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国初期,一张毛泽东主席的标准像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毛泽东这张照片,神采奕奕,面带微笑。合体的中山装更显得毛主席姿态端庄,自信而坚毅。从1950年初到1951年,这张照片印制大小不同规格11种总共2000多万张,在国内外广泛发行。据有关资料统计,这张照片还发行到全世界40多个国家,许多国家的左翼报刊都采用了这张照片。但是,关于这张照片的来历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1950年初,身为中国新闻总署副署长兼新闻摄影局局长的萨空了,偶然看到了美国的《工人日报》同时刊登的毛泽东、斯大林的照片。斯大林的照片是一张身穿大元…  相似文献   

2.
正1950年以前,我国还没有毛泽东主席标准像。1949年开国大典时,天安门城楼上悬挂的毛主席画像,是毛主席1945年在延安拍摄的一张头戴八角帽、身穿粗呢子制服的照片。然而,几个月后发生的一件事,引起了中央对国家领导人标准像的重视。那是在1949年12月16日至1950年2月17日毛主席访问苏联期间,美国一家报纸刊登了毛主席与斯大林的照片。斯大林的照片是一张身穿大元帅服的新照,显得华丽端庄、威风凛凛,而毛主席的照片是延安时期  相似文献   

3.
第一张标准像1950年以前,我国还没有毛主席标准像,1949年开国大典时天安门城楼上悬挂的毛主席画像,是毛主席1945年在延安时拍摄的一张头戴八角帽,身穿粗呢服的照片。然而新中国成立不久发生的一件事,引起了党中央对国家领导人标准像的重视1949年12月16日至1950年2月17日,毛主席前往苏联访问。访问期间,美国一家报纸刊登了毛泽东与斯大林的照片。斯大林的照片是一张身穿大元帅服的新照,显得华丽端庄、威风凛凛。  相似文献   

4.
沈黎明 《廉政瞭望》2011,(23):52-53
说到天安门上这幅全国人民都非常熟悉的毛泽东画像,就不能不提一个人,因为这幅画像就是根据他制作完成的毛泽东标准像画出来的。他就是被誉为“暗房宗师”的陈石林——我国著名摄影家,照片修版专家。1950年后我国使用过的4版毛泽东标准像,从选片到修整、制版全部出自他之手。除此以外,他还加工制作过包括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国家领导人的照片。  相似文献   

5.
美芳  谭志 《党建文汇》2001,(4):38-38
从20世纪50年代初至今,我国共公布过4次毛泽东标准像。殊不知,这4次毛泽东标准像版本的选片、修整、技术加工和制片,均出自一人之手。他就是被我国摄影界称为“一代暗房宗师”的陈石林先生。  相似文献   

6.
陈石林,中国摄影家学会高级工程师,曾任新华社翻修组组长、全国领袖照片工作组组长。除了毛泽东的标准像外,陈石林还加工过包括周恩来、  相似文献   

7.
万伯翱 《新湘评论》2012,(12):36-37
开国大将黄克诚,是一位令人尊敬的老共产党员。 黄克诚一生戎马,1955年获毛泽东、周恩来亲授三枚一级功勋章和光闪闪四颗星的大将肩章。粉碎“四人帮”之后,1978年,年已77岁的他又被选为中纪委常务书记。当组织上因要制作各类证件,向他夫人要一张他穿大将礼服的标准照片时,全家人翻箱倒柜竟然找不出一张合格的“标准像”。  相似文献   

8.
万伯翱 《学习导报》2012,(12):36-37
开国大将黄克诚,是一位令人尊敬的老共产党员。 黄克诚一生戎马,1955年获毛泽东、周恩来亲授三枚一级功勋章和光闪闪四颗星的大将肩章。粉碎“四人帮”之后,1978年,年已77岁的他又被选为中纪委常务书记。当组织上因要制作各类证件,向他夫人要一张他穿大将礼服的标准照片时,全家人翻箱倒柜竟然找不出一张合格的“标准像”。  相似文献   

9.
余玮 《党的建设》2013,(10):55-56
成为毛主席的摄影师 钱嗣杰初见毛泽东是在1950年。当时,时任中央新闻总署新闻摄影局摄影记者的钱嗣杰,在两位老记者的带领下。去北京饭店采访外事活动。初次担纲,钱嗣杰既紧张又兴奋。  相似文献   

10.
1927年4月26日,斯大林收到一封标有“绝密 亲启急件”的文件。这是皮亚特尼茨基写给斯大林的一封信。信中写到:致斯大林同志: 以下是邵力子同志发自海参崴的电报副本: “致彼得罗夫①:上海使我很担忧,我不能充当反革命的武器,我请教如何作斗争。现寄回斯大林的照片。候复。邵力子。 4月 23日。” 请告知是否需要给他答复,给他作怎样的答复。 皮亚特尼茨基 绝密文件中提及的“现寄回斯大林的照片”一事,系邵力子离开莫斯科回国之前,斯大林委托邵力子将自己的一张签名照片带给蒋介石。一星期后,在上海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四…  相似文献   

11.
坐落在北京王府井大街的中国照相馆创建于1937年的上海,1956年由上海迁入北京。40多年来,这家著名照相馆不仅为北京百姓和国际友人服务,还承担了为中央首长拍照的光荣任务。五六十年代前后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陈毅、贺龙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来这里照过相。第一位来中国照相馆照像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是周恩来总理。那是1956年10月,周总理在中南海摄影师侯波的陪同下,来到这里照标准像。当时给周总理拍摄的是著名人像摄影师姚经才和张孔嘉。他俩以娴熟的摄影技术为周总理成功拍摄了一张质量极高、被称为传世佳作的标准…  相似文献   

12.
《世纪桥》2012,(12):24-24
1973年8月3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报道了一条新闻:毛泽东主席会见应邀回国访问的美籍华人李振翩教授夫妇,并配发了一幅毛泽东与李振翩亲切交谈的照片。从照片上看,毛泽东的表情极为关切,而李振翩则轻松笑谈着。李振翩是什么人,毛泽东为什么要邀请他回国访问?这张照片后面又有怎样的故事呢?  相似文献   

13.
余玮 《党史纵览》2013,(6):4-10
毛泽东重上井冈山、毛泽东秘回故乡韶山、毛泽东畅游长江……伟人一个个经典的瞬间、一段段珍贵的回忆都被定格在一张张照片上,而这些照片连着同一个名字———著名新闻摄影家钱嗣杰。历史学家用自己的笔书写历史而钱嗣杰则是用相机真实地记录着历史。他家有一本特别的相册,里面装  相似文献   

14.
拨开岁月的风尘,日历回翻 到1949年12月。 毛泽东来不及抖落身上的 战争硝烟,就匆匆踏上了苏联 "老大哥"的国土,开始了他一生 中第一次出国远行。 这里所要叙述的是当年一 些鲜为人知的细节秘闻。 毛泽东拒绝江青插手选礼品 毛泽东的这次苏联之行,除 了有与斯大林就两党两国所关 心的问题交换意见及商谈两国 之间的有关条约、协定的目的 外,还负有前去参加斯大林的70 寿辰的庆祝活动任务。 既然是去祝寿辰,又是同斯 大林第一次见面,当然要带些礼 品去。 为此,中共中央委托中央办  相似文献   

15.
2003年全国总编辑夜班工作研讨会在银川召开,会上再次提到1990年在此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总编辑新闻摄影研究会上提出的“图文并重,两翼齐飞”新时期的办报理念。“一张技术指标达不到刊登出版标准的照片就像文字报道中的别字,一张没有经过剪裁编辑的照片就像文字报道中语法不通的  相似文献   

16.
袁小伦 《党史纵览》2005,(11):17-24
迄今为止,华国锋是毛泽东去世后能以其标准像的形式与毛泽东像并排悬挂或张贴的惟一中共领导人.今天的中老年人不会忘记,20世纪70年代后期的传媒称毛泽东为伟大领袖,称华国锋为英明领袖.近30年过去了,笔者阅读有关史料,知道毛、华标准像的并排是特殊时期的特定政治符号,也了解了台前幕后的不少史事,其中就有叶剑英和华国锋从由远及近到渐行渐远的政治交往过程.  相似文献   

17.
不管你相信与否,越来越多的文字记者对摄影发生了兴趣。他们一手拿笔,一手端着照相机,以两栖记者的形象描绘着这个纷繁多变、精彩跌宕的世界。人民日报常驻南斯拉夫文字记者吕岩松以高度的责任感,在第一时间不仅向国内发回了有关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我驻南联盟使馆发动野蛮空袭的文字消息,同时还发回了现场拍摄的五幅照片。他的摄影作品理所当然获得了1999年度中国新闻摄影奖,一个文字记者得到摄影大奖,这在中国新闻史上是罕见的。这不仅说明文字记者学摄影的必要性,而且说明文字记者照样可以拍出好照片。但正如俗话说的“隔行如隔山”,对摄影的兴趣和新闻敏感并不能决定文字记者一定能拍出优秀的摄影作品,摄影学这  相似文献   

18.
1960年,正在沈阳军区工程兵政治部宣传处任宣传助理兼摄影报道员的张峻,受部队指令,前往驻抚顺某部工程兵团采访一位爱做好事的小战士——雷锋。 9月的一个星期天,张峻第一次见到了雷锋。那天,在院子里见到雷锋。雷锋像有什么事但又羞于出口的样子,张峻就主动问他。雷锋鼓足了勇气说:“张助理员,你能给我照张相吗?我当兵这么长时间了,还没照张穿军装背着枪雄赳赳气昂昂的军人标准像哩!” 张峻忽然觉得雷锋这个人很单纯,很有意思,于是就同意了。这是张峻第一次为雷锋拍照  相似文献   

19.
这是悬挂在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毛泽东办公室墙壁上的一张照片。照片上的背景是几间旧民房,毛泽东坐在一张白布躺椅上,嘴上吸着点燃的香烟,神态怡然自得,脸上露出快慰的笑容,躺椅旁边放着一双崭新的布鞋。《新湘评论》今年第4期的《红毛线,蓝毛线》一文选发了这张照片,  相似文献   

20.
湖北荆州“挟尸要价”的照片获得中国新闻的“金镜头奖”曾引发一场讨论。在详细看了一遍这张照片出台的前因后果,以及同时的其他数张照片之后,我个人得出一个结论:这是一张打苍蝇不打老虎的照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