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政治家与政客在改革道路上多会形成激烈的政治冲突,原因在于难以调和与折中价值规范与事实规范的冲突。价值与事实二维分野的探讨,形成了哲学研究史上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两大学派的争论。中国政治学研究上存在着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两个流派,而经济学研究上也存在着两个流派,一方主张激进的经济改革,另一方主张渐进的经济改革。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高扬价值判断可能会造成政策的难以实现,即便是实现也有可能给社会和国家造成一定的破坏;同样,过于重视现实与世俗的物质考量,会导致社会风气的庸俗化。通过分析公共政策制定的结构和功能,折中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运用历史学、知识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多元分析方法,可以打开中国公共政策分析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2.
公共权力的基本属性和核心价值是公共性,维护和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是公共权力运行的内在价值判断。从利益冲突发生的内在逻辑来看,起点是权力资源的配置与利益的获取之间的正比例关系,过程是委托——代理,主要场景是公与私的交界处,利益冲突实质上是对公共权力价值判断的一种扭曲。以公共性的原则来优化公共权力构成、强化公共权利归属、重塑公共行政道德、规范公共权力私人性走向、实现公共权力价值判断的回归,是防止利益冲突、确保公共权力在正确的轨道上良好运行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3,(5)
小说本与大道相对,是独立的思想,后来,渐成文体概念。《世说》、《聊斋》分别是文言小说概念流变初期和末期具代表性的作品,二者根本上都表现出维持儒家存在,维持儒家正统地位的取向,在文本及形式上虽有差异,但作品倾向是相似,甚至可以说是相同的。从两者入手,分析其中所体现的作者个体思想,即分析两部作品的价值判断,可以进一步了解文言小说整体发展中价值判断的变更状况。  相似文献   

4.
阿伦特的判断理论是其政治哲学中的一个核心观念。这一观念是富含张力的,即包含作为"事先"视角的行动者判断与作为"事后"视角的旁观者判断。在阿伦特那里,判断正是因为具有这种双重内涵而能够综合思考与意志,而这所涉及到的是长久以来困扰西方哲学的理性与意志关系问题。在阿伦特论述判断理论的过程中,共通感成为协调两种判断的关键概念,而这与哈贝马斯的交往合理性概念又有着相通之处,后者的工作恰恰又将前者所面对的问题进一步凸显出来了。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7,(11)
在大多数西方学者看来,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是一种客观的社会发展规律,不具有道德层面的判断。但是,通过对马克思思想的研究能够发现马克思具有自己的正义思想,所以我们应利用马克思的正义思想来回应西方学者的质疑,树立在马克思的正义思想指导下的核心价值体系。要对马克思的正义思想进行研究,首先应该明确的是马克思的正义思想属于何种性质,究竟是事实判断还是价值判断,还是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的统一。只有明确马克思的正义思想的性质才能更好地理解马克思的正义观,用于指导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当前学界文学批评模式主要是判断批评,其表现形态主要有两种,一是政治、道德判断,一是智性分析判断,这让批评堕落成一种工具,扼杀了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的创造性.应提倡“想象批评”,使文学批评真正恢复为一种具有想象力的创造活动.  相似文献   

7.
双传学 《理论探讨》2007,2(3):157-159
能否科学总结“大跃进”经验教训关键在于是否有科学的方法。文章对目前存在的“用价值判断分析毛泽东发动大跃进的动机,用事实判断分析大跃进造成的后果”这种方法提出了质疑,认为在总结“大跃进”的深刻教训时,既要分析毛泽东在设定“大跃进”目标时留下的教训,又要分析毛泽东为实现“大跃进”所要达到的目标而在所采取的手段、途径方面留下的教训,更要历史地分析“大跃进”的失误哪些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是可以避免的,哪些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8.
现阶段我国收入分配的公平性判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收入分配制度适应了当前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的要求,其公平性不容置疑.当前我国微观和宏观领域的收入分配事实总体上是公平合理的,但却存在着平均主义、非法非正常暴富、收入差距过大等三大不公现象.我们应该针对这些现象存在的原因,积极探讨各种具体对策来加以克服,以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公平分配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价值与道德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价值是对主客体相互关系的一种主体性描述,它代表着客体主体化过程的性质与程度.在道德价值关系中,道德主体是第一性的,客体是第二性的.道德价值关系中的主体要比事实关系中的主体拥有更多的自由.  相似文献   

10.
韩东屏 《理论视野》2012,(10):11-14,25
实践作为人的对象性活动,存在正确与否的问题。评价实践的正确与否要有标准,虽然实践目的是判断实践成败与否的标准,却不是判断实践正确与否的标准。判断实践的正确与否只能用价值标准。事实上可充当价值标准的东西很多,于是就应有一个终极价值标准。国内学界的主流观点是将生产力视为判断实践的终极价值标准,但这个观点其实是有问题的。  相似文献   

11.
对于轻微的犯罪行为采用可罚的违法性理论来说明,这在理论和实践中都是得到证明的,但是 判断标准应该如何来界定却是个难题。本文认为,判断行为是否具有可罚的违法性的标准应包括构成要件 阻却和违法性阻却两个方面。构成要件阻却包括质的相对性和量的轻微性,违法性阻却包括目的的正当性、 手段的相当性、法益的衡量、危害的轻微性、行为的必要性与紧急性。  相似文献   

12.
私人调查业是近年我国出现的一大新兴行业。它既有众多正面价值,亦存在不少负面价值。前者包括迎合现实社会需求、有助于私力救济实现和推动我国服务业进一步升级三方面,后者包括可能损害公民基本人权和阻碍国家侦查权运作两部分,实可谓利弊共存。只有在充分发挥私人调查业正面价值基础上消除负面效应,才能真正实现对其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13.
The bad news is that critics of the quantitative movement in policy and political science are right (so far). Widely accepted quantitative models of politics promote cynicism and counter-productive uses of government power. Mainstream social science provides a perverse basis for policy analysis. The good news is that there is no sound scientific reason for the schism between so called "empirical" and "normative" theories of politics. Traditional theories of politics, which show how government power can be used to serve the public interest, can be quantified and tested as empirical theory. The resulting scientific normative theory provides a constructive foundation for policy analysis.  相似文献   

14.
根据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政治文明的基本要求,廉洁政治强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遵循廉洁的基本价值理念,以廉明的政治制度为基础,以廉洁的政治管理为主线,以公职人员廉正的从政行为为保障,实现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干部清正。社会主义廉洁政治发展必须以推动社会先进生产力发展为根本目标,以促进政治制度廉洁为政治行为准则,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价值取向,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提供政治伦理价值目标与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15.
全面推进宪法实施采用广义的宪法实施内涵,有利于将宪法基本原则和宪法规范贯彻落实到国家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司法裁判中的宪法援引是宪法实施在司法领域的具体实践,因此,对宪法援引的实证研究能够获得宪法实施的直观印象。借助于新兴的大数据技术,检索含有宪法援引内容的裁判文书,对其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形成关于宪法援引案件的系统性认知。在此基础上,运用宪法学原理对宪法援引进行解析,以主体为宪法援引的区分标准,将其分解为当事人宪法援引与法院宪法援引两种不同类型,便于深入考察司法实践中宪法援引的具体方式和实际效果,进一步印证宪法援引在推进宪法全面实施过程中所具有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6.
《Critical Horizons》2013,14(1):7-20
Abstract

It is not clear that "cultural recognition" should be a central goal of leftist politics. The idea that cultures have value simply by virtue of being cultures seems absurd, so it might be better to talk simply about eliminating prejudice and stigmatisation.  相似文献   

17.
Prominent figures believe that expert judgment must play a decisive role in implementing the NWPAA. A critical, philosophical examination of this method is provided. Resolution of difficulties inherent to expert judgment reveals the adoption of equally problematic epistemological assumptions. A fresh approach which rejects the dichotomies bred by the controversy over the status of expert judgment is offered.  相似文献   

18.
容志  孙蒙 《理论与改革》2020,(2):160-171
基于公共价值领导理论,对上海“红色物业”的创新过程和内在逻辑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红色物业”是政党基层组织在社区治理网络中的拓展和融入。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建立愿景塑造、共识形成、主体规范、协调沟通、行为监督五项机制,再造了物业管理相关方之间的连接和关系,形成了对于社区多元主体的公共价值领导,引导了价值共识的形成,维护并激活了导向公共价值的“治理网络”,最终创造了社区公共价值。  相似文献   

19.
Norberto Bobbio's theory of procedural democracy grows out of his refusal of totalising knowledge in favour of a belief that the ‘sparrow's’ view is preferable to that of the ‘eagle’. Only in this way is irreducible human difference protested. History is reduced by Bobbio from both its liberal and its marxist presumptions about its total sense to a realm of partial empirical proof for assertions about the good. It cannot be understood as more than a contested area of facts whose overall laws and telos cannot be known. The good can only be agreed upon in a debate. Thus he sees politics as a place where all voices must be heard and consensus arrived at on contingent and limited goods. Thus practically politics becomes today the practice of more representative democracy in more places. The condition for such a practice is a liberal socialist regime of rights. His valuable theory of procedural democracy as the defender of difference in society finds its limits in an undeveloped theory of communication across difference. What is a common acceptable, undistorted language for the deba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