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建立两岸(福建)农村建设合作示范区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大陆“三农”建设与两岸关系发展新形势以及进一步深化闽台农业合作,福建有必要,也有条件在包含农村、农业、农民在内的农村建设这一更大的领域,进行合作模式的创新尝试—建立两岸农村建设合作示范区,通过施行更加开放的政策和措施,在两岸的农民组织交流合作、两岸农业经营管理模式以及乡村治理等方面先行先试,将两岸农村建设合作示范区建设成融合两岸农业、农村和农民的连接点和大陆农村建没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双方经济和社会的进一步融合。  相似文献   

2.
赖钟雄 《政协天地》2010,(11):15-16
经济贸易合作在海峡两岸合作交流中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而经贸合作始于海峡两岸的农业合作。因此,两岸的农业合作交流在海峡两岸合作交流、特别是海西建设中扮演着示范窗口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两岸农业合作交流在促进大陆特别是海西农业产业升级发展、  相似文献   

3.
熊俊莉 《两岸关系》2009,(12):15-16
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形势下,拓展农渔水利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也提上日程,成为全面、统筹地推进两岸经济交流合作的重要环节。11月5日至8日,两岸农渔水利合作交流会在浙江、上海举行,会议就两岸农业技术和产业合作、两岸渔业合作发展趋势、两岸水利合作愿景和两岸自然灾害预防及灾后重建合作等4项议题达成12条“共同倡议”。  相似文献   

4.
《两岸关系》2006,(9):1-1
大力加强两岸农业合作交流,是深化互利双赢的两岸经济交流合作,实现两岸和平发展的有效途径。去年以来,祖国大陆积极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的四点意见,落实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亲民党、新党等达成的共识和意见;在今年的两岸经贸论坛期间,又提出了包括扩大两岸农业合作交流在内的惠及台湾同胞的15项政策措施,并积极推动两岸农业合作论坛的举办。大力加强两岸农业合作交流已成为两岸同胞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两岸农业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加强两岸农业合作交流是两岸同胞的共同愿望。台湾地域狭小,市场空间小,海洋…  相似文献   

5.
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协会和台湾省农会共同主办的首届‘两岸乡村座谈于7月22日在上海朱家角镇温馨落幕。经过两天多深入的座谈交流,海峡两岸57个乡村在相互协商的基础上,自主结成了30个两岸乡村农业合作对子,并签署了“两岸乡村农业合作备忘录”。这是两岸乡村首次采用这种“结拜”的交流合作形式,使两岸农业交流合作真正推向乡村基层。  相似文献   

6.
李立 《台声》2007,(10):33-35
多年来,祖国大陆采取了很多措施,鼓励和支持两岸农业界进行交流,两岸农业同行之间的交流和往来日益频繁,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特别是从去年开始,大陆实施了一系列促进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有助于台湾农业发展、惠及台湾农民的重大决策和重要举措,获得了两岸各界乃至国际社会的广泛好评,特别是台湾农民从中直接获益。那么,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有着怎样的有利条件?目前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是怎样的?如何进一步促进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实现互惠互利、互补双赢的局面?本文试就这些问题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孙立极 《两岸关系》2006,(12):26-28
“两岸合作”、“共创双赢”—2006年10月17日,海南博鳌,两岸农业合作论坛主会场挂着这样两个红色条幅,道出了两岸农业合作的目标和愿景。两党沟通平台为两岸农业合作提供助力这次农业论坛主要围绕“加入WTO后两岸农业合作面临之机遇与挑  相似文献   

8.
两岸在农业资源和经济条件等方面存在差异,通过农业合作可以实现资源优势互补,互惠共赢。大陆与台湾农业合作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但是还存在不足,表现在两岸农产品贸易的比重偏小和种类受限,农业资金合作具有单向性,台商对大陆农业投资的规模偏小,投资领域和区域高度集中,两岸农业技术合作还较多停留在人员交流,农业园区建设的状况和效果并不十分令人满意。克服存在不足,可以释放两岸农业合作发展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9.
产业合作已成为两岸经济合作的重要内容与目标,而且在“经合会”框架下建立了产业合作小组,以试点方式推进两岸产业合作。然而,现行机制下的两岸产业合作进展并不顺利,效果不如预期,这里有许多值得探讨的空间与问题。其中,在推进两岸产业合作与产业发展中,需要处理好如下几个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0.
前言     
《政协天地》2010,(11):7-7
特殊的区位优势、地位优势和作用优势,造就了福建省在启动两岸农业合作、建立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开展两岸农业技术合作、建立台湾农民创业园(简称台创园)的工作中走在了全国之先。  相似文献   

11.
马万义 《台声》2000,(1):16-17
经过20年的发展,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经济联系已经相当密切。从两岸实际进行的经贸往来看,目前两岸贸易额已经占到台湾对外贸易的十分之一以上,祖国大陆已成为台湾第二大出口市场和最大顺差来源,台湾成为祖国大陆的第五大贸易伙伴和第二大进口市场。在两岸经贸合作,包括工业合作已达到了相当规模的今天,两岸农业的交流与合作却显得相对不足。在去年7月李登辉抛出“两国论”后,祖国大陆方面已多次表示,鼓励两岸经贸交流,特别是鼓励台商赴大陆投资的政策没有改变。所以,进一步加强两岸农业的交流与合作,仍是当前发展两岸关系的一个重…  相似文献   

12.
张玉龙 《台声》2005,(8):32-33
记者从“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展览”会上了解到,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建设与发展正在稳步推进。为推动两岸农业合作,发挥大陆不同地区农业资源优势与台商资金、技术与管理优势,1997年起,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农业部与外经贸部先后联合批准在福建省(福州市、漳州市)、海南省、山东省平度市、黑龙江省多个县市与陕西杨凌等建立了5个“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开创了两岸农业合作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赵辉 《台声》2006,(11):19-22
两岸农业合作论坛10月20日于海南博鳌胜利闭幕,在论坛闭幕式上国共两党达成了7项共同建议,中共中央台办主任陈云林宣布了促进两岸农业交流的20项优惠措施,这些都无疑表示着两岸经贸交流尤其是农业交流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通过这次的两岸农业合作论坛,台湾的农业无疑找到了一个新的春天。  相似文献   

14.
曲阳 《两岸关系》2013,(12):6-7
近期,两岸经贸交流好戏连台,两岸各界对推进双方经济合作尤其是产业合作的共识进一步增多,方向愈趋明确。在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两岸经济均面临更大转型升级压力的背景下,这不仅将会给两岸关系尤其是经济关系发展注入新的动能,而且会有力促进两岸经济社会共同发展,进而造福两岸民众、壮大中华民族整体实力。  相似文献   

15.
2010年是两岸关系取得新的重要进展的一年。一年来,两岸成功签署并实施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两岸经济关系进入互利双赢、合作发展的新阶段,为实现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和经济合作机制化开辟了道路,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奠定更坚实的基础,影响重大,意义深远。两岸各界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大交流局面,人员往来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6.
陈学贵 《政协天地》2010,(11):17-18
抓住两岸农业交流合作日益活跃的机遇,漳平市政协将目标对准了“大陆阿里山”,积极建言献策,提出要以高山茶叶、花卉为基地,策划好、建设好、运作好品牌产品,以此作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平台,推动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旅游观光休闲基地的发展,确保创业园的两岸农业合作交流、现代农业示范、  相似文献   

17.
曹小衡 《两岸关系》2011,(12):13-14
2008年以来两岸经贸关系迎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两岸在“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上建立了互信,使中断近十年的海协会与海基会恢复协商,签署了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达成16项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协议,实现了两岸直接全面双向“三通”,为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两岸关系》2006,(11):F0002-F0002
2006年10月17日,两岸农业合作论坛在海南博鳌隆重召开。此次论坛由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海研中心与中国国民党国政研究基金会共同主办。两岸农业合作论坛的举办,是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继续开展政党交流与对话的一次重要活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贾庆林与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出席论坛开幕式并发表演讲。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吴仪,中国国民党、亲民党、新党人士、两岸农业企业界人士、专家学者和农民团体代表400余人出席会议。本届论坛主题是“加强两岸农业合作,实现两岸农业互利双赢”。与会人士就“加入WTO后两岸农业合作面临之…  相似文献   

19.
全面深化海峡两岸经济合作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平稳定发展的两岸关系,要进一步深化海峡两岸多方面的合作,包括加强两岸农业合作、加强现代物流业合作、加强旅游业合作、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和优势产业合作等,从而实现互补互惠,共向提升,创造海峡两岸经济的国际竞争能力,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  相似文献   

20.
李非  赖文凤 《两岸关系》2006,(11):18-20
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的发展与特点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起步,90年代不断发展,至21世纪初期形成相当规模。(一)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的发展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从第一阶段农产品民间小额贸易起步,到第二阶段台商赴大陆投资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业,再到第三阶段政策开放与互动,先后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起步阶段(1979-1987):由于两岸经贸关系尚处恢复过程,两岸农业交流基本上以农产品民间小额贸易为主。初期,台商为规避台湾方面的政策管制,在大陆投资农业多以迂回的方式进行“投石问路”,或化明为暗,或化整为零,表现出隐蔽、零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