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爆发于20世纪40年代新疆三区革命,之所以由一场最初带有许多局限性的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民族武装斗争,发展成为全国人民民主革命运动的组成部分,是与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密不可分的。从斗争的酝酿,领导人物的成长,错误的纠正,直至汇入全国革命的洪流,都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的间接或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2.
贺灵 《实事求是》2002,(5):75-76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 ,就忠实地代表着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并把各少数民族翻身解放当成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因此 ,党对新疆各族人民的解放、发展和繁荣进步始终予以高度关注。 2 0世纪 30年代 ,中国共产党人便把革命的火种撒播在新疆大地。从此 ,新疆的历史与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密不可分。中共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新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发展的巨大关怀和支持 ,就成为指导新疆各族人民团结奋斗 ,实现新疆历史上沧桑巨变的一条主线。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党校朱培民教授和段良副教授精心撰写的学术专著《中共三代领导集体与…  相似文献   

3.
1944年9月爆发的新疆三区革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在新疆各民族先进分子的引导下,新疆各族人民为反对军阀盛世才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反动统治,以争取政治民主、民族平等为宗旨的革命运动.因为这场革命发生在伊犁、塔城、阿尔泰等三个地区,因而史称“三区革命”.三区革命有力地打击了国民党在新疆的反动统治,牵制了一批国民党军队,配合了全军特别是西北的人民解放战争,为新疆的和平解放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形成的革命思想和作风。综观兵团的发展史,延安精神可以说是兵团半个多世纪屯垦戍边事业发展的力量源泉。正是有了这种精神动力,才使得兵团能够一如既往地成为新疆生产建设的突击队、生态建设的突击队、和谐社会建设的突击队。新时期兵团必须继承和发展延安精神,弘扬兵团精神,使兵团成为新疆稳定和和谐发展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是在共产国际指导和帮助下进行的。特别是中共二大正式决定加入共产国际,成为共产国际一个支部后,中国共产党与共产国际的联系更加密切。考察共产国际有关史料,可以说共产国际指导中国革命是以派驻代表的方式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产生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实践,是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延续和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重视和加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研究和传承,使革命精神成为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7.
李月明 《实事求是》2023,(5):105-112
新疆红色文化资源,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新疆解放、发展和建设,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英勇奋斗、无私奉献而形成的不朽史实、传承的革命精神、留下的历史遗迹、创造的建设成就。发挥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对新疆各族人民进行红色教育是深入推进文化润疆工程的重要抓手。在实施文化润疆工程中,要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滋养润泽作用,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提供精神支撑和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8.
耿铎文 《实事求是》2007,4(1):56-58
1937年,中国共产党与盛世才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后,中国共产党陆续派遣100多名优秀中共党员来新疆工作。在发展新疆教育事业方面,他们坚持我党统一战线的方针,团结各族教育工作者,根据延安创办干部学校的经验,建章立制,积极开展工作,不仅使落后的新疆教育面貌焕然一新,为新疆抗战战略地位的奠定起了先导性全局性作用,而且播下了革命的种子,奠定了中国共产党在新疆执政为民的思想教育基础。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已经走过了整整70个年头。在新疆这片广袤的大地上。党也已留下了半个多世纪的光辉足迹。从本世纪30年代第一批中国共产党人来到新疆,撤播革命火种,到1949年人民解放军进军新疆,建立各级党的组织和人民政权,直至今天,中国共产党带领新疆各族人民艰苦奋斗、百折不挠,创建了新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辉煌业绩。1500万新疆各族人民通过对自己民族苦难历史的回顾和对幸福的执着追求,深刻认识到一条颠扑  相似文献   

10.
由于新疆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三区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较为复杂,本文从世界革命的潮流,盛世才、国民党的民族压迫政策,苏联出于将新疆建立为缓冲地带的考虑支持"三区革命"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四个方面来阐述"三区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11.
西藏自治区是中国继内蒙、新疆、广西、宁夏之后最晚成立的一个自治区。它的成立,使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建立省一级自治区的任务得以完成。一、西藏自治区的成立,是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在西藏取得的伟大胜利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伊始就非常重视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在革命斗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统一战线问题是基本问题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取得胜利的法宝之一。毛泽东说:“统一战线问题,武装斗争问题,党的建设问题,是我们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基本问题。正确地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又说,“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那么,在共产党成为执政党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统一战线是否仍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法宝?回答是肯定的。但是。这个法宝是在统一战线经过历史性转变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革命路上的指引者,为中国革命指引了方向。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情况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成为了中共党史学习和研究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中的唯物史观,成为了进一步研究党史的新的视角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仅有40年短暂生命的邓发,生前曾经两入新疆,在新疆开展革命工作达两年多时间。这段经历不仅是他革命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新疆现代革命史上的光辉一页。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始终做到“三个代表” ,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回顾中国共产党带领新疆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历史 ,纵观 2 0世纪新疆各民族文化发展所走过的道路 ,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新疆各民族文化能有今天的繁荣和发展 ,无不渗透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心血和汗水 ,离不开党的路线、纲领、方针、政策的正确指导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新疆各民族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突出“三观”和“…  相似文献   

16.
苏区精神主要指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各地建立农村根据地,并在根据地上成立了无产阶级政权即苏维埃政权阶段而形成的一种革命精神,它继承了井冈山精神,开启了长征精神,并和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起成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今天,苏区精神依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重要法宝。  相似文献   

17.
2011年适逢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建党以来之所以能够取得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其背后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信仰的力量使然。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具体化为不同历史时期那些曾大力倡导过的精神或作风,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大庆精神等,成为中国共产党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内在动力之源。  相似文献   

18.
赵子云 《世纪风采》2008,(11):28-30
1937年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为了建设新的新疆,与盛世才建立了统一战线。次年,党中央陆续派了100多名优秀共产党员奔赴新疆,其中有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马明方等。这批革命的骨干力量到新疆后,对新疆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建设事业,作出了显著的成绩。但是,到了1942年,在苏德战争局势变化和国民党反共高潮的影响下,盛世才投向了蒋介石,疯狂地逮捕和屠杀共产党人和爱国人士,把新疆变成了人间地狱。直到抗战胜利,幸存的被捕人员才在周恩来、张治中等人的努力下回到延安。  相似文献   

19.
今年1月4日,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潭秋诞辰100周年。陈潭秋毕生从事党的工作,生前曾任中共湖北省委、江西省委、满州省委、福建省委书记和中央巡视员、特派员及中华苏维埃中央临时政府粮食人民委员(粮食部长)、中共中央驻新疆代表和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负责人等职。1943年9月在新疆被反动军阀盛世才秘密杀害。陈潭秋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的光辉业绩和优秀品质将永远激励我们前进。 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陈潭秋是湖北省黄州市(原  相似文献   

20.
杨超 《前线》2023,(4):33-36
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中国共产党坚持“两个结合”,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推动中华民族以崭新姿态行进在强起来的新时代。“三个务必”是中国共产党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政治要求。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使命任务的集中表达。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党的百年奋斗历史就是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历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