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摹拟画像是刑侦领域普遍采用的侦查手段之一。目击者对目击活动的描述是完成摹拟画像的依据,但描述内容往往受主、客观多种因素的影响。画像专家必须对目击者实施针对性的启发和引导,从而使沟通双方最大限度地获取与犯罪嫌疑人相貌有关的线索。本文剖析了影响目击者描述内容的三个主要因素:记忆效果、主观意识、沟通策略,并分别研究了其对描述内容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刑侦画像是依据目击者的记忆语言描述,利用素描等手法模拟刻画犯罪嫌疑人相貌特征的技术手段。刑侦画像造型训练方法的研究,为刑侦画像技术的教育实践工作探索科学有效的培养训练方法,以适应我国公安刑侦工作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3.
利用DNA给嫌疑人画像警方在通缉犯罪嫌疑人时往往需要画一张像,传统的方法是根据比较模糊的公共监控录像或是根据目击者的描述来画像。然而,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专家的研究成果表明,可以利用从犯罪现场提取的DNA来为犯罪嫌疑  相似文献   

4.
从事刑事画像工作几年来,随着技术的逐步提高,认识的逐渐加深,越来越觉得刑事模拟画像应该从漫画,特别是漫画人物中吸收一些相关表现手法,如概括、夸张等,使模拟画像更生动和鲜明。使目击者更容易辨认。去年8月,我到某市公安局为一宗嫖娼杀人案件进行模拟画像。目击者是一位30多岁的妇女,她对嫌疑人的特征了解得比较好,在她的配合下,我在掌握人物相貌轮廓的基础上,对嫌疑人的脸部特征进行概括和夸张。如脸形,颧骨的强调等,使人物的特征更为突出。画像发出后几天,案犯就被抓获。通过比较,模拟画像跟案犯的形象非常接近。如…  相似文献   

5.
模拟画像技术员如果能根据目击者的描述,在画像过程中把握好各种犯罪嫌疑人的(相貌)气质类型,就能准确表现犯罪嫌疑人的个性特征,从而提高模拟画像的相似度,缩小侦查范围,甚至直接排查出犯罪嫌疑人,真正发挥模拟画像在侦查破案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浅谈心理学在模拟画像过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心理学角度探讨如何使模拟画像更客观。方法:运用心理学寻找影响模拟画像的因素。结论:在模拟画像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客观引导目击者进行回忆。  相似文献   

7.
特别悬念:凶犯持枪抢劫,之后,销声匿迹“人间蒸发”。现场没留下有价值的痕迹物证,只有受害人和目击者的惊魂描述,大千世界茫茫人海中,如何寻找逃跑的案犯?拍案惊奇:河北邯郸警方靠警界素描高手“模拟画像”,将持枪凶犯“画”出来,按图索骥,竟将凶犯一个个捉拿归案。  相似文献   

8.
浅析犯罪现场重建与犯罪心理画像的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现场重建是对犯罪客观过程的整体构建,犯罪心理画像则可视为对犯罪行为人主观精神状态及其个体特征的描述和再现。犯罪现场重建和犯罪心理画像各具优劣,目前不能相互替代,因此在实际侦查过程中必须有机整合,才能准确地刻画犯罪行为特征、动机特征和犯罪者的人身特征,从而为侦查活动服务。犯罪现场重建和犯罪心理画像的整合即为犯罪重建。  相似文献   

9.
周洁 《人民公安》2020,(1):6-11
模拟画像工作是一种侦查方法,在实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一名模拟画像师的要求很高,既要懂刑侦手法,又要掌握绘画技巧,还要有犯罪心理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会和目击者沟通。全国200多万公安民警当中,每一省、自治区、直辖市仅有一名模拟画像师的“标配”,他们像警队“大熊猫”一样珍贵,经常全省范围跑,有时还要去外省市协助兄弟单位画像破案。  相似文献   

10.
根据受害人的描述,专案组请专家画出恶魔模拟画像:瘦脸、分头、小胡子、小眼,杀人幽灵从无形变成有形,深深地印在每一个参与破案侦查员脑中。  相似文献   

11.
通过比较素描肖像艺术与刑事画像在内容、形式、综合知识等方面的差别,使技术员明确从素描肖像艺术转型到刑事画像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2.
从现场分析到犯罪重建与犯罪画像--犯罪分析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现场分析技术在理论基础、运用条件和内容方法等方面的严重缺陷注定了其必然被科学合理的犯罪分析技术所代替.犯罪分析技术由犯罪现场重建、归纳式犯罪画像与演绎式犯罪画像所构成.其中,犯罪现场重建是对犯罪客观过程的整体构建.以此为前提,就可进行归纳式犯罪画像与演绎式犯罪画像.由于犯罪现场重建、归纳式犯罪画像及演绎式犯罪画像各具优劣,且不能相互替代,因此在实际的犯罪分析过程中必须有机结合,才能确保准确地刻画犯罪行为特征、动机特征和犯罪者的人身特征.  相似文献   

13.
侦查中犯罪心理画像的实质与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犯罪心理画像是借言语或文字进行心象描述,由心理特征群刻画犯罪嫌疑人形象。犯罪心理画像实质为侦查中对嫌疑人的一种分析,其独特价值在于,这类分析以犯罪行为资料和人格资料的积累为基础,以心理学对人的心理规则与逻辑的研究为根据。犯罪心理画像对侦查而言不是可有可无的问题,而是如何以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并使之更好地扩展侦查能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犯罪心理画像在杀人案件侦查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犯罪心理画像的发展历史并不久远,但自1972年联邦调查局行为科学部(Behavioral Science Unit,BSU)成立以来,通过大量的案件资料与实践经验,犯罪心理画像技术日趋成熟。在杀人案件的侦查工作中,犯罪心理画像分为资料收集——分析研究——犯罪评估——解读真凶——调查——逮捕六个步骤,重点刻画犯罪人个性心理、年龄、性别等个人特征和社会性特征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摹拟画像的技巧应该是在了解和掌握了人的头部造型结构和面部五官位置比例的基础上,根据目睹者对于对象的头部特征所进行的描述,运用绘画头像的艺术技巧将表现的对象像貌特征绘制在画面上。为此,绘制摹拟画像的技巧应包括:第一,要了解和掌握人的头部造型结构和面部五官位置比例,这是画像技巧的基础。不了解人的头部造型结构,不懂得面部五官的位置,也就无法正确地画出人的头部形状,就可能将人的头部表现为畸形状态,就  相似文献   

16.
犯罪心理画像是指犯罪心理学专家根据犯罪现场的痕迹等有关线索,运用心理学的原理、方法以及本人的经验等描绘出犯罪人的特征。这种方法背后有着坚实的犯罪调查和犯罪心理学的经验和知识作为支撑。  相似文献   

17.
画像     
在相当多的犯罪案件中,都有目击者,所以当犯罪嫌疑人逃掉以后,公安人员多么希望那些目击者能够准确地说出犯罪嫌疑人的模样,以便在他们的脑海中形成一个清晰的图像,并能够通过高科技显现出来。在今天,这已经不是梦想,中国刑警学院的教授赵成文发明的用计算机操纵的“秘密武器”──“警星CCK—Ⅱ人像模拟组合系统”,使更多的公安人员能根据目击者的描述,绘出犯罪嫌疑人的图像。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穿上了警服1964年,赵成文从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系美术专业毕业了,他主动要求到条件艰苦的黑龙江省伊春市木材厂子弟中学教书。1970…  相似文献   

18.
犯罪心理画像作为一种辅助侦查手段,在侦查工作的各个环节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侦查讯问的实质是一种心理战,在侦查讯问过程中运用犯罪心理画像尤为重要。对此,应该充分认识到犯罪心理画像应用于侦查讯问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明确在侦查讯问过程中犯罪心理画像的内容,掌握在侦查讯问过程中运用犯罪心理画像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警察是我国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工作的危险性、特殊性和工作环境的恶劣性经常使他们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若超出心理承受能力,往往会产生心理危机,甚至会出现自杀现象。对警察自杀进行危机干预,以防止自杀的发生势在必行。警察自杀前有一个明显的心理发展过程,其认知、情绪和行为上都会表现异常。自杀后的干预对象主要包括自杀未遂者、目击者、同事以及亲属。  相似文献   

20.
一、调查的目的利用体貌特征查破犯罪案件是侦查工作中常用的一种侦查途径.在实际工作中,每当案件发生后,都需要认真地询问被害人和目击者,让他们尽可能详细地描述出犯罪嫌疑人的体貌特征,用以开展侦查工作.特别是在侦破抢劫、强奸、诈骗等类现场遗留痕迹物证少,而被害人与犯罪人有过面对面接触的案件中,被害人能否准确地描述出犯罪人的体貌特征,对侦查工作的开展就更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