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民群众是我们党智慧和力量的源泉。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坚持以往群众路线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扎实工作,积累了新时期群众路线的宝贵经验。主要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基本立场;贯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3-作方法;不断创新群众工作方式;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群众工作的核心;从严治党是群众路线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2.
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我们党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毛泽东对我党群众工作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形成和完善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主要内容包括:严肃红军纪律,搞好军民关系;关心群众生活,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坚持宣传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树立良好作风,密切党群关系。毛泽东的群众工作方法启示我们,做好群众工作,要坚持群众观点;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提高贯彻群众路线的水平,保证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性;切实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把握做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3.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必须永远坚持。但是,群众路线也会被部分党员干部“遗忘”。意大利政治社会学家罗伯特·米歇尔斯甚至提出,领导和群众分离、走向“寡头统治”是“铁律”。历史经验已经说明永续践行群众路线的条件:首先,党员、干部树立群众路线理念,是自觉贯彻群众路线的思想前提;其次,群众智慧和力量是促进群众路线永续贯彻的现实动力;再次,党的制度、目标、理念等是坚持群众路线的关键;最后,上级领导持续重视、人民群众有效监督是建设群众路线长效机制的有效原则。  相似文献   

4.
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具体来说,一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人民群众谋取更多的利益;二坚定不移地依靠最广大人民群众,凝聚人民群众的无穷力量;三践行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相似文献   

5.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回顾党的历史,可以发现,什么时候群众路线坚持得好,党的事业就兴旺发达;什么时候群众路线坚持得不好,党的事业就受到损失。按照党的十八大部署,全党正在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进一步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使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具有广泛、深厚、可靠的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6.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体现,也是我们党始终坚持的根本工作路线和方法。在新时期迎接新挑战、解决新问题,就要不断提升群众工作水平,提高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更加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更加扎扎实实地贾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切实做好群众工作。  相似文献   

7.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高等教育作为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用党的群众路线统领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一方面,要坚持从群众中来,本着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宗旨,努力听取群众的呼声与意见,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另一方面,要坚持到群众中去,切实改变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的作风,深入教学第一线,深入学生寝室,深入教职工家庭,养成为民办实事的工作方式,让人民群众得实惠,让党的高等教育事业得到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前线》2000,(8)
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群众观点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传统之一,是我们党领导全体人民克敌制胜的法宝。思想政治工作要落到实处,收到效果,也必须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江泽民同志在讲话中深刻指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本质上是群众工作,是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提高群众的工作,因此必须走群众路线。”l、坚持群众路线,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证人民群众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相似文献   

9.
群众观点是我党的基本政治观点,群众路线是我党的根本工作路线。邓小平继承和坚持了党的群众路线,认为:“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这两条是最根本的东西。”“靠群众”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核心;“为群众”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核心;“教育和引导群众”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保证。   (一 )“靠群众”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力量之源。 1980年 8月,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极其艰苦复杂的任务摆在我们面前,“党只有紧紧地依靠群众,紧密地联系群众,随时听取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情绪,代表群众的利益,才能形…  相似文献   

10.
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对于我们党的长久执政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又是一项政治理论性和政策实践性要求都很强的工作,为此,必须建立健全切实有效的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机制、具体可行的群众工作机制、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等,才能把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才能始终保持党与人民的血肉联系。  相似文献   

11.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推进四川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加快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工作方法。在四川省群众路线工作方法理论研讨会上,  相似文献   

12.
坚持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行之有效的根本工作路线和组织路线,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建立之初就非常重视坚持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群众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特别注意工作方法。兵团在长期的奋斗中,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群众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前全党正在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党员干部怎么办?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必须坚持两条根本的原理——相信群众、相信党,就是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对党负责与对人民群众负责的高度一致,坚持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与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的一致性,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做政治坚强的表率。  相似文献   

14.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和生命线。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群众路线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法宝。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搞好军队党的作风建设,必须继续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保持和发展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相似文献   

15.
从历史逻辑看,群众路线凝结着党长期奋斗形成的卓越智慧和宝贵经验,是被实践反复证明了的政治优势和重要法宝,成为我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从理论定位看,群众路线体现了党的性质宗旨和优良传统,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方面的独创性贡献;从价值功能看,群众路线作为我们党推动事业发展最为强大的软实力,为实现中国梦指明了正确的政治方向、提供了有力的文化支撑、凝聚了磅礴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6.
1962年初召开的七千人大会,是中共党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一次中央工作会议。七千人大会的开会方式“是一个群众路线的方法”,总结了“大跃进”以来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方面存在的失误,强调了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性,重申了群众路线的内涵,并对贯彻群众路线提出了要求。七千人大会关于党的群众路线的总结,对新形势下党应对脱离群众危险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即:民主集中制是制度保障,经常工作是基础,调查研究是重要途径,人大、政协和群众团体是重要的组织载体。  相似文献   

17.
陈文国 《探索》2002,(4):46-47
江泽民同志论述了新形势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加强和改进党的群众工作的重大意义,号召全党学习和掌握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和方法,以加强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创新了党的群众工作理论。  相似文献   

18.
于连锐 《理论研究》2013,(4):11-14,19
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一个基本方面。毛泽东在领导党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对党的群众路线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提出了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党的一切工作向人民负责、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重视人民群众现实利益的经典观点。毛泽东同志关于党的群众路线的思想理论是党的宝贵财富。新时期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必须继承和发扬毛泽东同志领导形成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9.
选拔任用干部坚持“群众公认”原则,是我们党一贯倡导和坚持的群众路线优良传统和作风在新时期的重要体现,是邓小平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群众观点、群众路线解决当代我们党的干部工作新问题的重要贡献,也是干部工作贯彻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迫切需要,对于进一步深化干部制度改革,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坚持“群众公认”,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在干部工作中的具体运用,有利于更好地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 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毛泽东领…  相似文献   

20.
《世纪桥》2013,(11):F0003-F0003
按照群众路线实践活动的总体要求,7月26日,黑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组织开展了群众路线主题党课活动。室主任李振锟同志以《谈谈群众路线》为题,结合党史工作实际,从群众路线的内涵及山来和发展、为什么要坚持群众路线、怎样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刻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