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来到阿坝,一路看点不断,座座古城的新变化让人惊喜不断。无论是在汶川绵厩镇的大禹故里,还是嘉绒文化十足的卓克基官寨,这里浓郁的藏羌文化让人‘窒息’和陶醉。”这是行走在阿坝州藏羌文化走廊上的旅游者们共同的感受。  相似文献   

2.
绣出新生活     
汶川大地震对羌绣文化造成了重创,为了抢救羌绣艺术,振兴羌绣文化,著名影星李连杰与阿坝州共同成立“阿坝州妇女芜绣就业帮扶中心”,启动“羌绣帮扶计划”,帮助当地羌族妇女进行羌绣技术培训。  相似文献   

3.
四川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居住着汉、彝、藏、羌、回等10多个民族。多民族的历史、文化、习俗与民族间的交融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魅力无穷的文化特质。今天,我们就带您去一个“微缩景观”,它浓缩了众多民族文化精华,它就是坐落在成都一环路南四段的西南民族大学博物馆。  相似文献   

4.
《党的生活(青海)》2006,(11):F0003-F0003
玛沁县位于果洛藏族自治州东北部,是一个以藏民族为主,汉,回,土等民族杂居,以畜牧业为主导产业的高原牧区县。  相似文献   

5.
祁连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县,有汉、藏、回、蒙古、撒拉等15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8.75%。多年来,祁连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持以民族团结保稳定促发展,以发展稳定促进步固团结,谱写了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和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历史新篇章。  相似文献   

6.
《党的生活(青海)》2006,(9):I0003-I0003
素有“青海北大门”之称的门源回族自治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有回、汉、藏等21个民族,是一个以农为主,农牧结合,多民族聚居的县。“十五”以来,门源县奋力推进改革发展和开发建设,努力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保持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谐稳定的良好势头。  相似文献   

7.
范静波 《共产党人》2009,(16):53-54
一、海原“花儿”的历史渊源 “花儿”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民歌,是流传于西北地区一种独具风格的高腔山歌,它不受地域、民族、宗教和语言的限制,传唱于宁夏、甘肃、青海、新疆等四个省区的回、汉、土、藏、撒拉、裕固、东乡、保安等民族。“花儿”融汇了中原文化、草原文化及阿拉伯文化的精髓,西北“花儿”是世界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8.
一、四川省阿坝藏羌自治州的部分民俗及民间艺术形式1.羌族的部分民俗及民间艺术形式羌族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历史上,古羌人的足迹曾遍布中国大地上的16个省区,有过三千多年的王族时期,已故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曾说“:羌族是一个外向输血的民族,许多民族都流着羌族的血液……"。经过历史的演化,一部分融入到了汉族中,有的演变成藏、彝、白、纳西等族,还有一部分顽强地沿袭古老的生活方式到了今天,这就是今天生活在四川境内岷江上游河谷地带的当代羌族群落。  相似文献   

9.
黄南藏族自治州是一个藏、蒙、汉、回等14个民族聚居的少数民族地区,州府所在地的同仁县隆务镇,以古老的藏传佛教文化而被誉为“热贡艺术”之乡。多年来,曾被国务院表彰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的黄南军分区广大官兵把驻地当故乡,视人民如父母,与驻地各族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生动感人的军民团结、民族团结之歌。  相似文献   

10.
正前一段,我到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就民族团结问题进行调研,对不少情况有了新的认识。海北州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地区,全州有藏、汉、回、蒙等27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7.7万人,占总人口的64.1%,绝大多数少数民族群众信仰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多年  相似文献   

11.
八宝镇是祁连县的多民族聚居镇,全镇1.3万农业人口中有回、汉、藏、蒙、撒拉、东乡等8个民族,该镇历届领导都把做好民族工作,促进民族团结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在八宝镇工作,不重视民族工作,不研究民族问题.不搞好民族团结,就不是称职的干部”已成为全镇干部群众的共识。  相似文献   

12.
风景秀丽、草木繁茂是大自然赋予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天然财富,而交通、通讯条件的落后却阻碍了阿坝州农牧民了解信息、获取知识的渠道."流动党校"由此应运而生,它行走在藏寨羌乡、田间牧场,成为传播党的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农牧民实用技术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13.
从1953年到2013年,阿坝州走过了60年的风雨历程,在艰辛曲折中开辟了一条符合阿坝州情的发展道路,实现了从“一步跨千年”到“基本小康”的历史跨越。  相似文献   

14.
《江淮》2008,(7)
松潘县位于四川省西北部,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所辖,对外开放县。地处岷山中段,位于北纬32°45′~33°09′,东经102°38′~104°15′之间。面积8608平方公里,人口71960,主要由藏、羌、回、汉4种民族构成。历史悠久,素有"高原古城"之称,为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县城进安镇,距成都335公里。  相似文献   

15.
日月山下,药水河畔,有一个因汉、藏、回、蒙等民族精诚团结,和睦相处而得名的湟源县和平乡。该乡是一个川、浅、脑三种生态类型齐全,农牧业相交汇的地区。109国道横穿而过,是通往青海湖、格尔木、西藏的门户。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吹响以来,乡党委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审时度势,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这个中心任务,  相似文献   

16.
新街回族乡位于贵德县西南部,是海南州唯一的一个回族乡,全乡辖九个村。有回、藏、汉等五个民族的群众居住在这里,陆切村就是其中之一。在这贫穷而落后的乡村,有一位人人敬仰的好“曼巴”(医生之意),他就是2004年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称号、并受到国务院表彰的李加才让。  相似文献   

17.
《党的生活(青海)》2007,(8):F0003-F0003
共和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缘。是青藏高原的东门户,素有“青藏咽喉”之称。全县辖4镇7乡,92个行政村,10个居民委员会,总面积1.7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2.3万人,有汉、藏、回、蒙、撒拉等22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63%。  相似文献   

18.
门源回族自治县是海北藏族自治州唯一的民族自治县.辖区总面积6902.26平方公里,历史上曾为“丝绸之路”的辅道,是青海省的“北大门”。下设4镇8乡109个行政村,地区总人口15.96万人,其中农牧民12.92万人,战81%;有回、汉、藏、蒙古等21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10.07万人,回族7.4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63.1%和46.4%。  相似文献   

19.
正2014年,国家文化部、财政部出台《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总体规划》,毕节市处于规划核心区,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毕节品牌成为贵州重要文化品牌。毕节借势而上,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为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进行有益探索。毕节市借助地处国家文化部、财政部“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总体规划核心区的有利条件,顺势而上,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去年8月,“藏羌彝走廊·彝族文化产业博览会”在大方县举行。博览会通过民族文化展演、文化产品展销、文化产业招商等活动,充分挖掘了毕节彝族文化资源,推动毕节文化  相似文献   

20.
办事大厅内,"党员先锋岗"在服务;街道社区里,"党员爱心卡"在传递;急难险重处,"党员先锋队"在冲锋……2012年以来,阿坝州以基层组织建设年为契机,深入推进"藏区千村党建提升工程"、"强乡兴村战略"和"藏羌城乡党旗红工程",着力扩大组织覆盖,加强队伍建设,夯实阵地基础,基层党组织服务发展、服务群众、服务民生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