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6 毫秒
1.
1989年通过的《行政诉讼法》规定,行政案件不能适用调解,但仍给出了一个近似于调解的解决思路,即该法第五十一条(现行《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当事人可以在案件被做出判决或者裁定前向人民法院申请撤诉。虽然是否准许撤诉的裁定权在于法院手中,但是否行使申请撤诉权则由相对人决定,故而在司法实践中,部分行政案件会以“原告撤诉”方式进行处理。2014年及2017年《行政诉讼法》进行修正时均作出部分调解规定,但在学术争论中,对于该种制度的完善仍存在不同见解。本文将从行政诉讼和解概念、构建正当性、构建途径三个方面阐述如何完善行政诉讼和解制度的构建路径。  相似文献   

2.
台湾高山族有多种来源,“其中从大陆迁去的古越人……是构成台湾高山族的主要成分”。三国时期,沈莹在《临海水土志》中将夷州(台湾)人称为“山夷”。最近,笔者在研究时发现,早在新石器时代,闽北的建瓯土著也称“山夷”。《建瓯县志·人口》载:“商周时期散落在福建有七支氏族,在闽北的为客家族,和当地土著‘山夷’相处。”这一史料为研究台湾“山夷”与古越渊源提供有力的根据。考察台湾“山夷”的来源,必须对古代祖国大陆“夷”的分布和建瓯“山夷”与古越、闽越的关系及古越习俗特征进行考证,才能得出其水源木本的根脉所在。  相似文献   

3.
法制被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全会推到一个新高度后,即刻成为当下的热点话题,但是学界关于"法制"一词起源的研究很少;近百年来中国在法制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也少有人进行综述。通过对"法制"一词的追根溯源,发现该词起始于西周,为用刑、戒和礼等政令治理老百姓之意。此外收集从1902年至2014年一百一十三年间关于法制主题的学术成果数据,包括图书、期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报纸专利等与法制有关的文章、著作和科研成果。发现中国的法制研究取得了颇多成果,相关论文、著作和科研成果的数量惊人。学位论文数据也印证了越来越多的人正在进行与法制有关的课题研究。  相似文献   

4.
试析台湾《贸易法》彭莉1993年2月,台湾“立法院”三读通过了酝酿十余年之久的《贸易法》。这项法律确定了台湾对外贸易的基本原则和制度,重构并完善了台湾的贸易法律体系。该法被誉为“贸易宪法”,它不但对台湾的对外贸易发展有重大影响,同时也是台湾当局为谋求...  相似文献   

5.
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失败后,中日两国签署了《马关条约》,台湾被割让给日本,居住在台湾的人民被视为日本臣民。许多台湾居民因此移居大陆,被称为“台湾籍民”或“日籍台民”。“台湾籍民”问题,是日本军国主义者强加于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所有中国人的奇耻大辱。日本投降后,“台湾籍民”成为历史名词。日据时期,“台湾籍民”大批移居福建,对福建社会的诸多方面都产生了不少影响,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闽台关系增加了特殊的内容。本文就日据台湾时期在闽的“台湾籍民”类型、职业与政治状况,以及日本当局对他们的态度等,试加论述。  相似文献   

6.
马祥林 《法制博览》2011,(15):39-41
“毛泽东是台湾最好的代言人” 朝鲜战争结束之后。美国积极奉行“台湾独立”政策,并于1954年与台湾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这一系列事件震动了毛泽东等老一代革命家。美国干涉我国内政的意图已非常明显,美国到底要介入到什么程度,《共同防御条约》的效力多大?毛泽东决心对金门实施炮击,以便在实战中摸一摸美国的“战略底牌”。  相似文献   

7.
清代台湾进士增补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清代台湾进士,目前国内最权威的研究成果是汪毅夫的《地域历史人群研究:台湾进士》一文。据他的研究,在台湾,最早就清代台湾进士问题给出答案并列出详细名录的是台南成功大学历史系教授黄典权,1972年他在《台南文化》第9卷第3期发表了《清进士题名碑中之台湾进士》一文,认为清代台湾进士的总人数是31名。在黄典权的研究基础上,汪毅夫进行了深入补充,订正了黄文对“黄题雁”的误题(黄文作“叶题雁”),  相似文献   

8.
日本殖民统治台湾时期的民族歧视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台湾岛内有人美化日本殖民统治,不遗余力为日本殖民统治者歌功颂德。1995年是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签定一百周年,吕秀莲等人跑到《马关条约》签约地——日本下关春帆楼,竟称台湾被割让给日本“是台湾人的大幸”。2001年初,许文龙、金美龄之流公然冒天下之大不韪,配合日本右翼作家小林善纪《台湾论》的荒谬言论,违背历史事实,胡说“日本统治时期是世界上最有良心的统治”。这些言论遭到人们的齐声挞伐。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将从日本殖民当局推行的民族歧视和差别待遇的角度出发,揭露日本殖民台湾的罪恶本质。  相似文献   

9.
卢熙 《台湾研究》2010,(5):8-12
2009年2月,两岸文物交流互展在经过多方面磋商之后依旧未能成形,最终变成北京故宫单方出借展览;2010年3月,一幅《富春山居图》合璧又牵动海峡两岸同胞的心,最终仍演变为浙江博物馆单方借给台北故宫展出。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台湾方面谓大陆目前尚无“司法免扣押”立法,台北故宫恐文物登陆后存在“有去无回”的风险。其实,隔海相望的远不止《富春山居图》。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30年代,中国国民政府着手对南海划界。1946年12月,国民政府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等国际文件接管南海并派军驻守。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后,继续宣称“中华民国”对南海“11条断续国界线”的u型历史性水域拥有主权。此后60余年,台湾当局一直没有放弃南海主权,但其南海政策历经蒋氏父子、李登辉、陈水扁和马英九四个时期,也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和调整,这些变化既受其时代背景的影响,也受主政者的主观思想所左右。本文试对1949年以来台湾当局南海政策的演变进行考察,并通过对其相关政策的比较,探讨其历史变化的表现和特征。  相似文献   

11.
2022年《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正式生效,这是中国大陆坚持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里程碑事件,然而,台湾地区却尚未成为RCEP成员。本文基于RCEP区域价值链视角,通过关税数据和GTAP动态一般均衡模型,从短中长期维度,考察了RCEP对台湾制造业贸易的“挤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台湾与RCEP区域内各经济体间的经贸往来紧密,且深嵌于区域生产网络之中,即便在短期,台湾也面临被“挤出”区域内生产网络的风险,在中长期,台湾传统优势产业被“挤出”区域生产网络的风险更将快速增加。  相似文献   

12.
宾兴是明清时期为本地考生参加各级科举考试提供无偿路费、卷费资助的考试公益基金。早在1909年,为配合日据殖民统治而编辑出版的《临时台湾旧惯调查会第一部调查第三回报告书:台湾私法》便已经提到了清代台湾的宾兴,书中把“宾兴馆”看作是与儒学、书院、学会、乐会等并列的教育不动产,  相似文献   

13.
略论日据时期台湾的“皇民化运动”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略论日据时期台湾的“皇民化运动”及其影响蔡放波(一)“皇民化运动”的背景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政府战败。次年4月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将台湾澎湖诸岛割让予日本。日本帝国主义占据台湾后,面对异族残酷的殖民统治,台...  相似文献   

14.
1895~1945年日本因不平等的中日《马关条约》强据台湾达50年之久。日本殖民者出于本国的利益与需要,先是将台湾作为日本的原材料与资本输出的基地,后又将它作为战时的军需品与“南进”(中国华南及南洋地区)基地而大加经营,致使台湾经济在原有基础上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目前,台湾岛内少数“台独”分子为了给“台独”理论寻找历史依据,或为了其他政治目的,对日本的殖民统治歌功颂德,声称“日本给台湾带来了现代化”,并为台湾今天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为澄清是非,本文拟对日据时期台湾经济发展的实质试做探讨。  相似文献   

15.
2005年12月3日,台湾“三合一”选举落下帷幕。除了选举结果广受关注以外,这次选举的过程也被舆论形容为“手段最卑劣、选风最恶质的一次,选战烽火已经逼近道德的临界点”。实际上,台湾选举的恶质化、低俗化是伴随着“政治民主化”的过程所出现的,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表现方式,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本文将运用政治文化和公共选择理论.分析台湾恶质选举文化的表现、成因及其对民众投票参与、投票倾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日据时期(1922年以前)台湾农家经济与“米糖相尅”问题周翔鹤“米糖相”问题是日据时期台湾经济中的一个尖锐突出的问题,它“几乎横亘了整个日据时期的台湾经济中”①,“研究日据时期的台湾经济学者,无不重视这一问题。”②所谓米糖相指的是日据时期台湾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牛一鸣 《法制博览》2010,(11):32-32
《中央日报》是国民党的机关报。国民党在败走台湾前,它是国民党在大陆最大的党报。据有关人士说,该报创办之初,“并不是当报纸办,而是当做官办”,所以是“内容贫乏,形式简单,连续18年赔本”。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由于政治势力的分化重组台湾政坛逐渐形成了以国民党和民进党为主要代表的蓝绿大阵营。所谓“泛绿阵营”,主要由民进党、台湾团结联盟(简称“台盟党”)、“建国党”以及其他“台独”政治势力所组成。在文化上,有相当一部分本土作家与这股政治势力遥相呼应,声言永远站在批判与抗议的立场,要做“台湾独立建国”的文学代言人。这股文坛势力不妨称之为“泛绿文学阵营”。它主要由《台湾文艺》、《文学界》、《文学台湾》、《笠》、《海翁台语文学》杂志,《自立晚报》、《台湾时报》、《民众日报》、《自由时报》副刊,  相似文献   

19.
张羽 《台湾研究》2011,(1):50-54
1945年至1949年的台湾文化,是一个明确的转折时段,是台湾知识分子在遭受殖民统治后,踏上追寻祖国文化回归之路的重要阶段。《台湾文化》(1946.9.15—1950.12.1)的生存岁月恰好贯穿这一时段——光复伊始的去除日本殖民文化与1950年代的“色素文学”之间,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行政诉讼法》中合法性审查原则是行政诉讼中的重要原则。人民法院对行政行为的审查只限于合法与否的范围之内,不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理与否的问题。人民法院撤销判决与维持判决需要满足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