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周少来 《探索》2020,(3):118-126,F0002
深刻认识乡村治理中的结构性变化,并揭示结构性问题背后的体制性根源,关系到乡村治理现代化与乡村振兴的有效推进。在乡村治理实践中,普遍存在数目繁多的行政性组织、半行政化组织和自治性组织。不同乡村治理组织的组织叠加、角色叠加、职权叠加、规则叠加和利益叠加,造成多重权力的叠加覆盖、多重权力边界不清和定位不明,最终形成乡村治理的"权力过密化"趋势。"权力过密化"导致权力的边际效用递减,并由此产生一系列乡村治理问题。这种结构性问题逐步造成"权力内卷化"、治理成本增加、组织替代和覆盖、基层民主自治空间受到挤压和村民参与不足等各种制度性效应。只有通过深化体制性改革、精简行政层级、壮大乡村产业和人才、巩固乡村民主自治和培育乡村社会力量,才能走向"多元协同"的乡村治理现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关于"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及"和谐世界"的倡导,不仅是中国政府对全球治理的回应,同时也是中国政府治国理政理念的体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提出,反映出党和政府对"三农"问题认识的深化。乡村治理的提出和实践,需要我们考量西方的治理理论,从而为中国的乡村治理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资源,最后实现中国乡村的善治。  相似文献   

3.
欠发达地区在实现乡村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现行的乡村治理机制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难以承担在新形势下促进欠发达地区乡村发展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基层改革创新的党建化色彩愈加浓厚,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党建化治理模式。党建化治理突出党建功能发挥,注重优势治理和共同缔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强调积极治理与为民服务相融合的治理机制及行为,注重融合发展和集成治理,致力于探索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效实现方式。基于党建化治理视野,乡村振兴进程中推动基层改革创新要注重强化党建势能和属性治理,巩固拓展党组织为民服务功能,促进公共治理的简约高效化,全面塑造党领共治的治理网络,推动引领型协同治理与积极型互动治理的有机结合和良性互动,促进基层社会发展和善治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5.
乡村治理现代化背景下“枫桥经验”的当代实践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与农村关系的变化以及乡村自身的变化共同推动着中国乡村治理的转型,并对现代化乡村治理体系和机制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和沉淀,新时代的“枫桥经验”已俨然成为富有中国本土特色的乡村治理现代化实践方案。基于对“枫桥经验”起源地浙江省诸暨市多镇的调研和相关历史文献的梳理发现,发端于中华帝国时期的简约治理传统和形成于中国共产党革命时期的群众路线这一社会主义工作传统构成了“枫桥经验”的本源内涵。新时代的“枫桥经验”在坚持这一本源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新型治理元素的引入和新型治理机制的构建有效回应了转型时期中国乡村治理的内在需求,启示了中国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6.
乡镇改革与后税费时代乡村治理体制的构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村税费改革以后,我国乡村治理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农村治理朝着多元治理、间接治理和依据法律/契约治理方向发展。“县政、乡派、村治”是符合后税费时代乡村治理需要的一种较好的制度选择。需要进一步强调的是,农村基层政府无论如何改革,最关键和最核心的是转变政府职能,主动适应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为农民和农村发展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7.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要求,“三治融合”既是党带领人民在基层治理领域的成功实践,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智慧方案。新疆以“三治融合”为抓手,在推进乡村治理的过程中面临着自治能力不足,法治基础薄弱,德治有心无力等问题,为更好地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确保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落地生根,提出以“自治”强基础,推动治理更有力;以“法治”作保障,推动治理更有序;以“德治”扬正气,推动治理更有质的建议,为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8.
张领 《探索》2022,(2):89-102
乡村振兴战略中治理有效的提出是为了解决传统乡村治理自发性、弱约束模式无法应对乡村发展失序、社区失灵的问题。乡村自愿组织整合经由“社区空间”形成的公共关切,通过向村“两委”输入而形成公共议题,并协助村“两委”协调村民和地方政府的利益矛盾。社会关联度高的社区空间中的农民随着“乡-城流动”增加收入,进而提高了行动能力,积极支持自愿组织的活动,参与乡村振兴。然而,在约束性的治理场景中村“两委”和自愿组织就难以发挥作用,陷入“社区失灵”的困境,因而需要基层政府介入承担元治理的角色,弥补村级治理体系权威性不足的问题。这样,下沉的基层政府权力、村“两委”、自愿组织和村民几大主体形成了强约束和自治相配合的合作治理格局。这一多元合作治理网络实现了德治、自治和法治的有机组合,进而破解乡村治理失效的困局。  相似文献   

9.
本文系统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乡土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乡土化的实现路径,旨在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金江峰 《探索》2020,(2):161-171
伴随国家治理重心下移,基层治理任务增多,包干责任制成为村级组织化解治理压力的重要机制。村级组织内部通过关系型包干、参与式督办、积分制考核与多重化激励等机制保证了治理任务的落实和治理压力的纾解。包干责任制实践也带来行政任务社会化和社会事务行政化的乡村治理结构性矛盾,需要乡村治理的技术性与社会性平衡。在理论层面,包干责任制是对乡村治理机制研究的丰富,有助于研究者透过此窗口进一步洞悉村级组织运作的内在机制。包干责任制虽有行政包干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的痕迹,但其表现出的主体间非契约性关系、权力相对集中、关系型包干、过程干预和多重激励等特点,说明其并非是行政包干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在乡村治理场域的简单复制,而是具有乡土特色的治理创新。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速趋缓,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农村改革取向问题摆上研究日程。文章认为非市场因素是产生三农问题的重要原因,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推动农村市场化改革,并提出了一些加快农村市场化改革的具体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由于农产品买方市场的形成,农民收入减少,购买力持续下滑,农村市场消费需求萎缩现象十分严重,这已成为制约宁夏经济增长的主要“瓶颈”。因此,正确分析和揭示宁夏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动趋势,对于确立经济发展目标,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以及适时调整和正确引导农村居民消费方向,以确保宁夏农村小康目标的实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基于边远农村特殊的资源禀赋状况,其灾害治理必须以日常预防与准备为根本,以预警与应急处置为关键,强化灾后重建的战略性。  相似文献   

14.
乡村治理是乡村社会政治发展的一种新型政社权益关系结构状态,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实目标和长远机制,而吸纳农村妇女参与政治则是实现乡村治理的必然要求。目前,虽然农村妇女政治参与意识较以往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却仍然面临着一系列的机制制约和现实困难,如农村妇女政治参与权和平等话语权保障机制滞后、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的民主和法制保障机制不健全等。为此,要通过以下几方面全面改善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状况:一是构建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的权益保障体系,二是培育乡村社会女性公民主体性政治文化,三是加强和改进乡村社会女性公民组织化机制,四是完善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的动力保障和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5.
李冬慧 《探索》2020,(3):107-117
村级党组织是开展乡村治理工作的核心主体和根本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百年乡村治理实践表明,村级党组织的功能定位经历了明显的阶段性转变,逐渐从动员型党组织、全能型党组织、引领型党组织转变为协调型党组织,目前正在向新时代统合型党组织演变。历史地看,村级党组织的功能嬗变是发展阶段变迁、社会制度转轨、工作重心转换等多因素耦合作用的结果,党组织功能与农村工作重心的适应性和协调性决定了农村改革的发展进程。新时代,农村党组织面临农民分化下的服务能力提升、分利秩序下的群体利益统合、治理有效下的自身组织建设等新挑战。因此,应在总结百年治理经验和顺应治理新趋势的基础上,按照"治理有效"和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时代要求,坚持农民利益观的治理理念,强化统合型村级党组织的领导功能,不断创新党组织自身建设方式,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乡村治理和乡村振兴中的核心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现代农业是继原始农业、传统农业之后的一个农业发展新阶段,其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文章简要分析了发展现代农业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现代农业发展,以产业化经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以新农村建设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思考与综合对策。  相似文献   

17.
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我国经过多年实践摸索出的重要制度安排,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制度基础。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重点在于协调"统"和"分"的关系。应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改革,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基础上,保证土地承包关系长期稳定,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机制,充分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内生动力。与此同时,农村新型集体经济让农民通过新的组织形式重新结合起来,顺应了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农村社会基础的变化和传统文化因素相契合,应因地制宜发展壮大农村新型集体经济。具体来说,应积极鼓励引导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正确认识其多样化发展形式,充分重视农民的主体性作用,通过发展农村新型集体经济推动全方位实现乡村振兴战略。  相似文献   

18.
对农村土地要树立现代经营理念,这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经营土地需要调整相关法规,建立土地保障的替代机制,建立健全地产市场,进一步搞好地籍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分析党校图书馆在干部教育工作中的地位、作用和存在的诸多问题,指出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及管理方式的创新、服务方式的创新,开创党校图书馆读者工作的新局面,积极创造条件,向现代图书馆迈进。  相似文献   

20.
当前,村民自治治理模式虽然被普遍推广,但转型期中国农村呈现出的高分化低整合特点,给农村治理带来了许多问题。因此,要实现农村社会的善治,必须重新整合政府体制内和体制外的权威,构建农村治理的全面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