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治可持续发展是在政治发展的基础上,吸收可持续发展思想而形成的新的政治发展理念。当代中国政治可持续发展亟需从宪法维度解决政治资源的整合、权利———权力结构的优化以及利益协调机制的完善问题。为此,要发挥宪法的资源整合功效,强化宪法规范国家权力,保障公民权利的功能,完善宪法的利益协调功能。  相似文献   

2.
投资项目利益相关者管理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项目管理理论正面临契约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等的挑战,项目管理目标从实现成本、时间、质量“三大控制”转变为利益相关者满意。本文通过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解释了利益相关者合作的重要性,强调了利益相关者与项目之间是一种“双向影响互动”的关系,对投资项目利益相关者管理的框架进行了初步探索,提出利益相关者管理战略——结成伙伴。  相似文献   

3.
路向军 《求知》2011,(11):44-45
在现代城市飞速发展的过程中.许多城市都遇到了一些可持续发展难题.如城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严重的城市交通系统问题、城市排水系统问题等。目前新加坡在城市的可持续治理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就其经验来说.在处理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各种利益关系问题上.如处理好长远利益和现实利益的关系、国家利益与集体利益及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之间的关系等方面。新加坡政府的一些做法行之有效.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4.
论四川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四川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健健发展的基础。农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农业的发展一方面满足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另一方面,又满足农民增产增收的利益保障。必须建立和健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体系,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为了确保四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要从教育、科技、资源、投入、环境、产后保障、政策与法规等方面,建立健全扶持与保障体系,最终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李海霞 《学理论》2013,(15):194-196
少林文化产业本质上是文化品牌经济,在品牌利益一致的基础上,以品牌为中心,建立整合机制,维护品牌形象,协调少林文化产业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凝聚起来形成合力,发展壮大少林文化产业,实现少林文化品牌增值,以推动少林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由来“可持续发展”是当今全球普遍重视并不断探索与追求的新的发展观。这种发展观认为:发展的内涵应当既包括经济发展,也包括社会发展和保持、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物质条件;控制人口增长与消除贫困是与保护生态环境紧密相关的重大问题。可持续发展现特别强调下述两点:一是公平性。可持续发展不仅要追求代内公正,即一部分人的发展不应损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此地区的发展不应损害被地区的发展,而且还要追…  相似文献   

7.
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个人三者利益关系,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要内容。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企业、个人三者关系的不顺,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的建立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随着现代企业的不断繁荣与发展,各利益主体之间又出现了新的矛盾。为了促进企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必须在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的基础上,建立科学的新型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8.
农地博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生存仰赖于土地,国家稳定奠基于土地。因此,近年来地方政府视土地为“投资”,忽视农民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圈地运动”,对社会造成伤害,隐忧重重。 在保护农民利益的大前提下,以统筹为指导思想,将土地视为社会发展基本要素,使其成为社会稳定与发展的载体,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周斌  何静  吕叻加 《理论视野》2011,(12):62-64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储备力量,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不仅关系到自身利益,更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是一个涉及全局的重大问题。但是,随着高等教育逐步大众化,以及全球金融危机的影  相似文献   

10.
耕地轮作休耕是生态文明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有益于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实现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耕地轮作休耕是提升和优化生态利益的方式之一,生态补偿是实现轮作休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能平衡不同主体、不同区域间生态利益与资源利益的冲突,实现公平正义。耕地轮作休耕生态补偿的主体是轮作休耕各环节的相关利益群体,主要有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市民和农户等,补偿标准的确定应兼顾效率与公平,采用机会丧失成本法,并体现动态化和差异性,补偿模式宜采用政府补偿为主市场补偿为辅,多渠道筹措补偿资金来源。  相似文献   

11.
保持社会稳定是我们长远的目标,是改革和发展的基本前提,是国家政权稳固、民族强盛、社会和谐的重要标志,是人民生活殷实的现实表现.实现社会稳定可持续发展有一个庞大的内容系统和条件系统,必须以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为根本,以建设和谐社会为目标,以整合社会资源力量为手段,以构筑社会安全网为条件,以建立公正合理的分配结构和利益调节机制为措施.  相似文献   

12.
我国劳动者的劳动收入在不断增长,但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却较低并呈下降之势.提高劳动收入既是劳动价值理论和劳动产权理论的实现,也是构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实需要.要提高劳动收入,必须转变劳动价值观念,坚持按劳分配为主,确保农业比较利益,完善最低工资制度,建立利益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13.
黄雯慧  李东桓 《学理论》2013,(19):97-98
在成渝经济区内,成都政府与重庆政府间的关系往往是竞争与合作两者并存。通过使用博弈论来分析区域内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出,由于地方政府均以追求自身最大利益为目标,在发展过程中容易倾向于从自身利益角度考虑而损害其他地方政府的利益,造成恶性竞争。试图在博弈论的分析框架与视角下,探析成渝经济区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建设路径,寻找出有效地推动政策和建议,在公共服务均等化过程中均采取合作,以达到推进成渝经济区公共服务均等化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政府生态责任是现代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其作为目标之落实,需要科学的制度创新和法制保障。从现实实践看,政府生态责任制度创新方向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维护公众环境利益和保障生态公正。政府生态责任完善的法律保障应着力于强化可持续发展的政府综合决策责任,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保障公众参与制度以及建立生态文明考核评价和多元生态行政问责制度。  相似文献   

15.
城市规划听谁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蕾 《瞭望》2000,(22)
不经论证而根据开发商利益任意改动城市规划,是目前中国城市规划最大的问题之一 “城市规划听谁的?”这是美国规划协会国家政策部主任杰福瑞·索尔在中国一些城市访问时,不断提出的问题。他的确有些迷惑不解。在美国,他说,城市规划工作者被视为“社会主义者”,因为他们总是要制约通常唯利是图的(房地产)开发商,使其不能过多侵占公众的利益,从而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居环境与自然和传统的和谐。由于选票的压力和法律赋予城市规划以一定的权威性,政府不得不注意开发商与公众利益的平衡,而不致过于偏袒开发商,尽管美国是个资…  相似文献   

16.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要支撑.近年来,一批彰显地区特色的脱贫产业,正在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力支撑.《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调研发现,部分地区乡村产业中存在的"干部依赖症"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脱贫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通过科学规划、提升内生动力、坚持市场导向以及构建利益联结机制来促进脱贫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3,(33)
传统社区遗传资源作为我国遗传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开发利用不仅关系到传统社区居民利益的保护,同时也关系到传统社区生态安全和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传统社区遗传资源行政保护涉及传统社区与行政机关利益的博弈,如何更好地将行政机关的管理职权同传统社区居民的自主性结合起来成为本文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8.
剖析发展与社会发展的本质、特点以及内涵是战略选择和一切政策制定的必要前提。本文认为 ,社会发展是以社会正义为基本价值观 ,以不断改善和提高全体人民的生活质量、维护和促进社会总体利益的最大化为最终目标的各种可持续实践活动的总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以人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4,(35)
中国如何在美国调整对外战略的背景下维护国家利益,是当前面临的迫切议题。我国的选择应该是:努力争取可持续发展,争取中国梦的实现。在大力发展自身综合国力的同时,充分认清当前我国的国际地位,将着眼于外部环境的国际战略与着眼于内部发展的开放战略有机结合,最终实现民族的复兴。  相似文献   

2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三重维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平川 《理论导刊》2006,3(10):48-51
构建和谐社会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是一个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始终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加快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物质文明基础;必须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即时化解各阶层的利益矛盾,努力推动社会各阶层和谐相处,实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构建和谐文化,推动社会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