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主要研究了上市公司中股东大会会议的运作,分析了公司治理的本质特征即民主,将我国《公司法》、《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上市公司股东大会规则》、《上市公司章程指引》中的股东大会的规定与国外一些国家的相关规定进行比较,建议我国公司法应该对上市公司股东大会会议运作的程序进行系统规定,改变我国这些规范性文件互相矛盾,重复、繁杂的状态,提供一套标准示范文本,保护股东的合法权利,节省公司治理成本,实现股东民主。  相似文献   

2.
构建上市公司股东大会网络通讯表决制度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上市公司股东大会已演变成“大股东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国际上已经出现了通过电子网络以方便股东行使表决权的趋势。构建股东大会网络通讯表决制度,能有效避免现行制度的局限性,最大限度保护投资者利益。股东大会网络通讯表决是股东大会现场表决的补充手段,其制度设计的目标、适用范围、操作程序及信息披露均有其特殊性。基于控股股东的义务,应当禁止控股股东通过网络通讯方式行使表决权。  相似文献   

3.
石纪虎 《北方法学》2010,4(3):53-60
股东大会作为由公司全体股东组成的对公司重大事务进行决策的机制在本质上并不是"机构",而是一种制度,是股东民主的制度形式。股东大会与政治国家中的立法机关(议会)具有本质性的差别,在理论上不能将其类比为立法机关(议会),而应当将其视为一种类似于"全民公决"的重大事项决策机制。股东大会作为股东民主的制度形式只能采用多数决的规则,决定了股东大会制度面临着与政治民主制度同样的问题,即如何保护少数派(股东)的利益。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提出股东大会出席权,是投资人取得和行使股东权利、承担股东义务的基础。因此,确定股东大会出席权的性质及其损害救济十分重要。然而,现行公司法对此问题的规定较为原则,学界对股东大会出席权的性质及其损害救济问题之研究也与司法实践的要求极不相称,因此,对这个问题进行充分的理论探讨很有必要。据笔者调查所知,在我国现行司法实践中,诉请确认股东大会出席权的案件时有发生。试举一例说明。案情:2002年4月10日,某上市公司在《上海证券报》上刊登公告,定于5月13日召开股东大会。股民朱某于4月21日购进200股该上市公司的股票,并于…  相似文献   

5.
试论上市公司股东大会提案的讨论与表决程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翠香 《法学论坛》2001,16(3):39-45
上市公司股东大会提案的讨论与表决程序是一个操作性极强的法律问题,但我国<公司法>及相关法规在这方面的规定存在诸多疏漏,导致实践中股东大会的程序不完备或有失公正,分歧与争执频生,甚至酿成重大事件.本文从上市公司股东大会的提案资格、与公司章程冲突之提案的提出、提案与报告事项及动议的区分以及表决方法、表决权的行使、弃权票的定性等方面入手,对股东大会提案的讨论与表决程序进行分析,阐明了现行法律法规的不足,提出了进一步修改和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股东大会决议瑕疵是指股东大会决议的程序或内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等规范性法律文件或公司章程的情形。主要表现为程序上的瑕疵和内容上的瑕疵。本文在对股东大会决议瑕疵制度进行简述的同时,着重阐述了对股东大会决议瑕疵的法律救济。  相似文献   

7.
论股东大会决议瑕疵及其救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东大会决议是法律行为的特殊种类,当股东大会决议出现瑕疵时,应当参照适用法律行为制度的有关规定,本文从法律行为角度对股东大会决议的瑕疵进行了分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救济方案。  相似文献   

8.
上市公司股东大会规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布机关]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公布日期]2006.3.16 [施行日期]2006.3.16 [文(令)号]证监发[2006]21号 [类别]民商法·证券 [同时废止法规]2000年《上市公司股东大会规范意见》等文件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上市公司行为,保证股东大会依法行使职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以下简称《证券法》)的规定,制定本规则。  相似文献   

9.
瞿静 《河北法学》2005,23(2):74-76
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大会决议瑕疵的诉前救济制度在我国立法中未有涉及,立法规定的空白导致了司法介入的困难,而该制度是中小股东权益保护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从股东大会决议瑕疵入手,挖掘股东大会制度中各程序性规定的得失,比较各国的经验性规则,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股东大会决议瑕疵之诉前救济方式,并为我国公司立法提供修正意见,以更充分地保护股东权。  相似文献   

10.
股东大会决议作为法律行为与共同行为存在显著的区别,共同行为的法律效力主要体现为对表意人具有约束力.而股东大会决议的法律效力则主要体现为对第三人即公司管理层具有约束力。从股东大会的组成、决策的会议形式和股东大会决议必须采纳多数决规则来看,股东大会的决策事项必须受到严格限制,即只宜对公司重大事项进行决策,而一般事项的决策宜由董事会承担。对股东大会决议瑕疵后果的处理必须贯彻类型化的思考模式.不同种类的股东大会决议的瑕疵后果不同。确认股东大会决议无效或者撤销股东大会决议难以起到其应有的保护公司中小股东权益的功能.因此.为强化对公司中小股东权益的保护。有必要建立和健全股东大会提案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11.
论股东大会的召集程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票市场健康而稳定的发展 ,离不开完善的法律规定。虽然我国近年来先后颁布了《公司法》、《证券交易法》 ,但由于其规定不尽完善 ,仍存在诸多疏漏 ,导致实践中发生了一些本可以避免的股市事件。虽然这些事件的起因不同 ,但法律对股东大会会议程序规定不够完善是诱发争执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 ,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对股东大会会议程序的研究 ,本文试就股东大会的召集程序作一些探讨。一、股东大会的召集人股东大会应由具备召集权的人召集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第105条规定 :“股东大会会议由董事会依照本法规定…  相似文献   

12.
中国股东大会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剑龙 《法学评论》2005,23(2):105-115
中国公司法的制定为有序地推进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提供了较为坚实的法律平台 ,但由于公司实践和理论研究的不足 ,公司法的不足和漏洞非常明显 ,随着时间的推移 ,呼吁修改公司法的声音日渐高涨 ,全国人大已将公司法修改列入了第十届全国人大的立法规划之内 ,本文主要通过和日本商法中的股东大会制度及其实践进行比较 ,就中国公司法中的股东大会制度的法律结构所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进行探讨 ,并提出具体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3.
钱玉林 《法学》2005,(3):94-100
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意思决定机关,作为一个会议体的机关,通过股东大会决议发挥意思表示的功能,但公司的意思表示并不局限于股东大会决议。公司法冲破了民法关于法人决议的法理架构,尤其是民法上意思表示瑕疵的理论不适用于股东大会决议。股东大会决议对董事会、监事会具有拘束力,但对第三人和股东是否有法律效力,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一、问题的提出 宏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宏智公司)原告王栋持有上市公司宏智科技18.03%的股份,系该公司第一大股东。王栋认为公司董事会的一些作为严重侵犯了股东的利益,故提议召开临时股东大会,要求改选公司董事会与监事会。 2003年11月,王栋向被告宏智公司董事会邮寄了关于召开宏智公司2004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的提案,提案内容为提名  相似文献   

15.
股东大会决议作为社团性法律行为,与双方性法律行为——合同,在合意的性质上没有实质性差别,都是当事人(股东)意思表示的产物,都存在当事人(股东)的意志没有得到全部体现的可能。在股东大会决议形成过程中,大会提案、股东投票和投票结果统计是三项先后相互衔接的意思表示,但只有大会提案这项意思表示才有实质性内容,股东投票和投票结果统计这两项意思表示,都已经量化了,没有实质性的内容。股东大会决议瑕疵是由大会提案内容瑕疵引起的;如果大会提案内容没有瑕疵,作为数量统计结果的股东大会决议当然也就不会产生内容瑕疵的问题。在公司实务中,应该加强对股东大会提案内容的合法性审查,以减少或者杜绝有瑕疵的股东大会决议产生,将争议由事后解决提前到事先防范,从而达到提高公司的决策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论可撤销的股东大会决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钱玉林 《法学》2006,(11):35-44
公司法上决议的撤销是以股东大会的程序(会议召集和决议方法)以及决议内容存在瑕疵为前提的。多数国家的公司法确立了瑕疵股东大会决议的可撤销制度,我国新《公司法》第22条也引入了该制度。但在决议撤销的原因、撤销权人资格的认定、撤销权的行使、撤销判决的法律效果,以及撤销之诉滥用的防止等问题上尚有深入研究的必要。对于有利害关系的股东行使表决权所形成的不当决议应可成为可撤销决议;赋予决议时的股东、缺席股东、无表决权股东享有撤销权;并可以通过裁量驳回、诉讼担保、股东异议诸制度的设计来防止撤销之诉的滥用。  相似文献   

17.
上市公司收购制度是证券市场资本运作和重组的一项重要制度。在上市公司的收购过程中,往往会产生目标公司中小股东权益受侵害的现象。本文在考察国外相关立法规定的基础上,论述了法律规范上市公司收购制度的意义以及对收购过程中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的必要性,并结合我国2005、2006年分别修订和颁布的有关上市公司收购的法律法规对我国立法的制度设计作出了具体分析。最后,就我国未来证券立法如何完善对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的保护提出了切实有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股东大会是股份有限公司的权力机关,是全体股东组成,就董事、监事的选任,章程变更及公司合并、分立、解散等法律规定的主要事项,作出公司内部最高的意思决定。股东在股东大会上以资本多数决的原则对议决事项通过赞成或否定的方式来决定其意思。由于股东大会的性质所决定,股东大会的决议对于保证公司的利益向着股东利益的正方向发展,保证公司营利目标的实现,以及保证交易安全都是具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然而,股东大会的决议可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瑕疵。股东大会决议瑕疵的存在,将严重影响公司、股东的利益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因此,在法律…  相似文献   

19.
目次一、导言二、日本公司法关于股东大会召集权的规定三、日本股东大会召集权制度的规定对我国的启示一、导言我国公司法自1993年12月29日颁布以来,在规范公司的组织和行为,保护公司、股东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企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在实践中出现了许多在立法时未曾  相似文献   

20.
股东大会决议是股份有限公司的最高意思表示。由于种种原因,股东大会决议可能存在瑕疵,对其进行必要的法律救济,是维护公司利益,保护股东和第三人的合法权益的客观要求。本文指出我国《公司法》中股东大会决议的效力评价体系应予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