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妇女与教育     
妇女与教育孙建北历史上,中国国民的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80%的成年人口系文盲或半文盲。同时,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传统思想束缚下,受教育状况的性别差异更为突出。新中国成立后,占全世界妇女四分之一的中国妇女终于获得了历史性解放,宣告了中国妇女在政治...  相似文献   

2.
早期经济体系以农业为主,男耕女织,男主外,女主内。对女性的期望是,从小作贤妻良母,相夫教子,孝顺公婆的角色,女子无才便是德。然而,时势所趋,妇女受教育机会大增,女性意识逐渐抬头,由传统家庭角色,开始向多元化角色发展。50-60年代妇女教育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3.
<正> 占总人口半数的妇女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建设发展的一支极为重要的力量。正如马克思所说:“每个了解一点历史的人也都知道,没有妇女的酵素就不可能有伟大的社会变革。”高度重视妇女问题,充分调动广大妇女在各条战线、各个部门的“半边天”作用,特别是大力培养、选拔女干部,让她们参政议政,对于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具有极其重要的政治意义。但是,由于几千年遗留下来“男尊女卑”、“女不如男”、“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意识的影响,我国妇女干部成长的大环境极为不利,以致大批优秀女干部难以脱颖而出,女领导干部数量太少。从武汉市女干部情况  相似文献   

4.
在一直崇尚“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女人成为男人或家庭的附属品。据统计,50年前的旧中国90%的妇女是文盲。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妇女事业取得巨大进步和发展,妇女教育水平不断提高,文化素质明显改善。调查表明,如今,我国15岁以上女性人均受教育水平6.5年,比1990年增加1年,快于同期男性增幅。女性文盲率下降大于男性,男女受教育水平的差异进一步缩小。1999年,高等学校、普通中学、小学在校女生比  相似文献   

5.
略论晚清女子教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震 《传承》2008,(6):88-89
晚清女子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打破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教育观,结束了几千年来中国女子不能接受正规教育的历史。但由于其产生的特殊历史环境,其开办之初即遭受重重阻力和破坏,中国女性所追求的平等教育权还远远没能实现。  相似文献   

6.
晚清女子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打破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教育观,结束了几千年来中国女子不能接受正规教育的历史.但由于其产生的特殊历史环境,其开办之初即遭受重重阻力和破坏,中国女性所追求的平等教育权还远远没能实现.  相似文献   

7.
《春秋》1997,(6)
在中国封建社会,男尊女卑,女子在社会上没有地位,又受制于“妇子无才便是德”的荒谬理论,因此历代史书及地方志有关才女的记载可谓寥若晨星,能称上名士者更是凤毛麟角。可是,清代滨州却出现了一位称得上名士、被公认是才女的刘眘仪。刘眘仪,字兰隐,号菊窗,乾隆年间人,是清代很有影响的女词人、诗人和书画家。她出身于一个富有文化教养的地主家庭。父  相似文献   

8.
要以德服人     
我们常说,要以理服人,无论大官小官,权力多大,都得讲这一条。在通常情况下,只要你把理讲明说透了,人们会理解和接受的。笔者提出“要以德服人”,并非是对以理服人的否定或取代,其目的在于突出或强调一下,让“服人”的人多讲点德和多有点德,不要空讲理、蛮讲理罢了。“德”者,指“德行”、“品质”和“德政”之类。理,便是大道理了。一个人,尤其是“公仆”者,无德硬讲理,理也黯然失色,人们心不服,面也不服。只有德正,人们才口服心服。诸葛亮对刘备忠心不贰,大概与三顾茅庐之德有关,同样,诸葛亮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德…  相似文献   

9.
张晶晶 《今日广西》2010,(20):38-40
回望100多年前的晚清时期,尽管当时西风己东渐,但中国女性普遍都还缠着足,笃信“无才便是德”的观念。就在此时,有4位年轻女子大胆地迈出了令国人惊诧的一双“天足”,漂洋过海去学习先进的医学知识,并且都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成为报效祖国的第一代女“海归”,以所学救助同胞,服务社会。  相似文献   

10.
罗孝平 《传承》2011,(9):1-1
胡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笔者认为,德与才,辩证相生,缺一不可,无德无才者必被淘汰,有德无才者难以兴业,而有才无德者则祸患无穷。只  相似文献   

11.
罗孝平 《传承》2011,(24):1
胡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笔者认为,德与才,辩证相生,缺一不可,无德无才者必被淘汰,有德无才者难以兴业,而有才无德者则祸患无穷。只  相似文献   

12.
德才兼备,是用人举贤的标准。德者,兼之以才,则如樯帆纳风,驰骋万里;才者,施之以德,则如行舟添舵,永不迷航。有德无才,于事业无用;有才无德,于事业有害。过去,极“左”思潮下的唯政治论,纵容狂热,袒护愚昧,严重扭曲正确的人才观。现在,我们提倡解放思想,尊重才干,但绝不是忽视政治标准。德,是领导干部的先决条件。当然,不同的历史阶段和社会形态,德的涵义各不相同。笔者认为,当今改革开放新形势  相似文献   

13.
人才流动,在很多时候实际上就是成才主体选择环境,不断追求适合自己成才和实现人才价值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社会环境中因领导因素(主要指领导者的“德”)而促使人才流动的范例在整个人才流动中占有一定比例,这就说明领导者的“德”与属下的才构成一定的因果关系,即领导者的“德”影响属下的才。  相似文献   

14.
党内腐败现象是当前全国人民和党内每一个有正义感的党员所深恶痛绝、痛心疾首的,而“用人不公”则又是党内腐政现象中最突出的一个。什么叫“用人不公”?就是用人者公然或隐蔽地违背党的“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方针,不公正、不公道、不公平地使用干部。致使不少有才有德、忧国忧民、工作勤奋的同志被打入另册,得不到提拔重用,而另一些有才无德、有德无才甚至缺德少才的庸碌之辈却青云直上,志得意满,提拔重用  相似文献   

15.
人是管理的核心。对人才的遴选、识别、使用,毫无疑问,是管理当中最重要的问题。令人惊奇的是,不同年代、不同国度、不同文化背景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在对不同特征人才的态度上竟然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德才兼备,一直是中国的传统选人原则。晚清著名政治家曾国藩财认为:“德才兼备,更重于德。德若水之源,才若水之波;德若木之根,才若木之枝。德而无才,则近于愚人;才而无德,则近于小人。工者不可兼时,与其无德而近于小人,毋宁无才而近于愚人。“显然,有才而无德的人是不受曾氏欢迎的。 作为中国民族计算机业执牛耳者,联想集团总裁…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总书记曾经指出,“妇女在创造人类文明,推动社会发展中具有伟大的作用”。许多妇女已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重要贡献。但是,按照人口比例和妇女总人数与已经成才的比例,目前,女性成才者仍然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强调:“广大中青年干部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希望,代表着党和国家的未来。培养中青年领导干部的工作,不仅要抓紧,而且要抓好。”如何真正培养选拔一批能够跨世纪担当重任、始终坚持“三个代表”要求的年轻领导干部,在当前工作中,我们务必防止畸重畸轻的现象。一是重才轻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德才兼备,是我们党对干部的一贯要求,二者不可偏废,有德无才a,难当重任,有才无德,其才足以济其奸。但一些部门或单位在选拔年轻干部工作中,往往重视了年轻干部“才”的一面,忽视了其“…  相似文献   

18.
为官须有德     
德是为官之本,也是从政之基。俗语说“有德无才会贻误事业,有才无德会毁掉事业”。由此可见德的重要性。 克已修身,信奉道义,以天下为己任,向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自古以来,就有德不优者,不能怀远,“德是才之本”,“德胜才方为君子,才胜德是为小人”之说。 高尚的道德品质是人格,是力量,是财富,是凝聚力和号召力,是领导干部做人为  相似文献   

19.
领导威信是指领导干部在群众中的威望和信誉 ,一个领导者 ,要有效地实现领导目标 ,不但要有权力 ,而且更需威信。如何提高领导干部威信呢 ?笔者认为 ,有七点须引起重视。一是以“德”立威。古人说 :“凡举大事者 ,必以人为本 ;凡择贤良者 ,必以德为先”。所谓“德” ,首先是政治上要强 ,即领导者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应正确、坚定 ,政治纪律严明 ,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比较强 ,政治智慧比较高 ,具有科学判断形势、明辨大是大非的能力。领导干部唯有政治上强 ,才能担当起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重任 ,在惊涛骇浪中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  相似文献   

20.
感悟札记     
工作学习之余,有感而发,拼成“几个对子”,算是心得体会,与同志们共勉。才与德才是能力见识,德是思想品德。有一说法:有过人之见识者才,有超人之胸怀者德。德与才是领导干部最基本的方面,可以说是领导干部的两个基本点,是领导干部做为“人”字的两个支撑。古今中外、各个层面,凡领导者(为官者),都有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德与才。我们常说两大素质: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这在一定意义也就是德和才。德与才缺一不可。重德不能轻才,重才不能轻德。不能唯德,也不能唯才。德不称其祸必酷,才不称其殃必大。德不备没有根基,才不足做不好工作。领导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