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人民检察院与民事诉讼法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检察院与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刘芝祥一、人民检察院是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构成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三个基本要素之一。凡是在民事诉讼中依法享受诉讼权利或者承担诉讼义务的人(包括司法机关、法人和公民等),都是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  相似文献   

2.
论民事诉讼法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这是一个涉及诉讼理论和诉讼实践的重要问题。目前,在我国的诉讼法学和诉讼实践中,对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存在着不同的认识。有些同志对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持否定或怀疑态度;另一些同志承认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但对这种法律关系的主体和客体,持有不同的见解。探讨这些问题,对于发展我国的诉讼法学,正确贯彻执行民事  相似文献   

3.
试论我国民事诉讼法律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指由民事诉讼法所调整的在民事诉讼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权利义务内容的一种社会关系。这就是说,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和其他法律关系一样,都以一定的法律规范存在为前提,是人们依法进行一定活动以解决一定法律事实所形成的一种社会关系。只要有民事诉讼法律规范的存在,又有民事诉讼法律事实的发生,就必然产生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换句话说,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民事诉讼法律规范用于解决民事诉  相似文献   

4.
梁絮雪 《河北法学》2004,22(4):144-148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在我国的民事诉讼理论体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从本质上看,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所研究解决的是诉讼权利的分配问题,即在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之间合理地配置诉讼的权利。在当前司法改革时期,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作为司法改革的理论基础研究是非常必要的。因此,笔者在解构我国当前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法院、当事人、其他诉讼参与人、检察院之间的诉讼法律关系,对现行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存在的缺陷作了总结。最后重新构筑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体系,以寻找实现审判权与诉权达到最优化配置的突破口,指导司法改革向正义、公平、效率完美结合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论民事检察监督法律关系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论民事检察监督法律关系邹建章本文以法理学中的法律关系理论为基础,提出了民事检察法律关系的概念,以此为逻辑起点,初步构建了民事诉讼检察监督的理论体系,就检察监督权的设置问题;检察监督权的结构和内容问题;检察监督的措施权问题;审判机关受监督义务法定化问题...  相似文献   

6.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事诉讼法 律关系是民事诉 讼领域里的重要 理论问题。江伟 教授在民事诉讼 的三驾马车的基 础上将诉讼目 的、诉讼标的、既 判力、诉权论、民 事诉讼法律关系 概括为我国民事 诉讼的重点问 题。我国到目前 为止的各种类的 教科书都无一例 外地将民事诉讼 法律关系做为一章来论述,因而可以说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界一直将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做为一个重点问题予以研究。仔细研究一下我国传统民事诉讼教科书以及新近发表的有关诉讼法律关系的论文,我们可以得出初步的结论,即我国现有的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研究,都走在同大陆法系国家完全相异的路…  相似文献   

7.
论民事诉讼的法律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一) 在民事诉讼中,有没有法律关系问题?应不应当提出这个问题?在法学界是有不同看法的。有的同志认为,在民事诉讼中没有法律关系,民事诉讼是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的问题,是人民法院彻底执行政策  相似文献   

8.
汉唐民事诉讼制度汪世荣一、汉唐民事诉讼制度的确立从秦开始,随着高度集权政治制度、地方上行政与司法合一的管理制度的确立,封建立法关于人身财产关系以及有关人身关系的法律调整,也表现出了新特点。封建法律在强调人身财产关系和有关人身关系的刑罚调整的同时,附带...  相似文献   

9.
第一编总论第一章民事诉讼法概述民事诉讼的概念;民事诉讼法的概念;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概念、特点;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要素。  相似文献   

10.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人民法院与一切诉讼参与人之间在处理民事案件,解决纠纷过程中发生的,以诉讼权利义务为内容的具体的社会关系,并为民事诉讼法所调整。我国民事诉讼法理论一般认为,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人民法院和当事人、诉讼参与人之间存在的,以人民法院为主导的一种诉讼关系,这种关系是以多种原因开始而以一种根据结束,而且无论有多少主体参与诉讼,也都只与人民法院才形成诉讼法律关系,其他主体之间并不具有独立的诉讼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11.
对民事诉讼法律关系若干问题的再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不仅是指法院与一切诉讼参与人之间,而且也是当 事人彼此之间以及当事人与其他诉讼参与人之间的诉讼权利义务关系;而区分诉讼 法律关系主体和诉讼主体概念的外延和界定其内涵,更易准确把握二者质的规定性、 把握其之于民事诉讼的不同意义。同时,树立法院与当事人在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中 的地位平等的观念,并恰当理解和把握法院在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中的主导地位,将对 更为合理地配置诉讼主体及其彼此之间的诉讼权利义务和更为科学地设置诉讼结构 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2.
德国新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理论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诉讼法律关系理论研究的问题是诉讼究竟为何物.就此展开了两大类型的理论:传统的诉讼法律关系论把诉讼视为一种法律关系的总和,而法律状态论则视诉讼为法律状态构成的整体.这两种理论都难以全面囊括和解释各种诉讼现象.德国新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理论以传统的诉讼法律关系理论为根本立足点,融入了法律状态理论的因素,把诉讼理解成各种诉讼法律关系统一形成的现象,并运用"诉讼义务"、"诉讼负担"等概念,实现了对传统诉讼法律关系理论的突破,解读当事人的诉讼行为和法官的职务义务等诉讼现象.它带给我国的启示是:设立诉讼义务和诉讼负担的区分标准;深化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理论研究;该理论应与民事诉讼其他理论的改革与研究相结合.  相似文献   

13.
民事诉讼法律监督工作中的检法关系,属于法律监督外部关系范畴。我国宪法在国家机构一章中明确规定了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地位和职责,确立了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之间相互监督的权利制衡关系。但是在具体的民事诉讼法律制度中关于检察监  相似文献   

14.
苏丽  张晓冬 《法制与社会》2013,(18):117-118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一个既涉及诉讼理论又涉及诉讼实践的重要问题。但目前,学界对于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本质、主体、客体、内容等问题尚存在诸多不同认识。探讨这些问题,对于我国诉讼法学理论的发展实践中一些问题的解决都是十分有益的。本文将对这些有争论的问题进行系统论证,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法律真实性与高度盖然性证明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光伟 《行政与法》2002,(10):77-78
本文从现行民事诉讼制度和证明规则的角度,论述了客观真实(证明的终极目标)与法律真实(证明的最低标准)的关系,阐述了民事诉讼证明活动最低标准存在的合理性和现实性。对民事诉讼中的高度盖然性证明标准的理论根据、基本方法和限制条件做了概述。  相似文献   

16.
<正> 我国的民事诉讼法是调整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的诉讼活动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诉讼关系的重要法律部门,它规定着一系列指导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这是毫无疑问的。问题是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试行)》第3条第2款的规定,“法律规定由人民法院审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检察制度的完善,检察机关参与民事诉讼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但检察机关在民事诉讼中的法律地位问题长期悬而不决,使之参与民事诉讼名不正言不顺.严重限制了其参与民事诉讼的范围和方式。笔者下面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此问题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18.
法院和当事人是民事诉讼中的一对矛盾,二者同时作为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依法享有特定的诉讼权利,承担特定的诉讼义务。他们的权利和义务,以及据此而实施的多种诉讼行为,构成有机的矛盾统一体。  相似文献   

19.
民事诉讼目的论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般说来,民事诉讼具有实现法律和解决纠纷的功能,但此二者究竟谁是民事诉讼的目的,二者兼而有之,还是二者之外另有目的?学者间存在着多种完全不同甚至对立的见解。以实现法律为民事诉讼目的者,即识解决纷争为民事诉讼的后果;以解决纠纷为民事诉讼目的者,却识法律...  相似文献   

20.
潘丽娟 《法制与社会》2010,(15):137-138
本文分析检察机关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活动中法律职能,后指出当前审判机关审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存在之问题,并提出民事行政检察部门介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活动的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