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数字化信息技术的乘势而起,互联网日益呈现出高度开放化和多元化的趋势。在网络社交媒体平台,随着即时交互和信息共享的程度越来越高,网络隐私安全问题日益凸显。相比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相关立法保护明显滞后,传统的隐私权监管机制日显乏力。本文将重点阐述基于社交媒体平台的网络隐私安全保护问题,具体分析网络隐私的定义及范畴,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案例及国际上几种主要的网络隐私保护模式,探讨网络隐私安全保护研究对维护我国信息安全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如何保护公民的信息隐私是我国公安情报工作中的重要问题。美国执法界在情报活动实践中于信息隐私保护上积累了丰富的有益经验,对我国公安情报建设具有启示意义。通过对美国有关执法机构的官方网站、隐私政策、相关法律法规及其它相关网络文献进行梳理,总结和分析了机构层面信息保护清单、信息流管理、信息安全防护、信息质量控制、隐私政策公开、监管和培训这七项具体实践,以及共享层面的信息隐私保护框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指出我国公安情报工作中应中加强对公安信息流的日常监管,实行隐私保护专责制,严把信息安全关和信息质量关,开展信息隐私保护培训,公开信息保护清单和救济途径、建立公安信息共享隐私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3.
《网络空间可信身份国家战略》是奥巴马政府上台后发布的第一份关于网络空间的战略文件。战略旨在通过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建立一个以用户为中心的身份生态系统,从而保护用户隐私、降低网络交易成本、提高安全性。该战略最大的特点是私营机构主导、强调自愿参与、注重隐私保护,使其与网络实名制存在本质区别。一旦该身份生态系统建成,不仅能为美国公民、私营机构和政府创造一个更加安全可靠、便利快捷的在线环境,还能促进美国信息技术创新,为美国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同时,美国也将在掌握网络空间规则制定权方面更进一步,为其谋求网络空间主导权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4.
根据对网络隐私侵权的分析,我国要把保护网络隐私权提到立法日程上来,借鉴欧盟和美国的经验并结合我国的现状,构建综合保护机制,包括鼓励行业自律,加强技术保护、网络道德教育和国际协调,以此达到保护公民网络隐私权和促进网络发展的"双赢"目的。  相似文献   

5.
我国公民围观拍摄警察执法有合法性和合理性的基础,同时存在着高位阶警察执法规范的缺失,涉密、涉隐私视频的不规范处理,网络对涉警舆情的不正当评价等法律问题。借鉴美国和德国关于公民拍摄警察执法行为的法律规制,明晰警察执法规范化标准,严格涉密、涉隐私的法律程序,完善网络涉警舆情的危机应对机制,促进警察队伍执法行为的规范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电脑的普及和网络的发展,网络隐私侵权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此类侵权行为常表现为对他人网络隐私数据、网络通信内容、网络生活安宁和个人网络空间的入侵或破坏。正当的网络防卫行为、享有知情权或有法律授权的行为以及经被害人同意的行为不构成侵权。网络隐私侵权责任的认定适用过错推定原则,责任承担上应引入辅助侵害责任、代理责任和惩罚性赔偿责任等。  相似文献   

7.
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空间的个人隐私权受到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这种状况已经严重阻碍了电子商务和网络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现行法律未把隐私权作为一项独立的民事权利加以规定,由于立法依据的缺失,导致网络用户的网络隐私权遭受侵犯时无法律上的救济,这迫切要求我们根据本国国情,在借鉴发达国家网络隐私权法律保护模式的基础上,构建起我国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8.
劳动者的隐私权是一个全新的命题,因此借鉴国外经验十分必要。在雇佣新员工阶段,美国对面试的范围进行了限制,通过反歧视法保护隐私,但是美国也规定有些行业雇主必须了解员工的刑事记录。而在雇佣过程中,对于用人单位的监控行为,比如电子邮件,摄像头监控,社交网络监控以及GPS监控,美国法院基本采用隐私的合理期待理论来判决。对于国内立法来说,首先,我们不必拘泥民法和劳动法的差异,可以借鉴民法的成熟做法。其次,当下对于员工隐私的立法国内也比较概括,希望将来可以从司法解释等方式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网络隐私权法律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隐私权是隐私权在网络及网络环境中的延伸。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对网络隐私权的侵犯已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为了更好地加强对网络空间隐私权的保护,应在借鉴国际范围内隐私权保护模式的基础上,确立隐私权为独立人格权的法律地位,并制定专门的网络隐私权法律制度,以构建我国完善的网络隐私权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0.
在公共传播时代,由于对隐私和隐私权的内涵缺乏正确的认知,也由于对新媒体传播机制缺乏了解,公民在信息分享过程中时有隐私泄露、隐私权受伤害的情况发生,这些伤害可能来自隐私主体自身,也可能来自他人或网络传播平台。因此,做好公共传播时代公民的隐私权保护,需要提升公共传播时代公民对隐私认知水平、提升网络传播平台隐私保护的社会责任以及细化法律在信息分享中的隐私保护功能等,通过多方共同作为减少乃至消除这种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第三人理论与美国刑事诉讼中的通讯隐私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宪法第四修正案赋予了人民反对政府不合理搜查和扣押的权利.美国最高法院阐释第四修正案的第三人理论,认为个人对自愿披露给第三人的信息不享有隐私权.该理论一方面影响了美国通讯隐私领域内法律渊源的主要形式,即以制定法调整为主;另一方面,塑造了美国刑事诉讼中通讯隐私的法律轮廓,导致了立法对存储信息与传输中的信息予以不同层级的保护.第三人理论的本质关系到隐私内涵的界定,即隐私是限于信息的秘密性还是与自治、自决等价值相联系.  相似文献   

12.
从网络隐私权保护理论基点逻辑展开,探讨保护网络隐私权的价值意义,选择适宜的综合系统保护模式,以在隐私权与信息自由化之间建立利益平衡机制。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CSS2006-2017年五期调查数据,对我国居民隐私安全感的变化趋势进行了探讨.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居民隐私安全感在年龄上呈现"U"形结构;近十年来中国居民的隐私安全感呈现逐年下降趋势,网络普及引起的隐私泄露是导致隐私安全感下降的重要原因;50后、60后和70后的隐私安全感呈现高位状态,而80后和90后则显著偏低,宏观历史过程对个体的隐私安全感产生了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犯罪人信息保护问题在网络背景下值得关注。无论是出于犯罪人受保护的权利基础还是网络服务提供者保护隐私的制度基础,加强网络服务提供者对犯罪人的相关隐私保护义务都是必然选择。具体而言,包括加强各个阶段对犯罪人肖像隐私权保护、加强对犯罪人信息的被遗忘权保护、加强犯罪人家属保护等路径。  相似文献   

15.
现代社会,隐私与个人信息的保护成为民主法治进程中的焦点.而愈演愈烈的个人信息侵害更不断敲打着人们脆弱的神经,催生出对隐私与个人信息保护法律体系如何构建的拷问.要解答这一问题,就不得不首先厘清隐私与个人信息的关系,寻找到现有保护体系的不足并搭建起隐私与个人信息保护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6.
隐私及隐私权的概念流变,于网盘这种新的存储空间诞生之后,便产生了一种新的隐私权。网盘设有用户密码符合隐私空间的特点,存储活动事关私生活安宁,存储信息更是个人隐私。为了保护网盘隐私权,我国应当在各部门法中明确隐私范围,完善侵权责任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等相关内容,还要重视行政机关对网盘的监管,加强网络道德建设,树立尊重隐私的观念。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今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网络服务提供商(ISP)已经成为网络环境中不可或缺的一方主体,当然也不可避免的会卷入复杂的法律纠纷中,ISP的隐私侵权责任认定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个问题。文章首先论述了网络环境中的隐私与隐私侵权的新变化、新特点;其次分析了ISP所面临的隐私侵权新问题,尤其是其作为中介服务者所面临特殊的侵权问题:最后讨论了ISP隐私侵权责任认定.从其作为直接侵权人与间接侵权人分别分析了其责任的归责原则、构成要件和责任承担问题。  相似文献   

18.
商标权保护模式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模式的一种,利用此种模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其他模式没有的优势。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商标权保护制度建构的探讨,是对知识产权保护模式的补充与完善,在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同时也更好地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价值的实现和自身发展。  相似文献   

19.
我国网络隐私权保护立法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隐私权是传统隐私权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是隐私权在网络环境下的延伸,仍然属于人格权的范畴.我国隐私权保护存在着立法缺陷及行业自律标准缺失等问题.在借鉴欧美网络隐私权保护模式的基础上,我国的网络隐私权保护宜以"立法规制"模式为主导,同时吸收"行业自律"模式的优点.形成以民法典和单行法为主的完整法律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20.
隐私、自由、宪政——对两起案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两起案例入手分析了隐私权、自由与宪政的关系.隐私不仅是自由的终极价值之一,而且对自由有重要的工具价值.在现代社会中,宪政是保护隐私最有效的制度,它的价值预设和制度安排不但可以很好的保护隐私而且可以使隐私权保护的范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