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余杭地处浙江省北部,位于杭嘉湖平原和京杭大运河南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圆心地,是一个文献之邦、人文渊薮的灵杰之地。章太炎、吴昌硕等国学大师严谨的治学精神为后人树立崇学的典范。在区委、区政府提出创建“经济强区、生态城区、文化名区”的战略目标后,余杭更是把文化和科技教育事业作为重中之重来抓,着力建设“一名五强”,即建设全省一流的文化名区、建成位居全省前列的科技、教育、人才、卫生、体育强区。  相似文献   

2.
浙江杭州市余杭区位于长三角中心的杭嘉湖平原,是三面拱卫杭州主城的新区和卫星城,区位优势明显,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良好。作为社会经济综合指数列全国百强县(市、区)第16位的区县,使余杭以统筹城乡的思路、城乡一体化的标准来推进新农村建设,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3.
杭东 《各界》2008,(3):16-18
杨乃武于道光十六年(1863年)生于浙江省余杭县城内(今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余杭镇)一个小康之家,自幼勤奋好学,为人正直.杨乃武结过三次婚,首为吴氏,次为大杨詹氏,后者死于难产.……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高新农业示范中心区位和交通条件优越,东临京杭大运河,西靠杭宁高速公路,南依杭州绕城高速,距杭州西湖17公里、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良渚文化遗址"10公里。2006年11月,示范中心通过了国家旅游局专家评审组考核验收,被命名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007年又被授予"中华农业大观园"称号。  相似文献   

5.
褚家玑  何瑛 《各界》2013,(5):6-9
沈尹默先生是我的大姑父,出生在陕南(今陕西汉阴),一VI地道的陕南话伴随着他的一生。陕南那质朴的民风、厚重的人文环境造就了他的沉稳个性、包容万象的修养。我大姑妈褚保权是我爷爷的大女儿,排行第二,浙江余杭人。她个性开朗、好学、聪明。  相似文献   

6.
家财不为子孙谋姚柏林唐代诗人罗隐,余杭人,累官钱塘令、节度判官、著作佐郎、奏授司勋郎。他年少聪敏,十上不中第,为官以国事为重,克己省身,政声较好。他留下《歌诗集》十四卷,一百二十多首,多以讥刺为主。江泽民总书记在中纪委第二次会议的讲话中曾引用其《夏州...  相似文献   

7.
坐落于清水湾半岛北端海边山坡的香港科技大学,以其精美的建筑和国际一流的师资而闻名海内外。虽然仅有数年历史,但科技大学如今已拥有7000余名学生,成为香港青少年升学的首选之地。这一切的背后,均与一个人的名字密切相关,他就是香港科技大学的筹建人、校长吴家玮。吴家玮祖籍浙江余杭,1937年11月1日,他出生于上海一个书香之家。在上海读完小学后,他随家人迁往香港,就读  相似文献   

8.
刘继兴 《各界》2014,(9):6-7
在20世纪30年代,我国有四位国学大师:太仓唐文治,余杭章炳麟,吴江金松岑,无锡钱基博。今之世人,多知钱钟书而不知其父钱基博。其实,钱基博的国学造诣在儿子钱钟书之上。古今父子皆为大师者十分罕见,无锡走出的这对父子就是这样的佼佼者。那么,钱基博是如何教育儿子钱钟书的?钱基博,字子泉,号潜庐,生于1887年,与弟基厚孪生,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古文学家、文史专家和教育家。他自幼聪明好学,5岁由长兄子兰授课,9岁读完《四书》、《五经》和《古文翼》并能背诵。10岁时由伯父仲眉课以《史记》和唐宋八大家文选,并教其学习写作策论。  相似文献   

9.
提起大运河,人们自然想起隋炀帝开凿运河的故事。其实,它的首次开凿,是春秋时吴王夫差开凿的邗沟,是它沟通了长江与淮河。隋炀帝在位时是大运河的第二次开凿,也是工程最浩大的一次。这次开凿了一条以洛阳为中心,东北到涿郡(今北京),东南至余杭(杭州)的“Y”字形大运河。航程二千多公里,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使五条东西流向的天然河流第一次被人为地纵向贯通。元朝又对大运河进行了第三次开凿。今天的大运河格局基本是元代河工奠定的,由通惠河、北运河、南运河、会通河、中运河、里运河和江南运河等七段运河衔接起来,蜿蜒南下。元代开凿的大运河畅通四百年后,直到一八五五年,黄河在铜瓦厢决口,改道山东,横截大运河入海,造成  相似文献   

10.
《求知》2017,(7)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因此,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是中国梦最关键的路径,也是实现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梦想的路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质上,实现中国梦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目标,治理现代化是坚持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是中国主流话语体系的核心和灵魂。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的时代课题。回答好这一课题,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紧扣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目标,明确面向实践、面向未来、面向世界,诠释中国道路、表达中国智慧、讲述中国故事的历史方位,以不断增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正>在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好中国形象是重大的时代性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毋庸置疑,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当代中国故事的主要内容,也是国际社会理解、读懂中国与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13.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不单单是新闻宣传工作的使命,更是当代文艺创作应有的担当。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只有讲好中国故事,才能很好回应国际社会共同关切,向世界说明中国道路、中国选择、中国历史文化。讲好中国故事,要聚焦更具普遍人类价值尺度,直面全球化时代人类共同难题,开掘人性及人类精神隐秘,减少文化误差弥合文化鸿沟,凸显中国故事的进步性、现代性,不断丰富讲中国故事的有效路径,使中国故事更加扣动世界心弦。  相似文献   

14.
追寻中国发展的成功经验,探究中国发展的未来走向以及中国经验对世界其他国家的借鉴意义,这应是国内外研究中国模式的主旨所在,也是我们分析中国模式的切入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我们解读中国模式确立了一个合理的视角、范式和思路。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视角,我们可以对诸如有没有中国模式、该不该提中国模式、什么是中国模式等基本问题做出正确的辨析。  相似文献   

15.
学习文库     
《民主》2005,(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表现为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本土化和民族化。时代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相结合,探索中国特色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之路。本土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地解决实际问题。民族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和中国文化相结合,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语言阐述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道路问题,是最为世人关注的大问题。中国选择什么道路,中国向何处去,不仅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命运和全体中国人民的切身利益,也会改变世界政治格局和大国之间的力量消长。"中国威胁"论、"中国经济崩溃"论等,本质上都是以话语形态出现的包含对中国道路取得的伟大成就的焦虑和恐惧。中国道路与中国方案中国道路,就其一般意义而言,包括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所经历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实现中国梦的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障。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之间的关系审视中国梦实现途径的内在机理,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国梦,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6,(2)
学术话语权是话语体系的核心与关键,是权利与权力的统一,是客体与主体的统一。学术话语权以其柔性的、非强制的力量发挥其引领的动力作用。中国特色学术话语权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在中国特色的内在要求下,在时代和世界学术话语权不断发展的外在需求下,中国特色学术话语权必须实现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中国特色学术话语权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统一于中国特色学术话语权"三化"的实践中,提升中国特色学术话语权在国际话语权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一、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丰富内涵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具有丰富的内涵,主要包括道路、理论、事业三大层面。在当代中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道路、理论、事业三者相互联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融为一体,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丰富的时代内涵。因此在当代中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仅是一种政治宣言,而且是一个行动纲领,同时是一种社会…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代特征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结合、融合、磨合、整合的过程。本文主要从文化视角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文化解读,通过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背景、文化基因、文化维度、文化意蕴,从而阐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