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振财 《新长征》2006,(11):48-49
扶余,充满着激情,洋溢着活力。以项目建设为第一突破口的经济建设如火如茶。今年上半年引进147个项目,协议招商引资额43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2.1亿元。其中新建项目134个,续建项目13个,新上固定资产投资超亿元的项目9个,续建固定资产投资超亿元的项目3个。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已完成12亿元,同比增长181.8%;全口径工业总产值实现15亿元,同比增长45.9%;工业增加值实现4.8亿元,同比增长48.2%;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8亿元,同比增长17%;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51201万元,同比增长26.6%。  相似文献   

2.
《湘潮》2011,(10):F0004-F0004
汝城位于湖南省东南部、湘粤赣三省交界处,素有“鸡鸣三省,水注三江”之称。全县土地面积2400.52平方公里,辖23个乡镇,人11140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6.2万。2010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6.2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7.47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9.04亿元,财政总收入4.39亿元。  相似文献   

3.
桑植县是贺龙元帅的故乡、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这是一块红色的土地,也是一个典型老、少、边、穷地区,是全国重点扶持的特困县之一。2006年全县生产总值仅20.44亿元。在县内经济相对不发达的情况下.我们依托资源、政策和服务三大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仅2006年新签约项目5个,合同利用外资11.22亿元,实际完成投资3.729亿元。并有2个项目达成框架合作意向,  相似文献   

4.
白爱军 《实践》2011,(7):30-31
“六个一”幸福指数工程是呼伦贝尔市提出的创造性民生工作,该工程在新巴尔虎右旗实施3年来,取得了优异成绩。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6.2亿元,同比增长14%,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9.92亿元,增长20.9%,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7.3:77.1:15.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8亿元,  相似文献   

5.
《天津支部生活》2013,(3):F0002-F0002
增强经济实力,夯实民生之基 中北镇紧紧围绕“富民强镇”的奋斗目标,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产业聚集和升级,全镇经济实力显著提升。2012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26.5%.完成税收15.04亿元,固定资产投入136亿元,内资到位比上年增长34.9%,实际利用外资比上年增长25.5%,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8594元。目前,该镇共有重点项目61个,计划总投资近339亿元,累计完成投资220亿元。  相似文献   

6.
常熟市     
《新湘评论》2005,(10):52-52
江苏省江阴市是长江下游的重要交通枢纽城市,全市总面积987.5平方公里,下辖16个镇,户籍人口117.77万人。2004年,江阴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38.26亿元,全年财政收入92.14亿元。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中,江阴市连续两年位列第一。  相似文献   

7.
王宏业  李涛 《党的生活(河南)》2009,(11):F0004-F0004
60年来,禹州市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有这样一组数字:从1949年到2009年,禹州市GDP从0.2亿元增加到264.8亿元,财政收入从614万元增加到12.6亿元,人均GDP从34元增加到21817元,剔除价格因素,分别增长了176.1倍、205倍、277.1倍。尤其是去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禹州市积极应对,化危为机,取得了良好的业绩。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24亿元,增长10.5%,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3个百分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6.9亿元,增长9.5%,总量在全省县级中排第2位,增速排第6位。  相似文献   

8.
郭忠 《学习月刊》2010,(10):58-59
近年来,襄樊市襄阳区咬定争进全省十强的目标,心无旁骛谋发展,充满信心往前赶,在应对危机中实现了弯道超越。2009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82.7亿元,比上年增长16.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31亿元.增长62.04%: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达到86.8亿元.增长78.4%;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超过3亿元,增长33.4%,在襄樊纳人全省考核的7个县市区中增幅均居第一位。  相似文献   

9.
《当代党员》2010,(8):F0002-F0002
2009年,重庆市合川区坚定不移实施“3421”工作思路.创新实干、奋勇争先,经济社会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8.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5.39亿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0.4亿元。  相似文献   

10.
《奋斗》2009,(6):39-41
绥化市咬住发展不放松,以营造一流的环境为基础,以招商引资为中心,以大项目建设为核心,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服务水平为保障,把又好又快发展、更好更快发展真正落实到了行动上,通过大干催生大变,去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34.2亿元,同比增长14.9%,高于全省3.1个百分点;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38:7亿元,增长48.7%,高于全省13.5个百分点,增幅列全省第一;实际利用外资3618.4万美元。增长25.3%,创历史新高。全口径财政收入34.2亿元,增长26.9%.一般预算收入15.9亿元,增长32.1%;绥化市市本级实现财政总收入11.9亿元,  相似文献   

11.
经济规模不断壮大 60年间,四川经济快速发展,地区生产总值从1952年的246亿元,到1970年突破百亿,达到102.3亿元;1991年突破千亿元,达到1016.3亿元;2007年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505.3亿元;2008年,四川IGDP达到12506.3亿元,与1952年相比总量扩大5074倍,年均增长7.7%。60年的快速发展,四川经济在中国尤其是在西部地区的重要地位得到不断巩固,2008年GDP总量位居全国各省(区、市)第9位,西部第1位。  相似文献   

12.
财经热读     
《共产党人》2010,(11):13-13
首届宁蒙陕甘毗邻地区经洽会结束 为期3天的第一届宁蒙陕甘毗邻地区经济技术合作洽谈会举行签约仪式,共签订合作项目134个,签约金额达182.1亿元。签约项目中投资合作类项目46个,项目总投资171.55亿元,主要涉及能源化工、机械装备制造、商贸物流、基础设施、新材料、食品制造、农业、旅游8大类。  相似文献   

13.
马宁宇 《当代贵州》2007,(15):35-35
小河区2000年建区.是贵阳市最年轻的城区。她既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又是贵阳市的三个中心城区之一。2006年.小河区人口14.9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1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4.09亿元.成为贵州省人均财力第一的县级行政区域。在新形势下,小河区提出了“建设现代化工业强区和现代化都市新区”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4.
郭广福 《奋斗》2011,(10):27-28
年初以来,汤原县按照省市“产业项目攻坚年”的有关要求,把产业项目作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大力实施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三轮驱动战略,进一步培育壮大“四个产业”.经济社会呈现出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态势。上半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5亿元.同比增长16.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0.81亿元,同比增长30.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7.04亿元。同比增长19.9%;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1.3亿元,同比增长38%;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6924万元,同比增长30.8%。  相似文献   

15.
柴达木总是给人惊喜。岁末年初,记者从海西州“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中看到了这样几个主要经济指标:至“十一五”末.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0亿元、工业增加值225亿元和地区财政收入42亿元。比“十五”末,三项指标均要翻一番。也就是说,要实现这一奋斗目标,在“十一五”5年中.以上各项指标年均要保持18%、20%和16%的高速增长态势。  相似文献   

16.
据全省审计工作会议消息,2011年,全省审计部门突出对重点项目、重点资金、重点领域的审计监督,共审计和审计调查项目9237个(其中省厅完成113个),查出违规资金85.2亿元、管理不规范资金579.6亿元、损失浪费资金4.2亿元;上缴财政资金18.6亿元、核减工程价款7.9亿元,促进增收节支36亿元。  相似文献   

17.
微山县是湖区,如何依靠当地资源优势发展经济、造福群众是一个大课题。今年1至7月,该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8.04亿元、财政总收入14.96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06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  相似文献   

18.
我省1995年分地市社会经济发展公报资料表明,全省州个地市总量指标又出现新的变化。国内生产总值进入全省前五强的依次是:长沙市(320.41亿元)、常德市(216.9亿元)、岳阳市(199亿元)、衡阳市(187.84亿元)、株洲市(176亿元)。同上年比,全省除岳阳和湘潭两市的经济总量位次前移一位,衡阳市、娄底地区退后一位外,其余地市位次格局没有改变。位于前五强的五市国内生产总值合计1100.15亿元,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50.1%,对全省总体经济实力的增强起了重要作用。五市之所以经济发展位于全省前列,除了历史上已形成较强的经济…  相似文献   

19.
李润安  吴瑞芳 《实践》2011,(3):37-37
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街巷平整宽敞,一块块农田规划有序,一个个人区项目捷报频传。赛罕,这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在短短的几年内,从城区到农区,惊人的发展速度让世人刮目相看:截至2010年底,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12亿元,是2005年114亿元的2.7倍,五年年均增长22%。地方财政总收入达到50.2亿元,是2005年14.4亿元的3.5倍,五年年均增长28.1%,连续六年名列自治区第四位,连续多年名列呼市第一位。  相似文献   

20.
今年以来.民和县委、县政府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突出“一城两区”建设.着眼“四个发展”.在民和这片广袤富饶的河湟大地上.奏响了一曲曲振奋人心的发展凯歌。截至6月底.全县完战地区生产总值9.46亿元.同比增长89%;完成行政辖区固定资产投资7.53亿元,同比增长44.64%;完成工业增加值2.7亿元.同比增长14.8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511万元.同比增长25.0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885元.同比增长10%;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2111.37元,同比增长19.86%;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1亿元,同比增长22.8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