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张乐民 《理论月刊》2006,3(10):106-108
《荷马史诗》中追求卓越和荣誉,肯定自我和个性以及勇于承担责任等英雄伦理精神教化了整个希腊民族,这种英雄伦理精神对于现代社会依然有着很强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军事伦理重视“正义战争”的道德规范,维护“替天行道”、“以仁为胜”和“先德后武”的价值取向,以达到仁德治国的境地。“和平”理念是中国传统军事伦理最重要的精神遗产。  相似文献   

3.
恢复性司法是传统刑事司法理念的转换,诞生于西方的法律文化之中,以基督教伦理和市民精神为支柱。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家族伦理、重刑轻民以及家国一体与西方法律文化形成鲜明对比,对恢复性司法在中国的实践带来了挑战。  相似文献   

4.
战争是政治的集中体现,对一个民族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以战争为题材的叙事作品,往往成为经典的民族文学,历久弥新。古希腊的《荷马史诗》和先秦中国的《左传》,分别是古代战争文学的杰出代表,两部文学巨著对古代战争叙事的成功之处,在于剪裁得当。文章对比《荷马史诗》和《左传》中叙事者在处理战争因果、战争过程、将士描写、战争特点等四个方面的谋篇布局以及题材取舍,揭示了中西古代战争题材的作品中所展现出的颇为一致的叙事详略艺术。  相似文献   

5.
《日本国家公务员伦理法》简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本各界普遍关注的《国家公务员伦理法》(以下简称“伦理法”) ,将于今年4月正式实施。本文就伦理法出台的背景、内容作简要介绍和分析。伦理法出台的背景在国际方面 ,迄今为止 ,制定公务员伦理法的国家只有美国和韩国。美国1978年以所有公职人员为对象 ,制定了《联邦政府伦理法》。韩国1981年 ,仿效美国制定了《公职人员伦理法》。而英、法、德等西方发达国家 ,迄今为止 ,尚未制定冠有伦理法名称的法律 ,只是在有关公务员条例或公务员法中设定了有关伦理事项的章程。在日本 ,有关国家公务员伦理方面的规章制度 ,首先体现在《国…  相似文献   

6.
周中之 《求索》2022,(1):50-57
作为三次分配的慈善事业在新时代推进共同富裕中有重要价值。慈善的本质是伦理的,慈善伦理通过"柔性调节"减少贫困与缩小贫富差距,支持共同富裕。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的大慈善概念立论,慈善伦理对共同富裕的支持是全面而有力的,它为共同富裕创造了公正和谐的社会环境。当代中国慈善伦理的理念是从几千年的文化发展中走过来的,它打上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特精神标识,传统的"仁爱"理念在新时代要变革与升华。共同富裕呼唤构建21世纪中国慈善伦理理念体系,这一慈善伦理理念体系应以"新仁爱"为基本原则,包含平等、尊重等重要内容。在操作层面上,要建立动机与效果相结合基础上的"效果优先、兼顾动机""分类分层次"的方针,以有利于慈善伦理推进共同富裕的事业,并重点研究通过法治建立慈善伦理支持共同富裕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7.
赵方方 《传承》2009,(20):142-143
老子是我国春秋时期楚国人,姓李,名耳,字聃。作为我国道家文化的创始人,他在《道德经》(又叫《老子》)一书中深入阐述了丰富的哲学、伦理、政法、军事等思想,尤其以哲学思想见长。《道德经》哲学不仅在中国哲学史上建一代规模,而且对当今世界也有着持久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享有"东方荷马史诗"的美誉,全方位展现了藏族社会结构、生产与生活方式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是藏族民间文学的集大成者。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格萨尔王传》采用诸多篇幅全面展示了藏族群众对自然界、生活环境方面的认识,形成了生态美学的思想理念,对实现生态环境的最优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将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放在生态美学视野下开展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公共行政美德伦理与治理有效性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西方公共行政美德伦理以公共行政人员的性格特质为讨论和论证焦点,透过理论研讨、案例分析、历史回顾、框架搭建等多种路径,论证美德之于公共行政的特殊重要性,在过去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得到了令人瞩目的发展。结合我国悠久而深厚的德性伦理传统,实现儒家美德伦理与当代西方公共行政美德伦理具体内涵的对接,尤其是强调"正义"之德作为公共治理有效性的根基,并重申结合美德促使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有效行使,将为治理的有效性提供丰厚的美德和人格支撑,并对我国治理理念和实践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正刘余莉,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教授,中国伦理学会理事,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先秦儒家伦理与当代西方美德伦理方面有着深入的研究,著述甚多,学术成果显著,在《应用哲学》、《道德与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光明日报》、《学习时报》等国际、国内的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百余篇,曾应邀到英国赫尔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加拿大西门大学、日本政策研究大学院大学、美国耶鲁大学、哈佛大学等做学术报告和进行学术  相似文献   

11.
在西方军事思想史的研究领域里,世界军事名著《战争论》的作者克劳塞维茨的军事哲学思想,一直是个“未解之谜”。自本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出现了所谓的“克劳塞维茨复兴时期”,在联邦德国、民主德国,法国、美国和苏联等国竞相发表了不少有关克劳塞维茨军事哲学思想的文章和著作。我国学术界近年也对克劳塞维茨的军事哲学思想进行了一些探讨。本文试图从一个新的角度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当今时代,谁拥有先进的军事科技,谁就拥有了优势的"打赢"砝码。在生存安全问题和发展安全问题日趋复杂的形势下,我国必须大力发展军事科技、积极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以谋求更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军事科技伦理研究必须积极适应军事斗争准备的需要,充分展示我国发展军事科技、推进军事斗争准备的道义自信,在服务军事斗争准备中创新军事科技伦理体系。为此,军事科技伦理研究者应当强化服务军事斗争准备的责任意识、理论创新意识、视角转换意识及意识形态斗争意识,拓展和深化军事科技伦理研究。  相似文献   

13.
现代意义上的政党是西方社会发展的产物。在政党产生发展过程中,尽管以英国与美国为主,伴随着整个西方政治哲学的发展,暗含了许多政党伦理理念,诸如政党合作、政党民主、政治斗争、政治忠诚等;但也有两个特别值得注意的案例,一个是无产阶级政党产生的政治伦理价值,一个是苏共执政模式失败的伦理教训。同时,政党伦理的发展与政党的产生发展几乎是同步的,政党的出现是对旧道德反思和反抗的结果,政党的组成都充满着浓郁的政治伦理色彩。一党制、两党制、多党制,哪种更加符合政治伦理,则需要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相似文献   

14.
在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宝库中,军事伦理文化是一块独具殊辉的瑰宝。许多深邃的思想已经越过时间和空间的界限,越过行业的界限,在中国乃至世界发生着重大影响。挖掘和弘扬这份珍贵的历史遗产,无疑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哲学经济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顾智明潜心研究多年,新近由海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军事伦理文化史》,在这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5.
尽管在国外的政治学文献中国家治理是一个较少使用的概念,但是国家及其治理却一直是西方政治哲学和比较政治学的重要研究议题。在政治哲学中,国家治理研究主要表现为对国家观的探讨和总结。近代以来西方政治哲学主要形成了统治国家观、伦理国家观和自主国家观三种观点。统治国家观认为国家必须垄断暴力,伦理国家观则认为国家是伦理理念发展的最高阶段。在经历了家庭的分化和市民社会的中介之后,  相似文献   

16.
人类道德精神的发展和进步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从信念伦理向责任伦理转化和升华的过程。只不过囿于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有的国家己经实现了这种转化,有的国家(例如我国)迄今尚未实现这种转化。即便是在己经实现了这种转化的国家,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错综复杂的过程。德国当代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在其名著《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以大量丰富翔实的材料说明,西方传统的基督教救赎伦理以追求灵魂的得救为绝对价值,因此,它从本质上说来是一种信念伦理。只是到了中世纪晚期,经由路德宗、加尔文宗的新教改革之后,才使得“神的召唤”…  相似文献   

17.
隐私权的伦理辩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耀怀 《湖湘论坛》2009,22(5):8-10
西方学界关于隐私问题的讨论,源于美国学者Warren和Brandeis对隐私的界定。1890年,在《隐私权》一文中,Warren和Brandeis将隐私界定为“不受干涉”或“免于侵害”的“独处”的权利。他们的这一界定影响深远,并导致了有关隐私权保护的法典的产生。与此相配合,西方伦理学界也试图为隐私权的保护提供伦理辩护。  相似文献   

18.
西方社会保障理念经历了四个阶段的演进:《济贫法》阶段的“惩戒术”、社会保险阶段的“怀柔术”、《社会保障法》阶段的反危机之术、《贝弗里奇报告》阶段的公平和普惠。我国的现代社会保障理念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进: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家单位”保障阶段的狭隘平均主义理念、改革开放过程中的效率优先理念以及新时期公平、正义、共享的理念。通过对中西方社会保障理念历史演进的分析,可以得出中西方社会保障理念在理论基础、国家的角色定位、立法实践、文化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周山东  吕锡琛 《求索》2011,(7):107-109
《道德经》之"道",从伦理秩序的维度而言,是《道德经》理想社会中的合理的秩序,其以精神性的形式内渗于《道德经》所设想的社会秩序之中,本质上是包含客观必然性与主体能动性相统一的"自由意志秩序"。在《道德经》看来,要使"道"这种形而上的秩序落实为现实生活的秩序,不仅在于人们对"道"中所蕴含的秩序精神的自觉体悟与主观表达,调整现有的制度安排;更为重要的是人的行为活动的自觉践履。《道德经》以"道"为核心的伦理秩序思想,为和谐社会的伦理秩序建设树立了一个价值愿景,对和谐社会伦理秩序的形成也有着独到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周俊敏 《求索》2007,(5):229-229
元伦理学在现代西方伦理学园地里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20世纪在英语国家占据主导地位的伦理学理论,但中国伦理学界对它的研究一直比较薄弱。向玉乔博士的新著《西方元伦理学》(2006年3月以笔名“向敬德”由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对元伦理学在现代西方的历史演变过程、元伦理学与规范伦理学的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