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著名电视人杨澜说过,在她采访的人物中,王光美最让她震撼,原因在于“经历过那个浩劫的时代后,她选择了宽容和原谅”。能够宽恕他人,给王光美的晚年生活带来了自由和安宁。  相似文献   

2.
王光美的美丽主要不在于其的外表,而在于她的优雅和高贵的气质。这种气质来源于她开朗豁达的性格,来源于她善良宽厚的品德。美丽的女人王光美的美丽为世人公认。50岁以上的国人对新闻纪录片《刘少奇主席访问印度尼西亚》记忆犹新。画面里,一袭中式旗袍的王光美仪态万方,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从那时开始,许多国人把王光美当成心目中最美的女人。  相似文献   

3.
袁有为 《湘潮》2006,(12):33-36
花明楼是已故国家主席刘少奇的故里。王光美是刘少奇的夫人。1948年8月21日,王光美在西柏坡和刘少奇结婚。之后,她与刘少奇相濡以沫、风雨同舟,共同生活了近20年。2006年10月13日凌晨,王光美在北京与世长辞。在她身后,留下了一段浓得化不开的“花明楼情结”。  相似文献   

4.
怀念王光美     
华丽 《党史天地》2007,(5):32-35
王光美,前原国家主席刘少奇的夫人,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端庄贤淑,身心俱美,堪称中华女性的楷范。作者开篇即说:我最崇拜王光美,在我很小的时候,妈妈就常常谈起王光美,因为妈妈欣赏她的聪明智慧和优雅气质……还是妈妈鼓励我学王光美,以寄托我们的哀思,表达人们对她的无尽怀念……  相似文献   

5.
高峰 《党史纵横》2010,(3):14-15
王光美的美丽主要不在于其外表,而在于她的优雅和高贵的气质。这种气质来源于她开朗豁达的性格,来源于她善良宽厚的品德。  相似文献   

6.
前国家主席刘少奇夫人王光美,晚年不仅儿孙满堂,她还成为“幸福母亲”工程的义务打工者。在她的精神感召下,许多人为此工程慷慨解囊———一串项链背后的故事1963年4月,刘少奇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即将出访印度尼西亚、缅甸、越南、柬埔寨等4国。出国前,外交部礼宾司特意给刘少奇与王光美定做了出国服装,还为王光美戴了一串在礼宾司借的珍珠项链。在缅甸时,王光美在海边散步,她脖子上那条珍珠项链断了,珍珠洒落到水里。后来,奈温送给王光美一串缅甸特产的红宝石项链,并说:“我知道共产党不讲送礼,但中国的珍珠是掉在缅甸的海里的,我们应当…  相似文献   

7.
王光美的美丽主要不在于其的外表,而在于她的优雅和高贵的气质。这种气质来源于她开朗豁达的性格,来源于她善良宽厚的品德。  相似文献   

8.
张绛 《党史文汇》2012,(1):27-31
2011年9月26日,是王光美90周年诞辰,2011年10月13日,又是她逝世5周年纪念日.从1980年5月,王光美到古城开封迎接刘少奇骨灰,我就和她相识、接触,前后达21年之久.现仅就王光美与山西的情缘,草撰此文,以志怀念.  相似文献   

9.
作为中国一代杰出女性,王光关这个名字同她的丈是、前国家主席刘少奇一样广为人知。出身名门的她,是怎样投身革命成为共产党人的?又怎么会同刘少奇相识相恋结婚,又伴随他经历了哪些峥嵘岁月?“文化大革命”中经受了什么样的遭遇……这一切都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二部副主任、研究员黄峥新近出版的《王光美访谈录》一书中一一披露。在这部书里,王光美第一次全面地谈厦她参加革命以来的诸多往事,许多鲜为人知的史料细节一一浮出水面.本刊特摘录部分内容,分两期刊载.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易凤葵 《湘潮》2011,(5):18-21
由于籍贯、工作和特定机遇等原因,我与王光美保持了一段长达28年的交往,并每每在面聆中为她的嘉言懿行深深感动。2006年10月,王光美在北京逝世后,我深感有责任将多次拜谒她的所见所闻记载下来,于这段不绝如缕的乡情交往的细微处重温她的人格魅力,再次表达对她的由衷敬仰和深深缅怀。  相似文献   

11.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逝世,当时海内外人士纷纷撰联以示哀悼。蔡元培的挽联是:“著述最谨严,非徒中国小说史;遗言尤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鲁迅逝世时,郭沫若身在扶桑,他送了两副挽联,其中一副是:“方悬四月,叠坠双星,东亚西欧同殒泪;钦诵二心,憾无一面,南天北地遍招魂。”“双星”指高尔基和鲁迅两位文坛伟人,先后去世仅隔4个月。另一副挽联是:“孔子之前,无数孔子,孔子之后,一无孔子;鲁迅之前,一无鲁迅,鲁迅之后,无数鲁迅。”正当姚克与埃德加·斯诺在鲁迅指导下致力于编译《活的中国》时,得知鲁迅逝世噩…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国一代杰出女性,王光美这个名字同她的丈夫、前国家主席刘少奇一样广为人知。出身名门的她,是怎样投身革命成为共产党人的?又怎么会同刘少奇相识相恋结婚,又伴随他经历了哪些峥嵘岁月?“文化大革命”中经受了什么样的遭遇……这一切都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二部副主任、研究员黄峥新近出版的《王光美访谈录》一书中一一披露。在这部书里,王光美第一次全面地谈及她参加革命以来的诸多往事,许多鲜为人知的史料细节一一浮出水面。本刊特摘录部分内容,分两期刊载,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刘建军 《党史纵横》2006,(12):27-29
2006年10月13日,前国家主席刘少奇的夫人、原全国政协常委王光美女士在北京逝世,走完了她坎坷而又伟大的人生之旅,享年85岁。王光美一生最大的不幸与另一个女人密切相关,这个女人就是江青。王光美比江青小7岁,1921年出生,1945年辅仁大学硕士毕业。1946年8月赴延安,1948年加入中  相似文献   

14.
“审问王光美”1967年4月10日,在清华大学举行了30万人批斗会。在江青、陈伯达的直接操纵下,一伙人对王光美拳打脚踢,王光美坚持原则,不屈淫威。“红代会清华大学井冈山兵团”的《井冈山》杂志社,1967年8月10日出了《井冈山》专刊,登了《三审王光美...  相似文献   

15.
1980年 11月20日 王光美:总算让全国人民出了这口气 王光美同志今天特别高兴、活跃。她并不认识我,可是她看到我佩戴着蓝边的记者证,就像久已相识的老朋友,对我说:“太高兴了!总算看到把他们押上审判台了,总算出了这口气,全中国人民出了这口气。”一位叫不出姓名的老人说:“我活着就等着看把  相似文献   

16.
刘少奇同志要求子女是很严格的。1964年夏季,王光美同志在河北省新城县蹲点,刘少奇同志写一封信让15岁的女儿平平送去.并嘱咐秘书,不要给她买票,不要送她上火车站,也不要通知王光美同志到车站接她,一切由她自理。秘书感到很为难。他想,平平毕竟是个小孩子,而且从未出过远门。刘少奇同志看出他的心事就对他说;“对孩子一是要管.二是要放。什么叫放呢?吃苦耐劳的事情.经风雨见世面的事情、都要放手让孩子去干。这样可能孩子要跌些跤,但只有这样做,才能使他们受到锻炼,更好地成长起来。”既“管”又”放”,对立统一刘少奇同志…  相似文献   

17.
《党课》2008,(2):118-119
2007年7月28日,82岁的湖北宜昌市中医院离休干部、原护士刘恨钱同志因病过世,穿着生前她自己用粗布缝制的白色衣服,没有鲜花,没有挽联,没有任何仪式。第二天,家属带着她生前省下的两万元钱,代她交了最后一次党费。  相似文献   

18.
1967年9月13日凌晨3点40分,月明星稀,夜色苍茫,清冷的秋风阵阵掠过,一辆军用吉普车悄然停在了中南海刘少奇住所的门前,几名军人出现在王光美面前,向她宣布:“从现在起,你已经是无产阶级专政机关在押的罪犯.”1967年11月27日,王光美被转押到秦城监狱.在此前后,她受到了无数次围攻式的审讯.  相似文献   

19.
王光美,rt#天津,1921年9月出生在北平。王光美的父亲王伍青,又名王治昌。早年留学日本,是早稻田大学商科毕且生。回国后,在天津女子师范学院教书,以后又在政界担任过相当部长一级的职务。王林青共有玉且个儿女,前面6个均是男孩,后面5个均是女孩。11个兄弟姐妹分别为3个母亲所生。王槐青的原配夫人性黄,她生了一个男孩后不久就去世了。后来,这位长子在30多岁时,因病而去世。王伍青的继配夫人是位华侨姑娘,是王槐青在日本留学时房东的女儿,姓赵。她生了两个男孩,即二哥王光对、三哥王光超。王光对清华大学毕业后留学美国,在宾…  相似文献   

20.
50年代初,在中南海刘少奇的住处,王光美同志带来了一位年轻秀丽的姑娘,名叫杨淑梅。她是来京工作不久被选中调到刘少奇身边做保育员工作的。起初她并不清楚到中南海干什么,只知道组织上一再叮咛:要服从党的分配,到了新单位要守纪律、有礼貌,不该问的不要问,严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