语体系,要深入挖掘其中的本体资源、主体资源、文化资源、介质资源,不断提升话语解释力,以抓住话语建构的起始点;不断提升话语传播力,以抓住话语建构的中介点;不断提升话语认同力,以抓住话语建构的落脚点。话语建构也要与提升制度自信意识紧密结合,切实将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转化为制度认同和制度自信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相似文献   

11.
杨彬彬 《新视野》2022,(4):40-46
新时代建构制度优势话语蕴含着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体现了制度理论阐释的必要性、制度话语发展的接续性、制度优势转化的价值性。制度优势话语的建构过程中,充分整合了不同类型的话语资源,包括直接性话语资源、借鉴性话语资源和转化性话语资源;融合创新了话语表达的方式策略,深刻把握内生性演化、文明性互鉴、共生性发展的内在逻辑;集中体现了话语体系建构的原则要求,确保了坚持自主性、体现历史性、强调现实性、突出未来性。新时代建构制度优势话语,要在掌握自我阐释主导权、制度理论建构权、制度话语重塑权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制度体系阐释权、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增强国际制度话语权。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诞生90多年来,建构了许多话语体系,如"民主"科学"自由"革命"民族"人民"改革"等.其中"革命"民族"人民"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阶级斗争"改革"反腐"和"中国梦"分别是各个时期最重要的话语体系.系统考察中国共产党话语体系的变化,对当前应对西方话语体系的冲击,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列宁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和领导者,认真学习列宁著作,永远是纪念十月革命的重要内容和最好方式,谨以重读列宁最后几篇文章来纪念十月革命72周年.列宁的最后几篇文章,系指列宁于1923年初所写的《日记摘录》、《论合作制》、《论我国革命》、《怎样改组工农检查院》、《宁肯少些,但要好些》等五篇著名论文.这五篇文章,都是列宁生病期间,由他断断续续地口述,由秘书记录整理而完成  相似文献   

14.
高校校园仪式作为一种文化实践,具有推动大学文化建构的功能。从本质上看,高校校园仪式是大学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和外在表现形式,也是传播大学文化的重要载体。高校校园仪式主要通过三种形式实现对大学文化的建构,即纪念仪式、过渡仪式和欢庆仪式。要推动大学文化建构,可采取绘制彰显校园文化的意义符号、建构校园的记忆空间和凝练鲜活的话语表达等方式。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十月革命75周年,尽管在十月革命的故乡和东欧发生了剧变,但是作为20世纪人类史上最重要、最伟大的革命,却永远不会被遗忘,更不会从历史上抹掉和勾销。为了纪念十月社会主义革命75周年,也为了让读者了解剧变后十月革命故乡和东欧发生的变化,我特将近年来生活在那里的人们的亲身体会和世界各地人们观察、体验后的感受和反应辑录成文,以供判断、思考和研究之参考。  相似文献   

16.
话语权是政党权力的重要表现形式,对于早期的中国共产党而言尤其具有重要意义。20世纪20年代,中国社会的语境纷繁复杂,新与旧、革命与反革命的话语交锋异常激烈,在这种形势下,中国共产党通过整体话语架构、彰显话语魅力、拓展话语阵地,以及提升话语热度、扩大受众群体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途径,成功建构了自身在话语场域中的优势地位。中国共产党早期的话语权建构为后人提供了深刻的启示:话语权建构需要话语主体具有高度的文化自信;需要具备科学先进的话语体系和高质量的话语内容;需要根据受众特点采取针对性的话语策略。  相似文献   

17.
意识形态国际话语权争夺是当前大国竞争的重要内容。当代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国际话语权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在其话语建构的动力上体现的是资本至上的逻辑,话语内容表达具有多域同质性,话语实施方式上具有软硬兼施的特点,在话语建构主体上则体现为多主体合力协同的特点。中国意识形态国际话语权的建构要坚持全人类共同价值观导向,实现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化和马克思主义的再国际化,建构立足于中国而面向世界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体系,建构多域话语表达协同、多元主体协同的大格局。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以来,孙中山纪念活动随着时代的变迁,因应国家和社会需要,不同历史时期的纪念话语呈现出不同的内涵主旨。新中国成立初期,基于紧张的国际国内形势,孙中山纪念话语围绕中苏关系、反对帝国主义展开以表达政治诉求,此种话语一直延续到"文化大革命"结束,有较为明显的政治烙印。改革开放后,为改善中国与世界、大陆与台湾的关系,孙中山纪念话语凸显"建设"的一面,开始关注"国家富强"与"人民幸福","繁荣富强"及"祖国统一"也被纳入纪念话语范畴。20世纪末以来,孙中山纪念话语在关注国家富强与人民幸福,实现祖国统一的同时,承载着越来越多的民族情感,希望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和平崛起。  相似文献   

19.
何理 《理论学刊》2012,(5):16-21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通俗理论读物以人民大众为主要话语对象,以实践需要和大众需求为导向,以贴近生活的话语内容为核心,以喜闻乐见的话语方式为辅助传播马克思主义,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中书写下了光辉的篇章.当前,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该从话语对象、话语内容、话语形式、话语情感、分析框架等五个维度来建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通俗理论读物话语体系,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20.
政社关系是一个历史而常新的话题。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为两者的关系探讨提供了新的领域。在这个领域中,依赖关系成为了描述两者关系的主流话语。解读这种主流话语的建构逻辑、阐释话语转向的发展趋势有利于深入了解两者关系的政治生态。话语体系的生成逻辑根源在于社会语言与社会实践的双向形塑,而作为话语体系的建构者的政府和受到话语体系影响的社会组织则成为了话语体系的利益相关者。为了实现话语转向,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掌握话语情境的变迁是进行话语转向的现实要求,了解话语建构模式的变化是进行话语转向的逻辑起点,解读话语形式是进行话语转向的基本要求,把握话语诉求是开展话语转向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