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几年来,苏联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革引人注目。总的来说,苏联采取了比较稳健的作法。首先在舆论上作充分准备,逐渐改变人们关于社会主义所有制的传统看法,接着着手制定一系列有关的法律和法令,然后在实践上通过试验,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再逐步推广。1986年11月19日,苏联颁布了《个体劳动活动法》。这个法令对个体劳动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从事个体劳动的资格、个体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个体劳动者可以经营的范围等问题作了具体规定。《个体劳动活动法》在1987年7月1日开始实施后,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将苏  相似文献   

2.
1987年5月,苏联《个体劳动法》正式开始实施,只短短半年时间,在法律允许范围内从事个体劳动的人已达200—300万,约占全苏人口1%,时隔不到三年,苏联最高苏维埃于今年3月通过了被称为旨在进行根本经济改革的中心汰律——《所有制法》。现将该法中“苏联公民所有制”对《苏联个体劳动法》的发展简介如下。首先,制定、颁发两项法律的历史条件有很大的不同。1986年2月,苏共召开了二十七  相似文献   

3.
1984年第3期苏联《社会科学》杂志刊登了哲学博士弗罗洛夫的一篇文章,谈建立“社会发展指标”问题。文章说,社会发展指标作为这一发展的计算单位、作为从社会主义国家方面对该发展有计划地施加影响、制定和实施有效的社会政策的工具,具有愈来愈大的意义。建立社会指标体系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学家面临的最迫切的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4.
苏联1986年第1期《接班人》杂志刊登了一份题为“你的自画像”调查表,编者建议15至30岁青年踊跃回答表中问题,以便社会学家对当代青年的困难、兴趣及追求作出分析。半年不到4千名读者份份交出答卷,在此基础上经济学博士维克多·彼列维京采夫从职业选择问题着手对即将中学毕业的青年作了综合分析。文章刊手该杂志86年第15期上。(小标题系编译者所加)  相似文献   

5.
苏联《国家与法》丛书1982年第3期发表利托夫金的《苏联公民的住房权》,主要解释苏联住房法要则对苏联公民住房权的种种规定。下面是该文的摘要,供参考。苏联宪法第44条第一次宣布了苏联公民的住房权。为了执行宪法第44条,苏联最高苏维埃在1981年6月通过了“苏联与各加盟共和国的住房法要则”。其主要内容是:  相似文献   

6.
《苏联东欧问题》1984年第6期刊登了韩秀晨撰写的《苏联、南斯拉夫匈牙利所有制形式的比较研究》文章。作者从所有制的形式方面对三个国家进行了比较研究。一、“大、公、纯”的苏联模式。苏联模式由三种形式构成,即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和消费资料个人所有制。这三种  相似文献   

7.
本文为苏联《文学报》著名政治评论员弗·布尔拉茨基教授与美国社会学家和未来学家、《第三次浪潮》的作者奥·托夫勒教授的对话。他们的谈话涉及了当今世界和未来世界的许多问题,现全文译出,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1983年第15期《鼓动员》杂志以“苏联共产党的迫切任务”为标题介绍了《安德罗波夫言论集》第二版的主要内容。本书发表了1942年至1983年6月安德罗波夫的言论和文章。第一篇为“苏联建国60周年”。它总结了苏联民族政策的执行状况并指出其在发达的社会主义时期的任务。  相似文献   

9.
莫斯科见闻     
日本《世界周报》1983年12月13日刊登了该刊驻莫斯科特派记者重城康三的一篇文章,摘译如下。“和过去相比莫斯科的女性时髦多了”,这是隔了十年重访莫斯科日本妇女得到的第一个印象。的确,在莫斯科很难从游客中区别苏联人和西欧人。有个苏联人告诉我一方法:“看鞋子能区分”。晚上,穿着皮夹克的青  相似文献   

10.
从本世纪后半期开始,现代科学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世界性的新技术革命时代正在来临。新技术革命在苏联称为“科技革命”或“科技进步”。他们比较早的注意到了这个问题。科学技术的发展给苏联经济、科技、社会、教育等领域带来了广泛影响,主要表现在:第一,信息业发展迅速苏联从60年代末大量投资建立国家科技情报系统,70年代苏科学活动向集约化过渡。从70年~80年苏联情报馆藏增加了一倍。80年代初全国馆藏总数已有20亿单元的书,小册子、杂志、专利发明及其它情报源。在第九和第十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全国情报咨询馆藏平均每年增加10%。1980年苏联有2600多种情报刊物,其中信息情报杂志210种。信息处理  相似文献   

11.
苏联青年的住房问题与青年住房综合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的社会学家们经过调查研究,得出一个结论:“对大多数劳动人民来说,改善住房条件是在一系列物质生活要求中最迫切的要求之一……住房需求具有关键性质,它决定着一个人在日常生活许多方面的关系。”专家们作过统计:苏联有25%的工人、职员认为,“改善住房条件是比提高工资更重要的提高他们生活水平的因素。”青年,特别是年轻的家庭对住房需求更为急切。六七十年代以来,苏联的住房建设发展较快,现在已达到人均十四平方米。那么为什么人们,特别是青年人对住房依然求之  相似文献   

12.
苏联《戏剧》杂志1984年第11期发表苏联著名演员邦达尔丘克与普里亚什尼科夫合作的剧本《拖延就是死亡》。该剧描写1917年十月革命前夕布尔什维克准备武装起义时在党内外展开的尖锐而又复杂的斗争。引人注目的是,剧本对斯大林在十月革命时的活动十分肯定,他坚定地站在列宁一边,支持列宁的主张,并为“革命军事中心”的成员之一。同时,舞台上出现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等反面人物的印象也是不多见的。  相似文献   

13.
1990年10月19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两院联席会议通过了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提出的《稳定国民经济和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基本方针》(以下简称《方针》)。这一纲领性文件的问世,受到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被认为是“苏联经济体制根本改革迈出的决定性一步”,“标志着苏联进入市场经济时代”。观将《方针》的产生背景、出台经过、基本内容、各界反应以及实施前  相似文献   

14.
现年57岁的罗伊·麦德维杰夫是苏联著名持不同政见者、历史学家。有别于国内其他持不同政见者,他从末被逮捕或流放过,现仍住在莫斯科,并继续从事写作活动。今年1月,苏联当局发出警告,要他停止“反苏活动”。4月24日,英国《卫报》刊登麦德维杰夫为该报撰写的一篇文章,介绍目前持不同政见运动状况及苏联新领导对持不同政见  相似文献   

15.
1989年东欧剧变以来中欧与苏(俄)关系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1989年东欧剧变到1991年华约和经互会解散,苏东从牢不可破的友谊到全面断绝关系,同盟关系彻底破裂。以戈尔巴乔夫为首的苏联领导推行“新思维”外交思想,对1989年东欧各国巨变采取不干涉内政、选择自由、支持改革的方针。这种方针被人称为“西纳特拉主义”。西纳特拉是美国著名的歌星,其演唱的歌曲主要宣扬“我行我素”,“听其自然”。按照苏联外交部发言人格拉西莫夫的说法,苏联对于东欧巨变采取的就是这样一种西纳特拉  相似文献   

16.
苏联《文学报》以“为什么当时要分配”为标题登了一位刚从大学毕业的青年工程师的来信,反映了青年工程师对被分配工作的不满情绪。该信问世之后,在社会各方面引起了热烈的反响。为此《文学报》编辑部收到大量读者来信。事隔数月,1983年第36期《文学报》发表了一篇述评,综合了读者的信函。同时,还公布了《文学报》记者就此问题向苏联国家劳动委员会劳动资源管理局局长尤·克列依密诺夫的采访记录。现将这场讨论介绍如下:引起这场讨论的主角是青年工程师伊·彼。他与几位同学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在科研所和  相似文献   

17.
苏联《经济报》1984年第23期刊载苏联工商联合会主席团主席波得符拉诺夫与《经济报》记者的谈话介绍苏联工商联合会的活动。苏联工商联合会由4500多家工业企业、研究单位、设计院、外贸组织与国内贸易组织联合组成。它在促进苏联外贸发展方面起  相似文献   

18.
苏联在建设社会主义中的一切成就,都是与苏联共产党在各个领域的积极活动密切相联的。苏共党纲新修订本指出:“党是群众创造历史活动的鼓动者和组织者,是苏联社会的领导和指导力量。用马列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党为国家制定未来发展总方略、保障人民创造活动有科学的领导,并赋予苏联社会建设以组织性、计划性和目的性”。(见1986年3月7日《真理报》)  相似文献   

19.
引子 罗伯特·斯基德尔斯基认为:“资本主义替代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上全新的经历”。人们认为转轨和再生这一巨大任务中涉及多方面学科的工作。但是,在诸多问题中肯定有一个问题,历史学家与许多社会学家、苏联问题和马克思主义专家有不同看法,那就是民族主义在共产主义崩溃中的作用。引用某一政治学专家的话便可见其一斑:“我的主要观点是人们不应从民族主义反对派兴起的角度来看苏联的解体,而应把民族主义反对的兴起看作是对苏联国家崩溃的反应。……1991年8月政变失败迅速导致苏联崩溃。在这一过程中  相似文献   

20.
1984年11月2日,苏联塔斯社通过《电视台》,《消息报》等官方宣传工具发布了一条简讯:“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根据苏联公民法第19条和21条,考虑并满足了阿利卢耶娃的要求,恢复她的国籍,并给予她的女儿奥莉加以苏联公民权。”消息一经传开,立即在西方引起反响,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英美各主要报纸(《泰晤士报》、《卫报》、《纽约时报》等)先后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