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党的十六明确了分配原则,即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理顺分配关系,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与积极性的发挥,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的关系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2.
现阶段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呈不断扩大趋势,而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将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产生不良影响。马克思的收入分配理论对分配的性质进行了科学的阐明,并且对收入分配的对象和原则也进行了深刻系统的论述。本文依据马克思收入分配的理论,深入分析了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现状及成因,并提出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相关建议与思考。  相似文献   

3.
4.
目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中存在的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而其成因则是多方面的。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过大问题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大政策执行力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合理选择公共政策;打破区域间限制。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按劳分配思想从分配起点、分配原则和分配结果三方面体现了收入分配的公平性。面对当前我国社会分配不公问题,重新认识马克思按劳分配思想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社会分配不公问题根源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没有真正做到以按劳分配为主,表现在劳动报酬低、劳动要素参与分配权重小等方面。因此,有必要采取具体的政策措施以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原则,实现社会公平分配,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按劳分配思想从分配起点、分配原则和分配结果三方面保证了收入分配的公平性。面对当前我国社会分配不公问题,重新认识马克思按劳分配思想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社会分配不公问题根源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没有真正做到以按劳分配为主,表现在劳动报酬低,劳动要素参与分配权重小等方面。因此,有必要采取具体的政策和措施以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原则,实现社会公平分配,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7.
霍其辉 《世纪桥》2010,(1):81-82
分配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马克思按劳分配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重要内容。文章主要对马克思按劳分配理论产生、发展及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时期的发展研究为主线,具体运用历史与现实统一的分析方法,探讨马克思按劳分配理论在中国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并创造性的把按劳分配的方式与其他分配方式相结合,从而丰富了马克思按劳分配理论。  相似文献   

8.
按劳分配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原理,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分配形式和分配原则,正确理解和把握按劳分配的本质特征,对治理分配不公,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通过对全民所有制内在矛盾的剖析 ,认为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全民所有制内部存在着三对矛盾 ,即 :所有关系与占有关系、支配关系和使用关系的矛盾 ;所有权与占有权、支配权和使用权的矛盾 ;社会成员作为所有者与劳动者的矛盾。这些矛盾的存在 ,决定了我国目前的按劳分配只能通过企业内部的按要素分配和全社会范围内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两个层次来实现。  相似文献   

11.
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历史内涵及其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相结合,是指建立个人所有制为主体、与私人所有制共同决定个人收入的分配制度.找到个人所有制及其收益在当代中国的具体实现形式,是实现二者结合的前提和基础.建立劳动者个人双重所有权分离运行的双重劳动制度,是实现二者结合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2.
杜光 《新视野》2001,19(5):25-27
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我国实行的等级工资制就是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方式。 笔者认为:有必要重新认识按劳分配的涵义。一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方式。对这种分配方式最早作出阐述的是马克思。他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生产者的权利是和他们提供的劳动成比例的”,“每一个生产者在作了各项扣除之后,从社会方面正好领回他所给予社会的一切。”“他以一种形式给予社会的劳动量,又以另一种形式全部领回来。” 马克思在这里说的生产者全部领回来的、也就是社会分配给他的,是他所生产的产品价值中的哪一部分呢?我们可以从…  相似文献   

13.
国有垄断性企业收入分配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体制性因素,政策性因素等原因,导致国有垄断性企业员工收入水平普遍较高,企业内部收入分配平均主义比较突出。为了规范国有垄断性企业的收入分配秩序,体现公平与效率的原则,必须引入竞争机制,降低垄断水平;清理整顿工资外收入,规范收入来源;降低人工成本,逐步拉开企业内分配差距。实徒工资总额管理,健全工资水平管理体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理顺收入分配秩序。  相似文献   

14.
黄速建 《新视野》2005,(5):29-32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了推动和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和改制,满足企业上市的要求以及尽快地让国有企业能够上市融资,解决国有企业后续发展所急需的资金问题,国有企业较为普遍地采用了存续分立改制方式,即将企业核心业务及相关优良资产进行剥离、重组、改制上市。国有企业通过存续分立改制方式上市后以集团公司或母公司的形式存在的未上市企业,被称为国有存续企业。  相似文献   

15.
国有企业缺乏严格的监控机制和国企经营缺乏动力激发机制是制约国有企业生死存亡的关节点,因此,对国有企业实行“专业化领导”和“财务托管”,对其经营实行“竞选雇佣制”和“高薪买断制”是深化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16.
需要和想要是人类生存条件和欲求中的两个境界。在政府所能提供的公共产品中,自由对应需要的提供、而放纵则对应想要的满足;需要乃是每个人生存的“客观性”所在,而想要则是富有偏好特征的个性存在。一个机制完善的政府,不仅应该提供成员生存所需要的社会产品,并且应该针对不同成员的不同偏好,提供能迎合个性特征的“想要”的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17.
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统领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确立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统领地位,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党的建设作出的重大实践和理论创新。突出政治建设的统领地位,不仅是党在长期历史实践中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更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尊崇党章,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完善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营造良好的党内政治文化,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提升党员干部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  相似文献   

18.
国有企业改革与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决定了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只有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才能不动摇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共同富裕是改革的最终目标.受生产力水平的制约,"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成为我们在走向共同富裕过程中的必然的政策选择.但是,什么人先富、哪部分人先富是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所有劳动者都是人力资本,都应分享利润.  相似文献   

19.
崔朝栋 《学习论坛》2003,42(3):24-26
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原则 ,实际上是承认各种生产要素都对社会财富的创造做出了贡献 ,肯定各种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合理性 ,这是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创新和发展。这一原则使各种分配方式有一个统一的科学的价值基础 ,既有利于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又能实现按劳分配原则与按生产要素分配原则的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20.
提高国有企业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的能力意义深远。参与要以全程参与、组织参与、直接参与为主,主要是参与关系企业前途、命运及决定企业兴衰成败的重大问题。国有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规范参与决策的程序和方法并加强对参与决策的监督、检查,健全参与决策的体制和制度,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提高企业领导班子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