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2年9月上旬,我有幸参加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与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组织的一个访俄文化代表团,访问了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城市。心中与雾中的列宁墓9月5日,星期四,莫斯科时间的清晨6点我就醒了过来。因为上午要去参观列宁墓,心情很激动。还在孩童时期,我就从电影银幕上见到了敬爱的列宁同志的光辉形象,他那睿智而光亮的额头,严肃的、叱咤风云的雄姿,都在我当时幼小的心灵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形象。到苏联去,去瞻仰列宁、斯大林,看看那儿的伟大建设成就,感受十月革命的激情,确是我们这一代“红领巾”们的梦想。20世纪80年代末,苏联解体,令我这个从…  相似文献   

2.
1928年春,瞿秋自动身前往莫斯科,筹备中共“六大”。五月下旬,杨之华带着女儿瞿独伊也去了苏联。  相似文献   

3.
我看康生     
1959年春天,党中央派出以周恩来总理为团长,由李雪峰、康生、刘宁一、刘晓等人组成的中共代表团,出席苏联共产党第21届代表大会。我作为随团翻译一同前往.这就使我有机会第一次近距离地接触了康生。到莫斯科后不久,有一天,康生对我讲:主席有个儿子叫岸青,精神曾受过刺激,现住在莫斯科的一家疗养院。他让我告诉苏方接待人员,请他们通知院方,我们要抽时间去看望岸青。  相似文献   

4.
“人生苦短,我有许多的想象、有许多的梦,我希望我是一个梦想的实践者。”“未来,如果能去月球,我就去月球,能去火星就去火星,或者是整个太空。虽然这还只是个梦想, 但我想如果能从月球上拍摄到我们神奇的地球,那真是太棒了!”  相似文献   

5.
我曾读过革命先烈、著名作家、诗人蒋光慈的诗《莫斯科吟》 ,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它最后的两句诗是这样写的 :“哎 !十月革命 ,我将我的心灵献给你罢 ,人类因你出世而重生。”这是代表进步的人民的思想感情。在五十年代 ,我受“以俄为师”的影响 ,对苏联几乎达到了迷信的程度。那时 ,我非常羡慕人家有机会到苏联参观 ,觉得人生一世 ,能够去苏联走一趟 ,就是最大的幸福。后来 ,我的思想感情起了变化。而今 2 0 0 1年 9月 1 4日 ,正是 1 991年 8月 1 9日苏联解体十年后的不久 ,我有机会到俄罗斯旅行 ,心情是复杂的。一个有 70年革命光荣传统…  相似文献   

6.
在莫斯科中山大学 “到苏联去”,“到列宁主义的故乡去”,这是本世纪二十年代中国许多革命青年的热切期望。中共旅欧支部成立后,从中国革命需要出发,十分注意对革命青年骨干的培养,从1992年秋开始,先后选送张伯简、赵世炎、陈延年、陈乔年、王若飞、熊雄、刘伯坚、季慰农、聂荣臻、李富春、蔡畅、朱德、李炳文、施盒生等前任苏联学习。现在,邓小平一行又向着十月革命的故乡——苏联进发。 1926年1月7日晚,邓小平、傅钟、李卓然等20名旅欧支部的 党团员,从巴黎北火车站启程,乘从国际列车,穿过法德  相似文献   

7.
姜超 《群众》2013,(5):36-37
当前,“中国梦”成为时代最强音,习近平同志强调“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 从以“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梦,到以“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为梦,再到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梦,“中国梦”唤醒人们厚重的历史记忆,照亮人民美好的发展愿景,同时更记录着中国人的心路历程,寄托着几代人的毕生夙愿。  相似文献   

8.
巍峨壮观的克里姆林宫、富丽堂皇的地铁车站、庄严肃穆的反法西斯胜利纪念馆等名胜,是人们到莫斯科首先游览参观之所。而我们这次去莫斯科旅游的目标却与众大不相同,是参观近几十年来那些与在莫斯科发生的重大间谍案件有关联的地方,了解那些鲜为人知的间谍活动内幕。参观是从位于莫斯科市中心的俄罗斯联邦安全局总部所在地卢比扬卡开始的。卢比标卡是原全俄保险公司大楼,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后被苏维埃政权没收,1917年12月20日“全俄肃清反革命和怠工特设委员会”(即“全俄契卡”,后几经改组演变,1954年3月13日成立苏联“国家安…  相似文献   

9.
【追梦】 讲述人:甘仙凤,扶绥县渠旧镇驮迓村支书、主任,荣获2012年“全区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梦想】甘仙凤从“农门”走出去,又回到了“农门”。在基层肥沃的土壤里,她希望能够发挥自身优势,带领村委班子用集体智慧让家乡群众生活更富裕、思想更充实。  相似文献   

10.
浙江商人陈金荣每年把企业收入的1/3用于慈善捐助。用他的话说:“与困难群体比,我是富裕人家,我有责任有义务去帮助这些人;与大老板比,我是‘小儿科’,但我的捐款比有的人多。我对这种特殊投资效益看好,尤其当我听到我捐助的学生考出了好成绩、参加工作获得了多种荣誉时,我觉得自己就是一个精神富翁。”  相似文献   

11.
陈彩云 《群众》2018,(24):67-68
日前,应相关机构邀请,我到俄罗斯进行短期交流访问,在莫斯科停留几天后来到了圣彼得堡。地导知道我们从莫斯科过来,当即热情地给我们介绍两个城市的差别:莫斯科相对现代,圣彼得堡则更加偏重文艺;圣彼得堡人认为莫斯科人文化内涵不够,莫斯科人则认为圣彼得堡人不够现代又太“文艺”。  相似文献   

12.
无论“空巢青年”存真亦或去伪,无可否认的是在资源大量聚集的大城市或特大城市存在着一群过着“独”生活,为“生存”与“梦想”而活着的青年群体。我们可以从社会中的“人”、现实中的“人”与个体化的“人”三个维度去思考其存在的原因,从而制定更多针对青年人的“托底”之策、“筑梦”之策,让青年人实现梦想、赢得尊严。  相似文献   

13.
到了莫斯科,不能不去红场———那儿长眠着一个开辟人类新纪元的伟人列宁。我对俄罗斯始终怀有真诚而友好的情感。这种情感与心理上的贴切,源于少小时受《列宁在十月》、《伟大的公民》等苏联电影和《红色保险箱》、《危险的道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苏联文学作品的影响。特别是在大学读书期间,我更多地涉猎了俄罗斯的文学作品。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普希金、高尔基,这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曾吸引过我无悔的目光。另一方面,在我的认知中,自20年代起,无数中国热血青年汇聚在这世界革命的中心,接受革命的洗礼和熏陶,…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我在重庆蒋介石侍从室工作时,曾和蒋经国有过多次交往,耳闻其在苏联留学的一鳞半爪,及奉化籍侍卫官竺培基、蒋国辅等口头传说。今凭记忆所及,撰写片断如下:1925年,在苏联驻华顾问鲍罗廷的推荐下,蒋经国决定赴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同行留学生三百余人,其中有张闻天、伍修权、乌兰夫、康泽、郑介民、徐一、赴苏联留学,崇拜托洛茨基君虎等人。他们历经22个昼夜的旅途劳顿,于11月初到达。学校当局为每个中国留学生取了个俄名,蒋经国叫“尼古拉”。中山大学开学典礼是在莫斯科工会大厦举行的,当时被苏联一些人称为“红军之父”的…  相似文献   

15.
圆了少时梦     
几年前,当我踏上民政工作岗位时,高兴得几乎要跳起来,因为,我儿时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上小学的时候,耳闻目睹的一件事,使我做起了长长的“民政梦”。我们村有一家军民是一个当兵的特困户,全家5口人中就有4个是弱智,在当地穷得出了名,“穿衣吃饭靠救济,挣钱只够买盐吃。”民政部门了解到情况之后,经常帮助他家解决生活上的困难,扶持发展生产,使他们渐渐地摆脱贫困,走上了富裕的道路。这家的户生逢人便说:“是民政部门拯救了我全家。”这件事对我影响很大,使我认识到民政部门是为人民群众谋福利的,民政工作是受人尊敬的职…  相似文献   

16.
1938年8月初,从莫斯科回到延安的王稼祥传达了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总书记季米特洛夫的指示:“中共中央内部应支持毛泽东的领导地位”,“王明缺乏实际工作经验,不应争当领袖”。季米特洛夫的这一指示实际上表明了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对中共领袖人选的态度。那么,为什么共产国际和苏联领导人明确表示支持毛泽东为中共领袖,而放弃了曾经一度看好的王明呢?  相似文献   

17.
这次访欧,首站是俄罗斯。到俄罗斯有一种“朝圣”的感觉,因为那是列宁的故乡,那里诞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尽管莫斯科机场的过关速度和服务质量,难以令人满意,但进入森林环抱中的莫斯科城,我的精神为之一振。徜徉在莫斯科的大街小巷,俄罗斯民族之大气、文化积淀之深厚、建筑风格之独特,处处都可感受到。一些宏大的建筑更显示着往日的辉煌。在莫斯科,我们参观了红场、列宁墓和克里姆林宫,在我们心目中那可是圣地。列宁墓庄严肃穆,卫兵守护左右。尽管苏联解体,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剧变,列宁开创的事业被葬送了,但从参观瞻仰列宁墓…  相似文献   

18.
共同富裕作为人类永恒的追求与愿景,既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价值旨归,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共同富裕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是从部分到整体的逐步富裕,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过程富裕,从两极分化到适度差距的普遍富裕,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全面富裕。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在对共同富裕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探索中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解决相对贫困问题,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大“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9.
常引以为自豪的,就是曾经去过很多地方。心里老有的一种冲动就是要去远行,在城市中住得太久,烦躁、不安就会常常困扰我,我和朋友们说:到了二环路以外,我们食欲就会增加一半,心情也就好了一大截。只要一踏上旅途,我的身体状况就会自动调节到最佳状态。有时我庆幸,我选择了这个职业。 四月份香港陆华车主会和云南省中国旅行社组织了一次“2000年滇藏青希望工程自驾车之旅”。组织者准备全程拍摄、纪录这次活动,有朋友推荐了我。 去西藏是我多年的梦想,听说这次“2000年滇藏青希望工程自驾车之旅”沿途要翻过8个5000米…  相似文献   

20.
陈亦权 《今日广西》2010,(15):58-59
来到位于莫斯科的总公司已经两个月了,前一个周末的晚上,我因为闲着无事,就去了西郊的朋友那里坐坐,两人一聊就到了深夜,然后吃了点夜宵略喝了点酒才离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