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壹·声音     
《侨园》2013,(9):5-5
<正>"他好色,常去嫖娟。他作为党员,作为法官,好这一口儿,我就知道他死定了。"——上海法官招嫖事件的爆料人陈金奉(化名)对原上海市高院民一庭副庭长赵明华如此评价。"什么CEO、CFO都是席丝,这才是最牛的职业。"——英国威廉王子与凯特王妃在为乔治王子办理出生登记时,在登记"职业"一栏中,凯特为"英国王妃",威廉则填写"英国王子"。为此,中国网友吐槽说。  相似文献   

2.
任小玫 《民主》2014,(2):52-53
<正>当"中国梦"的字眼从键盘缝隙钻进我的视窗界面,懵懵懂懂中我看到了祖辈、父辈与自己,都是"梦之队"的一员;它就像出窑后的哥窑瓷器,由无数开片构成一抹奇瑰的亮色,赋予了我们的工作与生活特殊的意义。进而,听到"不要让‘美丽中国’只是在梦中"的那一刻,我的心头更是猛然一凛——  相似文献   

3.
战俘回忆录     
《瞭望》2010,(33)
<正>日本投降后,日军战俘大都回到日本,他们纷纷撰写回忆录和回忆文章,诉说他们在八路军和新四军中的转变过程。"当时我真顽固"1937年8月,我为"圣战"的美名所驱使,胸中装着帝国军人的荣誉,佩带着"正义之剑"勇敢地奔向中国华北战场。8月6日我在战斗中负重伤被俘。当时我真顽固,认准了只有封建的武士道精神才是帝国军人的灵魂。然而,由于周围同志热情的国际主义援助,我这个顽固分子也不再墨守陈规了。他们帮助我树立了新的人生观,使我沿着中国同志指出的真理道路前进。——吉田太郎,《武士道精神垮了》  相似文献   

4.
小米 《侨园》2015,(1):40
去年10月初,我随本市作家采风团去了趟广州,半个月的行程下来,我对"岭南文化"发生了浓厚兴趣。所谓"岭南文化"从地域上说,大体包括广东文化、桂系文化和海南文化三大块。而具体内容大致有10张知名度很高的"名片"——一是粤菜。粤菜是岭南文化圈的广州菜、潮州菜和客家菜的总称,为中国四大菜系中颇具特色的地方菜系,以特有的菜式和韵味独树一帜。吃在广东既体现了广东人独特的生活方式,又体现了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粤菜是广东文化的一个重要  相似文献   

5.
正1984年4月的一天下午,我放学去父亲单位,看他在办公室里忙着。办公桌上凌乱地摆放着"作业单"和一些工作资料,我不知道父亲在干什么,也看不懂他在忙什么。"我饿了,啥时候带我去吃饭啊?"父亲一边整理资料文稿,一边从更衣柜里拿出了面包和香肠,"你先吃吧,挺好吃的,我要去一趟站台,看看卸车的情况……"我看到他拿着一沓"作业单"急匆匆走出办公室。等父亲带我走出办公楼,路灯都亮了,星星静静地眨着眼睛。后来,从学校阅报栏里工厂自办的《松陵报》上得知,中国第一架多用途高空高速全天候歼击机——歼8Ⅱ飞  相似文献   

6.
《侨园》2017,(Z2)
正我难忘的家乡说起我的故乡哈尔滨,我总会莫名地激动,她是那样令我心神向往。我爱她,就像爱母亲,这种情怀与生俱来。哈尔滨这座城市最大的特点是风情独特,华彩万方,人称"东方莫斯科"、"东方巴黎",举目眺望,洋味十足,这座历史名城,有两首大诗潜伏我心:一首是凝固的诗——中国城市绝无仅有的欧洲风情建筑。一首是流淌的诗——浪花隽永的松花江的壮观  相似文献   

7.
付金梅  徐强  刘超 《理论导刊》2012,(8):56-57,84
毛泽东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宝贵思想火花,主要涉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先决条件——"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重要环节——"要看对象"、基本原则——"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根本目标——"变为群众手中的锐利武器"、根本方法——"实地跟老百姓去学"等。重新梳理和汲取这些宝贵思想,对于今天我们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8.
<正>雷锋"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新旧社会的鲜明对比,从奴隶到主人的巨大变化,使雷锋对共产党、新中国从内心满怀感恩和热爱之情。他无数次把党比作母亲,发自肺腑地说:"新中国成立后我有了家,我的母亲就是党。""伟大的党啊——我慈祥的母亲,是您把我从虎口中拯救出来,抚育我成长。是您,给了我无产阶级的思想。是您,给我指出了前进的方向。是您,给了我  相似文献   

9.
《侨园》2016,(7)
正一个工人技师坚持数十年,业余时间写散文、小说、诗歌,并在各级刊物上发表上百篇作品,其中,他的多篇力作还在省市乃至中央媒体举办的大奖赛上荣获大奖。他是一个有追求的"文学青年";他是一个有理想的新时代工人;他更是一位坚守中国传统美德的诚实之人——受山海关文联之约"写写杨瑞峰",我欣然命笔。初次见他,是去年在山海关与文联主席杨立秋晤面时。席间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之后,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国家新领导集体提出了"中国梦"的概念,这是党和政府根据情势的实际变化提出的新的执政理念和执政风格的鲜明体现。"中国梦"的实现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强大,同样也是精神文化上的充实和丰富,从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梦"之间的关系谈起,重点论述中国的强国之梦,要依靠科技创新为载体,增强创新的自觉性,变"要我创新"为"我要创新",在创新中战胜挑战、赢得发展。同时,在实现"中国梦"中应该注意建立文化生态、树立文化自信、建立鼓励科技创新机制等一些文化问题。  相似文献   

11.
过去,在中国大地上每当人们提起钢铁企业首先会想到雄踞东北、名声显赫的鞍钢.而进入21世纪,中国钢铁企业这个大"家族"中"猛然间"冲出一匹黑马——东北特殊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东北特钢集团),它以别人无法企及和替代的辉煌业绩成为中国钢铁工业国有企业中的佼佼者,并跻身中国企业500强和中国制造业500强前列.  相似文献   

12.
冬宫一瞥     
《侨园》2016,(12)
正2016年暑期我到彼得堡采风,印象最深的是游览冬宫。我对冬宫的了解,最早是从苏联电影上看到的俄国"十月革命"——1917年11月7日那天,随着涅瓦河上"阿芙乐尔"巡洋舰上的一声炮响,成千上万的工人赤卫队和士兵,高举红旗,呼喊着列宁的名字,冲过皇宫广场,爬过铁门,冲进冬宫,占领了反动的临时政府。我相信那场面通过电影《列宁在十月》,已成为几  相似文献   

13.
空想社会主义已经在理论上搭建起社会主义学术框架,即"问题、目标、道路"。马克思、恩格斯把"物"——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生产力和物质利益引入到这一研究范式中,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今天这个"发展"仍在继续。在当代中国,认识社会主要矛盾,明确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探索现实途径,则是在"问题、目标、道路"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4.
倒行逆施彭定康我到香港不久(1990年2月周南就任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编者注),港督卫奕信就被撤下来,"末代港督"彭定康登场了。1992年,以梅杰首相为首的英国保守党政府派出彭定康接替卫奕信当末代港督,从而走上了在香港问题上同中国不合作以至进一步对抗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侨园》2016,(5)
正清明节这天,我慕名来到中国(沈阳)审判日本战犯旧址陈列馆门前,见馆门开着我就走了进去。一位工作人员招呼我:"同志请进!"对这个地方我还是很熟悉的。以前它叫北陵电影院,我还在这里看过电影。去年我去采访省委党校一位教授,他还非常感慨地谈及到这个地方:"有一天我去北陵电影院,当时那里已经不演电影了,但里面都是卖货的——这是一个对国人很有教育意义的地方,我们不能眼看着它成为别的什么地方。"在这位教授的呼吁下,那里进行了彻底整治,恢复了当年审判日本战犯的场景——  相似文献   

16.
<正>依法治党到法治中国的逻辑视野,根植于"依法治党——依法执政——依法治国——法治中国"的内在逻辑关联性。依法治党是依法治国的前提要件,在深化以党规党法治党的同时,应扩展以宪法法律治党的空间;依法执政是依法治国的中流砥柱,党的领导地位、人民主体地位应在依法治国进程中实现统一;依法治国是法治中国的建构路径,依法治国向法治中国的迈进应在  相似文献   

17.
《侨园》2016,(Z2)
正陆欣讌,新西兰华人,彼岸国际传媒董事长,《人民日报》海外网新西兰频道总顾问,一位年轻的拥有梦想与情怀的上海姑娘。讲好中国故事,传播社会正能量新西兰有20多万华侨华人,拥有20多家华文媒体,中新两国在经济文化上的合作具有巨大潜力。"一直以来,我都想要建立一个承载希望与情怀的平台"——这是陆欣讌  相似文献   

18.
整体观念     
《求知》2018,(11)
正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释义】天地万物虽形态各异,但本源上相同,宇宙万物与我混然同为一体。【作者简介】庄子,战国时期思想家、哲学家。【写作背景】《庄子》是庄子及其后学所著,到了汉代以后,便尊之为《南华经》,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的研究价值。《齐物论》以"丧我"发端来说明万物不齐是由于"我"的偏执所至,只有达到"忘我",才能实现万物的"齐"。  相似文献   

19.
曹丽薇 《侨园》2007,(6):22-23
行走在美国纽约的大街上,孙屹的脑海中会时常掠过故乡的影子,耳边会时常响起"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  相似文献   

20.
已经到了彻底挽救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时候了,因为我们迎来了历史的契机,并且具备了相当的实力德国杜塞尔多夫市古老而繁华的国王大道上,矗立着一座壮观的中国古典建筑——杜塞尔多夫中国中心(DCC)。这里曾是1 00多年前德国著名的阿波罗剧院遗址,如今再次成为令人流连忘返的所在。9月20日至30日,第四届杜塞尔多夫"中国周"在这里举行。偌大的中国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