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安东 《台声》2014,(8):81-82
今年7月,是日本殖民统治台湾时期台籍知识分子在岛内建立的第一个合法政党——民众党创立87周年。尽管台湾民众党自1927年7月10日结党,至1931年2月18日被日本殖民当局强行取缔,仅仅存在了3年7个月。但谈及上世纪20年代起,在政治、文化、经济等领域内与日本殖民当局展开非武装抗争,掀起台湾同胞反帝抗日民族解放运动,却不能不谈及台湾民众党。  相似文献   

2.
自1895年甲午战争后的半个世纪里,祖国宝岛台湾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日本侵略者在台湾除了加强经济上的殖民掠夺之外,还大力推行殖民文化,始终把殖民文化当作霸占台湾的一个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3.
日据时期,大批大陆劳工赴台。与清代以前不同,他们是在台湾割让、两岸关系发生剧变的历史背景下渡台的。对这些被称作在台“华侨”的大陆劳工,日本殖民者依据台湾岛内政治、经济局势,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予以约束、管理。赴台大陆劳工大多来自闽、粤、浙等省,从事底层劳力之役,饱受日本殖民当局及资本家的压迫和榨取。为维护自身权益,他们也组织劳工团体以互助自救,并为台湾工人运动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1945年8月至1950年3月是战后台湾文学重建的重要开启时期,其去殖民性的进程在国民党当局的政治框架中,由台湾本省作家和大陆来台作家在台湾文学传统和中国新文学传统的艰难延续中展开。复杂的政治干预使去殖民性被当局简化为接受大陆政府统治,但台湾作家在认同中华文化上并未“失语”,他们仍以源自“民族精神”的“向心力”,顽强“回归”中国文学,并和大陆作家一起,以对战后台湾现实的深切关怀,延续、丰富了日据时期形成的台湾文学传统,其中根植于台湾的左翼文学思潮发挥了尤为积极的建设作用,提供了战后中国左翼文学的在野形态。  相似文献   

5.
后现代剧场与台湾当代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台湾接受了较多外来文化思潮的影响,这几乎是岛内外比较一致的看法,先是荷兰.日本的殖民文化灌输,后来虽然国民党接管台湾,中国人自己当家作主了,但是当局长期把美国的援助行为作为自己政治和经济靠山,也客观上引发了台湾民众几十年价值观和文化心理的西方趋同现象.纵观近二三十年的历史,当代台湾走向现代化引发的  相似文献   

6.
日据初期的台湾人民抗日武装斗争中曾出现过大批抗日武装集团归顺日本殖民者的现象,史料证实台湾人的这类归顺大多并不是真归顺,而日本殖民当局也只不过是借此作为镇压台湾人民反抗斗争的一种手段。在日本殖民者的镇压加招降的两面手法下,台湾人民初期武装抗日斗争最终归于失败。  相似文献   

7.
蒋建春 《台声》2013,(10):84-85
8月5日,是我的祖父蒋渭水的忌日,1931年的这一天他病逝于台北医院。那时台湾文化协会分裂、台湾民众党遭日本殖民当局取缔,在台湾非武装抗日运动的严峻时刻,他患重病不治猝逝。  相似文献   

8.
在日本殖民当局的同化政策下 ,日据时期台湾社会出现了闽南语的生存危机 ,台湾一批有识之士起而呼吁振兴本土语言 ;针对文艺脱离民众的状况 ,新文学运动内部也开始探索文艺大众化的途径 ,一些人主张用闽南语进行文学创作。由于闽南话在台又称台语 ,故此一运动通称台湾话文运动。从本质上看 ,该运动是台湾人民抵制日本殖民同化政策、拯救台湾地区中华文化及闽南语这一中国地方语言文化的民族文化自救运动。  相似文献   

9.
崔晓阳 《前沿》2013,(3):181-182
1895年至1945年间,日本在台的殖民政府——台湾总督府,对台湾进行了疯狂的殖民掠夺。台湾原住民地区多为山地,而山地丰富的林业与矿产资源就成为日本殖民掠夺的重要方面。台湾总督府的“理蕃政策”与山地殖民掠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日据台湾期间,殖民政府为扩大侵略战争,适应战时统制的需要,在台湾各级警察机关设置经济警察单位及经济警察人员,实施经济警察制度,形成了台湾警察的经济化现象。日本殖民政府借助警察这一国家机器、利用经济警察这一制度加速经济殖民政策在台湾的实施,从而实现对台湾的强力统治。台湾经济化警察产生的特定历史背景对其机构设置、主要职责等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为其进行经济掠夺和殖民统治的史实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11.
张我军主编的《日文与日语》杂志作为“民国以来国人创办的第一份有影响的日语研究期刊”,对日语语言文学学科而言,具有重大的学科史意义;张氏日语系列教材大大推进了日语在中国各阶层普及;作为一位师者,他不仅以有中国特色的日语教学法培养了一批精英之才,更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为将日语教育引入正轨做出了自己的努力。“研究者、编者、著者、师者”四重身份的重合、互动使张我军成为中国日语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教育家。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日文写作在殖民地台湾新文学发展中文化想象的变异.在中文写作的对照下,日文写作经历了文学主角由悲苦的民众转变为内心焦虑的知识分子、传统从被批判的对象过渡到民族的身份标记而被肯定、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被迫隐退、"日本想象"转向复杂的传统与现代关系的表述等变化;民族自我想象有时会通过"日本想象"得以实现,知识分子的精神痛苦也随着殖民社会的演进呈现不同的状态.  相似文献   

13.
随着西方社会性别论尤其是约翰.斯科特(Joan Scott)"历史与社会性别"概念的传入和影响,日本女性史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成为这时期学界最令人注目的领域之一。其研究成果构建了"性.身体.生殖论""、近代以前家族史"、"近代家族论"等研究领域。这些研究几乎都是在社会性别维度和视角下展开的。  相似文献   

14.
本论文基于作者在日本留学期间所收集和掌握的最新日语原文资料与法律文献,并结合日本的大学教授的个别指导意见,对日本地方自治的内涵、性质、目的、特征、渊源、主要领域做出最新、最权威的综述,力求对国内行政法学与宪法学相关问题的研究人员提供最全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许建良 《桂海论丛》2008,24(5):33-36
和谐社会的实践,离不开各种资源的借鉴,就异文化而言,日本实现伦理和谐的实践值得我们思考。它们在学习儒学的过程中,克服排除了儒学虚无不实的因素,强调实际、实用,并以训练为切入口和平台,为道德素质的生根营建了最为切实的基础,昭示人们一个哲理:道德是做出来的,而不是说出来的。  相似文献   

16.
日本将修复司法活动引入到日本少年院的课程当中,并在少年院中实施了考虑被害人感觉的教育,请被害人到少年院进行讲演,让有问题青年真正地认识到自己所犯的罪行,制定犯罪被害人的保护法制等等,无疑对日本青少年的不法行为是一种有效的矫正措施。  相似文献   

17.
皇民化运动时期,一部分台湾人作为台籍日本兵被强征进入日本军队,这些人既有被迫及无奈而参加的,也有小部分是志愿加入的,但此中志愿包含殖民统治高压下心灵扭曲的背景。至于极少数受殖民主义、军国主义毒害者,则应予以揭露。台籍日本兵的历史告诉人们,皇民化运动确曾给台湾社会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同时也不必过高估计这种影响。  相似文献   

18.
李建军 《思想战线》2007,33(6):60-66
日本属高自杀率国家。日本人的自杀行为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因素:传统价值观对自杀行为的宽容甚至鼓励;史籍与语言——自杀的历史文化载体;日本源远流长的"武士道"精神及切腹的思想;审美意识中的自杀与自古的崇尚和渲染;对自杀的法律评价;集团意识、依赖心理与自杀的"传染性"、集体性;情感模式中的拘谨自制等。  相似文献   

19.
日本警察衔级管理制度的概要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对日本警察衔阶等级、升职年限、工资待遇和达到(主要)衔阶最小年龄等的初步分析为基础,得到几点启发与思考:中国警察招录如果实行国家公务员和行政区划公务员(即国家公务员、地方公务员)两条线运行机制,可能更利于地方优秀人才的选拔;报考警察的学历规定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把警衔管理纳入警察素质能力养成的整体规划之中,使“行政管理积极服务于警察全面素质提高的思维”值得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20.
西川满的<台湾纵贯铁道>、滨田隼雄的<南方移民村>和庄司总一的<陈夫人>被视为日据末期在台日人作家的长篇小说代表作.<纵贯铁>宣扬北白川宫率军征服台的"功绩",史载台湾军民的殊死抵抗被写成"土匪"式骚扰,而日军的屠城式大规模烧杀行径则被淡化或合理化.<移民村>宣扬日本人的毅力、信念、真诚品行和科学精神,赋予日本对台湾的"移民"(殖民)以正当性.<陈夫人>具有人性的深度开掘和对台湾庶民生活细节的细腻描写,甚至写出了现代性、本土性和殖民性的复杂纠葛,但仍带有殖民文学的明显印痕对中国(台湾)文化的"误读"以及宣扬日本人带给台湾"现代化"的理念.它们不同程度地都是日本对台殖民侵略的自供、掩饰和美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