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游云南大理。在观赏苍山洱海的旖旎风光时,还能品尝到具有悠久历史的白族“三道茶”。那是冬日的—个上午,当游客乘坐着客轮航行在耳海上,陶醉在“高原明珠”、“人间蓬莱”的仙境里时,最最令人难以忘怀的是在优美的音乐中,伴随着白族姑娘的婀娜的舞姿,献给客人的礼物“三道茶”。  相似文献   

2.
你品尝过我们白族人的“三道茶”吗?虽说这“三道茶”没有什么奇特、隆重的礼节和繁杂的工序,但却是白族人待客的独特礼俗。 如果你有机会来到白族聚居的云南大理,不管步入那风光明嫣  相似文献   

3.
云南天文台高衡老师有一天跟我说,几十年前他在大理工作了四年,和当地人密切接触,喝茶无数,但从来没有听说过什么“三道茶”。这些年上大理,“三道茶”以一种民俗的身份登堂入室,一举覆盖了苍山洱海旅游地区,从洱海上的游艇,跳到大理古城楼,跳上每一个宾馆酒楼的舞台,成为大理旅游的招牌菜。于是稍微有点诗意的游客们在饮完了载歌载舞献上的苦茶、甜茶、回味茶之后,便进入集体回味领悟的状态,得出人生哲理:一苦二甜三回味。 我手头恰好有一本云南日报社新闻研究所编的《云南一一可爱的地方)},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此书…  相似文献   

4.
保护洱海     
被称为“东方日内瓦”的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位干中国西南滇中高原与滇西纵谷的交接地带,洱海则是其境内最大的淡水湖,因形状象人耳,故名洱海。其海拔为1972米,面积为252平方公里,自古以来就是养育大理人民的“母亲湖”。如今,大理人民正在为保护洱海免遭污染而奋斗。大理经济发展的依托阿敏、阿丽、阿明、阿伟、阿六是大理市湾桥乡的农家女。每天早上天一亮,她们就穿上绣花精美的白族罩衣,戴好姑娘帽,穿上绣花布鞋,精心打扮好以后,赶到离家半个小时路程的洱海公园,以美丽的洱海为背景,扮演“五朵金花”。“金花”是白族人对…  相似文献   

5.
环洱海骑行     
骑自行车环洱海是种比较轻松、自由感受大理的方式,沿着秀丽的洱海,穿行于山水田野、白族民居之间,领略沿岸民俗风情,堪称国内最美的环湖路线之一。  相似文献   

6.
《创造》2002,(10)
在云南古代文明中,白族及其先民占有重要的地位。三千年前,洱海区域在云南率先进入青铜时期,而其后的南诏及大理国的建立更将白族人创造的历史和文化推向鼎盛时期。大理以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多彩的民族风情而吸引着世人的目光。美丽、丰富、神奇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使人们看到了充满魅力的大理。七百多年前大理历史上的“兰室居士”段宝姬一生充满传奇色彩,能文能武,有很高的艺术修养,独创了“宝姬兰苑”,养殖了三十八种名兰,第一次将白族人的兰文化推向高潮,明代大理白族名士杨安道所著大理兰谱——《…  相似文献   

7.
<正>元旦期间,井利伟带着家人从昆明直奔楚雄州最南端的乡镇——双柏县大麦地镇,在那里感受了最具彝族特色的"开街节",随后的春节假期,他和家人又住进了洱海之滨的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的白族人家中。在大麦地镇,他们接受当地彝族毕摩的祈福后,一家人沉浸在悠远独特的彝族音乐中,与当地彝族同胞载歌载舞;在古生村,他们住进了白族民宿,享受洱海畔的日光浴,品着白族人家的"三道茶"。井利伟与众多身边朋友一样,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将难得  相似文献   

8.
<正>白族的文化,以大理地区最为典型,无论是大众还是学界,提起白族,都想到大理。事实上,白族在云南的分布,不局限于大理州,在楚雄州的南华县雨露白族乡,就有5000余人的白族生活在这里,他们与彝族、汉族、苗族杂居,有着与洱海地区的白族颇为不同的文化和习俗。其中正月举行的灯会  相似文献   

9.
白族传统工艺扎染被称为“大理之宝”,至今已传承千年。近日,在洱海西岸的大理市喜洲镇周城村,我们采访了守护、传承这种技术的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扎染技艺传承人张仕绅,了解他与扎染的故事。  相似文献   

10.
如今,在大理白族众多的名食特产中,最受旅游者喜爱的是那味美香酸、食而不腻的白族传统佳肴——酸肝。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们来到了号称“凤凰之乡”的云南省洱源县凤羽乡的一户白族农家,吃到了味美酸香的吹肝,又名“酸肝”,其美味久久不肯散去,令人吃了还想再吃。据说,生活在洱海之源的白族凤羽乡,家家户户都能做这道传统佳肴。然而,要做到色、香、味俱全,却大有讲究。首先,在制作的时间上,要选择一年中最冷的“三九”天,这天,农家主妇要到集镇上买回新鲜的猪肝,然后,用一节特制的6寸长的空心竹管插入猪肝主管内,接着用嘴将气通过竹管吹入猪…  相似文献   

11.
品味三道茶     
董晓一 《今日广西》2008,(11):79-79
品茶,自己是门外汉。尽管桌前也常是香茗一杯,却分不清绿花还是红茶,更没有那种轻咂一口飘然欲仙的感觉。无论多么名贵的茶入口,也似牛嚼牡丹,不知所以然。然而,在云南大理,口味白族的三道茶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2.
白族大本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族具有十分优秀的、古老而丰富多彩的戏曲、曲艺、音乐文化。其中,大本曲是白族独有的口传文化遗产之一,被中国曲艺界评价为“全国民族曲种中比较完整的曲种之一”。大本曲流行于大理、洱源、剑川、云龙、鹤庆、宾川等白族聚居地区,尤以洱海区域流行最广。大本曲产生年代迄今  相似文献   

13.
夕照洱海红──记农民企业家田飞源创办轧钢厂胡中华在云南大理市这个四季如春,风光优美的洱海坝子,有一位年近花甲的白族老农,带领从未离开过锄头镰刀的农民,硬是靠着一股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建成了大理州第一个轧钢厂,结束了大理“手无寸铁”的历史。产...  相似文献   

14.
绕三灵,又称绕山灵、绕三林。白语叫“观上览”,观就是“逛”或“游览”之意。三灵指三个地方:即位于大理古城西、三塔寺旁的佛都崇圣寺,位于苍山脚下的仙都圣源寺,还有位于洱海西北岸的神都金圭寺。绕三灵的时间为每年农历4月23日至25日,共三天。农历4月23日大清早,苍山脚下,洱海之滨,各村各寨的白族群众就穿红戴绿,浓妆艳抹先汇集  相似文献   

15.
洱源县双廊乡,以风光旖旎著称。居住在这里的白族人民世代以洱海为生命的源泉,渔民们每天迎着朝霞出海,伴着落日余晖而归,枕着涛声入眠。传统的海边生活向人们展示大理白族的纯朴风俗,诉说着地方文化的厚重。 我们去白族老汉杨寿昌家做客的时候正值秋季,碧蓝色的洱海上帆影点点,一片片白族民居星罗棋布地散布在金黄色的田野中。杨寿昌今年六十有三,海水和烈日在他脸上留下岁月的痕迹,稍显不安的表情显示出渔民特有的性格。杨老汉家的房子是典型的三坊一照壁建筑,宽敞的院子凉晒的梅子飘着淡淡的清香。 杨寿昌告诉我们,全家 17…  相似文献   

16.
我们在外地工作的白族子弟,对每年的农历3月15日都是不会忘记的,因为这一天是“三月街”,是我们家乡——云南省大理最热闹、最盛大、最欢乐的节日。大理“三月街”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开始的时候是佛教信徒中的食素妇女,即“阿齐奶”们为纪念观看升天而举行的集会。她们带着儿孙,走街串寺,不免又累又渴,小摊贩们便在寺旁卖吃的,卖喝的。年复一年,参加这种佛教集会的人越来越多,摊贩们的生意也越来越好,于  相似文献   

17.
参加首届北京竹文化节,别有一番情趣的白族三道茶歌舞,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竹桌、竹椅、竹景致。我刚刚落座,一位身着艳丽服装的白族小姐便向我款款而来。她走到近前,向我莞尔一笑,即双手把杯盏高高托至额头(名曰“举案齐眉”),献上头道茶。根据白族的风俗,姑娘们对尊贵的客人都用此礼仪。随着司仪小姐那娓娓动听的报幕声、节奏明快的乐鼓声和古朴悠扬的白族山歌声,一排窈窕漂亮的“金花”和一排  相似文献   

18.
彩云之南有一个美丽的地方,那就是闻名遐迩的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是云南古文化的摇篮,具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它以终年积雪的苍山,秀美的洱海,传统的白族居民,诱人的蝴蝶泉,吸引着无数国内外宾客。勤劳善良的白族妇女就居住在这秀美的苍山脚下和清澈见底的洱海边上。 如今,生活在这如诗如画环境中的金花们,在“双学双比”活动中,在她们的领头雁──大理州委常委、州妇联主席、白族妇女杜云仙的 带领下,以自己 的勤劳智慧,创 造着更美好的新 生活。她们借鉴 外地经验,因地 制宜,选准龙头 项目,逐步…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春季应大理白族朋友的邀请,我们去参加大白族的传统节日绕三灵。白族称“绕三灵”为“观上”,意为“游逛圆林”。我们早上7:00钟赶到五台峰下,见圣源寺方向已是人山人海。看来我们是来晚了,这真是:“起个大早,赶个晚集”,没办法,还是赶紧往前吧。在赶往圣源寺外的公路上,各村寨一队队“绕三”的队伍向圣源寺赶来。  相似文献   

20.
大理,文化底蕴深厚,人文资源丰富,是一个美丽、神奇的地方。自古以来,繁衍、生息于洱海地区的白族人民,勤劳朴实,富有极强的创造精神,善于学习和吸收其他民族先进的技术和文化,从而推动了自己的经济、文化、艺术的发展。谐音,在白族民间习俗中的运用极为广泛,人们常常用以表达自己在生活中的种种意向和举动。这些意向和举动,主要表现在白族民间的婚丧嫁娶、起房盖屋、生产劳动、迎来送往等方方面面。其目的主要在于用谐音来图吉利,讨口彩。在大理白族民俗中,婚俗最为重。白族婚礼,大致有订亲、催嫁、迎亲、回门等几个过程。俗语说“盖房子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