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15年,袁世凯要复辟帝制,为了取得舆论的支持,派帝制分子。《亚细亚日报》.总编薛大可带30万元巨款去上海“运动报界”,同时还派人到广州去贿赂报纸和报人。当时,北京的《国华报》、《国权报》、上海的《大共和日报》、《时事新报》,长沙的《大公报》、广州的《华图报》都接受了袁世凯的贿赂。  相似文献   

2.
1915年12月在云南发动的护国战争,打倒大野心家、阴谋家、封建复辟的顽固派头子袁世凯,粉碎所谓“洪宪帝制”的美梦,保住“民国”这面流光溢彩的旗帜,其历史地位是不可抹杀的。袁世凯这个不自量力的复辟狂,也因“护国战争”的重大历史意义而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我们评价这场战争,不仅是为了它的历  相似文献   

3.
王碧蓉 《各界》2013,(9):6-8
复辟帝制失败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在怀仁堂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贺,众人按文东武西的排列,向他行三鞠躬礼。袁世凯用河南口音发表如下演说:“大位在身,永无息肩之目。故皇帝实为忧勤惕厉之地位,决不可以安富尊荣视之。且历代皇帝子孙鲜有善果,平时一切学问职业皆不得自由,故皇室难期发达,予为救国救民计,牺牲子孙,亦不敢避。”难道袁世凯已经预测到他的登基对于“子孙鲜有善果”,是一种悔意吗?还是对于子孙的叮嘱:远离政治,切莫步他后尘?  相似文献   

4.
刘珍珍 《学理论》2013,(8):182-183
辛亥革命后的政治乱象,人们认为袁世凯的帝制复辟使得辛亥革命的政治理想毁于一旦,1916年袁世凯死后,形成了以割据和混战为特征的军阀政治,直至1928年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从表面上结束了乱政。但是,长期分裂的因素早已存在,而辛亥革命的复杂性也是军阀政治产生的不可或缺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当中国处于从帝制走向共和的转型时期,袁世凯确实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于传统帝王观念的深刻影响,由于错综复杂的现实环境,袁世凯竟然上演了一场与世界潮流逆行的复辟闹剧。  相似文献   

6.
简论孙中山京津保战略与反复辟斗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培林 《团结》2003,(6):93-95
孙中山领导的反对袁世凯独裁专制的“二次革命”失败之后,中国曾一度出现了袁世凯的“洪宪帝制”和“张勋复辟”的丑剧。面对历史倒退之逆流,孙中山时刻注意北方  相似文献   

7.
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内江资中人骆成骧参加科考,被光绪钦点为状元,也由此成为清朝唯一一名四川籍状元. 1915年,袁世凯称帝.远在云南的蔡锷宣布云南独立,带护国军到了四川,和四川督军陈宦的北洋军队交上了火.陈宦是骆成骧的学生,看到举国讨袁的形势,原本是袁世凯心腹的他没了主意,就到老师骆成骧的家里找老师商量.陈宦说:“现在时局紧迫,我虽然受到袁氏重用,但对他称帝也很反感.我如果依从他,将受到天下人睡骂;如果反对他,我身边几乎全是袁世凯派来的人,随时都有生命之忧,请问老师如何是好?”  相似文献   

8.
夏武英 《瞭望》2016,(29):56-57
护国运动已过百年。白1915年12月25日蔡锷将军在云南首举义帜,1916年3月15日广西独立,4月12日海珠惨案爆发,5月8日军务院成立,6月6日袁世凯病亡,历时半载的护国运动取得最后胜利。  相似文献   

9.
南京临时政府关于中国究竟应当采用何种政治制度,有一个从总统制到内阁制的转变。这一转变过程,主要是由于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而由怀有专制独裁野心的袁世凯继任促成的。辛亥革命时期的革命派力图以革命手段移植西方近代的政治制度,但对究竟哪一种政治制度适合于中国国情存在一个认识过程。袁世凯通过破坏内阁制,实行总统制进而复辟帝制的历史说明,在中国这样具有长期君主专制历史的国家来说,实行内阁制才有利于防止独裁专制,推进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10.
李伶伶  王一心 《各界》2008,(5):16-18
提及胡适,不能不提<新青年>;提及<新青年>,又不能不提陈独秀.<新青年>的前身<青年>是陈独秀于1915年9月在上海创刊的.胡适那篇著名的文学革命开篇之作<文学改良刍议>就是由<新青年>率先向外推广的.可以说,新文化运动自此发端.……  相似文献   

11.
高峰 《各界》2008,(11):84-85
顾维钧(1888~1985),上海嘉定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成回国后,进入国家决策中枢,初为袁世凯秘书,五年内七任总长,六掌外交部,一掌财政部,两任阁揆,其中一任摄政内阁,1927年居然做了五个月零三大的摄阁总理,成为事实上的国家元首.他是位三朝元老的不倒翁,百年不见;76岁竟当选国际法庭副庭长,稀世珍闻:为后人留下一部迄今为止中国最长的回忆录,英文原稿一万余页,汉译本十三巨册,可谓空前.……  相似文献   

12.
周建人是鲁迅三弟,幼年在家塾和会稽县学堂读书.辛亥革命前,他任绍兴省立小学教员兼校长,自修植物学与英语.1915年至1919年,任明道女子师范教员,并在成章女校等校兼课. 1919年底,他随母亲等全家迁往北京.1923年,经沈雁冰介绍他结识瞿秋白,同年应瞿秋白之邀在上海大学任生物学教授,此后又先后任神州女学、上海暨南大学和安徽大学教授.1945年,57岁的周建人与马叙论、王绍鏊、许广平、林汉达、赵朴初、雷洁琼等人在上海商议创办了中国民主促进会.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袁世凯饱受争议.当人们将目光更多聚焦在袁世凯本人的时候,我们不妨将视角转向袁世凯的朋友圈,或许能为我们提供一个不同的答案.袁世凯是怎样的一个人,看看他周围的朋友圈.生逢乱世,敌友难辨,到底哪些朋友与他经常互相点赞,哪些朋友给他点赞过后又取消关注,甚至拉入黑名单.笔者特别为袁世凯选取了四位比较有代表性的朋友.  相似文献   

14.
杨振声,字金甫,后改为今甫,山东蓬莱人.他早年在家乡读书,1915年考入北京大学国文系.1918年,他与傅斯年等人组织新潮社,创办了《新潮》杂志.在1919年五四运动中,他是痛打章宗祥、火烧赵家楼的主要参与者.  相似文献   

15.
诗怪林庚白     
裴毅然 《各界》2010,(5):1-1
南社诗怪林庚白,福建闽侯人,十余岁便负笈北京,热心政治,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加入京津同盟会。民国元年,在上海与陈勒生等创办“黄花碧血社”,专以暗杀帝制余孽为急务。“二次革命”失败后,浮沉宦海,初任参议院秘书,一度代理秘书长,年方二十二岁。  相似文献   

16.
<正>河南安阳袁林是民国风云人物袁世凯的墓地。袁世凯出生于河南项城,他为什么葬在了几百里外的安阳?身背"窃国大盗"骂名的袁林建筑为什么至今保存完好?魂断帝王梦1859年9月16日出生于河南省项城的袁世凯,其父亲系地方名绅,袁世凯自幼过继给叔父。甲午海战后袁世凯青云直上。戊戌变法第二年,袁世凯擢升为山东巡抚,后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进入了大清朝廷的权力中枢。1908年,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相继驾崩。紧接着,摄政的醇亲王载沣,解除了  相似文献   

17.
1992年春,邓小平同志南下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史称“南方谈话”.南方谈话不但对当时坚持改革开放起到了重大的指导作用,也必将对今后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到重大的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同志巡视南方时的讲话传达以后,全国很快形成改革开放新热潮,深圳特区十年改革开放所积累的经验再次成为各地学习和借鉴的热点.经过考察后分析,本人认为深圳把发展开放型经济与建立市场运行机制紧密结合的许多做法,对上海有很大的启示. (一)扩大市场开放,转变城市功能经过十年改革开放,深圳经济发展是  相似文献   

19.
王秉默 《团结》2005,(1):37-40
何思源先生是一位爱国知识分子,抗日战争前,他是山东省教育厅长,办的是求生教育、抗日教育;抗战中,他是鲁北行署主任、鲁北游击总指挥;抗日战争后期,他是山东省政府主席。知识就是力量———致力十年抗日教育,为齐鲁蓄积有生力量山东是何思源的家乡,是灿烂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然而1896年当何思源出生的时候,这里却遭受着帝国主义的瓜分和蹂躏。何思源生于忧患长于忧患,他是伴随着民族的危机而初涉人事的。1915年家境艰难、品学兼优的何思源考取北京大学预科,依靠中学校长丛禾生的资助,于5月9日到北京。而“5月9日”这一天,正是袁世凯政府…  相似文献   

20.
马长虹 《各界》2013,(12):35-36
1898年9月21日(农历八月初六),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再次训政,戊戌变法失败。从前,人们大多以为政变是因袁世凯告密而起,但后经考证,原来竞和袁世凯没有关系。那么,到底是什么最终让慈禧下了政变的决心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