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49年,败退到台湾的国民党,检讨失去大陆的教训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而对台湾50年来的社会发展影响至深的举措,是国民党在台湾实行的和平土改。国民党在台湾的和平土改不仅解决了争取无地、少地贫苦农民的支持,解决了迫在眉睫的粮食供应问题,而且成为台湾从农业社会发展成工商业社会的起点和基础。“战后台湾的变迁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就是光复初期的土地改革。”  相似文献   

2.
在12月初结束的台湾地方选举中国民党狂胜,这是台湾选民对民进党执政5年首度提出的不信任投票。马英九说,国民党没有打败民进党, 是民进党打败了他们自己。此话说得很中肯,在选举期间,民进党不断在弊案漩涡中、在与媒体TVBS的纠缠当中, 并没有专心面对国民党、面对选民;而台湾经济长期低迷,每天都有家庭集体自杀的社会新闻,这些问题已经没有办法再用“统独”问题来麻痹老百姓。  相似文献   

3.
20世纪30年代,中国国民政府着手对南海划界。1946年12月,国民政府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等国际文件接管南海并派军驻守。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后,继续宣称“中华民国”对南海“11条断续国界线”的u型历史性水域拥有主权。此后60余年,台湾当局一直没有放弃南海主权,但其南海政策历经蒋氏父子、李登辉、陈水扁和马英九四个时期,也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和调整,这些变化既受其时代背景的影响,也受主政者的主观思想所左右。本文试对1949年以来台湾当局南海政策的演变进行考察,并通过对其相关政策的比较,探讨其历史变化的表现和特征。  相似文献   

4.
吴琳 《当代世界》2010,(4):39-42
近年来,以国际非政府组织为代表的公民社会组织在参与联合国政策制定方面日趋活跃,进入联合国开展活动的组织数量成倍增加,作用和影响力不断扩大。主管经济和社会事务的前联合国副秘书长德赛认为:“非政府组织不再单单是联合国的‘消费者’,它们还起到了新点子促进者的作用,警醒国际社会关注凸显的问题,还发展了专门技术和才干。这些在政策和行动层面为联合国的工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民党在岛内重新执政,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态势正在不断形成,两岸迎来了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期。但两岸关系中的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特别是台湾参与国际活动问题仍然是考验两岸关系极具挑战性的难题。事实上,虽然马英九上任后台湾当局不再提案“参与联合国”,  相似文献   

6.
南书房     
《南风窗》2009,(8)
《毁灭的种子:战争与革命中的国民党中国(1937-1949)》[美]易劳逸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1月版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也是国民党政权溃败60周年。国民党何以失败?这是1949年之后,国  相似文献   

7.
儒学自清初由中国大陆传入台湾以后,一直没有出现过断裂现象,哪怕是在日本占领时期,在占领当局的民族同化政策压制之下,儒家思想仍然在民间社会中顽强地存在着。1949年国民党去台后,曾在台湾推动“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此举虽然有其十分明确的维护政治统治目的,  相似文献   

8.
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虽已从大陆回台,但余波荡漾,留下太多的伏笔。虽然江丙坤的大陆行有诸多亮点:高规格的接待、破冰之旅、打开1949年以来国共隔海对立的僵局、为国民党在岛内敢喊出“未来一中”增加了一些自信,但是江此行也不是“有求必应”。譬如他跟国台办主任陈云林说,希望“东盟加三”(“三”即中日韩)变成“东盟加四”(即把台湾也加进去),陈云林就没有正面响应。台湾历来有希望加入  相似文献   

9.
探讨中国统一问题,无论是港澳问题,还是台湾问题,历史产生的两地隔离状态均产生了重大影响。特别是台海两岸50年的隔离,影响更甚。台湾自古即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50年来咫尺海峡,隔断了同胞情谊,两岸还形成了不同的政治、社会和经济制度。因此探讨海峡两岸关系的演变及其对祖国统一的影响,有其重要的价值。 一、两岸关系演变的阶段论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从而在国际法上完成了政府的继承。“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它是相对于盘踞在台湾岛及其周围小岛的国民党当局而言的。从1949年到现在,两岸关系伴随着两岸采取的策略和国际形势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大致以1949年至1979年为第一阶段,1979年  相似文献   

10.
由我系王杰教授主编,贾庆国、王联、张良福、张海滨等参加写作的《联合国遭逢挑战》已于1994年12月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该书是国家教委社会科学“8·5”重点项目,也是对联合国成立50周年的献礼。全书共27万字,由总论和五章组成。该书选择了联合国在当前国际社会中面临的几个重大问题进行论述,着重分析联合国在这些  相似文献   

11.
新闻眼     
《南风窗》2006,(24)
北高选举难改台湾政治生态台北、高雄市长选举之所以广受关注,除了两地是“直辖市”的地缘关系之外,更重要的是它们是过去半年反贪腐强风持续吹袭下的第一次民意检验。由于“总统”陈水扁与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分别受到国务机要费案和首长特支费案的严重冲击,这场选举已普遍被外界视为是台湾选民对扁马二人的信任投票。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叙美关系持续紧张.美国指责叙利亚支持中东恐怖主义组织,为伊拉克反美武装提供援助和通道,美国政坛威胁要对叙利亚采取行动的消息不断见诸报端.今年2月,黎巴嫩前总理哈里里被炸案发生后,美国加大了对叙利亚施压的力度.在美英等西方国家的推动下,联合国成立了以德国检察官梅利斯为首的国际调查委员会,负责独立调查哈里里被炸案.10月20日,该委员会向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提交了一份报告,称有迹象表明黎巴嫩和叙利亚的一些高官涉嫌参与了此事,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3.
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MDGs)将于2015年底到期;国际社会正在密集地讨论2015年后国际发展议程的制定问题,特别是如何借鉴MDGs的落实经验与不足。联合国系统的多份报告已经初步设定2015年后议程的基本框架,当前国际社会讨论的焦点主要集中于2015年后议程的具体目标肘旨标以及2015年后议程落实的责任承担问题。中国强调,2015年后议程应强调各国团结合作、重点关注发展中国家和解决南北发展不平衡问题。2015年后议程必须以消除贫困和促进发展为核心,相关目标的设定必须在考虑MDGs及其实施经验的基础上,一方面坚持((联合国千年宣言》、“里约+20”峰会及其成果文件《我们憧憬的未来》的各项原则和共识,另一方面积极应对新的时代挑战,同时兼顾世界各地区、各国的发展能力和特殊发展问题,进而形成综合性的指标框架。同时,加强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以南北合作为核心、南南合作为补充,共同促进新发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2006年始,陈水扁在岛内和国际领域摆开了与祖国大陆进行全面对抗的姿态。尤其是,随着陈水扁及其亲信家人涉嫌重大贪腐弊案的曝光,台湾社会“反扁”声浪四起,“倒扁”运动风起云涌,陈水扁及民进党的民意支持度持续下跌难有起色,大大加深了陈水扁当局的执政危机。为转移焦点、缓解压力、鼓励泛绿支持者士气,2006年陈水扁当局在国际社会的分裂活动变本加厉,在双边和多边领域挖空心思制造麻烦,谋求所谓“外交突破”以塑造利于“台独”的国际环境。但是,在一个中国框架日益稳固的大环境下,台湾当局在国际上的“台独”分裂活动迭遭挫败、举步维艰。总体来看,2006年国际环境继续朝有利于遏制“台独”冒险方向发展、“台独外交”的“国际活动空间”正大幅萎缩。  相似文献   

15.
自从1949年国民党政府溃逃台湾以来,台军的军事战略先后经历了“反攻大陆”、“攻守一体”及“固守防卫”等三次军事战略的调整和五次大规模整编部队,再加上1997年由李登辉政府颁布实施了“精实案”,从而使台湾军队的军事实力得到极大增强。目前,按照台湾奉行的固守战略,  相似文献   

16.
何星 《国际展望》2023,(1):96-115+156-157
冷战结束后,在自由和平理论指导下,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通过稳定行动介入冲突后国家的国家建构,推动西方式民主政权改造。在二十多年中,从波黑的战后重建到阿富汗战争的失败,随着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对其安全利益认知的变化,稳定行动在目标、内容、标准、方式等方面发生显著变化,呈现从“征服者模式”向“殖民者模式”演变的特点。美国、法国等通过对联合国维和行动话语权的控制,尤其是通过控制稳定特派团的安理会决议,将不同的稳定行动模式引入联合国维和行动中,使各时期的联合国稳定特派团执行不同模式的稳定行动,导致联合国维和行动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西方大国维护其安全利益的工具。在此背景下,国际社会需坚持维护联合国的权威性和有效性,推动联合国维和行动改革,将联合国维和行动建设成为有效维护世界和平的真正的多边国际安全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7.
2003年12月18日,由联合国和北京大学共同主办的“支持中东和平公共论坛”在北京好苑建国商务酒店召开。论坛由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兼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袁明教授和联合国巴勒斯坦权利委员会副主席、阿富汗常驻联合国代表法哈迪先生(Amb.Ravan Farhadi)共同主持,来自中国、美国、巴勒斯坦、以色列、日本、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和来自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代表50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与会者不仅回顾了中东和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而且关注该问题的实际解决办法,呼吁国际社会和民间组织的和平支持,建议发挥国际组织和公众的力量,督促中东问题的和平解决。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是联合国成立60周年。在中国的纪年中60年为一甲子,按中国的历法,今年也是联合国的甲子庆。60年来,尽管联合国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也犯过不少的错误。但它毕竟在当代的国际政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就是它为什幺能从当初成立时的51个成员发展到今天的191个成员,几乎囊括了地球村的所有成员,成为名符其实的地球村的“村委会”。诚然,作为国际格局的产物,联合国也必须具有与国际格  相似文献   

19.
2012年“大选”之后,国民党在南台湾的选举动员逐步进入一个“结构崩解”的阶段,影响所及,国民党不仅在南台湾各类选举中难以取胜,也因为其所掌握的社会支持网络更趋于弱化,国民党在南台湾绿营执政县市作为一个在野政党的监督力量也随之弱化。因之,即便在多数南台湾各县市议会中,国民党仍掌握较多正副议长席次,但由国民党掌握的县市议会,却对民进党县市政府的消极的两岸交流政策难有影响。检视国民党在南台湾“结构崩解”的情况、影响及民进党县市政府和县市首长的两岸交流政策,并研判其发展趋势,无疑对深入了解南台湾政治社会状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国民党执政五十年“侨务”政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侨务”政策是台湾当局对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1949至2000年国民党统治台湾的50年间,历经蒋介石、蒋经国、李登辉三任领导人主政,其“侨务”政策的演变也大致可以分为蒋介石时期的“反共复国”“侨务”政策、蒋经国时期的“三民主义统一中国”“侨务”政策及李登辉时期的“台湾意识”形态化“侨务”政策三个阶段。李登辉时期的“侨务”政策既有对两蒋时期“侨务”政策的延续,同时更显现了“台独意识”的新趋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