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律规避效力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国际私法领域,法律规避制度是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如何认定法律规避行为的效力问题,历来争论较大。本文着重对法律规避无效论进行探讨,并提出质疑,以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王亚男 《人民论坛》2011,(10):84-85
我国《法律适用法》第44条首次将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引入侵权责任领域。对意思自治原则在涉外侵权领域适用的必要性及国际立法实践进行研究,认为将意思自治原则引入涉外侵权领域并对其进行适当限制引领了当今国际私法立法发展的一个潮流,体现了国际私法追求实质公平公正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3.
我国《法律适用法》第44条首次将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引入侵权责任领域。对意思自治原则在涉外侵权领域适用的必要性及国际立法实践进行研究,认为将意思自治原则引入涉外侵权领域并对其进行适当限制引领了当今国际私法立法发展的一个潮流,体现了国际私法追求实质公平公正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4.
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在积极维护国家整体利益的同时,也消极地强化了各国法律的差异,破坏了法律关系的稳定性。限制公共秩序保留的适用是现代国际私法的发展趋势。一方面各国的立法越来越多地规定适用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显性限制条件,另一方面,国际私法趋同化的倾向也隐性地限制了该制度的适用。完善我国的公共秩序保留制度,既要在有限领域承认反致制度,采用个案中的结果说,同时,更应注重司法层面的制度建设,建立公共秩序复核制度,提高法官的个人素质。  相似文献   

5.
公共秩序保留是国际私法内部制衡的重要方面,但与国际私法的内在品性存在一定程度的冲突,应当慎用。涉外亲属法领域的公共秩序保留具有特殊性,适用难度较大。我国涉外亲属法中公共秩序保留的立法与司法实践值得肯定,不过仍应注意把握其适用尺度,如界定为国内公共秩序、以亲属法基本原则为限、恪守"客观说"的适用标准、适当考量当事人利益等。  相似文献   

6.
法典化是国际私法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颁布与实施是国际私法立法史上的标志性事件,该法无论在立法方式上,还是在立法内容上,都与传统的相关立法不同,尤其在意思自治原则、最密切联系原则以及保护弱者利益原则这三大原则的采用上,独树一帜,同时亦引发了许多争议。  相似文献   

7.
胡秀娟 《理论月刊》2006,(11):111-113
国际私法对弱者权益进行保护,使意思自治原则或受到限制或发生变异。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社会经济条件变化导致公权渗透到私法领域的结果,也与国际私法追求的价值取向的变化紧密联系在一起。我国的国际私法立法也应该重视对弱者权益的保护,对意思自治原则进行一定的修正。  相似文献   

8.
论涉外民事案件当事人法律规避行为的效力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涉外民事案件当事人法律规避行为的效力问题□郭丽红涉外民事领域里的法律规避,是指当事人人为地变更冲突规范所规定的连接因素,以避开本应适用的准据法,而使对自己有利的法律得以适用的一种行为。有些学者又称这种行为是“诈欺规避”、“窃法作弊”或“钻法律的空子...  相似文献   

9.
胡炜 《求索》2010,(3):145-147
当前《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已经被列入全国人大立法议程,《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起草工作也即将开始。定性问题是国际私法的基本问题,也是处理涉外民商事案件的前提。我国涉外民商事审判实践中定性错误时有发生,深入研究定性问题并对《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定性条款进行设计和论证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依照平等适用刑法的基本原则,我国刑法应该对男性和女性的性权利都予以保护。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刑法保护的性权利主要是女性的性权利,对男性性权利的保护则不是很具体和明确的。因此应该通过完善立法,来加强对男性性权利的刑法保护。  相似文献   

11.
外国法适用理论是国际私法的核心问题,国际私法历史上的各种学说都在探寻这一理论核心。世界各国的民商事交往必然会导致外国法的适用,拒绝外国法适用的理论已经失去其存在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人本说"认为"人"是私权的载体,私权是国际私法首要保护的权利,为了更好地保护私人权益,应承认外国法是具有域外效力的,外国法适用的理论建构是为了更好地保护私人及其私权。中国要想影响国际私法发展的方向、参与国际民商事秩序的构建,必须形成一套新的国际私法价值体系。这套价值体系在具有中国特色的同时,应既具有传统的国际私法理论根基,又紧跟现代国际私法的发展趋势。中国国际私法应反映时代特色,顺势而为,抓住历史契机,成为现代国际私法理论构建的先行者。  相似文献   

12.
区际法律规避和国际法律规避同样因为各法域间的法律制度差异而出现,是现实中无法回避的问题。区际法律规避的性质和国际私法一样,是一个独立的问题,不应与公共秩序保留混为一谈。判定区际法律规避行为有效性要考察其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对它的效力的判定,直接关系到当事人的利益,也关系到冲突法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黄梓东  冯霞 《求索》2012,(7):244-246
反致制度虽然一直受到国际私法学界的广泛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其在国际私法发展各个时期展现出不同且无可替代的实践价值,因此受到各国立法的普遍接受和司法实践的青睐。在冲突法变革中,反致制度在国际私法制度中的作用与地位发生了改变,承载着现代国际私法新的价值追求,在许多国家和国际公约的制度设计中占据着一席之地。反致制度的有效利用已经成为一种国际趋势,我国应当改变以往回避的态度,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在立法上予以承认和设计,以便实践中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4.
吴晓辉 《岭南学刊》2007,(5):60-63,68
目前国际上的反规避立法内容较为完备且影响较大的是美国和欧盟的反规避立法,而我国的相关立法则尚未全面展开。我国未来的反规避立法应当在规避行为的范围、具体调查时间的限制、中止调查程序的特别情况、与相关法律、政策的衔接等方面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5.
法理学视野中的弱势群体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法理学角度而言,对弱势群体给予特殊保护的理论基础在于,它是社会正义、人权理念的体现和社会秩序的要求。弱势群体由于主客观方面的诸多限制,他们在实现权利方面会遇到各种不同的障碍,因而应该通过立法和司法等不同的渠道使他们的合法权利得到实现,通过立法对弱势群体的权利予以规定是从法律上保护弱势群体的关键。在司法实践中,应进一步加大对弱势群体保护的力度,让那些确有冤情但正义难以伸张的弱势群体打得起官司。  相似文献   

16.
我国目前民事立法中关于胎儿权益保护的规定极其简单,甚至出现了立法空白。司法实践也较为混乱,各级各地法院裁判不一。对胎儿权益进行保护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个别保护主义的立法模式符合我国的现实国情。胎儿应享有受抚养权和生命健康权。欲保护胎儿权益,还应通过限制中晚期堕胎解决胎儿生命法益与生育权的冲突,并区分不同情形处理生育权与胎儿健康利益的冲突。  相似文献   

17.
附条件合同是当事人对合同的效力约定条件的合同,由于其与一般合同相比具有特殊性,对违反附条件合同应该承担的民事责任,难以适用一般的契约法原则和侵权法原则。我国《合同法》在这方面的规定很不完善,理论上探讨也不深,难以适应复杂多样的现实经济生活的客观需要,因此,应在立法上予以进一步明确或完善。  相似文献   

18.
目前世界各国宪政的实践有几种不同类型,通过比较分析,发现不同宪政体制对行政立法权限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而对行政立法价值的影响则较为相似,表现在行政处罚的立法上,则主要体现为给人身自由权应予以最大限度的保护、对公权力应予以限制、“处罚法定”形成行政权力运行的合理边界以及用程序控制行政权的运行等方面。目前世界各国宪政的实践有几种不同类型,通过比较分析,发现不同宪政体制对行政立法权限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而对行政立法价值的影响则较为相似,表现在行政处罚的立法上,则主要体现为给人身自由权应予以最大限度的保护、对公权力应予以限制、“处罚法定”形成行政权力运行的合理边界以及用程序控制行政权的运行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张辉 《前沿》2008,(11):101-104
我国转型期法的适用活动中存在一种区别于“法的适用自由裁量行为”的“法的适用失范行为”。其主要成因是,国家机关或其授权组织的职权“没有法律的规范”,以及“规范的法律无规范的功能”。当前,我国立法机关应改变“宜粗不宜细”的立法策略,以及“职权主义”的立法思维,并且加快以保障社会民众基本权利为目标的立法步伐,以通过法律制度的变革对这种行为予以有效的规制。  相似文献   

20.
法律规避与意思自治的关系体现着国际私法制度更深层的价值取向,作为一种看似矛盾的制度安排,法律规避和意思自治之间的关系是这一制度中矛盾的统一体。意思自治是根本,而法律规避是对其顺利行使的制度保障。正确认识两者的关系有利于指导人们的民事行为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