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张娇 《学理论》2013,(20):36-37
构建和谐社会是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社会构建中的一个基本标志。马克思和谐社会思想,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以及人与社会的和谐。这些基本思想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李铮 《学理论》2015,(2):23-25
马克思的理论体系中蕴含着丰富的平等思想,研究这些内容对于我们今天推进社会的公平正义有着深刻的启示作用。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考察马克思的平等思想:哲学平等、经济平等、政治平等,这几种思想形成了马克思平等观念的主体。  相似文献   

3.
在西方学者所谓的“后马克思时代”,德里达针对“历史终结论”,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意义作出了积极的评价。他特别将马克思的精神遗产与正义的理想联系起来,强调马克思的批判精神在现实社会中的存在意义。认为尽管马克思的许多历史论断和理论主张会过时,但是马克思对正义王国的追求是我们应该记取的。德里达在“后马克思时代”时马克思主义的反思,是值得我们去关注和探讨的。  相似文献   

4.
六、学习是无上的命令在学习和从事科学研究方面,马克思以身作则,对同志也严格要求,经常“赶”他们去图书馆掌握为实现共产主义所必需的革命理论和文化知识。李卜克内西说:“‘学习!学习!’这就是他经常向我们大声疾呼的无上命令。”特别是当马克思发现有些无产阶级革命者单凭热情和主观愿望办事,陷于空话的迷雾中的时候,就坚持要学习理论知识。马克思愤怒地驳斥那种工人只要敢于斗争,学习  相似文献   

5.
正我们今天纪念马克思,最好的办法是集注于当前,集注于当前中国人面对的新问题,进一步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完成我们肩负的伟大事业。纪念和学习马克思,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我们中国人,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为了救亡图存,为了赶上时代,开始了如饥似渴向世界学习的艰难历程。学马克思主义,在学西方资产阶级学说之后。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方的美梦。于是乎,中国人开始了毛泽东所说的"重新学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英名和事业永存人间——纪念马克思诞辰180周年吴雄丞我们怀着诚挚的崇敬、感激和怀念之情,纪念马克思诞生180周年。马克思是十九世纪的德国人,1818年5月5日生于摩塞尔河畔的特利尔。但是,他的英名和事业的影响,远远超出了他所处的时代和地域的范...  相似文献   

7.
批判是马克思哲学的最主要特征,以往我们对马克思哲学的批判性的理解只停留在它的否定性和革命性上,而忽略了它本身所具有的建构性特点,将建构性作为一个基点来研究马克思哲学的批判性对于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的哲学本身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马克思的著作中,多次提到了有关正义的观点,在国内外的学者中也存在着对于马克思正义思想的诸多争议,马克思是否赞同正义、马克思是否在正义的维度下批判资本主义为非正义、共产主义是否是一个正义的社会、马克思缘何批判资本主义,这些都成为了争论的焦点,也由此形成了几种主要观点,试图在对各种观点的简单阐述与评析下,重点阐发马克思的正义观,在对马克思正义思想的深入剖析中,进一步了解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批判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在研究马克思的不断革命思想时,有同志提出了这样一些看法,说无论马克思或恩格斯把不断革命的概念,始终只用于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除此而外再没有在任何别的意义上使用过它;说马克思的不断革命仅仅是无产阶级政治革命的一种策略,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不断革命就再不适用了。我们认为,这些说法都值得商榷。不断革命,或者说不停顿的革命,是马克思最早在1843午写的《论犹太人问题》一文中提出的。在这篇标志着马克思成为共产主义者的著名论文中,马克思认为,只有“宣布革命是不停顿的”,才能使社会摆脱私有制和金钱的统治,实现人类的解放。继  相似文献   

10.
"新型文本学"是创立"中国特色马克思学"的最终落脚点,而马克思的读书笔记研究是我们开展文献学研究、建构马克思新型文本学的基础性环节之一,也是马克思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生长点.首先,马克思早期笔记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入把握马克思所实现的理论变革、哲学创新以及哲学创新的理论来源.其次,马克思中期笔记的研究可以使我们更为深入地领会<资本论>及其手稿的哲学实质和理论空间.最后,只有深入开掘马克思晚年所作的笔记,我们才能真正领会其晚年所实现的重大理论创新和思想升华.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大多数马克思笔记没有得到公开发表,这些笔记的意义和价值没有得到恰当的估价.此外,马克思笔记本身横跨时间长、数量大、涉及的问题全面又复杂,研究难度较大,国内外学者研究极为不足.因此,应当大力加强马克思各个时期笔记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关注历史中的社会现实问题,他的“现实”概念是在与哲学、社会和历史的关系中得以呈现的,从中产生的一些内容也是我们熟知的东西。当我们对这些关系和内容进行深思熟虑的考察的时候,会发现要真正理解马克思的“现实”概念,需要对哲学与现实的同一关系、社会与现实的具体关系以及历史与现实的总体关系进一步加以思考。而真正理解马克思的“现实”概念,是我们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思想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是欧洲哲学由近代哲学转向现代哲学的开创性人物之一。他认为强调人的受动性与能动性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特征,劳动实践把二者结合在一起,实现了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立的超越。马克思的劳动实践辩证法合理地解释了人的生存状态,并且指出了人类走出异化获得解放的现实道路。这些是其他现代哲学家无法企及的重大成就。由于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对马克思的误解,他在欧洲哲学史上的伟大贡献和历史地位长期得不到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顾波 《理论探讨》2012,(1):52-57
马克思是揭示心理动力理论的第一人,但是,心理学的研究长期忽视了马克思关于心理动力思想的探讨.现代心理学关于心理动力的理论较为庞杂,各个学派都从自己的理论视角解释了人的心理动力问题,但总体来说这些理论较为片面.马克思的心理动力理论揭示了心理动力的本质,建构了心理动力的整体结构,阐述了心理动力的具体内容和作用.马克思的心理动力理论比马斯洛的心理动力理论更为全面、现实和科学,是我们正确地理解人、做好人的工作的基本理论之一.  相似文献   

14.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和核心,但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却没有为我们留下系统化的表述,这就为后人留下了广阔的解释空间。解释者总是从各自独特的因而也是新颖的视角出发,因此便出现了种种解释各异甚至意见相左的“马克思唯物史观”。以历史发展模式为例,马克思在不同时期对其有多种不同表述,那么这些表述是一致的还是自相矛盾的?如果是一致的,怎样才能将他们统一起来?西方学者在这些问题上一直在进行激烈的争论[1](P39-41)。而我认为要想澄清理论上的混乱,就必须回归马克思的原初文本,融入特殊的历史情境,遵循马克思的致思理…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政治哲学资源丰富,从狭义层面看,主要包括了市民社会思想、国家观、政党观和群众观等内容。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我们深入探析马克思政治哲学思想,不仅可以找寻到解答问题的广阔视角,而且也为中国特色马克思学的研究找到了一个新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16.
苏联马克思学与西方马克思学是马克思学研究的两种历史形态。二者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都存在着诸多局限性。要构建中国马克思学,不仅要学习、借鉴苏联马克思学、西方马克思学,而且要扬弃、超越苏联马克思学、西方马克思学。  相似文献   

17.
青年黑格尔派构成了马克思早期理论发展的重要背景,然而在传统的哲学解读视域下,学界仅仅关注马克思与费尔巴哈、鲍威尔等人的关系,而对马克思与卢格的学术关联关注不多,这就使一些重要的问题被忽略。比如,在宗教批判占主导地位的氛围下,马克思究竟是如何走向政治批判的。卢格是青年黑格尔派政治批判哲学的创始人,引导了青年黑格尔派由宗教批判转向政治批判。梳理马克思与卢格的理论关系,有助于我们回答青年马克思理论研究中被忽略的问题,比较清晰地勾勒青年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历程,为青年马克思思想研究提供可信的历史线索。  相似文献   

18.
对于马克恩人权思想的理论来源这一问题,学界一直鲜有人就此展开过专门的论述.通过对马克思之前的某些思想与马克思的人权理论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后者有五个主要的理论来源.这五大渊源对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的创立起了主要的推动作用,在马克思的人权思想中始终闪现着这些理论渊源的影子,研究它们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科学人权观的创建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枢 《理论探索》2006,1(4):33-35
对于资产阶级人权观,马克思经过了一个对其继承、批判与超越的过程。正是通过这个过程,马克思最终建立了自己的科学人权观。马克思在人权问题上的探索过程,始终贯穿着其独特的批判精神。考察马克思人权观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马克思那种为寻求真理而勇于不断地否定自我的批判精神。正是这种批判精神,使马克思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人,成为全世界无产者的伟大导师。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6,(4)
关于公共性概念,马克思并没有使用过,但关于公共活动、公共利益等与公共性问题相关的概念可以在马克思的著作中看到。从这些概念和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关于公共性问题的丰富思想,还可以看出马克思所揭示的代表公共利益的共同体将经历的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即由"虚幻的共同体"向"自由人的联合体"发展的历史趋势。马克思的社会公共性思想在当代仍然体现出巨大的价值,提出了大力发展经济以建立高度发展的物质生产条件和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共同体是马克思公共性思想的当代价值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