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关于新形势下建构两岸经济合作框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题、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重要主张。表明了新时期大陆发展两岸关系的重要方向。从两岸经济关系发展角度看,在当前两岸政经形势发生一系列深刻变化的情况下,探讨和思考如何构建两岸经济合作框架,无论对推动两岸经济关系发展的转型升级,还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构建,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台湾研究》2014,(1):1-3
2013年,两岸关系继续保持了和平发展的良好势头,两岸双方在维护一个中国框架、扩大两岸交流合作、致力振兴中华等方面的共识在扩大、互信在增强,但是岛内朝野政争仍然激烈,政局复杂多变,这与两岸既有的矛盾分歧和前进中出现的各种新问题相互叠加,深刻地制约着两岸关系发展的层次和水平。2014年是岛内政局演变和巩固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关键的一年。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两岸关系已步入和平发展新时期并且在诸多领域取得丰硕成果,但由于受到岛内政治、文化教育、两岸关系、国际政治与青年自身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两岸大交流背景下台湾青年的“国家认同”仍然呈现出“去中国化”与“台湾化”的现状,对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国家和平统一将造成相当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未来两岸双方应继续深化两岸经济、文化、教育、社会领域的交流合作,以建构“双重认同”作为化解台湾青年“中国认同”危机的基本路径,在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进程中重新建构台湾青年的“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在两岸关系交流的潮流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仅有经贸合作是不够的,还必须重视深化文化交流。文化交流合作机制是建构两岸和平发展框架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是形成两岸统一认同的重要环节。本文拟以两岸文化合作机制与文化共同体构建为题,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萧大维 《台湾研究》2012,(1):8-10,44
建立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是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一环。2005年4月,国共两党领导人共同发布“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提出“促进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建构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架构,包括建立军事互信机制,避免两岸军事冲突”;  相似文献   

6.
国民党重新上台两年多以来,在两岸执政党、执政当局及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推动下,两岸关系实现了历史性转折,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和平发展的良好势头,两岸大交流、大合作的局面正在形成。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经成为两岸的主流民意,从而为两岸关系的不断改善和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社会基础。然而,两岸关系快速发展也逐渐暴露出两岸之间固有一些分歧,影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各种负面消极因素也不断浮现,两岸政治关系仍然迟迟无法有所突破,这些都深刻地影响着两岸关系迈向纵深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国民党重新上台执政,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国共两党的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得以成为两岸执政党、执政当局的政策加以落实。正是基于此,两岸协商谈判得以逐步推进,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问题亦被正式提出来,成为两岸一些专家学者讨论的热门话题。本文拟就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如何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几个问题谈点浅见。  相似文献   

8.
刘国奋 《台湾研究》2012,(6):4-8,30
1992年,两岸两会几经协商讨论和函件来往最终达成“九二共识”。“九二共识”形成20年来的两岸关系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只要两岸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两岸关系就能走得顺畅,反之两岸关系就会波折不断,甚至引发危机。自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进人到和平发展新阶段,四年多来两岸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交往使得两岸民众共享其利,这与两岸有着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基础分不开的。两岸关系已进入到深水区,如何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础,无疑需要我们去重视“九二共识”、发展“九二共识”,让两岸关系更加深入发展。中国共产党、中国国民党和台湾民进党是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有较大影响的政党,研究探讨这三党与“九二共识”的关系,对于我们缩小一些两岸关系中的矛盾分歧、继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促进中国统一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制度化,既需要构建与充实科学与合理的框架内涵,也需要选择合理与可行的推进路径,这不仅关系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前景,而且关系到两岸关系制度化建设的成效与成败。增进两岸政治互信、建立两岸和平制度化机制与推进两岸社会一体化工程三方面,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制度化建设的可行路径选择,至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新形势下加强两岸产业交流与合作的思考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两岸产业交流与合作正面临一系列新的形势变化:一方面,正在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使外部需求急剧下降,并将引发全球产业的洗牌,两岸产业交流合作既面临挑战又存在机遇;另一方面,自2008年5月以来两岸经贸关系发生的一系列重大积极变化,更将对两岸产业交流与合作产生深远影响。新形势下,研究和总结两岸产业交流与合作在此次金融危机中暴露出的问题,积极探索未来推动两岸产业交流与合作转型升级的思路,对于深化两岸经济关系发展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将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署后的两岸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6月29日,两岸签署“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即ECFA)。毫无疑问,两岸经济关系从此将进一步向更为全面、双向、常态化的方向发展,并由此进入到机制化与制度化发展阶段,这将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经济基础。ECFA签署之后,两岸关系的扩大和深化是必然之势,但由于方方面面问题较多,  相似文献   

12.
两岸社会关系和平发展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聚焦于两岸社会关系发展的现状与未来,首先从理论研究层面界定两岸社会关系和平发展的概念与内涵;以社会学学科与两岸关系的交叉研究为例,提出"两岸间社会"这一可能的分析框架;以台商研究为例,说明如何做微观层面的两岸社会关系和平发展研究。接着在对两岸社会关系和平发展功能与特征解析的基础上,剖析了两岸社会关系和平发展的现状,最后提出两岸社会关系和平发展的五条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3.
经过四年多来两岸执政当局的共同努力,两岸关系已由和平发展开创期步人巩固深化的新阶段。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两岸制度化谈判的恢复和推进发挥了至为关键的作用,不仅解决了一批长期制约着两岸关系发展的重大难点问题,而且促进了两岸政治和社会互信,夯实了两岸和平发展的基础。从形式上看,两岸谈判的具体内容虽由两会承办,但其主体是两岸执政当局,执政双方的战略、原则、策略对谈判的达成及其成果具有重要影响。本文根据2008年国民党重新执政以来两岸关系发展的脉络,特别是两会商谈的有关实践,探究马英九当局关于两岸谈判的战略思维、基本原则、做法特点及面临的主要障碍,希冀为两岸继续巩固谈判成果、开创谈判新局提供有益视角。  相似文献   

14.
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经验反复证明,巩固与扩大政治认同与互信基础,是两岸关系和平、稳定与发展的根本保证与前提。海峡两岸应戮力同心,“增进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不断凝聚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共同认知,巩固深化政治互信基础,维护与发展两岸关系得来不易的大好局面。  相似文献   

15.
尽管现阶段有关两岸经贸的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均为单方制定,但30年来两岸经贸交往仍取得长足发展.这主要源于两岸经济自身的规律。当前两岸经贸关系已经走到了一个关键的转折阶段,推动两岸和平发展成为未来两岸关系主流,其中最直接的着力点就是继续深化和扩大两岸经贸的交流与合作。作者认为,分三步走逐步深化两岸经贸往来的制度性安排应是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6.
论文从两岸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四个方面来观察思考1995年以来20年的两岸关系史,探讨了两岸关系在曲折前行中的种种问题与矛盾,认为目前两岸关系结构性矛盾是由多重因素造成的,它与历史和现实的内外因素交织在一起,既有客观原因,更由主观因素促成。为使两岸能够真正摆脱结构性困境,两岸双方需要有更大的勇气、更多的历史担当和更为灵活多样的方式,以进一步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对此,文章提出了两岸双方必须建立一些新的观念和采取一些新的做法,以及目前两岸必须重视和解决几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石勇 《台湾研究》2014,(4):91-94
2014年6月27日,由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主办、全国台湾研究会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协办的“首届两岸智库学术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以“两岸关系:理论创新与深化合作”为主题,海峡两岸30余家重要学术机构和知名智库的12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参加。  相似文献   

18.
2008年国民党重新执政以来,两岸执政党在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政治互信的基础上,恢复两岸两会协商,先后共签署了十五项协议,达成一项共识,两岸制度化协商不断深入;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署和实施以及两岸经合会成立,标志着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率先在经济领域获得突破,两岸经济合作关系的机制化和制度化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然而,在两岸关系步入和平发展轨道并大踏步推进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同时,两岸关系发展也潜藏着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19.
两岸应正视结束敌对状态签订和平协议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去年5月以来,两岸关系在两岸执政当局、执政党和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开始走出阴霾,逐步进入良性互动、和平发展轨道。两岸同胞期盼已久的两岸关系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局面基本形成。这一局面得来不易,值得倍加珍惜和维护。但是,这仅仅是两岸关系历经多年的波折后,向良性发展迈出的第一步,两岸关系要取得实质突破,实现全面正常化,还有更艰巨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20.
张文生 《台湾研究》2008,(5):18-21,59
两岸关系是国共内战的延续,国共两党关系长期以来是两岸关系的主体和核心。2000年,随着台湾政局的发展,国民党失去了台湾的执政权,也丧失了大陆政策的主导权。2005年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两岸政党交流,两岸政党关系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国共产党在推动两岸政党交流的过程中,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使得有利于两岸关系发展的积极因素不断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